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林麝粪便性状的等级赋值及其在检测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8054阅读:9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圈养林麝粪便性状的等级赋值及其在检测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林麝(moschusberezovskii)饲养繁育是缓解野生麝资源压力,解决中医药麝香原料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重引入的种源基础(sheng&liu,2007;he,2014;yangetal.,2003;shrestha,1998;汪松等,2004)。中国林麝饲养始于1958年,但长期受困于疾病高发并导致死亡率偏高(汪建隆,1990;程世国,1984;吴民耀等,2011;mengetal.,2006)。同时,目前中国林麝饲养尚处于家庭式、小公司为主的分散饲养阶段,加之林麝具有机警、胆怯的生物学特性,患病后一般不易发现(mengetal.,2006;sheng&liu,2007;姜海瑞等,2007),不利于林麝疾病的发现及早期诊治(李林海等,2012)。

因此,探索林麝健康状况监测的诊断标准,寻求疾病早期诊断的途径与方法,无疑对麝的疾病临床诊断和提升当前林麝饲养业的科学管护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据报道,消化道疾病(肠胃炎、腹泻等)是造成饲养林麝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罗茜,2014;何迟酩等,2011),属当前亟待防控的林麝疾病种类。粪便是食物在消化道消化、吸收的最终产物。粪便的性状、组成能够间接地反映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消化与吸收的功能状况乃至个体的健康状态(张元凯,1990;唐兆新,2002;张建岳,2003)。关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肠道菌群(马清义等,2009;马炳存等,2015;hilbertetal.,2017;tancaetal.,2016)、粪便隐血的检测(杨明等,2003;wongetal.,2003;sharmaetal.,2003)、寄生虫感染(蔡娟等,2009;alvaetal.,2017;venjakobetal.,2017;mederosetal.,2014)等方面,涉及粪便性状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在野生动物中。且迄今粪便性状特征主要用于人类(段彩萍,2014;李永儒等,2010)及家畜(滕乐帮,2010;王光持,2014;minamidaetal.,2015)消化道疾病的初步诊断,均为定性的判定,缺乏分级赋值的量化标准,同时,尚未见应用于野生动物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林麝是否患有消化道疾病的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包括粪便形状检测所需物质、粪便颜色检测所需物质和粪便气味检测所需物质。

上述试剂盒中,所述粪便颜色检测所需物质为颜色比对卡。

上述试剂盒中,所述颜色比对卡为漆膜颜色标准样卡。

上述试剂盒中,所述粪便形状检测所需物质和所述粪便气检测所需物质均为收集粪便所需容器。

上述试剂盒还包括记载的形状赋值标准、颜色赋值标准、气味赋值标准、林麝粪样得分计算公式和判断标准的载体:

所述形状赋值标准为如下1)-4):

1)若林麝粪样形状为颗粒状粪便,且粪球呈椭圆形,且有光泽,则赋值为100;

2)若林麝粪样形状为部分颗粒状粪便粘连,且光泽消失,则赋值为75;

3)若林麝粪样形状为粪便不成形,且粪水无分离现象,则赋值为50;

4)若林麝粪样形状为粪便水样或稀糊状,且粪水分离,则赋值为25;

所述颜色赋值标准为如下5)-8):

5)若林麝粪样颜色为军绿色或绿色,则赋值为100;

6)若林麝粪样颜色为黄褐色,则赋值为75;

7)若林麝粪样颜色为黑褐色,则赋值为50;

8)若林麝粪样颜色为灰白色,则赋值为25;

所述气味赋值标准为如下9)-12):

9)若林麝粪样气味为正常气味,则赋值为100;

10)若林麝粪样气味为酸臭,则赋值为75;

11)若林麝粪样气味为腐败臭,则赋值为50;

12)若林麝粪样气味为恶臭,则赋值为25;

所述林麝粪样得分计算公式为所述形状赋值、所述颜色赋值和所述气味赋值之和除以3;

所述判断标准为若该林麝粪样得分不为91.67-100,则该林麝患有或候选患有消化道疾病,若林麝粪样得分为91.67-100之间,则该林麝不患有或候选不患有消化道疾病。

