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用新型尿液取样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5903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内分泌科用新型尿液取样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尿液取样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尿液检查是内分泌科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一般医生会给患者一个一次性取样杯,而患者在采集尿液时由于取样杯上方开口较小,很容易将尿液弄到手上,这种情况在医院非常常见,给患者带来不便。另外,取样时患者有时还会因为尿液过满洒到手上。现在也有一些取样杯为了避免尿液洒到患者手上,在取样杯上设计一手持部,但这样依然避免不了尿液会溢出取样杯,造成后面的端送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洒卫生的内分泌科用新型尿液取样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分泌科用新型尿液取样杯,包括取样杯,所述取样杯外壁中部位置一体连接一引尿管,所述引尿管环绕取样杯外壁螺旋向下,引尿管的前端与取样杯内部相通,引尿管末端密闭;取样杯上部卡接一喇叭状接尿壳,所述接尿壳下部卡进取样杯上部,接尿壳上下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取样杯直径向上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引尿管直径为1-2cm。

本实用新型的尿液取样杯,取样时,将喇叭状接尿壳卡在取样杯上方,手持取样杯下方引尿管处进行取样。当尿液达到取样杯中部时,尿液会顺着引尿管进入其内部,由于引尿管末端密闭,因此尿液不会污染患者的手,当尿液进入引尿管后,由于尿液具有一定的温度,这时患者就知道尿液已经到达取样杯中部,然后直接将取样杯撤离即可,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患者及时感知尿液的位置,可及时撤离,避免了由于看不见导致尿液太满溢出的情形。另外,螺旋式的引尿管可以更多量的盛放尿液,这也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大亮点,进一步防止了尿液的溢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上方卡接的接尿壳,因为患者在取样时,很多情况下会因为取样杯开口小而使尿液弄到手上,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但在上方卡接上接尿壳后,由于接尿壳上方开口呈喇叭形状,开口比较大,所以盛接的范围较广,很好的解决了尿液弄到手上的问题,取样完毕后,将接尿壳从下至上拿掉扔掉即可,接尿壳喇叭状下表面不会洒上尿液,因此整个过程干净卫生,完全避免了取样时尿液弄到手上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尿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取样杯,2引尿管,3接尿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该实施例包括取样杯1,本实施例优选取样杯1直径向上逐渐增大,即取样杯1上方开口大,这样有利于取样时尿液不易洒至外面。在取样杯1外壁中部位置一体连接一引尿管2,所述引尿管2环绕取样杯1外壁螺旋向下,引尿管2的前端与取样杯1的内部相通,引尿管2末端密闭。引尿管2具有两个作用:一是具有引尿的作用;二是手握取样杯1时,具有防滑的作用。本实施例优选引尿管2直径为1cm,引尿管2的直径大些,可以更好的起到引尿的作用,进一步保证取样时尿液不会溢出。在取样杯1上部卡接一喇叭状接尿壳3,所述接尿壳3下部卡进取样杯1上部,接尿壳3的上下开口,如附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尿液取样杯,取样时,将喇叭状接尿壳3卡在取样杯1上方,手持取样杯1下方引尿管2处进行取样。当尿液达到取样杯1中部时,尿液会顺着引尿管2进入其内部,由于引尿管2末端密闭,因此尿液不会污染患者的手,当尿液进入引尿管2后,由于尿液具有一定的温度,这时患者就知道尿液已经到达取样杯1中部,然后直接将取样杯1撤离即可,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患者及时感知尿液的位置,可及时撤离,避免了由于看不见导致尿液太满溢出的情形。另外,螺旋式的引尿管2可以更多量的盛放尿液,这也是本实施例设计的一大亮点,进一步防止了尿液的溢出。本设计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上方卡接的接尿壳3,因为患者在取样时,很多情况下会因为取样杯1开口小而使尿液弄到手上,这种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但在上方卡接上接尿壳3后,由于接尿壳3上方开口呈喇叭形状,开口比较大,所以盛接的范围较广,很好的解决了尿液弄到手上的问题,取样完毕后,将接尿壳3从下至上拿掉扔掉即可,接尿壳3喇叭状下表面不会洒上尿液,因此整个过程干净卫生,完全避免了取样时尿液弄到手上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