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1023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流、温度测量领域,特别是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降耗工作的不断开展,热流检测的理论和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热流传感器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典的热流传感器原理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该原理结构的热流传感器又称GARDON计(戈登计)。其测量原理:作为敏感元件的康铜圆箔,其表面上涂黑以利于吸收热通量。圆柱形传感器内部铜热沉与康铜圆箔构成T型(铜-康铜)热电偶,康铜圆箔与其中心的铜引线构成另一对T型(铜-康铜)热电偶,上述两对热电偶构成差分T型热电偶。入射的热流被康铜圆箔吸收后,沿圆箔径向铜热沉传导热量。康铜圆箔因其薄而导热快,铜热沉因其尺寸厚而导热慢,从而在康铜圆箔中心与铜热沉之间建立起与入射热流成正比的温差,此时差分T型热电偶信号与热通量成正比。传感器的热流值可通过式(1)计算。

q=K×V (1)

式中:q为测量热流;K为热流值灵敏度,K值可通过校准试验得到;V为差分T型热电偶信号。

平板型热流传感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传感器用热导率材料已知的平板为敏感元件,当有热流通过该平板时,在平板的两面有一定温差,通过测量该温差,得到热流值。

传统热流传感器在测量时,其测量面直接与被测热流接触,测量值为总热流值,无法测量辐射热流,而且其测量端面不具备防烟尘功能,在烟尘中测量时,其敏感端面容易积灰导致其精度下降,再者,传统的热流传感器不具备自冷却功能,无法在大热流下长时间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采用滤光片和风冷设计,具有工作时间长、能测量辐射热流、抗对流热扰动、防烟尘等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包括滤光片、表面涂黑的康铜圆箔片、第一金属丝、第二金属丝、热沉、绝缘瓷管、压套、螺钉、壳体、引线、接线套和高温胶;其中绝缘瓷管轴向竖直固定在热沉的竖直中心位置;康铜圆箔片固定安装在热沉的上端;第一金属丝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康铜圆箔片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第二金属丝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热沉与绝缘瓷管的连接处;滤光片固定安装在热沉的顶端;压套固定安装在滤光片的边缘处;壳体套装在热沉的外部;第一金属丝的另一端、第二金属丝的另一端分别与引线连接;绝缘瓷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接线套;接线套为中空结构,内部填充高温胶。

在上述的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所述绝缘瓷管外壁与热沉内壁通过高温胶粘接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所述绝缘瓷管中部设置有两条竖直的通孔,第一金属丝和第二金属丝分别穿过通孔伸出绝缘瓷管,与引线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所述滤光片为单晶硅片。

在上述的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所述热沉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水平的散热装置,其中散热装置为直肋片或环肋片结构。

在上述的的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所述热沉的下底面设置有进风管,进风管穿过热沉的下底面与壳体内部空腔相通;热沉与壳体的顶端空隙形成出风口;压缩空气从进风管进入,热沉和壳体之间的空腔体循环后,从顶端的出风口排出。

在上述的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所述第一金属丝材料为铜丝或镍铬丝;所述第二金属丝材料为铜丝或镍铬丝。

在上述的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测量敏感端面由康铜圆箔片、第一金属丝、第二金属丝组成,第一金属丝与康铜圆箔片的中心焊接,构成第一热电偶;第二金属丝与康铜圆箔片的边缘接触,构成第二热电偶,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构成一对温差热电偶;该温差热电偶测量敏感端康铜圆箔片的中心与边缘的温度差V,从而得到测量康铜圆箔片端面的热流值q。

在上述的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所述端面热流值的计算方法为:

q=K×V

其中,q为康铜圆箔片端面的热流值;

K为热流值灵敏度;

V为康铜圆箔片的中心与边缘的温度差。

在上述的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所述绝缘瓷管为氧化铝瓷管;所述热沉的材料为不锈钢、铜或者其它金属材料。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传感器采用滤光片设计,滤光片固定在压套和热沉之间,具有滤除对流热的能力,能测量纯辐射热流,而且抗对流热扰动能力强;

(2)本发明传感器采用风冷设计,进风管穿过热沉的下底面与壳体内部空腔相通;热沉与壳体的顶端空隙形成出风口;压缩空气从进风管进入,热沉和壳体之间的空腔体循环后,从顶端的出风口排出,能利用气流带走热沉体和滤光片的热量,极大地延长了传感器的工作时间;

