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位移传感器的动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3406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位移传感器的动子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位移传感器结构设计技术,涉及对线位移传感器动子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线位移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都是动子组件的铁芯在静子组件线圈骨架的内孔中作直线运动,其输出信号给出直线运动的位置信息。图1是目前的一种线位移传感器动子结构的示意图。它包括铁芯1、隔磁杆2和连接杆3;铁芯1是导磁材料制造的圆柱轴,在铁芯1的右端面有一个铁芯中心盲孔,隔磁杆2是一个由非导磁材料制造的台阶轴,隔磁杆2的左端有一个外径小于中部外径的左配合台阶段,该左配合台阶段插入铁芯1的铁芯中心盲孔内并保持间隙配合,隔磁杆2的左端与铁芯1焊接为整体。隔磁杆2的右端有一个外径小于中部外径的右配合台阶段,该右配合台阶段插入连接杆3的连接杆中心盲孔内并保持间隙配合,隔磁杆2的右端与连接杆3焊接为整体。隔磁杆2的中部外径与铁芯1的外径相等。其缺点是:第一、由于连接杆与外界连接时不可避免存在同轴度偏差问题,且动子铁芯与隔磁杆外径相同使隔磁杆与静子组件间隙较小,隔磁杆与静子组件孔口部位容易磨损,产生金属铁屑造成使用污染,并且磨损后隔磁杆出现台阶阻碍动子的正常运动,影响线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性能。第二、由于动子铁芯和静子骨架之间气隙要求精准,铁芯和连接杆焊接完成后需要进一步研磨,加工程序繁琐,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改进的线位移传感器的动子结构,以便避免隔磁杆与静子组件孔口部位发生磨损,保证动子的正常运动和线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性能;同时,简化加工程序,降低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位移传感器的动子结构,它包括铁芯1、隔磁杆和连接杆3;铁芯1是导磁材料制造的圆柱轴,在铁芯1的右端面有一个铁芯中心盲孔,隔磁杆由非导磁材料制造,隔磁杆的左端与铁芯1的右端连接为整体,连接杆3是非导磁材料制造的圆柱轴,在连接杆3的左端面有一个连接杆中心盲孔,隔磁杆的右端与连接杆3的左端连接为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磁杆是圆柱轴4,圆柱轴4的左端插入铁芯1的铁芯中心盲孔内并保持间隙配合,并且圆柱轴4与铁芯1焊接为整体;圆柱轴4的右端插入连接杆3的连接杆中心盲孔内并保持间隙配合,并且圆柱轴4与连接杆3焊接为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线位移传感器的动子结构,避免了隔磁杆与静子组件孔口部位发生磨损,保证了动子的正常运动和线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性能;同时,简化了加工程序,降低了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经试验证明,加工效率提高了8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的线位移传感器动子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2,一种线位移传感器的动子结构,它包括铁芯1、隔磁杆和连接杆3;铁芯1是导磁材料制造的圆柱轴,在铁芯1的右端面有一个铁芯中心盲孔,隔磁杆由非导磁材料制造,隔磁杆的左端与铁芯1的右端连接为整体,连接杆3是非导磁材料制造的圆柱轴,在连接杆3的左端面有一个连接杆中心盲孔,隔磁杆的右端与连接杆3的左端连接为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磁杆是圆柱轴4,圆柱轴4的左端插入铁芯1的铁芯中心盲孔内并保持间隙配合,并且圆柱轴4与铁芯1焊接为整体;圆柱轴4的右端插入连接杆3的连接杆中心盲孔内并保持间隙配合,并且圆柱轴4与连接杆3焊接为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于减小了隔磁杆外径,省略了原来焊接后的研磨工序,降低了加工成本。隔磁杆外径小于铁芯1的外径,避免了隔磁杆与静子组件孔口部位发生磨损,保证了动子的正常运动和线位移传感器的输出性能。

实施例,线位移传感器的动子结构,铁芯1的外径为4mm,隔磁杆的外径为3mm。加工工时由原来的5个小时下降为40分钟以内,加工成本降低了7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