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48360发布日期:2018-06-08 21:2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片材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以如下方式构成偏振板:在带状的偏振片(原卷片材)的两面层叠保护薄膜(原卷片材),在一方的保护薄膜上借助粘接剂层叠相位差薄膜(原卷片材),再在相位差薄膜上借助粘接剂层叠隔离膜(原卷片材),另外,在另一方的保护薄膜上层叠表面处理剂层。所述偏振板以在表面处理剂层上层叠了剥离衬垫(原卷片材)后的层叠体(层叠片)的状态经过异物检查等的检查后流通。

作为在这种片材的检查中使用的检查装置,例如提出了如下那样构成的检查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2):具备检查部,该检查部具有向层叠片照射光的光源部以及对被照射该光的层叠片进行拍摄的摄像部,该检查装置利用光源部向正在移动的层叠片照射光,并利用摄像部来拍摄被照射该光的层叠片。另外,所述检查装置被安设于将原卷片材彼此层叠的层叠部的后段,在摄像部的位置和焦点与层叠片对准的基础上,以固定配置为层叠片与摄像部的位置关系不变的状态来检查层叠片(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21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6-24202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如上所述的层叠片的检查是为了避免使发生了异物混入层叠片之类的不合格的不合格品流通到市场上而进行的。但是,仅防止不合格品向市场的流通是无法抑制制作层叠片时的成品率的下降的。因此,希望实施以下对策:一旦发现产品不合格,则彻查其发生原因,并在这以后的层叠片的制作中抑制产品不合格的发生。

但是,在完成阶段的出厂前进行检查的专利文献1、2的检查装置中,难以充分地彻查异物等不合格的发生原因。

另外,这不仅只是层叠片的问题,而且也是尚未被层叠的片材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确定片材不合格的发生位置和发生原因的片材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片材的检查装置对沿着移动路径移动的带状的片材进行检查,该片材的检查装置具备:

能够移动的支架;以及

检查部,其被所述支架支承,对所述片材进行检查,

所述检查部具有:

光源部,其对所述片材照射光;以及

摄像部,其被构成为在所述支架被配置于所述移动路径中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能够调整相对于所述片材的相对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并且对被所述光源部照射着光的所述片材进行拍摄。

在上述结构的片材的检查装置中,优选的是,

所述摄像部具有:

摄像主体部;

位置调整部,其能够使所述摄像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片材进行移动来调整所述相对的拍摄位置;以及

角度调整部,其能够使所述摄像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片材进行旋转来调整所述相对的拍摄角度。

在上述结构的片材的检查装置中,也可以是,

所述位置调整部构成为使所述摄像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片材沿第一方向以及与该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

所述角度调整部构成为使所述摄像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片材以第一旋转轴以及与该第一旋转轴垂直的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上述结构的片材的检查装置中,也可以是,

所述位置调整部具有:第一位置调整部,其能够使所述摄像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片材向接近和分开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位置调整部,其能够使所述摄像主体部沿与通过该第一位置调整部进行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所述角度调整部具有:第一角度调整部,其使所述摄像主体部相对于所述片材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以及第二角度调整部,其使所述摄像主体部以所述第二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上述结构的片材的检查装置中,优选的是,

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与所述摄像部电连接,获取来自所述摄像部的检查结果,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支架的移动相应地移动。

本发明所涉及的片材的检查方法是使用所述片材的检查装置来对所述片材进行检查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片材的检查装置的片材的输送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2是从图1的A方向表示检查装置周边的概要主视图。

图3是从图2的B方向表示检查装置周边的概要俯视图。

图4是从图3的C方向表示检查装置周边的概要侧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4的检查装置中配置各部的状态的概要俯视图。

图6是从图4的D方向表示检查装置周边的概要俯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6的检查装置中配置各部的状态的概要俯视图。

