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自闭/贯通线的检修作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7882阅读:23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铁路配电网中自闭/贯通线的检修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信号电源的高压线路主要包括自动闭塞线路(以下简称自闭线)和电力贯通线路(以下简称贯通线),线路沿铁路线分布,由两个相邻配电所的自闭出线或贯通出线构成一个供电区间(臂),两侧变配电所互为主备供。自闭/贯通线既具备电力系统的特点,又具有特殊性,如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极高,负荷沿铁路呈线状分布,供电区间长,一般五六十公里,线路两端供电运行、线路保护及相互配合与一般电路也有区别。

目前,铁路自闭/贯通线基本沿用传统铁路供电管理模式,作业方法为:日常每月在窗口期内由电力工对线路进行巡视、检查,当线路发生故障时,由供电段调度员组织人员,到沿线各车站进行拉闸、经过多次试送电来查找故障。但是,高压供电线路的绝缘老化是个缓慢并具有随机性的过程,现有单纯靠肉眼进行巡视检查的作业方法往往很难查找出线路隐患,当在检修窗口外发生故障导致停电时,即使进行及时抢修,也往往会对铁路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带来较大损失,尤其在一些打雷下雨的天气条件下,更容易破坏线路的绝缘性能,造成短路停电事故。因此,现有检修作业方法不能很好的提高铁路自闭/贯通线的安全性,无法进一步降低突发性事故的发生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路自闭/贯通线的检修作业方法,该方法便于操作并能形成自闭/贯通线的安全走势,从而更好的提高故障的检出率和预判性,从而进一步降低突发性事故的概率,提高铁路自闭/贯通线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铁路自闭/贯通线的检修作业方法,要求在检修窗口期内进行检修作业,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自闭/贯通线abc三相中的a相人为接地,然后分别检验b相线路和c相线路的绝缘水平;

(b)将自闭/贯通线abc三相中的b相人为接地,然后分别检验a相线路和c相线路的绝缘水平;

(c)将自闭/贯通线abc三相中的c相人为接地,然后分别检验a相线路和b相线路的绝缘水平;

(d)在下一检修窗口期内重复步骤(a)(b)(c)的操作,以此类推,得到多个检修窗口期内自闭/贯通线的绝缘水平并形成绝缘水平的变化趋势,根据绝缘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自闭/贯通线的安全状况作出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检修处理。

所述步骤(a)(b)(c)中,通过采集abc三相线路的电压、电流及局部放电信号来检验abc三相线路的绝缘水平。

所述步骤(a)(b)(c)中,当某一相进行人为接地期间,如果其余两相线路发生绝缘闪络,则利用线路故障定位系统进行定位并排除故障。

所述步骤(a)(b)(c)中,进行人为接地前,预先获取线路分布参数,并通过人为改变接地点的阻抗参数来实现对非接地相对地电压的可控调节。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使线路进行人为单相接地,如金属性接地或间隙接地,可以使其余两相线路电压升高,通过使接地电阻为零或调节阻抗参数,还可以控制其余两相线路电压升高的幅度,由此使电压升高线路承受绝缘性能检验,对绝缘性能差的部位易催生绝缘闪络,便于及时发现和寻找清除故障,从而防止线路故障发生在铁路正常运行期间。同时,上述检修作业方法充分利用自闭/贯通线的供电特点进行,避免进行繁琐的打压测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以相对频繁的进行操作,即使在检修期间没有催生故障,也可以通过历次操作得到各相线路的绝缘水平的统计数据,由此形成绝缘水平的变化趋势和相应的线路安全走势,并通过安全走势对自闭/贯通线的安全状况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提高了铁路自闭/贯通线运行的安全系数,有效降低了两次检修期间发生突发性故障的概率,提高了使故障发生在检修窗口期内的概率,也就减小了在铁路正常运行期间发生突发性线路故障的概率。而针对人为单相接地时所发生的故障,因为该故障发生在检修窗口期内并且已经做好准备,所以可以及时利用现有手段排查清除故障,由此将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检修作业流程

