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换相测量数字兆欧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5650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动换相测量数字兆欧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电力仪表结构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换相测量数字的兆欧表结构技术。



背景技术:

兆欧表在电网输电、变电、配电日常检修维护中,存在大量电力线路绝缘遥测的工作。然而对于现有自动换相测量数字兆欧的精度、体积、效率、稳定性需改进,故在此发明一种新型自动换相测量数字兆欧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自动换相测量数字兆欧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自动换相测量数字兆欧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自动换相测量数字兆欧表,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由PIC单片机、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倍压整流电路、推挽电路、锂电池组、DC/DC辅助电路模块、触控屏、PIC单片机依序封闭连接;其中,推挽电路通过PWM控制芯片驱动,锂电池组由多节锂电池并联而成,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中有三个切换通道和A、B、C、N、G五个接线端,DC/DC辅助电路模块由两个Boost升压转换器组成,DC/DC辅助电路模块为PIC单片机、触控屏及各芯片等提供电源电压。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由K1—K6高压继电器组成,同时通过K7—K9继电器的控制进行泄漏电流的屏蔽,K10继电器控制推挽电路工作,各继电器通过继电器驱动芯片工作。

本实用新型电压运放芯片为可编程运放芯片,从而能通过PIC单片机自动控制其放大倍数。

本实用新型所述DC/DC辅助电路模块由DC/DCBoostⅠ和DC/DCBoostⅡ构成,将锂电池组电压变换成5V、12V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精度的实现自动换相测量电气设备、家用电器或电气线路对地及相间的绝缘电阻,同时体积更小、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好,性价比更高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1、一种新型自动换相测量数字兆欧表,其特征在于:由PIC单片机、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倍压整流电路、推挽电路、锂电池组、DC/DC辅助电路模块、触控屏、PIC单片机依序封闭连接;其中,推挽电路通过PWM控制芯片驱动,锂电池组由多节锂电池并联而成,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中有三个切换通道和A、B、C、N、G五个接线端,DC/DC辅助电路模块由两个Boost升压转换器组成,DC/DC辅助电路模块为PIC单片机、触控屏及各芯片提供电源电压。

本实用新型所述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由K1—K6高压继电器组成,同时通过K7—K9继电器的控制进行泄漏电流的屏蔽,K10继电器控制推挽电路工作,各继电器通过继电器驱动芯片工作。

本实用新型电压运放芯片为可编程运放芯片,从而能通过PIC单片机自动控制其放大倍数。

本实用新型所述DC/DC辅助电路模块由DC/DCBoostⅠ和DC/DCBoostⅡ构成,将锂电池组电压变换成5V、12V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

利用PWM控制芯片产生一定频率的PWM1和PWM1,分别通过PWM1、PWM2关合MOS管Q1、Q2形成推挽式开关电源,推挽式开关电源输出的直流经倍压整流电路产生直流高压,其输出值为1000V或2500V。当高压直流电压流过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时,其通过A、B、C三个接线端的接线头加压到电线的A相线、B相线、C相线,N接线端接地,G接线端根据需要使用。然后PIC单片机自身A/D转换器从R6、R7之间采集电压实现稳压控制,电压运放芯片通过采集R8的电压计算漏电流、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最终将数值将依次显示在触控屏上。

如果兆欧表要测量A相线绝缘电阻值,当高压直流电压流过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时自动关闭K1继电器和K8、K9继电器,其他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如图2);如果兆欧表要测量B相线绝缘电阻值,当高压直流电压流过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时自动关闭K3继电器和K7、K9继电器,其他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如果兆欧表要测量C相线绝缘电阻值,当高压直流电压流过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时自动关闭K5继电器和K7、K8继电器,其他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如果兆欧表要测量A-B相间绝缘电阻值,当高压直流电压流过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时自动关闭K1继电器、K4继电器和K9继电器,其他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如果兆欧表要测量A-C相线绝缘电阻值,当高压直流电压流过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时自动关闭K1继电器、K6继电器和K8继电器,其他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如果兆欧表要测量B-C相线绝缘电阻值,当高压直流电压流过多通道高压开关模块时自动关闭K3继电器、K6继电器和K7继电器,其他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其中每次自动换相前K10继电器会控制PWM控制芯片停用、推挽电路将停用,待自动换相后K10控制PWM控制芯片启动、推挽电路将工作,才开始测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