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1053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采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采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采水器。



背景技术:

水体采样工作是水环境保护及水环境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不同深度水样的采集,尤其是底层水样的采集成为各项水资源研究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在进行水样采集的操作中,通常采用采水器进行采水操作。采水操作时,将采水器沉入目标水层进行采水,采水器的上、下活动盖在浮力作用下自动打开,上、下活动盖周围的水样都能通过开口处流入采水器,待采水完成后通过连接于采水器的绳子等将整个采水器自目标水层上提至水面上。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用现有的采水器将整个采水器沉入目标水层进行采水,其采水速度慢、提水强度大且在上提及下沉过程中容易损坏设备;此外,由于取水口面积大,且水样通过上、下活动盖都能进入采水器,导致采水精确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水器,其水样采集精度高、速度快、提水容易以及设备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采水器,其包括本体和采水管,本体内开设有采水腔,采水管于本体底部与采水腔连通,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连通阀,本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开闭采水管的采水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水器,在本体开设与采水腔连通的连通阀及采水阀,将采水管通过采水阀与采水腔连通。使用该采水器进行采水作业时,将采水器本体没入水面下并将采水管远离本体的一端的端部沉至目标水层,依次打开采水阀和连通阀,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目标水层的水体通过采水管自动地流入采水腔。该采水器通过将长度与目标水层深度适应的采水管沉入目标水层进行采水,采水过程中目标水层的水样只能通过采水管端部的开口处进入采水腔,加之采水管开口面积小,使采水液位准确,采水的精确度高;由于目标水层与连通阀开口处的水层之间存在较大的压力差,使目标水层的水样在采水管端部开口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动地、快速地通过采水管流入采水腔,且无需采用如抽水泵等其他动力装置。另外,该设置方式只需将采水器的本体没入水面下而无需将其沉至目标水层,采水器在采水完成后上提路径短,提水方便;同时其能够避免采水器在上提和下沉的过程中因撞击硬物而造成采水器的损坏,增加了采水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本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水管的剖视图。

图标:100-采水器;110-本体;111-采水腔;112-采水口;113-采水阀;114-连通口;115-连通阀;116-出水口;117-出水阀;118-提手;119-连接孔;120-采水管;121-采水分管;122-快速接头;123-连接腔;124-连接口;125-密封圈;126-配重;127-重锤;128-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采水器100,包括本体110和连接于本体110的采水管120。采水器100通过将采水管120的远离本体110的端部沉入目标水层将水样采集至本体110。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体110内开设有采水腔111,本体110的顶部设置有连通阀115,本体110的底部设置有采水阀113及出水阀117,连通阀115、采水阀113及出水阀117分别和采水腔111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0为由有机玻璃制成的封闭管体用于盛水样,其具备质量轻、强度大、稳定性好以及便于观察等优点。当然,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本体110也可采用其他的材料,例如石英、金属等制成。

本体110的底部开设有和采水腔111连通的采水口112,采水阀113通过采水口112和采水腔111进行连通用于控制采水管120的打开和闭合。

本体110的顶部开设有和采水腔111连通的连通口114,连通阀115通过连通口114和采水腔111连通。

采水操作时,依次打开采水阀113和连通阀115,使连通阀115开口处的液面、采水腔111以及采水管120的远离本体110的端部的液面即目标水层依次连通,由于采水管120的远离本体110的端部的液面及目标水层的压力相对较大,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目标水层的水体通过采水管120自动进入采水腔111。采水结束后,关闭连通阀115及采水阀113即可。

该设置方式利用连通阀115开口处的水层和目标水层之间产生的压力差进行采水操作,无需借助其他动力装置即可进行快速采水。采水操作中,只需将采水管120沉入目标水层再控制连通阀115及采水阀113的开闭即可,操作简单,同时也减轻了上提采水器100高工作强度。此外,采水管120的口径较小且只通过采水管120的远离本体110的端部开口处进水,采水液位准确,采水精确度高,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

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阀115为单向阀,且连通阀115的进水口靠近本体110并和采水腔111连通,即液体只能通过连通阀115从采水腔111流出而不能通过连通阀115流入。将连通阀115设置为单向阀,其能够防止在打开连通阀115和采水阀113进行采水时,连通阀115开口处的液体通过连通阀115进入采水腔111,最终混合在采集的目标水层水样中影响取样的精确度,能够避免误操作等对取水的影响。

请继续参阅图2,本体110的底部还开设有和采水腔111连通的出水口116,水样采集完成后,依次打开连通阀115及出水阀117,水样通过出水阀117通入样品瓶中,便于后续的分析、研究。将出水口116设置于采水腔111底部便于将采水腔111内的液体尽可能地排出。

此外,出水阀117的设置的另一个目的在于便于对采水腔111进行清洗。在采水器100使用多次或使用采水器100进行过污水采集后,可以通过出水阀117将清洗液灌入采水腔111中对其进行冲洗后排出,使采水腔111保持清洁,防止对采水水样产生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采水阀113代替出水阀117。采水阀113和采水管120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采水完成后拔出采水管120,通过采水阀113将水样通入样品瓶即可。采用采水阀113代替出水阀117的设置,其采水操作和放水操作便捷,同时在清洗过程中能够将采水阀113一并清洗干净,不用单独对其进行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采水阀113、连通阀115以及出水阀117均可以设置成自动阀或手动阀。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0的顶部还设置有提手118,本体110的外侧壁开设有与提手118的端部配合的连接孔119,提手118的端部转动连接于连接孔119。

