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电磁采集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944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洋电磁采集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洋电磁采集站。



背景技术:

海洋电磁勘探已经成为海洋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海洋电磁数据采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移动式的拖缆采集系统,另一是投放固定投放采集站,固定投放的海底电磁采集站是目前海洋电磁勘探的主流方式。

传统固定投放采集站通常配有采集站箱体架、提升系统以及采集单元部件等。其中,箱体架主要用来固定各个采集单元部件。提升系统通常包括声呐释放器、信标、配重块以及玻璃浮球等。在采集工作结束后,采集站在接收到作业船甲板上发出的声呐释放信号之后释放配重物,然后在玻璃浮球的作用下采集站浮出水面,同时信标发送位置信号,以供打捞人员根据该位置信号打捞采集站。

传统固定投放采集站作业时,需要将采集站下沉并固定在海底,同时在数据采集工作完成后,采集站需要在海底释放水泥块并浮上海面,为了实现以上功能,整个采集站的重量和体积都设计的非常大,如此大的采集站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大型吊车和大型作业船舶,施工操作困难,特别是在大型船舶和吊车都不能作业的浅海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便的海洋电磁采集站,以适应浅海中的电磁采集工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洋电磁采集站,所述电磁采集站的提升系统包括:预设长度的缆绳以及漂浮信标;所述缆绳的一端与所述电磁采集站的箱体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漂浮信标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磁采集站还包括:容绳器,用来存放所述缆绳。

优选地,所述电磁采集站的底部还设有多孔底板。

优选地,所述缆绳的一端与所述箱体架的重心处相连。

优选地,所述电磁采集站的箱体架两侧分别开有进流孔和出流孔。

优选地,所述出流孔和所述进流孔的直径均不小于第一预设阈值。

优选地,所述出流孔和所述进流孔位置对称。

优选地,所述电磁采集站的箱体架设有贯穿其中的导流管道。

优选地,所述电磁采集站的箱体架设有导流管道,且所述导流管道设置于所述箱体架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道的直径不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优选地,所述导流管道的数量大于一个,且所述导流管道之间相互平行。

由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针对浅海区域的作业特点,将传统的浮球加配重的提升系统换成了缆绳和漂浮信标,在采集结束之后,靠缆绳将电磁采集站拉出水面回收,减少了电磁采集站的重量,方便浅海区域作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实施例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海洋电磁采集站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深海中的海洋电磁采集站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海洋电磁采集站箱体架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海洋电磁采集站箱体架俯视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海洋电磁采集站箱体架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但并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的海洋电磁采集站。所述电磁采集站与目前常用固定投放式海洋电磁采集站相比,更加轻便能够适应浅海的作业特点。在这里,所述浅海通常指深度不超过100m的海域。

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采集站的提升系统可以包括:预设长度的缆绳以及漂浮信标;所述缆绳的一端与所述电磁采集站的箱体架相连,另一端与所述漂浮信标连接。

为了方便作业,所述预设长度通常可以等于勘探区水深的110%。所述漂浮信标可以是一种可以在水面发出定位信息的装置,其所发出的位置信号可以被过往船只接收,从而避让,同时所发出的位置信号还可以被采集打捞作业船只接收,以便采集结束后的打捞。具体的,所述漂浮信标可以包括,信标和玻璃浮球,将信标置于玻璃浮球内,这样在浮球的作用下,信标就会漂浮在水面上。缆绳是用来在采集结束后回收采集站用的,其一端与电磁采集站的箱体架连接,一端与漂浮信标连接。其中,与箱体架连接的一段可以是固定在箱体架的大梁上。

