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渣棉热荷重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474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矿渣棉热荷重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矿渣棉热荷重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矿渣棉热荷重测试为:在固定的载荷作用下,以一定的升温速率,加热试样,达到规定的厚度收缩率,通过计算,用内插法求出热荷重收缩温度。

现有技术中,矿渣棉热荷重测试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1、测厚尺与荷重棒固定在分别的支架上,易晃动,不稳定,读数不便,容易出现误差;

2、测厚尺位于荷重棒顶端,测量荷重棒顶端的高度,测试过程中荷重棒容易触碰到测厚尺,对测厚尺造成磨损,导致读数不准;

3、热电偶通过炉盖深入到炉膛中,测试过程中取放试样需要开合炉盖,必然会导致需要多次调整热电偶的位置,不利于热电偶的保护,热电偶使用寿命短。

开发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矿渣棉热荷重测试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渣棉热荷重测试装置,结构设置合理,读数稳定,测量结果准确,热电偶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矿渣棉热荷重测试装置,包括炉盖、炉膛、炉体和支架,炉体侧面设开孔,热电偶穿过开孔伸入到炉膛内部,热电偶外部设套管,套管与开孔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石棉,炉膛底部中心位置设试样台,试样台上方设加热容器,对应于加热容器设置与加热容器相匹配的荷重板;

支架上固定有垂直于支架的横梁,横梁的一端安装有能够上下滑动的荷重棒,荷重棒下端固定在荷重板的顶部中心位置,荷重棒能够带动荷重板上下滑动;

横梁上设有与支架相垂直的滑槽,滑槽上滑动安装有测厚尺。在不需要测量时,将测厚尺滑动至靠近支架的一端,防止测试过程触碰到对其造成的磨损。需要测量时,将测厚尺滑动至靠近荷重棒的一端,距离近,读数更准确。

其中:

炉体侧面设开孔,热电偶穿过开孔伸入到炉膛内部,取放试样时不需要移动热电偶,热电偶的位置一般不需要移动,能够延长热电偶的使用寿命。热电偶外部设套管,能够进一步保护热电偶。套管与开孔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石棉,能够很好的起到保温作用,防止热量散失。

所述的横梁的一端设滑套,滑套套装在荷重棒外侧。即荷重棒安装在滑套内,荷重棒在滑套中上下滑动。

所述的荷重棒上均布有刻痕。测试过程中,选定荷重棒上的一个刻痕作为基准点进行测量,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试样不规范时对荷重棒顶端高度进行测量超出量程后,需要重新固定测量尺位置的问题。针对不同规格试样,只要选定合适的刻痕作为基准点就能保证一直处在测量尺量程内,测量更加方便。

所述的横梁为上下对应的两个,对测厚尺的固定更加稳定,两个横梁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两个横梁上的滑套上下对应。

所述的荷重板的形状和尺寸与加热容器的上开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测试过程中,放置试样时,拉动荷重棒带动荷重板移动至加热容器上方,放入试样后,松开荷重棒,荷重板下降至加热容器内部贴合到试样上方。

所述的滑套可拆卸连接在横梁上。当发生损坏时,便于更换,避免整体更换,节约成本。

所述的荷重棒与支架相互平行。

所述的荷重棒与荷重板相互垂直。

所述的热电偶的热端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加热容器的中心部位,在水平方向上距加热容器外表面20mm处。

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将支架放置在水平平面上,将试样放入加热容器中,其上加荷重板和荷重棒,使试样上达到490Pa的压力,选定荷重棒上的一个刻痕作为基准点利用测厚尺测量其高度。开始加热,升温速率为5℃/min,每隔10min测量一次炉膛内温度和选定的基准点的高度。当温度升到比预定的热荷重收缩温度低约200℃时,升温速率为3℃/min,每隔3min测量一次,直至试样厚度收缩率超过10%。停止升温,记录有无冒烟、颜色变化以及气味等现象。结果计算方法同GB/T11835-200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合理,读数稳定,测量结果准确,热电偶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盖;2、炉膛;3、炉体;4、开孔;5、套管;6、热电偶;7、石棉;8、支架;9、横梁;10、滑槽;11、荷重棒;12、荷重板;13、测厚尺;14、加热容器;15、试样台;16、刻痕;17、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所述的矿渣棉热荷重测试装置,包括炉盖1、炉膛2、炉体3和支架8,炉体3侧面设开孔4,热电偶6穿过开孔4伸入到炉膛2内部,热电偶6外部设套管5,套管5与开孔4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石棉7,炉膛2底部中心位置设试样台15,试样台15上方设加热容器14,对应于加热容器14设置与加热容器14相匹配的荷重板12;

支架8上固定有垂直于支架8的横梁9,横梁9的一端安装有能够上下滑动的荷重棒11,荷重棒11下端固定在荷重板12的顶部中心位置,荷重棒11能够带动荷重板12上下滑动;

横梁9上设有与支架8相垂直的滑槽10,滑槽10上滑动安装有测厚尺13。在不需要测量时,将测厚尺13滑动至靠近支架8的一端,防止测试过程触碰到对其造成的磨损。需要测量时,将测厚尺13滑动至靠近荷重棒11的一端,距离近,读数更准确。

其中:

炉体3侧面设开孔4,热电偶6穿过开孔4伸入到炉膛2内部,取放试样时不需要移动热电偶6,热电偶6的位置一般不需要移动,能够延长热电偶6的使用寿命。热电偶6外部设套管5,能够进一步保护热电偶6。套管5与开孔4之间的空隙中填充有石棉7,能够很好的起到保温作用,防止热量散失。

所述的横梁9的一端设滑套17,滑套17套装在荷重棒11外侧。即荷重棒11安装在滑套17内,荷重棒11在滑套17中上下滑动。

所述的荷重棒11上均布有刻痕16。测试过程中,选定荷重棒11上的一个刻痕16作为基准点进行测量,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试样不规范时对荷重棒11顶端高度进行测量超出量程后,需要重新固定测量尺位置的问题。针对不同规格试样,只要选定合适的刻痕16作为基准点就能保证一直处在测量尺量程内,测量更加方便。

所述的横梁9为上下对应的两个,对测厚尺13的固定更加稳定,两个横梁9长度相等且相互平行,两个横梁9上的滑套17上下对应。

所述的荷重板12的形状和尺寸与加热容器14的上开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测试过程中,放置试样时,拉动荷重棒11带动荷重板12移动至加热容器14上方,放入试样后,松开荷重棒11,荷重板12下降至加热容器14内部贴合到试样上方。

所述的滑套17可拆卸连接在横梁9上。当发生损坏时,便于更换,避免整体更换,节约成本。

所述的荷重棒11与支架8相互平行。

所述的荷重棒11与荷重板12相互垂直。

所述的热电偶6的热端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加热容器14的中心部位,在水平方向上位于距加热容器14外表面20mm处。

使用时,将支架8放置在水平平面上,将试样放入加热容器14中,其上加荷重板12和荷重棒11,使试样上达到490Pa的压力,选定荷重棒11上的一个刻痕16作为基准点利用测厚尺13测量其高度。开始加热,升温速率为5℃/min,每隔10min测量一次炉膛2内温度和选定的基准点的高度。当温度升到比预定的热荷重收缩温度低约200℃时,升温速率为3℃/min,每隔3min测量一次,直至试样厚度收缩率超过10%。停止升温,记录有无冒烟、颜色变化以及气味等现象。结果计算方法同GB/T11835-2007。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