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93240发布日期:2018-11-20 18:1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传感器作为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将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和控制等要求,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仪表仪器和通信电子等领域。当设备中存在两个传感器时,有可能存在传感器插反的情况,而现有的解决传感器插反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手动调整来实现,既浪费人力又耽误时间,给用户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当传感器插反的情况下需要手动调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应用于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控制芯片、与控制芯片通信连接的两芯片检测端口以及与芯片检测端口通信连接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换热系统启动时,控制芯片判断换热系统是否为第一次启动;

若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则控制芯片获取系统当前工作模式,并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

控制芯片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

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则控制芯片控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

优选地,所述当前的工作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换热系统的换热目标侧,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换热系统的换热调节侧;

所述控制芯片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的步骤包括:

控制芯片比较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并判断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

当判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芯片判断第一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值,若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则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

当判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芯片判断第一温度值是否大于第二温度值;若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则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

优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用于插接传感器的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所述芯片检测端口包括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与第一插座通信连接、第二芯片检测端口与第二插座通信连接;

所述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则控制芯片控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的步骤包括:

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则控制芯片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位置插反;

控制芯片控制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二插座、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一插座,并将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储存于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

优选地,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或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完毕,则控制芯片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优选地,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还包括:

若换热系统非第一次启动,则根据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温度值。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应用于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控制芯片、与控制芯片通信连接的两芯片检测端口以及与芯片检测端口通信连接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控制芯片包括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

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以当换热系统启动时,判断换热系统是否为第一次启动;

第一获取模块,用以当判定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则获取系统当前工作模式,并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

第二判断模块,用以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

控制模块,用以当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时,则控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

优选地,所述当前的工作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换热系统的换热目标侧,所述第二传感器设置于换热系统的换热调节侧;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包括:

比较单元,用以比较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并判断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

第一判断单元,用以当判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判断第一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值,若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则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还用以当判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判断第一温度值是否大于第二温度值;若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则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

优选地,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用于插接传感器的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所述芯片检测端口包括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与第一插座通信连接、第二芯片检测端口与第二插座通信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用以当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时,则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位置插反;

控制单元,用以控制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二插座、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一插座,并将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储存于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

优选地,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还包括:

结束模块,用以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或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完毕,则控制芯片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优选地,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以当判定系统非第一次启动,则根据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温度值。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判定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时,控制芯片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对应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并当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时,则控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芯片检测端口进行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因而不需要用户再进行手动调整,且当换热系统下一次开机启动时,能直接调用已储存的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和用户操作上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第二实施例中控制芯片检测端口互换步骤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判断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第三实施例中控制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第五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10为应用本发明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及装置的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请参照图10,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应用于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控制芯402、与控制芯片通信连接的两芯片检测端口以及与芯片检测端口通信连接的第一传感器101和第二传感器10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用以负责指挥各部件工作的的主控板 403,所述主控板403设有控制电路、接收电路和储存器401,所述控制芯片 402设于所述主控板403,所述芯片检测端口为控制芯片402接收电路的一部分,用以接收第一传感器101和第二传感器102的检测信号。所述通信连接可以为电路连接,也可以为通过蓝牙、红外等技术的通信连接;所述换热系统可为中央空调系统、家用空调器系统、热泵系统等,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系统为空调器系统。

参照图1,在一实施例中,该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换热系统启动时,控制芯片判断换热系统是否为第一次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器生产厂家完成生产,需要对空调器的整机功能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能正常运行,进而生产厂家需要启动空调器进行整机检测,即为本发明中换热系统的第一次启动。例如,可以通过设置程序,当空调器主控板首次通电即可判定为空调器为第一次启动。

步骤S20,若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则控制芯片获取系统当前工作模式,并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

进一步地,当判定系统为第一次启动,也即当生产厂家完成空调器的生产,为检测其整机性能而进行的第一次开机启动。

可以理解地,换热系统以空调器为例,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等结构;换热系统通过控制芯片来控制空调器的整体运行,并采集相应参数以判断当前的工作模式是否符合预设的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为特定的温度传感器,用以采集温度值参数;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换热系统的换热目标侧,即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换热系统的换热调节侧,即室外换热器。

具体地,当系统第一次启动时,获取系统当前的工作模式是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并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

步骤S30,控制芯片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

可以理解地是,空调器通过压缩机内氟利昂液化和气化的过程,热量在蒸发器处吸取,转移到冷凝器处释放,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达到制热和制冷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器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此时,冷凝器的温度应高于蒸发器的温度,因此,设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应大于设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也就是说,制热模式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应该是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

当空调器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且蒸发器的温度应小于冷凝器,因此,设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应小于设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也就是说,制冷模式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应该是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

具体地,将获取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进行数值大小比较,并判断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所述当前工作模式的判断可以是通过获取空调器的工作参数来确定;例如当空调器的预设温度高于室内环境温度时,则可判定当前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当空调器的预设温度小于室内环境温度时,则可判定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

例如,当判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判断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例如,当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为25度,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为28度,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则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制热模式下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

