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检测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1574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食品质量检测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由于食品生产过程某些技术手段不达标,而导致食物的微生物含量超标,如果不对此食品进行检测,将会影响人体健康,

现有技术中对食品质量的检测往往是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没有实现全自动检测,同时现有技术检测不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食品质量检测机器人,以实现全自动检测食品质量,提高食品质量检测精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食品质量检测机器人,主要包括:

中央处理器、图像采集单元、光学显微镜和补光室,食品通过所述光学显微镜成像,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食品样本的图像信息,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还包括图像识别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与图像识别单元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摄像机和图像采集集成卡,所述摄像机与所述光学显微镜设置在均匀补光室内,所述图像识别单元包括控制器和显示模块,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显示食品样本中的微生物图像,

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鸡蛋壳形,所述补光室位于壳体内部中央,显示模块为LED屏,设置于壳体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采集卡包括存储模块、图像解码模块、加密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图像解码模块和加密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分别存储图像信息,图像的采集和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加密。

进一步地,还包括语音播报单元,所述语音播报单元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与设定的标准值进行比对,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样本进行语音播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进一步地,还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对机器人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信息为微生物图像信息,具体包括微生物数量信息和微生物的种类信息。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食品质量检测机器人,由于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图像采集单元、光学显微镜和补光室,食品通过所述光学显微镜成像,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食品样本的图像信息,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还包括图像识别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与图像识别单元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摄像机和图像采集集成卡,所述摄像机与所述光学显微镜设置在均匀补光室内,所述图像识别单元包括控制器和显示模块,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显示食品样本中的微生物图像,

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鸡蛋壳形,所述补光室位于壳体内部中央,显示模块为LED屏,设置于壳体外表面;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食品质量的检测往往是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没有实现全自动检测,同时克服现有技术人工检测不精确的缺陷。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具体地,食品质量检测机器人,主要包括:

中央处理器、图像采集单元、光学显微镜和补光室,食品通过所述光学显微镜成像,所述图像采集单元采集食品样本的图像信息,并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还包括图像识别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与图像识别单元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包括摄像机和图像采集集成卡,所述摄像机与所述光学显微镜设置在均匀补光室内,所述图像识别单元包括控制器和显示模块,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显示食品样本中的微生物图像,

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鸡蛋壳形,所述补光室位于壳体内部中央,显示模块为LED屏,设置于壳体外表面。

所述图像采集卡包括存储模块、图像解码模块、加密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图像解码模块和加密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连接,分别存储图像信息,图像的采集和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加密。

还包括语音播报单元,所述语音播报单元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与设定的标准值进行比对,对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样本进行语音播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

还包括太阳能供电模块,对机器人进行供电。

图像采集卡具有加密模块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人为造假的缺陷,也提高了监测力度。

摄像机为CCD摄像机,所述光学显微镜为明域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振显微镜或干涉对比差分显微镜。

所述图像信息为微生物图像信息,具体包括微生物数量信息和微生物的种类信息。

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克服现有技术中食品质量的检测往往是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没有实现全自动检测,同时克服现有技术人工检测不精确的缺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