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带轮的内径检测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2552发布日期:2019-06-25 23:0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带轮的内径检测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皮带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皮带轮的内径检测线。



背景技术:

皮带轮,属于盘毂类零件,一般相对尺寸比较大,制造工艺上一般以铸造、锻造为主;皮带轮主要用于远距离传送动力的场合。

皮带轮的中心轴孔通常与电机主轴插接配合,为了保证装配精度,皮带轮在生产后需要对皮带轮的中心轴孔的内径进行检测,现有的内径检测通常采用人工操作,检测效率低下,且检测人员长时间重复进行检测作业,劳动强度大,容易产生疲劳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检测质量,导致不合格品漏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皮带轮的内径检测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皮带轮的内径检测线,包括自动检测装置、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分别设置于自动检测装置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输送线的末端安装有用于将工件推送至自动检测装置上的第一气缸,所述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检测机构和检出机构,第一气缸与检测机构对应设置,工作台上对应检测机构、检出机构和第二输送线还设有移送机构。

进一步的,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上延其输送方向的两侧设有挡板,挡板上对应自动检测装置设有开口,第一传送带的末端对应第一气缸设置有横板,横板横跨在第一传送带上。

进一步的,第二输送线包括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上延其输送方向的两侧设有挡板,挡板上对应自动检测装置设有开口。

进一步的,检出机构包括侧板和底板,底板固定在工作台的上端面,底板与侧板连接,侧板垂直于底板,底板上位于检测机构的旁侧设有第一落料口,工作台上对应第一落料口设有开口,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还设有第一滑门,该第一滑门水平设置,工作台安装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与第一滑门连接,第三气缸驱动第一滑门水平穿插在侧板上并通过第三气缸驱动第一滑门将第一落料口覆盖,第一滑门的上端面与底板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三气缸与检测机构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对应第一落料口设置有第一滑道,第一滑道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的,底板上位于第一落料口的旁侧设有第二落料口,对应第二落料口设置有第二滑门,工作台上设有与第二滑门传动连接的第四气缸。

进一步的,工作台的底部对应第二落料口设置有第二滑道,第二滑道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移送机构包括三个并列间隔设置的夹板,三个夹板的背部设有用于将三者连接成一体的连接板,连接板的背部设有第五气缸,第五气缸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五气缸驱动连接板在纵向上往复运动,连接板的背部设有多个导向杆,对应每个导向杆均设置有一个导向套,所述移送机构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台上的滑轨,滑轨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台,所所述多个导向套和第五气缸均固定安装在滑台上,工作台上位于滑轨的侧部固定安装有第六气缸,第六气缸与滑台连接,第六气缸用于驱动滑台在横向上往复运动。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皮带轮的内径检测线,待检测的皮带轮通过第一输送线输送至自动检测装置旁侧,通过第一气缸将皮带轮推送至工作台的检测工位,通过检测机构对皮带轮进行自动检测,随后通过移送机构将检测后的皮带轮顺次移送至检出机构对应的工位上和第二输送线上,不合格品通过检出机构排出,合格品通过第二输送线输送至成品区通过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进行分装储存;检测线实现了皮带轮的内径检测自动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有效保证了皮带轮成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检测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检测线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检测线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检测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检测机构分解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检测机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7为检测机构局部分解装配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检测机构局部分解装配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检测线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移送机构局部分解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自动检测装置1,第一输送线2,第一气缸2a,横板2b,第二输送线3,工作台4,检测机构5,支架5a,第二气缸5b,套筒5c,滑槽5c1,滑块5d,螺杆5d1,检测棒5e,弹簧5f,限位杆5g,检出机构6,侧板6a,第一落料口6a1,第二落料口6a2,底板6b,第一滑门6c,第三气缸6d,第一滑道6e,第二滑门6f,第四气缸6g,第二滑道6h,移送机构7,夹板7a,连接板7b,导向杆7b1,第五气缸7c,导向套7d,滑轨7e,滑台7f,第六气缸7g,皮带轮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根据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皮带轮的内径检测线,包括自动检测装置1、第一输送线2和第二输送线3,所述第一输送线2和第二输送线3分别设置于自动检测装置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输送线2的末端安装有用于将工件推送至自动检测装置1上的第一气缸2a,所述自动检测装置1包括工作台4,工作台4上设置有检测机构5和检出机构6,第一气缸2a与检测机构5对应设置,工作台4上对应检测机构5、检出机构6和第二输送线3还设有移送机构7。

待检测的皮带轮8通过第一输送线2输送至自动检测装置1旁侧,通过第一气缸2a将皮带轮8推送至工作台4的检测工位,通过检测机构5对皮带轮8进行自动检测,随后通过移送机构7将检测后的皮带轮8顺次移送至检出机构6对应的工位上和第二输送线3上,不合格品通过检出机构6排出,合格品通过第二输送线3输送至成品区通过人工或者机械的方式进行分装储存。本发明实现了皮带轮8的内径检测自动化,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有效保证了皮带轮8成品的质量。

第一输送线2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上延其输送方向的两侧设有挡板,挡板上对应自动检测装置1设有开口,第一传送带的末端对应第一气缸2a设置有横板2b,横板2b横跨在第一传送带上。两侧的挡板用于防止皮带轮8掉落,横板2b垂直于第一传送带的输送方向,用于防止行进至第一传送带末端的皮带轮8掉落。

第二输送线3包括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上延其输送方向的两侧设有挡板,挡板上对应自动检测装置1设有开口,侧的挡板用于防止皮带轮8掉落。