图8A是表示第一和第二位置调整部的拍摄位置调整动作的概要侧视图。

图8B是表示第一和第二位置调整部的拍摄位置调整动作的概要侧视图。

图8C是表示第一和第二位置调整部的拍摄位置调整动作的概要侧视图。

图9A是表示第一和第二角度调整部的拍摄角度调整动作的概要侧视图。

图9B是表示第一和第二角度调整部的拍摄角度调整动作的概要侧视图。

图9C是表示第一和第二角度调整部的拍摄角度调整动作的概要侧视图。

图10A是表示通过第一位置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位置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0B是表示通过第一位置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位置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0C是表示通过第一位置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位置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1A是表示通过第二位置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位置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1B是表示通过第二位置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位置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1C是表示通过第二位置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位置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2A是表示通过第一角度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角度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2B是表示通过第一角度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角度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2C是表示通过第一角度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角度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3A是表示通过第二角度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角度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3B是表示通过第二角度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角度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3C是表示通过第二角度调整部来调整摄像主体部相对于片材的拍摄角度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检查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片材的概要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检查装置的其它片材的输送装置的概要侧视图概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的检查装置和检查方法。此外,在图1~图7、图10~图13、图15中以空白箭头来表示片材的输送方向。

首先,说明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片材的检查装置的片材的输送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输送装置1具备:多个放出部3,该多个放出部3从多个卷筒体61分别放出原卷片材60,该多个卷筒体61是缠绕作为带状的片材40的原卷片材60而成的;层叠部7,其将所放出的原卷片材60彼此层叠来形成作为片材40的层叠片50;卷取部9,其对层叠片50进行卷取来作为卷筒体51进行回收;以及检查装置20,其能够移动且能够对片材40进行检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片材40的宽度方向上成对地具备两个检查装置20,这一对检查装置20对片材40进行检查。

该输送装置1使得从放出部3放出的原卷片材60彼此之间被层叠部7层叠从而形成层叠片50,所形成的层叠片50被卷取部9卷取。

另外,在该片材40移动时,通过检查装置20对片材40进行检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检查装置20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仅说明一个检查装置20(图2的右侧的检查装置20)。

如图2和图3所示,检查装置20是对沿着移动路径移动的带状的片材40进行检查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具备能够移动的支架21以及被所述支架21支承并对所述片材40进行检查的检查部22。所述检查部22具有:光源部23,其对所述片材40照射光;以及摄像部25,其构成为在所述支架21被配置于片材40的移动路径中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能够调整相对于所述片材40的相对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并且对被所述光源部23照射着光的所述片材40进行拍摄。

另外,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还具备控制部37,该控制部37与所述摄像部25电连接,获取来自所述摄像部25的检查结果,所述控制部37构成为能够与支架21的移动相应地移动。

为了移动检查位置,支架21构成为能够移动,并在片材40的移动路径上能够移动到任意位置。通过使该支架21与检查部22一起移动,检查装置20被移动。

在图1所示的方式中,支架21被安装于片材40的移动路径上的输送装置1所具有的框架5。例如,支架21通过螺栓等被安装于框架5。

在该图1中,例示了在两个放出部3中的一个放出部3的附近的框架5上安装了支架21的状态。

支架21形成为作业者能够搬运的大小。

这样,通过将支架21形成为能够搬运,支架21的移动变得容易。

如图2、图3所示,支架21具有构成其主体的L字状的主体部21a以及对该主体部21a进行加强的加强部21b。主体部21a的L字的一端部通过螺栓等被固定于框架5的侧面,另一端部从该框架5的侧面侧(外侧)向内侧突出。在上述L字的一端部固定有光源部23。在上述L字的另一端部固定有摄像部25。加强部21b被配置于主体部21a的侧面部,对该主体部21a进行加强。

检查部22具有对片材40照射光的光源部23以及摄像部25。

摄像部25构成为在支架21被配置于片材40的移动路径中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能够调整相对于片材40的相对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并且构成为对被所述光源部23照射着光的所述片材40进行拍摄。

光源部23用于对片材40照射光。该光源部23具有光源主体部23a以及与支架21连接的连接部23b,该连接部23b与支架21的主体部21a的上述一端部连接。光源部23从片材40的一面(这里为下表面)侧朝向片材40照射光。

摄像部25构成为能够调整相对于片材40的相对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并且对被所述光源部23照射着光的所述片材40进行拍摄。

上述拍摄角度是片材40的被拍摄面(这里为上表面)与摄像部25的拍摄方向所成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部25对片材40的一面(这里为下表面)侧照射着光的片材40从另一面(这里为上表面)侧进行拍摄。

摄像部25构成为能够调整相对于片材40的相对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

具体地说,如图4~图7所示,摄像部25具有:摄像主体部27;位置调整部31,其能够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进行移动来调整上述相对的拍摄位置;以及角度调整部33,其能够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进行旋转来调整上述相对的拍摄角度。

