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头混凝土回弹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8814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多头混凝土回弹仪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头混凝土回弹仪。



背景技术:

混凝土回弹仪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效率高、人员费用要求低、易于携带等优点,因而成为我国混凝土质量非破损检测的主要测试仪器。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混凝土回弹仪轴线始终与测区表面垂直。但由于混凝土回弹仪弹击杆顶部截面面积较小,操作过程完全依靠人工调整,难以保证垂直度,导致误差较大。为解决人工误差,现有混凝土回弹仪操作规程要求测区内布设多点,一般取用16个测点进行综合分析,检测工作量极大,又导致了检测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多头混凝土回弹仪,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通过在伸缩壳体内集成多个回弹仪单体,实现多测点的同步检测,从而降低检测工作量、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利用接触面积较大的伸缩壳体顶部的水平面校正回弹仪轴线走向,有利于保证垂直度以提高检测精度。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便携式多头混凝土回弹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伸缩壳体和若干回弹仪单体,所述伸缩壳体一端开口,内部设有若干单体空腔用于固定设置所述回弹仪单体。

进一步,所述伸缩壳体由定壳体、动壳体以及连接所述定壳体和所述动壳体底部的伸缩拉簧构成;所述回弹仪单体包括中央导向杆、弹击杆、弹击拉簧、弹击锤、挂钩、调零螺丝和传感器,所述中央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单体空腔的中轴线处,所述挂钩和所述调零螺丝设置于所述定壳体封闭端底部。

进一步,所述定壳体内壁设有与所述动壳体外壁设有的导向条相匹配的滑槽。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均与设置于所述定壳体外壁处的数据存储装置相连。

进一步,所述伸缩壳体呈长方体状。

进一步,所述回弹仪单体的数量为4的倍数。

进一步,所述回弹仪单体间距不小于20mm。

进一步,所述动壳体顶部开口宽度不小于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伸缩壳体内集成多个回弹仪单体,实现多测点的同步检测,从而降低检测工作量、提高检测效率。

2、本实用新型利用接触面积较大的伸缩壳体顶部的水平面校正回弹仪轴线走向,有利于保证垂直度以提高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伸缩壳体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多头混凝土回弹仪,包括伸缩壳体1和若干回弹仪单体2。所述伸缩壳体1一端开口,内部设有若干单体空腔3用于固定设置所述回弹仪单体2。通过在所述伸缩壳体1内集成多个所述回弹仪单体2,实现多测点的同步检测,从而降低检测工作量、提高检测效率。

所述回弹仪单体2的数量为4的倍数。根据现有混凝土回弹仪操作规程要求,测区内规则布设16个测点。常规情况下,选用正方形测区,每行、每列中均设4个测点。所述回弹单体2根据测点进行布设。考虑弹击所需的下压力,所述回弹仪单体2数量宜选用4个。

所述伸缩壳体1由定壳体4、动壳体5以及连接所述定壳体4和所述动壳体5底部的伸缩拉簧6构成。所述定壳体4内壁设有与所述动壳体5外壁设有的导向条51相匹配的滑槽41。所述动壳体5在所述定壳体4内垂直伸缩滑动。所述动壳体5顶部表面水平度较高。由于所述动壳体5顶部面积显著大于所述回弹仪单体2的弹击杆22顶部截面面积,因而有利于保证所述回弹仪单体2的轴线走向,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所述回弹仪单体2主要包括中央导向杆21、弹击杆22、弹击拉簧23、弹击锤24、挂钩25、调零螺丝26和传感器27。所述中央导向杆21设置于所述单体空腔3的中轴线处,所述挂钩25和所述调零螺丝26设置于所述定壳体4封闭端底部。所述回弹仪单体2构造与现有混凝土回弹仪结构相似,采用所述单体空腔3代替现有混凝土回弹仪的壳体结构。为了便于提高检测效率,则可采用电子/数字式。

所述传感器27可选用速度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且均与设置于所述定壳体4外壁处的数据存储装置7相连。所述数据存储装置7采用集成芯片,可同时存储、处理多组数据。

所述回弹仪单体2间距不小于20mm。所述动壳体5顶部开口宽度不小于20mm。根据现有混凝土回弹仪操作规程要求设置的间距,以保证检测结构准确性。

结合实施例阐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壳体1内水平布设有4个所述回弹仪单体2,一次可同时检测4个测点。

测区布局时,仅需确定方形测区的起始水平线即可。

S1:双手握持所述定壳体4底部两端,使所述动壳体5顶部垂直压设于检区处。下压所述定壳体4,使所述动壳体4收缩,直至各所述弹击杆22与测区表面接触。双手拇指轻压所述定壳体4底部,使各所述挂钩25脱销。

S2:缓慢抬起所述定壳体5,使所述弹击杆22和所述动壳体5同时伸出,静止后,两者顶部水平。此时,所述挂钩25挂上所述弹击锤24,所述传感器27记录起始数据,并传至所述数据存储装置7内储存。

S3:调整所述动壳体5顶部上缘对齐起始水平线,下缘位于测区内。再次缓慢下压所述定壳体4,使所述动壳体5和所述弹击杆22收缩。所述弹击杆22充分下压后,使所述挂钩25与所述弹击锤24脱钩。在所述弹击拉簧23拉力作用下,是弹击锤24沿所述中央导向杆21撞向所述弹击杆22。碰撞使所述弹击锤24受力会跳,此时所述传感器27记录终止数据,并传至所述数据存储装置7内储存。

完成一次测试。

S4:重复S2操作。下移所述伸缩壳体1,使所述动壳体5顶部上缘降至S3时所述动壳体5顶部下缘处。重复S3,完成第二次测试。

再重复两次S4即可完成测区16个测点的检测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