自动检测机构5包括固定在工作台4上,截面呈l型的支架5a,支架5a设有与工作台4上端面呈平行状态的上面板,该上面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气缸5b,所述自动检测机构5还包括有位于上面板下方的套筒5c、滑块5d、检测棒5e和光栅传感器,第二气缸5b的活塞杆穿过上面板与套筒5c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二气缸5b的伸缩方向垂直于工作台4的上端面,滑块5d插接在套筒5c上并与其滑动配合,套筒5c内设有供滑块5d在垂直方向滑动的滑槽5c1,滑槽5c1内设有弹簧5f,滑块5d上端面抵触在弹簧5f的底部,检测棒5e自滑槽5c1的底部开口处竖直向上插接在滑槽5c1内,检测棒5e的顶部与滑块5d的底部固定连接,光栅传感器包括主栅和副栅,主栅设置于滑槽5c1的内壁上并对应滑块5d的滑动方向直线设置,副栅设置于滑块5d上。

检测棒5e的外径自检测棒5e的底端处至顶端处逐渐变大。

通过第二气缸5b驱动套筒5c竖直向下移动,带动检测棒5e插接在皮带轮8的轴孔内,因检测棒5e的外径自检测棒5e的底端处至顶端处逐渐变大,所以检测棒5e插接至一定位置时检测棒5e停止移动,而第一气缸2a则会驱动套筒5c移动到预定位置,从而相对的位于检测棒5e顶部的滑块5d会竖直向上运动,光栅传感器检测滑块5d的位移距离检测出内径是否合格。

具体的,当皮带轮8的轴孔内径过小时,检测棒5e只有一小段穿过轴孔,相对的滑块5d竖直向上移动的距离会过大;当皮带轮8的轴孔内径过大时,检测棒5e大段穿过轴孔,相对的滑块5d竖直向上移动的距离会过小;通过光栅传感器可精确检测滑块5d的位移距离,实现皮带轮8内径的自动检测。

为了方便套筒5c的安装,套筒5c的顶部开设有螺纹孔,第二气缸5b的活塞杆的底部与套筒5c顶部的螺纹孔螺纹配合,第二气缸5b的活塞杆上还螺纹连接有用于防止松动的螺母。

因检测棒5e长时间的插抽动作会产生磨损,为了确保检测精度,检测棒5e需定期更换,为了方便检测棒5e的更换,滑块5d的底部设置有螺杆5d1,检测棒5e顶部设有与螺杆5d1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滑槽5c1内设置的弹簧5f用于滑块5d的复位,滑块5d的侧部还设有限位杆5g,以用于防止弹簧5f将滑块5d弹出滑槽5c1外,所述套筒5c上设有供限位杆5g在竖直方向移动的长条型通孔,通孔与滑槽5c1连通,限位杆5g穿过通孔与滑块5d固定连接,限位杆5g在弹簧5f的作用力下抵接在通孔底部。

检出机构6包括侧板6a和底板6b,底板6b固定在工作台4的上端面,底板6b的上端面、第一传送带的上端面和第二传送带上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底板6b与侧板6a连接,侧板6a垂直于底板6b,底板6b上位于检测机构5的旁侧设有第一落料口6a1,工作台4上对应第一落料口6a1设有开口,所述工作台4上设有还设有第一滑门6c,该第一滑门6c水平设置,工作台4安装有第三气缸6d,第三气缸6d与第一滑门6c连接,第三气缸6d驱动第一滑门6c水平穿插在侧板6a上并通过第三气缸6d驱动第一滑门6c将第一落料口6a1覆盖,第一滑门6c的上端面与底板6b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三气缸6d与检测机构5电性连接。检测机构5检测出不合格品后,当移送机构7将皮带轮8移送至第一滑门6c处,第三气缸6d驱动第一滑门6c将第一落料口6a1打开,从而将不合格品排出。

所述工作台4的底部对应第一落料口6a1设置有第一滑道6e,第一滑道6e倾斜向下设置,以用于盛接自第一落料口6a1处掉落的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细分为内径过大的和内径过小的,因此,对应的,底板6b上位于第一落料口6a1的旁侧设有第二落料口6a2,对应第二落料口6a2设置有第二滑门6f,工作台4上设有与第二滑门6f传动连接的第四气缸6g。

工作台4的底部对应第二落料口6a2设置有第二滑道6h,第二滑道6h倾斜向下设置。

内径过大的皮带轮8和内径过小的皮带轮8分别从第一落料口6a1和第二落料口6a2处排出。

所述移送机构7包括三个并列间隔设置的夹板7a,三个夹板7a的背部设有用于将三者连接成一体的连接板7b,连接板7b的背部设有第五气缸7c,第五气缸7c与连接板7b固定连接,第五气缸7c驱动连接板7b在纵向上往复运动,连接板7b的背部设有多个导向杆7b1,对应每个导向杆7b1均设置有一个导向套7d,所述移送机构7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工作台4上的滑轨7e,滑轨7e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台7f,所所述多个导向套7d和第五气缸7c均固定安装在滑台7f上,工作台4上位于滑轨7e的侧部固定安装有第六气缸7g,第六气缸7g与滑台7f连接,第六气缸7g用于驱动滑台7f在横向上往复运动。

通过第五气缸7c驱动连接板7b纵向推进将,每个夹板7a将与其对应的皮带轮8夹取,后通过第六气缸7g驱动滑台7f整体横向移动,实现皮带轮8在各个工位间的顺次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出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