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保持采土后土块形状稳定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4818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能够保持采土后土块形状稳定性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土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能够保持采土后土块形状稳定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野外进行采土后带回到实验室中进行处理,目前的采土方式是采用盒子压入到土层中,获得单位体积的土壤,然后带回实验室取下盒子进行相应的实验,这种方式获得的土壤在盒子取下后由于自身重力或者其它因素,容易散落,造成收集时很麻烦,无法获得稳定形状的土块,在实验室中需要重新采用其它容器来进行成型,浪费人力和物力,也消耗了时间,同时得到的土块内部构成也不是最原始的状态,造成实验时得到不准确的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实验用采土后土块形状不稳定,造成实验时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其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保持采土后土块形状稳定性的装置,该装置能够保证采土后土块形状稳定性,便于运输到实验室后进行实验时不会散落,从而得到准确的参数。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能够保持采土后土块形状稳定性的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采土框,所述采土框的其中一个开口端设置有若干块挡板,且挡板沿着采土框的中心线均匀分布在采土框的端口处,采土框的内壁设置有呈L型的成型板,成型板一端设置在采土框的内壁中,另一端穿过挡板后设置在采土框上方,且成型板能够沿着采土框的内壁进行铅垂移动。目前大学中进行教学时,经常需要去野外进行相应的采土,并将采好的土带回到实验室中进行相应的实验,为了能够得到准确的数据,要求土块在实验时还需要保持原始的土层形状,但是现有采土工具在采土时并没有对土块结构进行保护和固定,土壤在盒子取下后由于自身重力或者土壤与盒子内壁的粘接等其它因素,容易散落,造成收集时很麻烦,无法获得稳定形状的土块,在实验室中需要重新采用其它容器来进行成型,浪费人力和物力,也消耗了时间,同时得到的土块内部构成也不是最原始的状态,造成实验时得到不准确的参数。本方案设计的结构,则通过成型板沿着采土框的内壁进行铅垂移动,解除土壤与采土框内壁的粘接,同时移动时形成挤压,使得土块形状稳定,在采土框取下后土块的形状能够保持稳定,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不会散落,从而得到准确的参数。

为了便于成型板的移动,在采土框的内壁均内凹形成凹槽,凹槽的顶端与采土框的顶部连通,成型板的外壁凸出形成凸台,且凸台插入到凹槽中并能够沿着凹槽进行铅垂移动,而且成型板的数量最好设计为四块,每块成型板对应插入到其中一面内壁中,同时挡板上均设置有两条通槽,通槽均与挡板的侧壁连通,成型板同时穿过与其相邻的挡板中的通槽并能够在通槽中进行铅垂移动。采用上述结构设计,不但能够形成成型板与采土框的内壁的活动连接,同时成型板本身又与挡板不产生干涉,使用更加方便。

为了增加采土框的结构稳定性,在采土框的内壁设置有呈L型的连接板,且连接板设置在采土框内壁的交叉处,连接板的外壁与采土框内壁中相邻的内壁固定。防止挤压作用导致采土框的折弯处产生脱落或裂缝。

为了保持土块的形状完整性,采土框取下时只能从下向上进行铅垂方向取下,而采土框由于体积大,实验人员没有握紧用力的地方,所以在采土框的外壁设置有两个呈L型的耳板,耳板沿着采土框的中心对称设置在采土框的外壁上,并且耳板的外壁与采土框的外壁固定,便于实验人员取下采土框,双手有着力的地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该装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保证采土后土块形状稳定性,便于运输到实验室后进行实验时不会散落,从而得到准确的参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凹槽的设置状态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通槽,2-成型板,3-连接板,4-挡板,5-耳板,6-采土框,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能够保持采土后土块形状稳定性的装置,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采土框6,采土框6呈规则四方体结构,在采土框6的其中一个开口端设置有四块挡板4,挡板4分别设置在采土框6的四个角落处,形成对角落的覆盖,在采土时能够从顶部形成对土壤的挤压,使得顶部土壤能够充实。采土框6的四个内壁均内凹形成凹槽7,凹槽7的顶端与采土框6的顶部连通,采土框6的内壁设置有呈L型的成型板2,成型板2的数量为四块,成型板2的外壁凸出形成凸台,成型板2设置有凸台的部分设置在采土框6的内壁中,即凸台插入到凹槽7中并能够沿着凹槽7进行铅垂移动,成型板2的另一端穿过挡板4后设置在采土框6上方,成型板2和挡板4交叉设置,每块挡板4上均设置有两条通槽1,通槽1 均与挡板4的侧壁连通,成型板2同时穿过与其相邻的挡板4中的通槽1并能够在通槽1中进行铅垂移动,成型板2几乎与其连接的内壁宽度相同,移动时能够完全隔离开土块与采土框6内壁的接触。

进行使用时,先将成型板2插入,凸台底端与凹槽7的最低端接触,即成型板2插入到最下方,将采土框6放置在土层上,设置有挡板4的面朝上,用力压入,利用采土框6另一个开口将图压入采土框6中,由于采土框6的壁面的挤压,进入框内土层形状被固定,其顶部由于挡板4的阻挡,使得采土框内壁转弯处能够被填满,土块被从土层中锯断,通过拉动成型板2上下移动,使得土块与采土框内壁脱离接触,并且移动过程进一步将土块向内进行挤压,土块的形状更加稳定,运回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不会散落,其内部土层结构与取出时一致,从而得到准确的参数。

采土框6不论是通过四块钢板依次焊接还是一块钢板折弯形成,其在转角处的强度都低于钢板本身强度,随着使用时间、土层硬度等因素,转角处容易产生裂缝或者脱落,为了增加固定功能,采土框6的内壁设置有呈L型的连接板3,且连接板3设置在采土框6内壁的交叉处,连接板3的外壁与采土框6内壁中相邻的内壁固定,连接板3占据体积小,还在采土框6的外壁设置有两个呈L型的耳板5,耳板5沿着采土框6的中心对称设置在采土框6 的外壁上,并且耳板5的外壁与采土框6的外壁固定。便于将采土框6从土块上进行脱离。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