当判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判断第一温度值是否大于第二温度值,例如,当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为28度,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为25度,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则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制冷模式下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

步骤S40,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则控制芯片控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

具体地,若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也即当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或是当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上述两种情况均说明:采集第一温度值的第一传感器与采集第二温度值的第二传感器位置错误。

进一步地,当判定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位置错误,则控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判定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时,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对应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并当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时,则控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进行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因而不需要用户再进行手动调整,且当系统下一次开机时,能直接调用已储存的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和用户操作上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用于插接第一传感101和第二传感器102的第一插座201和第二插座 202,所述芯片检测端口包括第一芯片检测端口301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302,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301与第一插座201通信连接、第二芯片检测端口302 与第二插座202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301与第一插座201可以为通过线组、红外、蓝牙等方式进行通信连接,同样地,所述第二芯片检测端口302与第二插座202也可以是通过线组、红外、蓝牙等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所述步骤S40包括:

步骤S41,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则控制芯片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位置插反;

步骤S42,控制芯片控制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二插座、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一插座,并将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储存于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

本实施例中,当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则判定采集第一温度值的第一传感器和采集第二温度值的第二传感器的位置错误,控制芯片控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通过第一插座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所述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通过第二插座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二芯片检测端口。

具体地,当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位置错误,即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位置插反,控制芯片控制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二插座、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一插座,则互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接收的是插有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插座传输的第二电压信号,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接收的是插有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插座传输的第一电压信号。

进一步地,控制芯片将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储存于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

本实施例中,当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位置插反,控制芯片控制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二插座、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一插座,进而不再需要人工调整传感器的位置,也能确保换热系统正常运行,提高换热系统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控制芯片将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储存于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进而当换热系统下一次启动时,不再需要对传感器的位置进行重新检测和调整,节省了换热系统的启动步骤和时间。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基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当换热系统启动时,控制芯片判断换热系统是否为第一次启动;

步骤S20,若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则控制芯片获取系统当前工作模式,并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

步骤S30,控制芯片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

步骤S40,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则控制芯片控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

步骤S50,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或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完毕,则控制芯片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案中,当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也即,当前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或是,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说明此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位置为正确的插接位置,则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当判定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且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完毕,则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出了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的触发步骤,防止对芯片检测端口的反复判断,确保换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基于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换热系统启动时,控制芯片判断换热系统是否为第一次启动;

步骤S20,若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则控制芯片获取系统当前工作模式,并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

步骤S30,控制芯片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

步骤S40,若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则控制芯片控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

步骤S60,若换热系统非第一次启动,则根据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温度值;

步骤S50,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或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完毕,则控制芯片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中,当判定换热系统非第一次启动时,进一步可以通过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中是否储存有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来判断是否存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错误的情况。如果存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错误的情况,则根据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温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判定换热系统非第一次启动,且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中未发现储存有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说明当前情况下系统不存在传感器错误的情况,则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换热系统非第一次启动时,不再需要对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位置是否插反进行检测判断,而能直接调用系统第一次启动时储存的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进一步优化了系统的启动进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请参照图10,所述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应用于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控制芯402、与控制芯片通信连接的两芯片检测端口以及与芯片检测端口通信连接的第一传感器101和第二传感器10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换热系统包括用以负责指挥各部件工作的的主控板 403,所述主控板403设有控制电路、接收电路和储存器401,所述控制芯片 402设于所述主控板403,所述芯片检测端口为控制芯片402接收电路的一部分,用以接收第一传感器101和第二传感器102的检测信号。所述通信连接可以为电路连接,也可以为通过蓝牙、红外等技术的通信连接;所述换热系统可为中央空调系统、家用空调器系统、热泵系统等,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系统为空调器系统。

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10,用以当换热系统启动时,控制芯片判断换热系统是否为第一次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器生产厂家完成生产,需要对空调器的整机功能进行检测,以确保其能正常运行,进而生产厂家需要启动空调器进行整机检测,即为本发明中换热系统的第一次启动。

第一获取模块20,用以当判定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则控制芯片获取系统当前工作模式,并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

进一步地,当第一判断模块10判定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也即当生产厂家完成空调器的生产,为检测其整机性能而进行的第一次开机启动。

可以理解地,所述空调器的工作模式包括制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空调器的换热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压缩机等结构;换热系统通过控制芯片来控制空调器的整体运行,并采集相应参数以判断当前的工作模式是否符合预设的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为特定的温度传感器,用以采集温度值参数;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换热系统的换热目标侧,即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换热系统的换热调节侧,即室外换热器。

具体地,当系统第一次启动时,第一获取模块20获取系统当前的工作模式是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并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

第二判断模块30,用以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

可以理解地是,空调器通过压缩机内氟利昂液化和气化的过程,热量在蒸发器处吸取,转移到冷凝器处释放,从而实现热量的转移,达到制热和制冷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器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此时,冷凝器的温度应高于蒸发器的温度,因此,设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应大于设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也就是说,制热模式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应该是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

