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定位功能的可佩戴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701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具有定位功能的可佩戴物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珠宝,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可佩戴物品。



背景技术:

珠宝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珠宝单指玉石制品,广义的珠宝应包括金、银以及天然材料(矿物、岩石、生物等)制成的,具有一定价值的首饰、工艺品或其他珍藏统称为珠宝,故古代有“金银珠宝”的说法,把金银和珠宝区分出来。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除了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外,珠宝的概念应该扩大包含到金、银、首饰等。经营这些物品的行业统称为“珠宝行业”。“珠宝”的范围要比广义的“宝石”的概念大很多。广义的宝石泛指那些适宜进行琢磨或雕刻加工为首饰或工艺品的原料。

现有的珠宝主要将金银打造成一个底托,然后将宝石镶嵌在底托上,只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美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将珠宝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可佩戴物品,能够方便对佩戴者的行踪进行监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可佩戴物品,包括佩戴本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佩戴本体上的基托、嵌设于基托上的装饰物以及设置于基托内部的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包括可充电电源、电量检测电路、通讯电路、GPS电路以及处理电路;所述电量检测电路、通讯电路和GPS电路与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源用于向通讯电路、GPS电路以及处理电路供电;所述基托外壁上设置有与可充电电源连接的充电接口。

优选地,所述佩戴本体上设置有与基托适配的嵌槽;所述嵌槽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具有一根插杆;所述基托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插杆伸入的插孔;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和插杆的周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所述插杆位于第一弹簧座与第二弹簧座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上导电端子和下导电端子;所述可充电电源设置在下壳体上并与下导电端子连接;所述通讯电路、GPS电路以及处理电路设置在上壳体内并与上导电端子连接;所述装饰物嵌设于上壳体。

优选地,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和下壳体的顶部分别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块;所述上导电端子和下导电端子分别位于凹槽的槽底和凸块的顶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凸块的侧边设置有弹性卡钩;当凸块完全伸入到卡槽内时,所述弹性卡钩的端部能够进入到卡槽内;所述上壳体内沿其宽度方向还设置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卡槽连通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具有一顶杆;所述顶杆的周壁和容置腔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弹簧座和第四弹簧座;所述顶杆位于第三弹簧座和第四弹簧座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弹簧座和第四弹簧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对可佩戴物品加入GPS定位功能,可方便用户对儿童、老人、宠物等进行定位追踪。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可佩戴物品的整体结构图;

图2A为实施例中可佩戴物品的局部剖视图;

图2B为图2A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中基托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佩戴本体;11、嵌槽;111、安装孔;112、第一弹簧座;12、扣带;2、基托;21、下壳体;211、充电接口;212、凸块;213、下导电端子;214、弹性卡钩;22、上壳体;221、凹槽;222、上导电端子;223、容置腔;224、第四弹簧座;225、卡槽;23、插孔;3、装饰物;4、插杆;41、第二弹簧座;5、第一复位弹簧;6、顶杆;61、第三弹簧座;7、第二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照图1、图2A、图2B,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可佩戴物品,包括佩戴本体1,该佩戴本体1可以是手镯、手链、项链、项圈等;该佩戴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基托2的嵌槽11,底部设置有扣带12。基托2的顶部嵌设有装饰物3,例如水晶、钻石、珍珠的珠宝饰品。具体是,嵌槽11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安装孔111,安装孔111内具有一根插杆4;基托2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插杆4伸入的插孔23;安装孔111的内壁和插杆4的周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弹簧座112和第二弹簧座41;插杆4位于第一弹簧座112与第二弹簧座41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5;第一复位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弹簧座112和第二弹簧座41固定连接。因此,在安装基托2时,只需要将插杆4向嵌槽11的外侧拨动,然后再将基托2嵌入到嵌槽11内,使基托2上的插孔与安装孔111对准,最后放开插杆4,插杆4在第一复位弹簧5的作用下,自动伸入到插孔内,对基托2进行限位。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保证基托2的稳定性,可设置多组插杆4,或者将插杆4设置的足够宽。

参照图1、图3、图4,基托2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上壳体22的底部和下壳体21的顶部分别相互配合的凹槽221和凸块212;凹槽221的槽底和凸块21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上导电端子222和下导电端子213。凹槽221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225;凸块212的侧边设置有弹性卡钩214;上壳体22内沿其宽度方向还设置贯穿设置有与卡槽225连通的容置腔223;容置腔223内具有一顶杆6;顶杆6的周壁和容置腔223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弹簧座61和第四弹簧座224;顶杆6位于第三弹簧座61和第四弹簧座224之间的部分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7;第二复位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弹簧座61和第四弹簧座224固定连接。因此,在安装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时,将下壳体21的凸块212插入到上壳体22的凹槽221内,在插入的过程中,凸块212上的弹性卡钩214被挤压;当插入到位后,弹性卡钩214的端部与卡槽225对准,进而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进入卡槽225,同时,上导电端子222和下导电端子213相互接触,完成对接。当要分离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时,只需要按压顶杆6,使顶杆6向卡槽225内移动,并将弹性卡钩214的端部顶出卡槽225,即可将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分离。

下壳体21内设置有可充电电源以及充电接口211,充电接口211可以为usb接口;该可充电电源的输入端与充电接口211连接,输出端与下导电端子213连接。另外,在上壳体22设置有通讯电路、GPS电路、电量检测电路以及处理电路,该通讯电路、GPS电路以及电量检测电路均与处理电路连接。其中,该通讯电路可以为GPRS模块、3G模块、4G模块中的一种,用于与网络服务器进行网络通讯;GPS电路用于对可佩戴物品进行定位,定位信息发送至处理电路;电量检测电路与上导电端子222连接,用于检测位于下壳体21内的可充电电源的当前电量,并将检测数据发送至处理电路;处理电路将接收到的定位信息、电量信息通过通讯电路发送至网络服务器,用户可通过移动通讯终端从网络服务器获取到该定位信息、电量信息。

另外,当可充电电源的电量不足时,可先将整个基托2从嵌槽11内取出,然后将上壳体22和下壳体21分离,再换上已充过电的下壳体21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