上述试剂盒在制备检测或辅助检测林麝是否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上述应用为如下:

先收集待测林麝的粪样,再检测该粪样的形状、颜色、气味,根据如下形状赋值标准、颜色赋值标准和气味赋值标准为该林麝粪样的形状、颜色和气味赋值,得到形状赋值、颜色赋值和气味赋值;再将所述形状赋值、所述颜色赋值和所述气味赋值之和除以3,得到该林麝的粪样得分;若该林麝粪样得分不为91.67-100,则该林麝患有或候选患有消化道疾病,若林麝粪样得分为91.67-100之间,则该林麝不患有或候选不患有消化道疾病。

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研究针对林麝粪便的形态、气味、颜色开展分级赋值研究,探讨通过粪便快速评判林麝消化道健康状态的方法,为林麝健康管理提供初级诊断的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试验林麝粪样综合得分的聚类。

图2为各组内的雌雄林麝粪便评分的比较。

图3为林麝粪样各组的含水量比较。

图4为林麝粪样各组的酸碱度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下述实施例中数据处理采用excel2007和spss20.0处理和分析数据,运用sigmaplot12.5绘图,数据表示为mean±se。所分析的数据均通过单一样本k-s检验(one-samplekolmogorov-smirnovtest)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非参数u检验(mann-whitneyutest)。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ttest),组内及组间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检验,两种检验的使用均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以上所有检验的显著水平设置α=0.05。

实施例1、粪便性状的等级赋值检测消化道疾病的方法建立与应用

一、试验动物及传统检测是否患有消化道疾病

试验地点位于陕西省凤县片仔癀养麝场和达吉康养麝场,随机选取两个麝场的3~7岁的成年林麝共78头(♀29头、♂49头)。在日常饲养期间,麝场兽医通常会逐日记录各林麝个体的健康状态。本研究的采样期间,逐一记录兽医对试验个体健康状况的判定结果,粗略归类为消化道疾病和非消化道疾病组(包含健康个体和患其它疾病个体),以此作为试验林麝的病历记录。

二、粪便性状的等级赋值检测林麝是否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方法建立

1、粪样采集

2016年7月至8月间,先后在两个麝场连续7天逐一采集78头林麝每只的新鲜粪便样品。采样时间为每天上午6:00-8:00(北京时间),取新鲜未经污染的粪便颗粒约50粒,并标记样本编号、日期,共采集粪样518份。

2、粪样的测定

1)、粪样的性状观测

粪样采集后在2小时以内完成观察,详细记录每份粪样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关于颜色比对采用漆膜颜色标准样卡(gsb05-1426-2001)。

经观测,林麝粪样在形态、颜色和气味三个性状上存在差异。林麝正常粪便一般呈长椭圆颗粒状,外表光亮平滑,常为浅绿色或暗绿色,落地亦不改变形状;病态粪便不成颗粒或颗粒粘连在一起,严重者出现稀糊状或水样粪便,或粪便成颗粒,粪水不分离,但粪球小而硬,表面附着有白色或淡红色黏液,伴随酸臭或腐败气味,甚至恶臭,颜色呈黑褐色或灰黑色。

为便于比较与分析,粪样性状均给予可辨识的4个等级并按百分制赋值。其中,形状可按成形和粘连状态划分等级,颜色可按深浅划分等级,气味可按异常程度划分等级并制定出评分标准,具体见表1。

表1为林麝粪样的性状等级划分的赋值

粪样得分=(形状赋值+颜色赋值+气味赋值)/3;

根据粪样得分判断是否为消化道疾病,若3个性状均为100分,则为非消化道疾病组最高分,而若3个性状中有1个分值为75分,则为非消化道疾病组最低分,判断非消化道疾病组的得分范围定在91.67-100。

若该林麝粪样得分不为91.67-100,则该林麝患有或候选患有消化道疾病,若该林麝粪样得分为91.67-100,则该林麝不患有或候选不患有消化道疾病。

统计来源于78头林麝的粪样518份中每份粪样在形状、颜色和气味上的得分,按等权值平均得每份粪样的得分,即每份粪样的得分=(形状赋值+颜色赋值+气味赋值)/3。每只林麝所得有5~7份粪样,采用平均数表示为该个体的得分。