当空调器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且蒸发器的温度应小于冷凝器,因此,设于室内换热器的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应小于设于室外换热器的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也就是说,制冷模式下,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应该是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

控制模块40,用以当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则控制芯片控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

具体地,若第二判断模块30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也即当空调器为制热模式时,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或是当空调器为制冷模式时,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上述两种情况均说明:采集第一温度值的第一传感器与采集第二温度值的第二传感器位置错误。

进一步地,当判定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位置错误,则控制模块40 控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第一判断模块10判定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时,第一获取模块20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对应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并当第二判断模块30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时,则控制模块40控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进行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因而不需要用户再进行手动调整,且当系统下一次开机时,能直接调用已储存的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使用寿命和用户操作上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0,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用于插接第一传感101和第二传感器102的第一插座201和第二插座202,所述芯片检测端口包括第一芯片检测端口301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302,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301与第一插座201通信连接、第二芯片检测端口302 与第二插座202通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301与第一插座201可以为通过线组、红外、蓝牙等方式进行通信连接,同样地,所述第二芯片检测端口302与第二插座202也可以是通过线组、红外、蓝牙等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请参照图6,所述第二判断模块30包括:

比较单元31,用以比较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并判断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

第一判断单元32,用以当判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判断第一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温度值,若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则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32还用以当判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判断第一温度值是否大于第二温度值;若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则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

具体地,比较单元31将获取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进行数值大小比较,并判断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还是制冷模式。所述当前工作模式的判断可以是通过获取空调器的工作参数来确定;例如当空调器的预设温度高于室内环境温度时,则可判定当前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当空调器的预设温度小于室内环境温度时,则可判定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

例如,当比较单元31判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一判断单元32判断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若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则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制热模式下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

当比较单元31判定当前的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判断单元32 判断第一温度值是否大于第二温度值,若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则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制冷模式下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7,基于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用于插接传感器的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所述芯片检测端口包括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与第一插座通信连接、第二芯片检测端口与第二插座通信连接;所述控制模块40包括:

第二判断单元41,用以当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则第二判断单元41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位置插反;

控制单元42,用以控制芯片控制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二插座、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一插座,并将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储存于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判断单元32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则第二判断单元41判定采集第一温度值的第一传感器和采集第二温度值的第二传感器的位置错误,控制单元42控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通过第一插座转换为第一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所述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通过第二插座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传输至第二芯片检测端口。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与第一插座可以为通过线组、红外、蓝牙等方式进行通信连接,同样地,所述第二芯片检测端口与第二插座也可以是通过线组、红外、蓝牙等方式进行通信连接。

具体地,当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位置错误,即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位置插反,控制单元42控制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二插座、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一插座,则互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接收的是插有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插座传输的第二电压信号,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接收的是插有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插座传输的第一电压信号。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42将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储存于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

本实施例中,当判定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在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位置插反,控制芯片控制第一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二插座、第二芯片检测端口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至第一插座,进而不再需要人工调整传感器的位置,也能确保换热系统正常运行,提高换热系统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控制芯片将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储存于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进而当换热系统下一次启动时,不再需要对传感器的位置进行重新检测和调整,节省了换热系统的启动步骤和时间。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8,基于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10,用以当换热系统启动时,判断换热系统是否为第一次启动;

第一获取模块20,用以当判定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则获取系统当前工作模式,并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

第二判断模块30,用以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

控制模块40,用以当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时,则控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

结束模块50,用以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或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完毕,则控制芯片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案中,当第二判断模块30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也即,当前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时,第一温度值大于第二温度值;或是,当前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时,第一温度值小于第二温度值;说明此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位置为正确的插接位置,则控制模块40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中,当第二判断模块30判定第一温度值与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且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完毕,则控制模块40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出了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的触发步骤,防止对芯片检测端口的反复判断,确保换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基于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中,芯片检测端口的互换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10,用以当换热系统启动时,判断换热系统是否为第一次启动;

第一获取模块20,用以当判定换热系统为第一次启动,则获取系统当前工作模式,并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第一温度值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第二温度值;

第二判断模块30,用以判断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是否与当前工作模式关于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值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

控制模块40,用以当判定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不匹配时,则控制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当前连接的芯片检测端口互换,并储存互换后的芯片检测端口连接关系;

第二获取模块60,用以当判定系统非第一次启动,则根据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温度值;

结束模块50,用以当第一温度值和第二温度值的大小关系与当前工作模式预设的大小关系匹配或所述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更换完毕,则控制芯片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判断模块10判定系统非第一次启动时,进一步可以通过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中是否储存有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来判断是否存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错误的情况。如果存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错误的情况,则第二获取模块60根据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分别获取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温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判断模块10判定换热系统非第一次启动,且换热系统预设的储存器中未发现储存有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说明当前情况下系统不存在传感器错误的情况,则控制模块40控制换热系统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换热系统非第一次启动时,不再需要对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位置是否插反进行检测判断,而能直接调用系统第一次启动时储存的更换后的第一芯片检测端口和第二芯片检测端口的数据传输逻辑链路,进一步优化了系统的启动进程,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