摄像主体部27构成对片材40进行拍摄的主体。

作为所述摄像主体部27,能够采取以往公知的照相机等。

位置调整部31能够通过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进行移动来调整上述相对的拍摄位置。具体地说,位置调整部31构成为能够使摄像主体部27沿一个方向(第一方向)以及与该一个方向(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移动。

更具体地说,位置调整部31具有:第一位置调整部31a,其能够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向接近和分开的方向(第一方向,这里为铅直方向、即与片材40垂直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位置调整部31b,其能够使摄像主体部27沿与通过该第一位置调整部31a进行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第二方向,这里为水平方向、即片材40的宽度方向)移动。

参照图5和图7且如图8A~图8C所示,第一位置调整部31a具有:能够彼此相对移动的两个台部31aa、31ab;用于调整两个台部31aa、31ab的相对的移动量的移动量调整部31ac;以及平坦的底面31ad。作为移动量调整部31ac,采用能够通过旋转来调整上述移动量的旋钮部。

作为这种第一位置调整部31a,能够采用将两个台部31aa、31ab以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直线移动的方式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连结而成的位置调整部。作为所述第一位置调整部31a,能够列举出西格玛光机公司(日语:シグマ光機社)产的粗微调齿轮齿条台(例如,产品编号TAR-38801D等)。

该第一位置调整部31a被配置成两个台部31aa、31ab能够向接近片材40和从片材40分开的方向(这里为铅直方向)彼此相对移动。

另外,第二位置调整部31b具有:能够彼此相对移动的两个台部31ba、31bb;用于调整两个台部31ba、31bb的相对的移动量的移动量调整部31bc;以及平坦的底面31bd。作为移动量调整部31bc,采用能够通过旋转来调整上述移动量的旋钮部。

作为这种第二位置调整部31b,能够采用将两个台部31ba、31bb以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直线移动的方式通过齿轮齿条机构连结而成的位置调整部。作为所述第二位置调整部31b,与上述同样地,能够列举出西格玛光机公司产的粗微调齿轮齿条台(例如,产品编号TAR-38801D等)。

该第二位置调整部31b被配置成两个台部31ba、31bb能够沿与通过第一位置调整部31a进行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这里为水平方向,即片材40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移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位置调整部31a和第二位置调整部31b,采用以下方式:具有相同结构的两个位置调整部被配置成彼此的移动方向相差90°。

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位置调整部31a的一个台部31ab与第二位置调整部31b的一个台部31ba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部连结。另外,第一位置调整部31a的另一个台部31aa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部被安装于支架21。

角度调整部33能够通过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进行旋转来调整上述相对的拍摄角度。此外,拍摄角度的变更与摄像主体部27的姿势的变更相当。具体地说,角度调整部33构成为使摄像主体部27以任意的一个旋转轴(第一旋转轴)R1以及与该旋转轴R1垂直的旋转轴(第二旋转轴)R2为中心进行旋转(参照图4、图6)。

更具体地说,角度调整部33具有:第一角度调整部33a,其使摄像主体部27以旋转轴R1(这里为与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底面33ad平行、且与片材4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旋转轴、即与片材4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片材40进行旋转;以及第二角度调整部33b,其使摄像主体部27以与该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旋转轴R1垂直的旋转轴R2(这里为与第二角度调整部33b的平坦的底面33bd平行、且与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旋转轴R1垂直的旋转轴、即与片材40垂直的旋转轴)为中心相对于片材40进行旋转。

参照图5和图7且如图9A~图9C所示,第一角度调整部33a具有:能够彼此相对旋转的两个台部33aa、33ab;用于调整两个台部33aa、33ab的相对的旋转量的旋转量调整部33ac;以及平坦的底面33ad。作为旋转量调整部33ac,采用能够通过旋转来调整上述旋转量的旋钮部。

作为这种第一角度调整部33a,能够使用将两个台部33aa、33ab以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沿着圆弧移动的方式连结而成的弧度台(日语:ゴニオステージ)。作为所述第一角度调整部33a,能够列举出西格玛光机公司产的α轴弧度台(例如,产品编号GOH-60A115、GOH-60A50等)。

该第一角度调整部33a被配置成两个台部33aa、33ab能够以与台部33aa的底面(即,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底面)33ad平行、且与片材4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旋转轴R1(即,如上所述,与片材4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彼此相对旋转。