检修窗口期一般指根据铁路运行安排确定的不通车并可以进行检修的时间段。

按本专利方法进行检修应在检修窗口期内进行,以最大程度与现有铁路运行机制进行匹配。

在一个检修窗口期内所需进行的检修事项为:

(a)将自闭/贯通线abc三相中的a相人为接地,然后分别检验b相线路和c相线路的绝缘水平;

(b)将自闭/贯通线abc三相中的b相人为接地,然后分别检验a相线路和c相线路的绝缘水平;

(c)将自闭/贯通线abc三相中的c相人为接地,然后分别检验a相线路和b相线路的绝缘水平。

步骤(a)(b)(c)中,通过采集abc三相线路的电压、电流及局部放电信号来检验abc三相线路的绝缘水平。

上述人为接地和采集电气量的操作以及电压、电流、局放信号代表的绝缘水平状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

在一个检修窗口期内完成上述作业后,在相邻的下一个窗口期内重复上述作业过程,并以此类推,得到多个检修窗口期内自闭/贯通线的绝缘水平并形成绝缘水平的变化趋势,然后根据绝缘水平的变化趋势对自闭/贯通线的安全状况作出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检修处理。

当绝缘水平的走势要求作出处理时,可以更换整条线路,或者当某一相进行人为接地期间,如果其余两相线路发生绝缘闪络,则利用线路故障定位系统进行定位并排除故障。针对此类故障,因为事先留有准备,故能及时排除,而不会像突发性故障那样造成巨大损失。

实施例2应用实例

选取一段铁路线上多个变电站之间的共计6段自闭/贯通线作为试验对象,各段自闭/贯通线建成时间相同,所用线缆标号一致,从建成至试验前的时期内各段线路均未出现故障,各段线路的其他背景条件也相同。试验时,按顺序对6段线路依次编号,对1、3、5段线路采用本专利方法进行检修作业,对2、4、6段线路采用传统的巡视检修方法进行检修作业。试验时间持续两年,每1个月检修一次,时间为2分钟,控制电压在10kv至20kv之间,检修按次数编号,共计检修24次,试验关键结果如下:

1段线路:在第4次、8次、15次、16次、20次试验时出现5次绝缘闪络,通过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后进行抢修,排除障碍,非试验期间未出现线路事故,对应的铁路线运行平稳。

3段线路:在第4次、10次、16次、21次试验时出现四次绝缘闪络,通过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后进行抢修,排除障碍,非试验期未出现线路事故,对应的铁路线运行平稳。

5段线路:在第12次试验时出现一次绝缘闪络,通过定位装置进行定位后进行抢修,排除障碍。在第20次检修后,虽未出现绝缘闪络和短路故障,但与累积的绝缘数据相比,绝缘水平出现了突出变化,分析后清扫了部分目测比较污秽的绝缘子,继续监测后绝缘水平变化正常。非试验期未出现线路事故,对应的铁路线运行平稳。

2段线路:在两年按照正常检修作业的运行过程中,发生4次单相接地,并进行了及时成功的完成了抢修作业。未出现线路事故,对应的铁路线运行平稳。

4段线路:在两年按照正常检修作业的运行过程中,发生5次单相接地,其中两次引起相间短路动作,并及时成功地完成了抢修作业。由于启用备用线路,未影响正常运行。

6段线路:在两年按照正常检修作业的运行过程中,发生6次单相接地,4次正常抢修成功,其中两次因雷雨天气均导致相间短路,导致停电,其中一次正赶上备用电源检修,导致铁路信号中断。

上述试验的结果表明,本专利方法能够提前“逼出”线路故障,并有助于形成准确的预判,相对于传统巡检方法,有效降低了在铁路正常运行时期出现线路故障的概率,极大减少了线路故障造成的损失。

应当理解,以上借助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详细说明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说明书的基础上可以对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