由上述本申请实施方式可知,针对浅海区域的作业特点,本实施方式将传统的浮球加配重的提升系统换成了缆绳和漂浮信标,在采集结束之后,靠缆绳将电磁采集站拉出水面回收,减少了电磁采集站的重量,方便浅海区域作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的海洋电磁采集站如图1所示。图中1表示电磁采集站的箱体架,2表示容绳器,3表示缆绳,4表示漂浮信标,5表示采集记录单元,6表示电极,7表示磁棒。图中缆绳的长度比作业浅海区域的水深长10%。例如,作业浅海区的水深为20m,则缆绳长为22m。在本实施例中,缆绳按照一定方式盘绕在容绳器中,缆绳的一段固定在电磁采集站的箱体架的大梁上,另一端连接漂浮信标。漂浮信标包括玻璃浮球以及置于该玻璃浮球内的信标。在图1中箱体架的顶部还设置了一个屋顶型的顶盖。下水后,漂浮信标一直漂浮在水面上,信标发出信号,方便过往船只避让。随着电磁采集站的下沉,缆绳不断从容绳器中拉出,直到电磁采集站到达海底。数据采集完成后,打捞人员打捞缆绳就可以将电磁采集站拉出水底。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采集站将传统的浮球-配重提升系统替换成了缆绳和漂浮信标,减少了电磁采集站的自重,方便浅水区作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磁采集站的箱体架底部还设有一个多孔结构的底部,该底板可以由高强度的塑料制成。若没有该底板,由于敞口设置的采集站底部与淤泥的接触面积较小,压强大,采集站就会陷进淤泥里,加上多孔底部后增加了底部与淤泥的接触面积,采集站就不会那么容易深陷淤泥,这就使得提升过程中,更加容易被提上来。采用底部采用多孔结构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自重。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磁采集站缆绳的一端与所述箱体架的重心处相连,即缆绳与箱体架连接的一端连接在箱体架的重心位置处。绳子与箱体架的连接位置越接近重心,往上提时采集站就不会发生翻转。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电磁采集站能够同时适应浅海和深海的作业,提供了一种深浅两用电磁采集站。

在深水区作业时,采用如图2所示的结构,图中上部为玻璃浮球,下部包含采集单元部件、箱体架和配重水泥块,上部与下部之间通过可拆分衔接帽连接。具体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可以通过螺丝进行可拆卸连接。图2中1表示浮球,2表示释放应答器,3表示采集记录单元,4表示电极,5表示配重,6表示释放装置,7表示磁棒,8表示箱体架。配重5与箱体架8通过释放器连接,深水区作业下水之前,配重5、箱体架8以及浮球1被紧密连接,当数据采集结束接到声呐释放信号后,释放器打开,配重5脱离箱体架,在浮球1的浮力作用下,箱体架8随着浮球升出水面,同时信标发出信号,打捞人员将采集站打捞。

浅水区作业时,将图2中的上部与下部分离,加上容绳器、漂浮信标以及缆绳,形成如图1所示的浅水区作业电磁采集站,其中缆绳的长度等于浅水作业区域水深的110%。并在该电磁采集站的底部加上多孔结构的底板。下水后,漂浮信标一直漂浮在水面上,信标发出信号,方便过往船只避让。随着电磁采集站的下沉,缆绳不断从容绳器中拉出,直到电磁采集站到达海底。数据采集完成后,打捞人员打捞缆绳就可以将电磁采集站拉出水底。

本实施例中,通过可拆分衔接帽将电磁采集站的上下部进行可拆卸连接,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固定连接,就可以保证在不同深度的海域使用不同结构的电磁采集站,扩大了电磁采集站的使用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磁采集站箱体架的其中两个相对侧板为多孔结构(如图3中的侧板1和侧板2),侧板1和侧板2上分别开有进流孔和出流孔,水可以从进流孔进入所述箱体架,并从出流孔流出所述箱体架。在洋流的作用下,侧板1和侧板2就会转至垂直洋流方向,从而实现该海洋电磁采集站的定向布设。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出流孔和所述出流孔的位置可以是对称的,即所述出流孔与所述进流孔的数量相当,且侧板1和侧板2的结构一致。为了更好的实现导流的作用,所述进流孔和出流孔的直径应该要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孔径越大导流定向的效果越好,但由于所述箱体架的侧板上还需要架设磁棒,采集单元等器件,因此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要在过流孔和出流孔不影响箱体架上其他设备正常使用的情况确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图4a和图4b分别是电磁采集站箱体架的俯视图和立体图。洋流的作用下,水流可以从导流管道通过该箱体架,从而使得导流管道的方向与洋流方向一致,达到定向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管道的直径要大于第二阈值,同样所述第二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要在导流管道不影响箱体架上其他设备正常使用的情况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导流管道的数量可以不止一个,为了更好的导流,各个导流管道之间应该相互平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