另外,第二角度调整部33b具有:能够彼此相对旋转的两个台部33ba、33bb;以及用于调整两个台部33ba、33bb的相对的旋转量的旋转量调整部33bc。作为旋转量调整部33bc,采用能够通过旋转来调整上述旋转量的旋钮部。

作为这种第二角度调整部33b,能够使用将两个台部33ba、33bb以一方相对于另一方沿着圆弧移动的方式连结而成的弧度台。作为所述第二角度调整部33b,与上述同样,能够列举出西格玛光机公司产的α轴弧度台(例如,产品编号GOH-60A115、GOH-60A50等)。

该第二角度调整部33b被配置成两个台部33ba、33bb能够以与台部33ba的底面(即,第二角度调整部33b的底面)33bd平行、且与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旋转轴R1垂直的旋转轴R2(即,如上所述,与片材40垂直的旋转轴)为中心彼此相对旋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角度调整部33a和第二角度调整部33b,采用以下方式:具有相同结构的两个角度调整部被配置成彼此的旋转轴相差90°。

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一个台部33ab与第二角度调整部33b的一个台部33ba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部连结。另外,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另一个台部33aa与第二位置调整部31b中的同第一位置调整部31a相反的一侧的台部31bb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部连结。

以下说明通过上述位置调整部31和角度调整部33进行的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的调整。

如图10A~图10C所示,当通过对第一位置调整部31a的移动量调整部31ac进行旋转来使该第一位置调整部31a进行工作时,相对于安装于支架21的台部31aa,另一个台部31ab如上所述地沿铅直方向移动。伴随着该移动,第二位置调整部31b、角度调整部33以及摄像主体部27如上所述地沿铅直方向移动。由此,能够调整与片材40垂直的方向上的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位置(即,将片材40与摄像主体部27的中心连接的最短距离L)。

如图11A~图11C所示,当通过对第二位置调整部31b的移动量调整部31bc进行旋转来使该第二位置调整部31b进行工作时,相对于与第一位置调整部31a的台部31ab连结的第二位置调整部31b的台部31ba,另一个台部31bb如上所述地沿片材40的宽度方向移动。伴随着该移动,角度调整部33和摄像主体部27如上所述地沿片材40的宽度方向移动。由此,能够调整片材40的宽度方向上的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位置。

如图12A~图12C所示,当通过对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旋转量调整部33ac进行旋转来使该第一角度调整部33a进行工作时,相对于与第二位置调整部31b的台部31bb连结的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台部33aa,另一个台部33ab如上所述地以与片材4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旋转轴R1为中心进行旋转。伴随着该旋转,第二角度调整部33b和摄像主体部27如上所述地以与片材4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旋转轴R1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能够调整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角度中的、与片材40垂直且与片材40的宽度方向垂直(与长边方向平行)的假想平面中的拍摄角度成分θ1。

如图13A~图13C所示,当通过对第二角度调整部33b的旋转量调整部33bc进行旋转来使该第二角度调整部33b进行工作时,相对于与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台部33ab连结的第二角度调整部33b的台部33ba,另一个台部33bb如上所述地以与台部33ba的底面33bd平行且与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旋转轴R1垂直的旋转轴(即,与片材40垂直的旋转轴)R2为中心进行旋转。伴随着该旋转,摄像主体部27如上所述地以与台部33ba的底面33bd平行且与第一角度调整部33a的旋转轴R1垂直的旋转轴(即,与片材40垂直的旋转轴)R2为中心进行旋转。由此,能够调整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角度中的、与片材40平行的假想平面中的拍摄角度成分θ2。

通过将上述的通过第一位置调整部31a进行的摄像主体部27的移动动作与通过第二位置调整部31b进行的摄像主体部27的移动动作进行组合,能够自由地调整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位置。

通过将上述的通过第一角度调整部33a进行的摄像主体部27的旋转动作与通过第二角度调整部33b进行的摄像主体部27的旋转动作进行组合,能够自由地调整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角度。

控制部37与摄像部25电连接,摄像部25的检查结果作为电子数据被发送,控制部37获取被发送的检查结果。

另外,控制部37构成为能够移动,由此,控制部37随着支架21的移动来移动。

作为所述控制部37,能够列举出具备中央处理装置(CPU)的计算机等。

接着,以下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输送装置1中使用检查装置20对正在移动的片材40进行检查的检查方法。

