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压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1425阅读:736来源:国知局
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压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来说,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压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中方法E提到的不锈钢晶间腐蚀试样压弯操作并没有专门的压弯装置。通常的操作方法是将长度80mm~100mm×宽20mm×厚≤5mm的试样一端头用夹具(如台钳)固定,使用手锤敲击试样使其弯折至90°。松开夹具后取下试样,再将试样放置在压力机下弯曲至180°。

上述现有压弯试样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不能满足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中方法E的要求。方法E要求弯曲厚≤1mm的试样时,弯曲压头直径应为1mm;弯曲厚度>1mm的试样时,弯曲压头直径应为5mm。

2)此法会使试样的弯曲面不整齐,而且会损伤检测面,从而影响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结果的判定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压弯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压弯方法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压弯装置,包括底板、活动板及顶板,其中,顶板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方,活动板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杆上,在底板与活动板之间设置有一加压装置,加压装置的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活动板上,在顶板与活动板之间设置有支撑部和压头部,支撑部采用可拆卸结构的连接在活动板上,压头部固定连接在顶板上,压头部和支撑部成正对设置。

优选地,加压装置为千斤顶。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由两块角板构成,各角板的一端采用可移动结构固定在活动板上,各角板的另一端相对平行设置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间隔条缝。

优选地,所述压头部为一单板,所述单板的一端垂直固定顶板上,其另一端正对于上述间隔条缝。

优选地,正对于间隔条缝的单板一端所在边缘具有圆角结构,所述间隔条缝所在角板一端的边缘也具有圆角结构。

此外,还提供一种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压弯装置,包括底板、活动板及顶板,其特征在于:顶板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方,活动板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杆上,在底板与活动板之间设置有支撑部和压头部,支撑部采用可拆卸结构的连接在底板上,压头部固定连接在活动板上,压头部和支撑部成正对设置,在顶板上还设置有一汽缸,所述汽缸的活塞杆垂直连接在活动板上。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由两块角板构成,各角板的一端采用可移动结构固定在活动板上,各角板的另一端相对平行设置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间隔条缝。

优选地,所述间隔条缝的距离为0-100毫米。

优选地,所述压头部为一单板,所述单板的一端垂直固定顶板上,其另一端正对于上述间隔条缝。

优选地,正对于间隔条缝的单板一端所在边缘具有圆角结构,所述间隔条缝所在角板一端的边缘也具有圆角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此外,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的试验样品要求更换相应的压头以及加压装置,能够使弯曲后的试样弯曲面整齐且不会出现检测面损伤的情况,使用该装置进行《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中方法E提到的不锈钢晶间腐蚀试样压弯操作时,能大大提高试验效率以及结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压弯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部所在活动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压弯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底板

2活动板

21通孔

3顶板

4支杆

5加压装置

6支撑部

61角板

62间隔条缝

63条孔

7压头部

8汽缸

9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一种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压弯装置,包括底板、活动板及顶板,其中,顶板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方,活动板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杆上,在底板与活动板之间设置有一加压装置,加压装置的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活动板上,在顶板与活动板之间设置有支撑部和压头部,支撑部采用可拆卸结构的连接在活动板上,压头部固定连接在顶板上,压头部和支撑部成正对设置。

在具体实施中,支杆具有四根,其可优选为圆杆,其中,在活动板上开设有相同数目的通孔,通过通孔和圆杆的配合来实现活动板在支杆上的移动,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平衡杆的方式来的更为稳定。

上述支撑部由两块角板构成,各角板的一端采用可移动结构固定在活动板上,各角板的另一端相对平行设置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间隔条缝。更为具体的,如图2,为角板的俯视图,在各角板的一端上开设有条孔,可以通过紧固件来穿过该条孔来将其固定在活动板上,在需要移动角板时,可以松动紧固件来调节角板。其中,该紧固件可以为螺栓和螺帽。

上述压头部为一单板,该单板的一端垂直固定顶板上,其另一端正对于上述间隔条缝。具体的,正对于间隔条缝的单板一端所在边缘具有圆角结构,而且上述间隔条缝所在角板一端的边缘也具有圆角结构,这样可以避免对试样造成金属刮伤。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加压部为千斤顶,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其可对支撑部施加压力以推动活动板沿支杆运动。当加压部向活动板方向施加作用力时,可推动活动板及安装在其之上的角板朝压头部方向运动。具体的,所述千斤顶规格为1-10吨。

使用时,先调节支撑部所在两块角板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试样的厚度更换相应厚度的压头部;然后将试样置于支撑部的两块角板上,拧紧加压部的回油阀后使用加压部的加力杆作用于加压部使试样随支撑部运动,并顶住压头部;试样与压头部接触后继续加力使顶板上的压头部压弯试样至180°;最后,拧开加压部的回油阀使支撑板返回原位,调节两角板之间的间隔条缝取下压弯好的试样。

实施例2

如图3,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的压弯装置,其包括底板、活动板及顶板,其中,顶板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上方,活动板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并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杆上,在底板与活动板之间设置有支撑部和压头部,支撑部采用可拆卸结构的连接在底板上,压头部固定连接在活动板上,压头部和支撑部成正对设置,在顶板上还设置有一汽缸,所述汽缸的活塞杆垂直连接在活动板上。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压头部和支撑部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具体体现为:支撑部固定在底板上,而压头部固定在活动板上,在工作时是由汽缸推动活动板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压头部向支撑部靠近,由于支撑部位于底板上,整个工作过程都是底板在受力,因而会更加稳定,不至于出现晃动。而上述实施例1中的方案在工作时由于加压装置是向上运动,因而会在工作中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并且顶板由于长期受力,时间一久会出现变形等情况。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压头部和支撑部与实施例1具有相同结构,故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作,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此外,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的试验样品要求更换相应的压头以及加压装置,能够使弯曲后的试样弯曲面整齐且不会出现检测面损伤的情况,使用该装置进行《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中方法E提到的不锈钢晶间腐蚀试样压弯操作时,能大大提高试验效率以及结果的准确度。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