一种测温方法及红外测温计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254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温方法及红外测温计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温度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温方法及红外测温计。



背景技术:

红外测温计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能量,视场的大小由测温仪的光学零件及其位置确定。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器和信号处理电路,并按照仪器内疗的算法和目标发射率校正后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现有的红外测温计基本都没有对额头测温区域进行有效的指示,每次测量均需人为估计当前的额头测量区域以及测量距离。人体额头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的距离,对于红外测温来说,测量结果均有一定差异,不符合红外测温计要求的测量距离与测量部位的差异,将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申请日为2010.04.13,公开号为CN20166244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这样一种多功能红外线温度计,其壳体的前端设置有一指向装置,该指向装置发出一光点至待测物体表面的温度测量位置,并启动红外感测装置及感应装置进行该待测物体的热源温度计电压电场的测量,并供控制电路板对来自红外感测装置及感应装置的量测信号进行转换计算,再依据所换算出的温度及电场强度,于显示装置上显示出温度值。这一指向装置发出的光点主要是用于测量位置的指示,而非测量距离的精确控制,距离过远时光点消失,这是一个比较渐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对于测量距离的限制精度是比较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准确确定测量距离和测量范围的测温方法及红外测温计。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测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带有测量窗口的红外测温计,所述红外测温计可提供两呈夹角设置的光束,使两所述光束照射所述测量窗口前的被测对象;

调整所述红外测温计与所述被测对象的距离;

当两所述光束于所述被测对象上汇集成一光点时,确定所述红外测温计的测量距离;

当两所述光束未于所述被测对象上汇集成光点时,重新调整所述红外测温计与所述被测对象的距离。

作为优选,所述测温方法,还包括步骤:将所述光点移至所述被测对象的预定测量位置。

作为优选,两所述光束的夹角可调。

作为优选,两所述光束分别于所述红外测温计的测量窗口的两侧照射被测对象。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红外测温计,包括测量窗口和两光源,两所述光源的光束可呈夹角照射所述测量窗口前的被测对象。

作为优选,两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测量窗口的两侧。

作为优选,两所述光源的光束夹角为30°、45°、60°、90°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两所述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红外测温计,包括壳体、测量窗口和两光源,测量窗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两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测量窗口两侧,两所述光源的光束可呈夹角照射所述测量窗口前的被测对象。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红外测温计,包括壳体、测量窗口、控制模块和两光源,测量窗口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两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位于所述测量窗口两侧,两所述光源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两所述光源的光束可呈夹角照射所述测量窗口前的被测对象。

本发明所提供的测温方法及红外测温计,两呈夹角设置的光束在测量窗口前的被测对象上汇集成一光点,因此能够确定外测温计的测量距离,即确定了正确的测量距离,光点在被测对象上汇集就可保证测量到被测对象正确区域,从而确保了测温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测温计的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测温计的使用状态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测温计在使用时目标物距离过近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测温计在使用时目标物距离过远时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测温计的剖视结构图。

图中:1-红外测温窗口、2-发光二极管、3-壳体、控制模块-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测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带有测量窗口的红外测温计,红外测温计可提供两呈夹角设置的光束,使两光束照射测量窗口前的被测对象;

调整红外测温计与被测对象的距离;

当两光束于被测对象上汇集成一光点时,将光点移至被测对象的预定测量位置,确定红外测温计的测量距离;

当两光束未于被测对象上汇集成光点时,重新调整红外测温计与被测对象的距离。

由于两呈夹角设置的光束在测量窗口前的被测对象上汇集成一光点,因此能够确定外测温计的测量距离,即确定了正确的测量距离,光点在被测对象上汇集就可保证测量到被测对象正确区域,从而确保了测温的准确性。