首先,移动检查装置20并将支架21安装到输送装置1的框架5。

例如图1所示,在原卷片材60(片材40)的放出部3的附近的框架5上安装检查装置20的支架21。

在安装支架21之后(即,支架21被配置于片材40的移动路径中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位置调整部31和角度调整部33来调整摄像部25相对于原卷片材60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

具体地说,通过如上所述地组合地进行通过第一位置调整部31a进行的摄像主体部27向接近原卷片材60的方向和从原卷片材60分开的方向的拍摄位置调整(参照图10A~图10C)、通过第二位置调整部31b进行的摄像主体部27沿原卷片材60的宽度方向的拍摄位置调整(参照图11A~图11C)、通过第一角度调整部33a进行的在与原卷片材60垂直且与原卷片材60的宽度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上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原卷片材60的拍摄角度成分θ1的调整(参照图12A~图12C)、以及通过第二角度调整部33b进行的在与原卷片材60平行的假想平面上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原卷片材60的拍摄角度成分θ2的调整(参照图13A~图13C),来调整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原卷片材60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由此摄像主体部27的摄像对象区域和焦点变得适当。

在该状态下,从卷筒体61通过放出部3放出原卷片材60,由光源部23对通过这样放出而正在移动的原卷片材60照射光,由摄像部25的摄像主体部27对照射着光的原卷片材60进行拍摄,由此进行检查。

所得到的检查结果作为电子数据从摄像部25发送到控制部37。

这样,将检查装置20移动到放出部3的附近的框架5,在该检查装置20被移动到的位置处对原卷片材60进行检查。

另外,一边这样进行原卷片材60的检查,一边通过层叠部7来将已检查的原卷片材60与从其它放出部3放出的原卷片材60进行层叠来形成层叠片50(片材40),所形成的层叠片50通过卷取部9被进行卷取来作为卷筒体51进行回收。

并且,在片材40的移动路径中的其它位置处进行片材40的检查的情况下,从卷取部3的附近的框架5取下检查装置20,例如将检查装置20移动到层叠部7的附近的框架(未图示),与上述同样地将检查装置20安装到该框架,来在该检查装置20被移动到的位置处进行层叠片50的检查。

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和片材40的检查方法具有如下的优点。

即,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对沿着移动路径移动的带状的片材40进行检查,该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具备:

能够移动的支架21;以及

检查部22,其被支架21支承,对片材40进行检查,

检查部22具有:

光源部23,其对片材40照射光;以及

摄像部25,其构成为在支架21被配置于片材40的移动路径中的任意位置的状态下能够调整相对于片材40的相对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并且对被光源部23照射着光的片材40进行拍摄。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将支架21与检查部22一起移动来将检查装置20移动到片材40的移动路径中的任意位置。而且,能够在检查装置20这样被移动到的位置处调整摄像部25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由此,能够使摄像部25的摄像对象区域和焦点适当地对准来进行片材40的检查。

因而,能够充分地确定在哪个位置发生了怎样的不合格之类的片材不合格的发生位置和发生原因。

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中,

摄像部25具有:

摄像主体部27;

位置调整部31,其能够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进行移动来调整上述相对的拍摄位置;以及

角度调整部33,其能够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进行旋转来调整上述相对的拍摄角度。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位置调整部31来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进行移动来调整上述相对的拍摄位置,并通过角度调整部33来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进行旋转来调整上述相对的拍摄角度。

由此,既能够独立地进行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位置调整和拍摄角度调整,也能够组合地进行这些拍摄位置调整和拍摄角度调整,因此能够更详细地调整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

因而,能够不受支架21的配置状态的影响地将摄像主体部27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调整为期望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由此能够更充分地确定片材不合格的发生位置和发生原因。

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中,

位置调整部31构成为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沿第一方向以及与该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

角度调整部33构成为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以第一旋转轴R1以及与该第一旋转轴R1垂直的第二旋转轴R2为中心进行旋转。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更详细地调整摄像主体部27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中,

