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便携防碎体温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328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便携防碎体温计。



背景技术:

医用玻璃体温计是医疗保健行业必不可少的诊断器具,医用玻璃体温计有价格低廉、性能稳定、示值清晰准确、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一直受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欢迎。但现有的医用玻璃体温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玻璃材质很容易折碎或打碎,破碎的玻璃容易对使用者的身体造成伤害,严重时造成医疗事故,另外,打碎后体温计内的汞会流散出来,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

2、现有的玻璃体温计查看不方便,需要对着灯光仔细观察,当光线不足或黑暗环境中则不能读取体温度数;

3、现有的玻璃体温计通常是用一个管状带盖的装置来放置,使用时需要打开盖子取出体温计,用完后又得重复上述操作,操作过程繁琐,不太方便,而且容易出现体温计掉落或盖子丢失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大量的电子体温计,操作方便,度数快捷,但有存在一些不能替代玻璃体温计的缺点,例如容易出现故障、数值可能出现误差等。

综上所述,现有必要发明一种防止掉落、破碎、便携及能在光线不足或黑暗环境中度数的体温计,最好能将传统的医用玻璃体温计与电子读数功能相结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便携防碎体温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医用便携防碎体温计,包括体温计本体和套设于所述体温计本体外部的外壳,所述外壳沿所述体温计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口部;所述体温计本体后端沿所述体温计本体长度方向延伸出连杆,所述连杆的自由端伸出所述体温计本体后端所对应的所述外壳上的口部,所述连杆的伸出端设置有环体,所述体温计本体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体温计本体连接,所述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内壁连接;所述体温计本体上设置有照明装置。

优选的,所述照明装置设置于所述体温计本体的后端,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电池和发光元件,所述电池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体温计本体前端所对应的所述外壳上的口部的直径大于水银泡的直径,且小于玻璃管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外壳前端的口部上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壳上靠近所述体温计本体前端的所述口部相配合;所述端盖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连接件。所述连杆的伸出端设置有环体。

优选的,所述体温计本体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由夜光材料、荧光材料或反光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壁设置有橡胶圈,所述体温计本体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所述橡胶圈过盈配合。

优选的,还包括汞柱高度感应模块和数显模块,所述汞柱高度感应模块与所述数显模块均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由透明材料制成;或者,在所述外壳上与所述刻度线相对应的区域开设显示窗口。

优选的,所述外壳沿所述体温计本体长度方向分两段设置,两段连接处设置有快接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便携防碎体温计可以防止意外掉落、破碎,具有便携及能在光线不足或黑暗环境中度数的功能,同时将传统的医用玻璃体温计与电子读数功能相结合,同步读数,数据读取更加精准,数据读取方式的可任意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医用便携防碎体温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体温计本体;2、外壳;3、照明装置;4、复位件;5、连杆;6、刻度线;7、端盖;8、环体;9、电池;10、发光元件;11、汞柱高度感应模块;12、数显模块;13、橡胶圈;14、快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用便携防碎体温计,包括体温计本体1和套设于体温计本体1外部的外壳2,外壳2沿体温计本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口部;体温计本体1后端沿体温计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出连杆5,连杆5的自由端伸出体温计本体1后端所对应的口部,体温计本体1与外壳2内壁之间设置有复位件4,复位件4的一端与温计本体1连接,复位件4的另一端与外壳2内壁连接;体温计本体1上设置有照明装置3。

本实施例中,复位件4为拉簧,拉簧套设在连杆5位于外壳2内的部分,拉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体温计本体1会在拉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到外壳2内,起到对体温计本体1的保护。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照明装置3设置于体温计本体1的后端,照明装置3包括电池9和发光元件10,电池9与发光元件10电连接。电池9通常为小型电池,例如,纽扣电池等;发光元件1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发光元件,例如,灯泡、LED等发光器件;照明装置3的设置,使得当光线不足或黑暗环境时,也不影响读取体温度数。

进一步的,体温计本体1上设置有刻度线6,刻度线6由夜光材料、荧光材料或反光材料制成。

为了防止出现体温计本体1与复位件4脱节的情况,体温计本体1前端所对应的口部的直径大于水银泡的直径小于玻璃管的直径,以保证体温计本体1不从外壳2甩出。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上述的水银泡指体温计本体1前端装水银的部分;玻璃管指体温计本体1上除上述水银泡之外的部分统称为玻璃管。

外壳2前端设置有端盖7,端盖7与外壳2上靠近体温计本体1前端的口部相配合,端盖7的设置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污染物对体温计本体1的污染。作为优选,端盖7与外壳2之间设置防止端盖7意外丢失的连接件,连接件通常可以是绳子、铰接件或卡扣等。

在医院,有些病人需要每天测试多次体温,现有的做法通常是把体温计直接放置于口袋或其他地方,经常会出现丢失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中,在连杆5的伸出端设置有环体8,这样就可以通过在环体8上拴一根线,直接挂在脖子上或身体其他部位,既不会出现丢失体温计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在需要测量体温时快速找到体温计。

外壳2内壁设置有橡胶圈13,体温计本体1与外壳2之间通过橡胶圈13过盈配合。橡胶圈13的设置可以防止温计本体1导出或不用时在外壳2内来回晃动,避免对温计本体1的破磕碰。

为了实现将传统的医用玻璃体温计与现有的电子读数温度计的功能相结合,达到同步读数,数据读取更加精准,数据读取方式的可任意选择的目的,在体温计本体1后端设置汞柱高度感应模块11和数显模块12,汞柱高度感应模块11与数显模块12均与电池9电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数显模块12轻松读取温度状态。

通常,外壳2由透明材料制成;或者,在外壳2上与刻度线6相对应的区域开设显示窗口。

外壳2沿体温计本体1长度方向分两段设置,两段连接处设置有快接部件14。通过设置快接部件14,可以将体温计本体1前部所对应的外壳2拆掉,以对体温计本体1的水银泡及前端玻璃管进行日常清洁、消毒。

使用时,通过环体8按压连杆5,在连杆5的带动下使体温计本体1的前端伸出外壳2,当体温计本体1前端的水银泡全部露出外壳2时,将体温计本体1插到人体待测部位,测量完毕直接移走体温计,体温计本体1会在拉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到外壳2内,起到对体温计本体1的保护;另一种情况,即使在测量体温过程中,不小心将体温计掉落,在掉落的过程中,体温计本体1也会在拉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到外壳2内,对体温计本体1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