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黑体标定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426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黑体标定仪,其组成包括:控制按键KEYS、显示屏LCD,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按键KEYS将信息通过四路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4传递给控制板Ctrl,所述的控制板Ctrl包括MCU系统电路、温度采集电路TCC、加热驱动电路HDV、WIFI模块与充放电电路CHR,所述的MCU系统电路与WIFI模块通过异步串行通讯总线UART2双向传递信号,所述的MCU系统电路将信号通过一路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1传递给加热驱动电路HDV,所述的加热驱动电路HDV将输出PWM信号传递给加热及温控装置HEATER,所述的加热及温控装置HEATER将信号分别传递给温度采集电路TCC与黑体BLB,所述的温度采集电路TCC通过ADC将信号传递给MCU系统电路,所述的MCU系统电路将信号通过异步串行通讯总线UART1传递给显示屏LCD,所述的充放电电路CHR接收锂聚合物电池Li-BAT的电压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黑体标定仪,其特征是:所述的MCU系统电路包括ARM嵌入式处理器,所述的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1号引脚并联二极管D3的一端与二极管D4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4的另一端并联输入电压电压基准芯片V3.3、电阻R43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与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64号引脚,所述的电容C23的另一端并联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63号引脚后接地;

所述的二极管D3的另一端串联直流电池DC后并联电容C27的一端、电容C26的一端、电容C24的一端、电容C28的一端与电容C25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4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43的另一端与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7号引脚RESET端;

所述的电容C27的另一端并联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4号引脚与晶体谐振器Y2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8的另一端并联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3号引脚与晶体谐振器Y2的另一端;

所述的C26的另一端并联晶体谐振器Y1的一端、电阻R44的一端与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5号引脚,所述的C25的另一端并联晶体谐振器Y1的另一端、电阻R44的另一端与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6号引脚;

所述的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12号引脚与13号引脚之间串联电容C29;

所述的所述的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18号引脚与19号引脚之间串联电容C30;

所述的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31号引脚与32号引脚之间串联电容C31;

所述的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47号引脚与48号引脚之间串联电容C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黑体标定仪,其特征是:所述的温度采集电路TCC包括黑体温度传感器CN3,所述的黑体温度传感器CN3的3号引脚接地,所述的黑体温度传感器CN3的1号引脚并联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9的一端与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5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16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与电压基准芯片V3的K引脚,所述的电阻R13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14的一端与电压基准芯片V3的R引脚,所述的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压基准芯片V3的A引脚与接地端,所述的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电压端+5V;

所述的黑体温度传感器CN3的2号引脚连接电阻R17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17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16的另一端、电阻R18的一端与电容C15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5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14的另一端与电阻R20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0的另一端并联运算放大器IC1的2IN+引脚与电阻R19的另一端,所述的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1的2IN-引脚,所述的运算放大器IC1的2OUT引脚连接电阻R22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2的另一端并联电容C17的一端、二极管V4的一端与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9号引脚模数转换器ADCC11,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4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运算放大器IC1并联电阻R21,所述的电阻R21并联电容C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黑体标定仪,其特征是:所述的充放电电路CHR包括连接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10号引脚模数转换器ADCC12,所述的模数转换器ADCC12并联电容C20的一端、二极管V5的一端与电阻R29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0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5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29的另一端并联运算放大器IC2的2IN+引脚与运算放大器IC2的1OUT引脚,所述的运算放大器IC2的2IN-引脚串联电阻R28后并联运算放大器IC2的2OUT引脚与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2的1IN-引脚,所述的运算放大器IC2的1IN+引脚连接电阻R26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26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5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与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25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的电阻R24的另一端串联电阻R23后连接电压端+24V;

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37号引脚PTcharge串联电阻R30后并联电阻R31与三极管Q1的基极b,所述的三极管Q1的发射极e接地,所述的三极管Q1的集电极c并联二极管D1的一端与KC线圈的一端,所述的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KC线圈的另一端并联后连接电阻R32,所述电阻R32连接锂电池的电压端+24V;

所述的锂电池的一个充电端串联电容器FU1的一端,所述的电容器FU的另一端连接开关后再连接第二充电端;

所述的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22号引脚T3PWM1串联电阻R33后连接光电耦合器IC4中二极管的一端,所述的光电耦合器IC4中二极管的另一端并联电阻R34的一端与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源极S,所述的电阻R34的另一端并联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G与光电耦合器IC4中三极管的发射极e,所述的光电耦合器IC4中三极管的集电极c连接电压端+15V,所述的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D串联熔断器FU2后连接锂电池的OUT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黑体标定仪,其特征是:所述的ARM嵌入式处理器IC3的型号是STM32。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便携式黑体标定仪,其特征是:所述的运算放大器IC1与运算放大器IC2的型号均是TLC27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黑体标定仪,其特征是:所述的光电耦合器IC4的型号是TLP12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黑体标定仪,其特征是:所述的电压基准芯片V3的型号是TL43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