(3)本发明的测量端面有气流保护,具备抗防烟尘能力,能在烟尘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一种纯辐射热流传感器,包括滤光片1、表面涂黑的康铜圆箔片2、第一金属丝3、第二金属丝4、热沉5、绝缘瓷管6、压套7、螺钉8、壳体9、引线11、接线套12和高温胶13;安装过程为:先将绝缘瓷管6与热沉5用高温胶13粘接,康铜箔片2的中心与第一金属丝3焊接,第二金属丝4焊接于康铜箔片2与热沉5之间,将康铜箔片2与热沉5沿箔片外沿焊接,用螺钉将滤光片1固定在压套7和热沉5之间,然后将热沉5与壳体9焊接密封。将金属丝分别与引线11焊接,在热沉5尾端装上接线套12,然后在接线套内填充高温胶13。

其中,滤光片1为单晶硅片;绝缘瓷管6轴向竖直固定在热沉5的竖直中心位置,绝缘瓷管6外壁与热沉5内壁通过高温胶13粘接固定;康铜圆箔片2固定安装在热沉5的上端;第一金属丝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康铜圆箔片2下表面的中心位置;第二金属丝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热沉5与绝缘瓷管6的连接处,缘瓷管6为氧化铝瓷管;所述热沉5的材料为不锈钢、铜或者其它金属材料;滤光片1固定安装在热沉5的顶端;压套7固定安装在滤光片1的边缘处;壳体9套装在热沉5的外部;第一金属丝3的另一端、第二金属丝4的另一端分别与引线11连接;第一金属丝3材料为铜丝或镍铬丝;所述第二金属丝4材料为铜丝或镍铬丝;绝缘瓷管6的下端固定安装接线套12;接线套12为中空结构,内部填充高温胶13。

其中,缘瓷管6中部设置有两条竖直的通孔,第一金属丝3和第二金属丝4分别穿过通孔伸出绝缘瓷管6,与引线11连接。

热沉5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水平的散热装置,其中散热装置为直肋片或环肋片结构,热沉5的下底面设置有进风管10,进风管10穿过热沉5的下底面与壳体9内部空腔相通;热沉5与壳体9的顶端空隙形成出风口;压缩空气从进风管10进入,热沉5和壳体9之间的空腔体循环后,从顶端的出风口排出,该结构能对热沉5、滤光片1进行散热降温,且能防止滤光片1积灰。

第一金属丝3与康铜圆箔片2的中心焊接,构成第一热电偶;第二金属丝4与康铜圆箔片1的边缘接触,构成第二热电偶,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构成一对温差热电偶;该温差热电偶测量敏感端康铜圆箔片2的中心与边缘的温度差V,从而得到测量康铜圆箔片2端面的热流值q。

端面热流值的计算方法为:

q=K×V

其中,q为康铜圆箔片2端面的热流值;

K为热流值灵敏度;

V为康铜圆箔片1的中心与边缘的温度差。

第一热电偶可以分为E型热电偶或T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为镍铬-康铜材料,T型热电偶为铜-康铜材料;第二热电偶可以分为E型热电偶或T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为镍铬-康铜材料,T型热电偶为铜-康铜材料。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传感器采用滤光片为单晶硅片,具有能透过辐射热射线,滤除对流热的能力,而且能消除对流热扰动对测量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传感器的热沉具有散热的结构,其散热结构为环肋结构设计,其肋片的厚度为0.5mm,肋片的间距为1mm,肋片的外径为Ф40。

本实施例中传感器具有风冷、防烟尘结构设计,设计方法为:传感器内部为空腔体设计,压套7和壳体9之间的间隙构成出风口,压缩空气从进风管10进入,经传感器内部的空腔体循环后,由顶端的出风口排出,该结构能对热沉5、滤光片1进行散热降温,且能防止滤光片1积灰,本实施例中绝缘瓷管6为双孔氧化铝瓷管,热沉5的材料为铜。

本是实例中第一金属丝3和第二金属丝4为铜丝,测量敏感端面由康铜圆箔片1、铜丝a2、铜丝b3组成,铜丝a2与康铜圆箔片1的中心焊接,构成T型铜-康铜热电偶1,铜丝b3与康铜圆箔片1的边缘接触,构成T型铜-康铜热电偶2,热电偶1和热电偶2构成一对温差热电偶;铜丝a2、铜丝b3分别与引线11焊接,由引线输出的电压差可得到康铜圆箔片1的中心与边缘的温度差,即式1中的V值,通过校准试验可得到式1的K值,可计算得到被测辐射热流值。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