位置调整部31具有:第一位置调整部31a,其能够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向接近和分开的方向移动;以及第二位置调整部31b,其能够使摄像主体部27沿与通过该第一位置调整部31a进行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角度调整部33具有:第一角度调整部33a,其使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以第一旋转轴R1为中心进行旋转;以及第二角度调整部33b,其使摄像主体部27以第二旋转轴R2为中心进行旋转。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将通过第一位置调整部31a进行的摄像主体部27的移动动作与通过第二位置调整部31b进行的摄像主体部27的移动动作进行组合,来自由地调整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位置。

另外,能够通过将通过第一角度调整部33a进行的摄像主体部27的旋转动作与通过第二角度调整部33b进行的摄像主体部27的旋转动作进行组合,来自由地调整摄像主体部27相对于片材40的拍摄角度。

由此,能够更详细地调整摄像主体部27的拍摄位置和拍摄角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中,光源部23被配置于片材40的下侧,摄像部25被配置于片材40的上侧。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抑制异物等掉落到摄像部25,因此能够抑制因异物附着于该摄像部25而引起的检查精度的下降。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还具备控制部37,该控制部37与摄像部25电连接,获取来自摄像部25的检查结果,

控制部37构成为能够与支架21的移动相应地移动。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控制部37与支架21的移动(即,摄像部25的移动)相应地移动,控制部37能够获取来自摄像部25的检查结果,因此能够相应地缩短用于将摄像部25与控制部37电连接的布线。另外,摄像部25和控制部37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因此能够更容易地移动两者,由此能够更简便地对片材40进行检查。并且能够更简便地获取多个位置处的检查结果。

另外,在采用在多个位置处获取检查结果的方式的情况下,能够对所获取到的多个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来确定更容易产生异物的位置,因此能够更适当地确定片材40的移动路径中的应该检查的位置。

这样,检查装置20变得更有用。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方法是使用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来对片材40进行检查的方法。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用上述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进行片材40的检查,能够与上述同样地充分地确定片材不合格的发生位置和发生原因。

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方法中,使用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并将检查装置20移动到移动路径中的规定的位置来对片材40进行检查。

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用检查装置20进行检查,能够充分地确定片材不合格的发生位置和发生原因。

根据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的输送装置1,能够一边通过检查装置20对片材40进行检查一边输送片材40。

这样,通过一边使用检查装置20进行检查一边输送片材40,能够一边充分地确定片材不合格的发生位置和发生原因一边输送片材40。

根据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的片材40的输送方法,能够一边检查片材40一边输送片材40。

这样,通过一边使用检查装置20进行检查一边输送片材40,能够一边充分地确定片材不合格的发生位置和发生原因一边输送片材40。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确定片材不合格的发生位置和发生原因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20和检查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40的检查装置1和检查方法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具有如上所述的优点,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所意图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设计。

例如,作为被检查装置20检查的片材40,也可以采用如图14所示的层叠片(偏振板)50。图14所示的层叠片50分别具有作为原卷片材的隔离膜60a、相位差薄膜60b、保护薄膜60c、偏振片60d、保护薄膜60e、剥离衬垫60f。这些各原卷片材从各卷筒体通过放出部放出并提供到层叠部,且被层叠部层叠来形成层叠片50。并且,所形成的层叠片50被卷取来进行回收。

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将检查装置20移动到这种各原卷薄膜60a~60f和层叠片50中的任一个的移动路径中的任意位置,在该检查装置20被移动到的位置处对该任一个片材进行检查。

另外,例如也可以采用如图15所示的方式即输送装置1中具备检查装置20的方式。该输送装置1构成为:从缠绕作为片材40的原卷片材60而成的卷筒体61通过放出部3放出原卷片材60,被放出的原卷片材60通过第一干燥部71来被干燥,并通过电晕处理部73进行电晕处理之后,通过涂布部75向原卷片材60涂抹涂布液,通过第二干燥部77进行干燥,来形成在原卷片材60上形成涂布膜而成的片材63(片材40),之后该片材63以被张设于张力辊79的方式移动,通过卷取部9来被卷取从而作为卷筒体65进行回收。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检查装置20移动到原卷片材60和形成涂布膜而成的片材63的移动路径中的任意位置来对各片材进行检查。

附图标记说明

1:输送装置;3:放出部;7:层叠部;9:卷取部;20:检查装置;21:支架;22:检查部;23:光源部;25:摄像部;27:摄像主体部;31:位置调整部;33:角度调整部;37:控制部;40:片材;50:层叠片;60:原卷片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