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斗农保智能信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592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北斗农保智能信息系统,属于农业保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农业保险按农业种类不同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种植业保险包括:农作物保险、收获期农作物保险、森林保险、经济林、园林苗圃保险这四类保险。

农作物保险:农作物保险以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烟叶等经济作物为对象,以各种作物在生长期间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使收获量价值或生产费用遭受损失为承保责任的保险。在作物生长期间,其收获量有相当部分是取决于土壤环境和自然条件、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生产者的培育管理。因此,在以收获量价值作为保险标的时,应留给被保险人自保一定成数,促使其精耕细作和加强作物管理。如果以生产成本为保险标的,则按照作物在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生长阶段投入的生产费用,采取定额承保。

农业科技、农业收入、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科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保险是通过保险的手段管理农业生产风险的制度安排,是市场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进行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有力工具。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业保险地位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农业保险的建立和完善,并把建立国家支持的农业保险制度作为促进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政策手段。通过农业保险,农业生产在遭受自然灾害后能迅速恢复生产,保障农业的持续和稳定增长,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农产品,它提高了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生活自救水平,在政府救助(基本保障)之上提供补充保障。

现如今,在农业保险受到非常重视的情况下,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引进农业保险的技术创新体系,从国外的农业保险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按照传统保险经营技术,农业保险的市场化经营很困难。走出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农业保险技术的创新,解决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瓶颈。现代的气象技术、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为农业保险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基础。

农业险是近年来的一个新险种,但在承保理赔阶段,因承保地块不能精准确权、理赔时受灾作物面积存在争议等方面有待急需处理的问题。而我公司将要开发的这套系统可以基本解决上述问题,这套系统基于北斗的精准定位和互联网思维,整合各项新技术应用打造。它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农险服务成本,改善服务体验。解决了农险承保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难度大,业务操作效率低,保险服务成本高。参保农户投保理赔手续繁杂,赔款到位周期长,客户服务体验度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北斗农保智能信息系统。

本发明的一种北斗农保智能信息系统,它包含北斗导航精准位置服务网、无人机终端、人员终端、承保农田地理位置数据采集系统、北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北斗导航精准位置服务网分别与无人机终端、人员终端无线连接,无人机终端、人员终端均与承保农田地理位置数据采集系统无线连接,承保农田地理位置数据采集系统与北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无线连接,北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保险人报案理赔处理,并实现工作人员和设备调度,通过理赔员、无人机进行受灾农田的数据采集,同时将采集的数据制作成dem图,并将数据传输给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北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对比承保数据生成精确受灾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北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包含通讯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存储服务器、防火墙、客户端。

一种北斗农保智能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它的操作方法为:

步骤一:保险工作人员对地块进行承保时,在移动端软件上录入投保人的各项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地址、保单号;

步骤二:利用终端北斗定位设备,在移动端软件上标注出土地范围;

步骤三:移动端软件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都会上传至数据库;

步骤四:保险工作人员出险时,利用北斗定位设备,在移动端查看受灾农作物是否在承保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移动网路传输至系统实现影像自动归档;利用北斗技术采集承保地块,出保地块所属区域的空间位置,生成有效的位置信息;可以让工作人员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快速完成承保,理赔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北斗导航精准位置服务网、无人机终端、人员终端、承保农田地理位置数据采集系统、北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北斗导航精准位置服务网分别与无人机终端、人员终端无线连接,无人机终端、人员终端均与承保农田地理位置数据采集系统无线连接,承保农田地理位置数据采集系统与北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无线连接,北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保险人报案理赔处理,并实现工作人员和设备调度,通过理赔员、无人机进行受灾农田的数据采集,同时将采集的数据制作成dem图,并将数据传输给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北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对比承保数据生成精确受灾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北斗易农数据处理中心包含通讯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存储服务器、防火墙、客户端。

一种北斗农保智能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它的操作方法为:

步骤一:保险工作人员对地块进行承保时,在移动端软件上录入投保人的各项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地址、保单号;

步骤二:利用终端北斗定位设备,在移动端软件上标注出土地范围;

步骤三:移动端软件收集到的数据信息都会上传至数据库;

步骤四:保险工作人员出险时,利用北斗定位设备,在移动端查看受灾农作物是否在承保范围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建立了基于cors系统的9个参考站(卫星地面增强基站),能向该地区rtk设备提供差分定位,使定位精度达到厘米级。(2)农险系统,主要是基于前面提到的cors系统参考站提供的精准位置服务之上,开发一套系统平台,包括通信、数据库、存储等服务器端和pc端、移动端app应用,保险员利用北斗终端和无人机提供的厘米级定位在承保阶段和理赔阶段有效的解决一些农户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争议。

承保的时候由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入村到户,利用北斗精准定位终端或无人机以点定面确定投保地块,并以图像的形式显示在终端,并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存储,投保人和报险公司双方确认后签订保险合同。

如果产生农业灾害了,理赔时由理赔员通过智能定位终端确定受灾面积,并把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会自动和数据库中存储的承保地块信息进行对比,确认受灾地块是否在承保范围内。

若受灾面积较大也可以利用无人机航拍采集数据,制作成dem图,和数据库中存储的承保地块信息叠加生成承包地块的精确受灾面积。无人机属于一种辅助的外设,其主要用作大面积承保和理赔上,如要验证、了解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了解它们受灾地块的面积和边界,常规手段很难做到,而无人机则可以。另外,无人机不光用于常规的承保理赔,还将会用于农险服务升级,比如喷洒农药、化肥等防灾防损作业。自动侦辨出农作物倒伏、水灾、火灾等一些灾害,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