因为不同的被测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从而使得被测对象的最佳测温距离有所不同,为了适应这一情况,于是,在利用上述测温方法对被测对象进行测温时,两光束的夹角可调。通过调节这两光束的夹角,以便调整两光束在被测对象上汇集成的光点与测量窗口的距离,进而调整红外测温计的测量距离,以便根据不同被测对象确定最佳测温距离,以确保测温的准确性。为了便于调节这两光束的夹角,所以,两光束分别于红外测温计的测量窗口的两侧照射被测对象。

为了实施上述测温方法,因此,需设计这样一种红外测温计,其包括测量窗口和两光源,两所述光源的光束可呈夹角照射所述测量窗口前的被测对象。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测温计的原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红外测温计的剖视结构图,请参考图1和图5,本示例中红外测温计包括测量窗口1、壳体3和两光源,在本实施例中这两光源为发光二极管2。如图5所示,测量窗口1设置于壳体3上,两发光二极管2设置于壳体3上并位于测量窗口1两侧,为了便于防止和安装这两个发光二极管2,在壳体内设置有容置这两个发光二极管2的空腔,将这两个发光二极管2设置在空腔内。如图1和图5所示,两发光二极管2的光束可呈夹角照射测量窗口1前的被测对象。如图2所示,当两个发光二极管2的光束于被测对象上汇集成一光点时,变确定了红外测温计的测量距离。如图3和图4所示,当两个发光二极管2的光束未于被测对象上汇集成光点时,则需要重新调整红外测温计与被测对象的距离。

如图5所示,该红外测温计还包括控制模块4,该控制模块4设置在所述壳体3内,两个发光二极管2与控制模块4连接,通过这一控制模块4对两个发光二极管2的开闭以及它们发出的光束的强度加以控制。

两发光二极管2的夹角为30°、45°、60°、90°中的一种,夹角的不同使得两发光二极管2发出的光束汇聚后的光点至红外测量窗口1的距离不同,从而可根据被测对象的最佳测试距离来设定两发光二极管2的夹角。如此,可根据两发光二极管2夹角的不同,制造不同的红外测温计,例如制造四种红外测温计,它们各自内部的两发光二极管的夹角分别为30°、45°、60°、90°。由于每种红外测温计汇聚出的观点至测量窗口的距离不同,于是,可根据不同被测对象的最佳测试距离来选用一种最适宜的红外测温计。

为了确保两发光二极管2发出的光束汇聚后产生的光点清晰可辨,于是发光二极管2可选用激光二极管、绿光二极管或蓝光二极管中的一种。当发光二极管2为绿光二极管时,其为铝磷化镓二极管、铟氮化镓/氮化镓二极管、磷化镓二极管、磷化铟镓铝二极管、铝磷化镓二极管中的任一种。

当发光二极管2为蓝光二极管时,其为碳化硅二极管或硒化锌二极管。

在本实施例了中,发光二极管2中的支架为铁质材料制成,由内向外依次包覆有镀铜层、镀镍层和镀银层。镀铜使支架导电性好,散热快;镀镍可防氧化。发光二极管2的正向电压为1.4-1.65V,电流1-50mA,并采用恒流控制,如此可以保持电流的稳定,不易受VF(Voltage Forward正向电压)的变化,可以延长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寿命。

红外测温计除了采用上述结构外,还可以设计这样一种结构。将两个发光二极管设置在红外测量窗口的同一侧,这两个发光二极管在红外测量窗口前依次排列,只要能使得这两个发光二极管的光束在被测对象上汇集成光点即可,同样可保证测量到正确区域的准确温度。为了便于安置这两个发光二极管,可对壳体加以改造,以便将这两个发光二极管安装在壳体内。另外,调整这两个发光二极管的夹角,同样使得两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汇聚后的光点至红外测量窗口的距离不同,从而可根据被测对象的最佳测试距离来设定两发光二极管的夹角,进而制造不同种的红外测温计,同样可根据不同被测对象的最佳测试距离来选用一种最适宜的红外测温计。

再有,除了采用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来形成汇聚后的光点外,也可选用其他发光光源来形成光点,从而达到光点和测量窗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可定,即确定了正确的测量距离的目的。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