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8967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集尿器。



背景技术:

24小时尿液留取是较为常见的临床护理工作,尤其在肾脏疾病以及基础疾病中肾功能损害的诊治使用频繁。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两种工具为尿桶和尿壶。首先护理人员发放尿桶给患者,交代患者在规定时间前将尿液弃去,规定时间后,将第一次尿液排入尿桶内,并告知护理人员添加防腐剂,将以后的每次尿液留在桶内,至次日同一时间后,通知护理人员量取标本总量,并量取适量标本送检。但目前常因标本留取时间过长、过程繁琐;尿壶反复量取标本,误差大;护理人员在抽取防腐剂及量取标本时存在职业暴露危险等原因导致标本合格率不高,从而影响医生判断,耽误诊治,间接增加医患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标本合格率,降低留取标本过程中职业暴露及环境污染,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的集尿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集尿器,包括桶身、桶盖、底座,所述桶身上端设有漏斗状的桶口,所述桶身设在底座上,所述桶盖盖在桶口上端,所述桶身上部的外侧面上安装有感应器,所述桶身上部的内侧面上设有滴管装置,所述感应器与滴管装置电连接,在桶盖轴心下方安装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置于桶身内,所述滴管装置由储液罐、通断阀、滴管组成,其中所述储液罐与滴管连通,所述通断阀设在储液罐与滴管之间,所述通断阀与感应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桶身底部设有水龙头。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安装有计时器。

进一步地,所述桶身的外侧面上设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器为红外线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器为电动搅拌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提高标本合格率,能有效降低留取标本过程中职业暴露及环境污染,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桶盖与搅拌器连接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滴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含义:1、桶身;2、桶盖;3、底座;4、桶口;5、感应器;6、滴管装置;7、搅拌器;8、储液罐;9、通断阀;10、滴管;11、水龙头;12、计时器;13、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到图3,一种集尿器,包括圆柱体状的桶身1、桶盖2、底座3,桶身1上端设有漏斗状的桶口4,桶身1设在底座3上,桶盖2盖在桶口4上端,桶身1上部的外侧面上安装有感应器5,感应器5为红外线感应器,桶身1上部的内侧面上设有滴管装置6,感应器5与滴管装置6电连接,在桶盖2轴心下方安装有搅拌器7,搅拌器7为电动搅拌器,搅拌器7置于桶身1内,滴管装置6由储液罐8、通断阀9、滴管10组成,其中储液罐8与滴管10连通,通断阀9设在储液罐8与滴管10之间,通断阀9与感应器5电连接。

为了能方便取出尿液样本,桶身1底部设有水龙头11。

为了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观察时间,底座3安装有计时器12。

为了准确的取出尿液样本容量,桶身1的外侧面上设有刻度13。

当患者需要留取24小时尿标本时,护理人员在特定时间将本集尿器发给病人,将防腐剂放入储液罐8内,并打开计时器12,倒计时开始,当患者坐在桶口4处排尿于桶身1内,桶身1的红外线感应器5感应到患者进行排尿时,桶身1内侧面上的滴管装置6中的通断阀9接收到感应器5发出的打开通断阀9信息,通断阀9打开,防腐剂从储液罐8通过滴管10滴入桶身1内,当患者停止排尿时,感应器5发出的关闭通断阀9信息,通断阀9关闭;次日的同一时间,计时器12归零后报警时停止集尿,医护人员查看桶身1中的尿液总量,并将桶盖2盖在桶口4上,使得电动搅拌器7置于桶身1内,电动搅拌器7充分混匀尿液后,通过打开水龙头11取出送检尿液标本。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