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震事件精确定位的动态参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146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微震事件精确定位的动态参数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用工程类比法,设计工程所使用微震监测系统的输入参数,建立初始参数数据库,此时数据库中只包含一组参数;所述的输入参数包括岩体密度、P波波速、S波波速、传感器数量、传感器的空间坐标、采样频率;

第二步,指定几组已知的人工震源位置,对已经安装的传感器所在范围进行分区,称为传感器快速响应区域,根据测试位置坐标确定最近的传感器快速响应区域,计算人工震源位置与传感器位置的距离;

第三步,建立微震事件调整参数数据库

3.1)根据传感器获取的P波时间差,计算P波波速;根据走时差公式(1)计算S波波速,根据P波的确定位置和已知震源与传感器的距离准确计算S波波速;将所有测试点数据以及相应的传感器快速响应分区数据,计算出的P波波速和S波波速加入测试参数数据库;初始参数数据库中其他参数保持不变;

t=(r/Vs)-(r/Vp) (1)

其中,Vs为S波波速;Vp为P波波速;t为走时差;r为震中与传感器距离;

3.2)实际工程监测测试过程中,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方法对人为指定的较大级别的已知位置的微震事件进行误差调整,不断重复调整P波波速、S波波速和其他输入参数,建立调整参数数据库;此时该数据库中包含初步划分的快速响应分区数目的参数组;

第四步,根据调整参数数据库对传感器快速响应区域进行对应细化,建立对应于每个细化的传感器快速响应区域的微震事件的精确定位参数数据库;

新发生的微震事件经过初步定位后,判断出所属于的细分的快速反应区域,则指定对应的参数作为该事件的输入参数并做定位精度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震事件精确定位的动态参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所述的分区原则为以每个传感器为中心点,以50m为半径建立立体球空间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震事件精确定位的动态参数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所述的人工震源位置包括人工爆破点或敲击点。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