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中的系统聚类(hierachicalclusteringmethod)对所有个体的粪便评分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所有个体的粪便评分被分为2个较明显的簇,且聚类的组内距离较小,组间距离较大(图1)。比较聚类结果与各组的粪便性状得出,粪样正常且得分较高的粪样均归入组1,其余性状异常且得分较低的粪样均归入组2。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组1(455份粪便样本平均得分为99.01±1.64)与组2(63份粪便样本平均得分为79.08±9.78)的粪便评分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f=279.955,p<0.001;表3)。但两组内雌雄个体的粪便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图2)。

组1的455份粪便样本平均得分为99.01±1.64,其对应69个林麝个体,69个林麝个体粪便得分见表2,其分值均在91.67-100之间,判断该69个林麝个体不患有或候选不患有消化道疾病;

组2的63份粪便样本平均得分为79.08±9.78,其对应9个林麝个体,9个林麝个体粪便得分见表2),其分值均不在91.67-100之间,判断该林麝患有或候选患有消化道疾病。

表2所有试验个体信息及粪便得分

注:n表示该组个体数,x表示该组粪便性状得分的平均值。

依据麝场兽医记录的病历结果,78只取样林麝的情况为68只(均属于组1)属非消化道疾病组,10只(0其中9只属于组2,一只属于组1)属消化道疾病组,分别占87.18%和12.82%,而粪便赋值聚类的组1为69只,组2为9只,分别占88.46%和11.54%。两者比较可知(表3),粪便性状的等级赋值检测方法与兽医的消化道健康状况诊断结果几乎对应,两种结果的重叠度高达98.55%,故此粪便性状的等级赋值检测方法可以有效地将林麝消化道疾病与其他疾病区分开来。

表3.林麝粪便性状等级赋值与兽医诊断结果的比较

注:n表示该组个体数,x表示该组粪便性状得分的平均值;重叠度=共同的个体数/该组最高的个体数。

2)、粪样含水率的研究

取1g左右采得的湿粪(m)样品置于烘箱,60℃烘干至恒重,称干重(m),按公式计算粪便含水量:wc(%)=(m-m)/m×100%。

78只林麝粪样含水率测定表明(图3),上述1)中的组1,其69个个体的455份粪样含水率平均为46.93±4.99%;上述1)中的组2,其9个个体的63份粪样含水率平均为62.64±8.52%;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但各组内雌雄个体的粪便含水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虽然林麝粪便含水率的测定结果与性状分组的结果一致,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本试验的林麝均给予正常供水,若不同供水的林麝是否会出现粪便含水率的差异尚不清楚,同时,测定粪便含水率较为繁琐。因此,认为,粪便含水率不作为本发明方法建立的参数,以免导致误判。

3)粪样ph值的研究

取2~3粒(约0.1g)新鲜粪便颗粒,研磨成粉末状将其溶解于1ml蒸馏水后取上层悬清液,用ph4.5-9的精密型试纸测定,然后对照比色卡读取酸碱度。每份粪样均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粪便ph测定结果显示,饲养林麝粪便ph值位于7.4813±0.1839之间,均呈弱碱性。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得出,两组粪样的ph值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1.052,p=0.354>0.05;图4)。

该结果表明,林麝粪便ph值不能作为评价圈养林麝消化道健康状态的鉴定指标。

综上所述,可以通过粪便的形态、颜色和气味的赋值计算得分,判断粪便所属林麝是否患有消化道疾病,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收集林麝粪样,检测粪样的形状、颜色、气味,形状通过肉眼判断,颜色通过漆膜颜色标准样卡比对得出,根据表1的性状等级划分的赋值为该林麝的粪样形状赋值、颜色赋值和气味赋值,将形状赋值、颜色赋值和气味赋值之和除以3,得到该林麝的粪样得分,若该林麝粪样的得分不在91.67-100之间,则该林麝患有或候选患有消化道疾病,若该林麝粪样的得分在91.67-100之间,则该林麝不患有或候选不患有消化道疾病。

上述林麝粪样可以为1份或多份,若是多份,则取平均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