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试电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6293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常工作时能够双管双色显示的验电装置,试电笔内的双管互为保险且环境适应性强,尤其是能为红绿色盲或色弱人群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护。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常见的接触式试电笔构造为一条由测试触头、限流电阻、氖管、金属弹簧和手触电极串联而成,试电笔主要故障原因是内部电路元件损坏。使用时,将测试触头与被测物接触,同时,人手接触手触电极,当被测物相对大地具有较高电压时,氖管启辉,会发出红色亮光,表示被测物带电。看似简单方便的电工工具在实际使用中却隐藏着一定的安全缺陷:(1)虽然我们常强调使用前在明确的带电部分测试一下以验证试电笔是否完好,但这一安全检测措施在实际中经常会被漏掉,而常用的接触式试电笔内只有一条支路,在使用当中一旦支路中某个元件损坏就会造成断路故障,这时如果拿着已损坏的试电笔进行电工作业,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2)在某些环境下,如火灾现场附近、艳阳高照的户外等有强烈红光的场合,即使试电笔正常工作显示,但因为背景色有很强的干扰性,仍然有可能造成误判;(3)鉴于红绿色盲或色弱患者在我国男性人群中占比高达7%左右,而接触式试电笔在很多家庭都已成为一种常用电工工具,在绿色背景映衬下使用发红光的试电笔,很容易让这一部分人群产生错误判断。

基本物理化学原理。一方面,鉴于稀有气体常态下没有颜色且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作为可靠的保护气体;另一方面稀有气体通电时都会发光。而选用的稀有气体氩不仅具有稀有气体的通性,且与不同比例的氖气混合通电后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此外,基于氖气射出的光在空气里透射力很强的特点,可预知混合气体通电后发出的色光在空气里透射力增强。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氩气在大气中的含量远高于其它稀有气体且制备方式较其它稀有气体更简易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管试电笔,该试电笔内有两条支路,能够相互作为另一支路的保险支路,可有效解决普通试电笔内因支路故障不能正常显示而引起的误判。鉴于两条独立支路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非常小,即使是使用前未在带电部分进行测试,实际使用时因电笔内部故障造成的误判几率也较普通试电笔大为降低。实际使用中,其实只需有一条支路的灯管正常发光即可断定被测体带电。更重要的是,正常工作时双管试电笔能够显示两种光谱色差差异较大的颜色,显然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因背景颜色的干扰而造成的错判;特别是对红绿色盲或色弱人群而言,在有绿色干扰时,该试电笔能够提供除红绿颜色外的其他颜色(紫色)显示,从根本上解决了红绿色混淆造成的误判。与一般接触式电笔相比,该双管试电笔更安全保险且环境适应能力更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试电笔绝缘外壳内腔中设置两条支路,一条支路与一般接触式电笔内支路电气元件组成相同,即在绝缘外壳内,测试触头、限流电阻、弹簧、氖管和手触电极依次顺序连接;另一条支路也包括测试触头、灯管、弹簧、限流电阻、手触电极,但显示灯管中填充的并不是稀有气体氖,而是体积分数为约50%氩和50%氖组合而成(称为氖氩管,灯管为无色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会产生紫色光。参见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且该支路上各元件按测试触头、氖氩管、弹簧、限流电阻、手触电极顺序用导线连接。也可将一条支路上的显示灯管和限流电阻互换位置,此时,另一条支路上的显示灯管和对应的限流电阻也互换位置,以保证两个显示灯管中一个靠近测试触头侧,另一个靠近手触电极侧,灯管显示位置不同,更便于观察。

进一步的,两条支路在绝缘外壳内腔中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两支线共用测试触头和手触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双管设置能够保证绝缘外壳中两条支路互为保险支路,因两条支路同时发生故障概率很小,即使使用前不在带电体上进行试验,因电笔内部故障而产生误判的几率也极低;更具意义的是,双管双色(红色和紫色)显示让电笔对使用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特别是对于社会中占很大比重的红绿色盲色弱人群,该双管电笔能为他们带来的更多的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图。

图中,1.主体,2.绝缘外壳,3.手触电极,4.测试触头,5. 笔尖金属体,6.氖管,7.限流电阻R1,8.限流电阻R2,9.氩氖管,10.弹簧,11.绝缘隔离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双管试电笔外观和使用方式与一般接触式试电笔类似,主要区别在于绝缘外壳内腔中设置了两条支路,能够双管双色显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管试电笔主体(1)由手触电极(3)、绝缘外壳(2)、测试触头(4)、笔尖金属体(5)及内腔电路部分组成。绝缘外壳外观及材质都与普通接触式电笔也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绝缘壳腔内部分。

腔内部分有两条支路,一条为氖管支路,另一条为氩氖管支路。

氖管支路的氖管(6)一端与测试触头(4)相连,另一端与弹簧(10)相接,弹簧的另一端再与匹配的限流电阻R1(7)连接,限流电阻R1阻值参考正常使用时流过人体安全电流值(人体通过30mA以下的电流被认为是安全的),为安全保险起见,对于一般低电压等级,限流电阻阻值可参考测试220V电压时流过电流值为0.5mA左右进行选取(人体电阻一般为1000-2000欧姆)为安全考虑计算时取500欧姆),限流电阻另一侧连手触电极(3)连接,且保持氖管、弹簧、限流电阻三者距离均匀,弹簧压力保证各元件间可靠电连接。

氩氖管支路连接顺序依次为手触电极(3)、氩氖管(9)、弹簧 (10)、限流电阻R2(8)、测试触头(4)。限流电阻阻值R2亦按测试 220V电压时流过电流值为0.5mA左右进行选取,同样保持氖管、弹簧、限流电阻三者距离均匀;其它电压等级的试电笔限流电阻阻值选取方式类似。

两条支路上的显示灯管与限流电阻位置可互换,但要保证氖管、氩氖管分别处于腔内上下不同部位,以便于更独立、清晰地观察两个灯管的发光情况。

两条支路两端的手触电极(3)与测试触头(4)共用,且测试触头置于绝缘外壳(2)内,与其连接的笔尖金属体(5)外装设绝缘外层,仅顶头部分裸露,裸露部分长度为2-3cm。

两条支路在绝缘壳腔内平行设置,且两支路之间设置一透明的绝缘隔离层(11)。

本实用新型试电笔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选取合适电压等级的试电笔,手持双管试电笔,用一根手指接触试电笔笔尾手触电极,将笔尖金属体裸露部分可靠触碰待测体,但千万不可让身体任何部分接触裸露部分。

笔尖金属体触及被测体后,正常显示时,两条支路都会发出亮光,其中,氖管会发出红光,氩氖管则会发出紫色光,表明被测体带电。在其它情况下,两条支路中只要有一条支路发光即可断定被测体也带电。当两灯管均不亮时,鉴于两条支路的独立性,我们认为两条支路一般不会同时出现故障,所以此时可以认为被测体不带电或电压较低,不能点亮两个灯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