提手118的设置,便于对采水器100进行上提等操作,使采水操作更方便。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拉索、吊环等固定于本体110的顶部用于上提采水器100。

请参阅图3,在实施例中,采水管120包括多个依次连通的采水分管121以及配重126,采水管120的一端通过采水阀113与采水腔111连通。采水管120的远离本体110的一端的端部与配重126相连。

配重126的设置便于采水管120的远离本体110的一端的端部快速沉至目标水层。配重126包括重锤127及连接于重锤127的卡扣128,重锤127通过卡扣128连接于采水管120的远离本体110的一端的端部。该连接方式能够便捷、稳定地将重锤127连接在采水管120。

重锤127的重量约为500g,该重量使其在能够将采水管120沉入目标水层的同时能够稳定地连接于采水管120。需要说明的是,重锤127的重量不作限制,可以根据目标水层的深度以及目标水域的密度进行更换。由于重锤127通常采用金属材料,其外表面还渡设一层保护膜,用于对重锤127的保护。

请参阅图4,相邻的两个采水分管121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该设置方式便于根据目标水层的深度进行采水管120长度的调节,便于进行不同水位深度水样的采取。

具体地,相邻两个采水分管121通过快速接头122进行可拆卸连接。快速接头1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与采水分管121配合的连接口124,快速接头122的内部开设有连通两个连接口124的连接腔123,连接腔123的内部设置有与采水分管121的端部配合的密封圈125。

在进行相邻两个采水分管121的连接时,将采水分管121的一个端部通过快速接头122的一个连接口124伸入连接腔123并穿过密封圈125,连接口124可对采水分管121进行锁紧;将另一个采水分管121的一端按照上述方法通过另一个连接口124与快速接头122连通,即可实现相连两个采水分管121的密封连通,更佳地,当选用多个采水分管121组合形成采水管120时,配重126设置于最远离本体110的一节采水分管121上,且优选设置于该采水分管121的进水端处。

采用快速接头122对相邻两个采水分管121进行可拆卸的连接,连接稳定且操作简单。将相邻两个采水分管121的端部通过两个连接口124卡合在同一个快速接头122内,使快速接头122与采水分管121连接的气密性好。密封圈125的设置用于增加采水分管121与快速接头122连接的密封性,防止采水管120外部的液体通过快速接头122与采水分管121的连接处进入采水管120。

采用上述快速接头122进行连接与使用相互配合的两个单通的快速接头122进行连接相比,其操作方便,且能够防止采水管120外部的液体通过快速接头122之间的间隙进入采水管120内部而影响水样的纯净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两个相互配合的快速接头122进行相邻两个采水分管121的可拆卸连接。较佳地,两个相互配合的快速接头122可采用卡接或螺纹连接等形式,卡接的连接方式其安装和拆卸只需沿两个快速接头122的轴线进行对接或拔出,操作方便,连接稳定;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快速接头122连接处配合紧密,密封性高。

在本实施例中,采水管120为乳胶管,具体地可采用空压软管,其具备耐高压、耐磨损、耐撕裂、耐气候性、管体的弹性和柔韧性高等优点。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如硅胶管、橡胶管等。

每个采水分管121的长度为5米,且在每个采水分管121的外表面每隔一米设置有长度标记,便于读取采水管120的长度并进行长度调节。将每个采水分管121的长度设置为5米便于携带和操作,能够避免因采水分管121长度过短需要多段连接的麻烦或者因采水分管121的长度过长而造成采水分管121缠绕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采水分管121的长度还可以是3米、4米、6米或其他,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选择。采水分管121上的标记间隔也不限于1米,其还可以是0.2米、0.5米或其他便于操作的间隔长度。

利用上述采水器100进行采水的采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目标水层的深度调整采水管120的长度;将采水器100整体没入水面以下,并将采水管120连有配重126的一端沉至目标水层;依次打开采水阀113和连通阀115,待目标水层的水样在压力差作用下从采水管120自动地流入采水腔111;观察采水腔111内水样的水位,采集完成后关闭连通阀115和采水阀113并将采水器100提出水面;依次打开连通阀115及出水阀117,通过出水阀117将采集的目标水层水样通入样品瓶待测。

在采水器100多次使用或采集过污泥后,打开出水阀117,将清洗液通过出水阀117灌入采水腔111进行清洗,保证采水腔111内部的清洁,防止再次使用采水器100采水时对目标水样产生污染。

上述方法由于连通阀115开口处液面和目标水层液面存在较大的压力差,其能够使目标水样自动地、快速地进入采水腔111而无需提供动力装置。通过只将采水管120沉入目标水层,避免将整个采水器100下沉,减小了采水器100在下沉和上提过程中的工作强度;同时避免了采水器100在上提下层过程中对其产生的碰撞,增减了采水器100的使用寿命。而采水管120的口径较小且只通过采水管120的远离本体110的端部开口处进水,和传统的将整个采水器100沉入目标水层并通过上、下活动盖开闭进行采水相比,采水液位的准确。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水器,利用连通阀和目标水层之间产生的压力差,采用小口径的采水管对目标水层进行精确的采水,采水速度快、精确度高、操作强度低、使用寿命长,且产品结构简单,整体性价比高,易于工业化生产。该采水方法利用上述采水器进行采水操作,只需将采水管沉入目标水层再控制连通阀及采水阀的开闭即可,其方法简单,且能够便捷、快速并精确地进行采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