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9508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表径流量监测装置,特别涉及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控制水土流失是一项长久而又重要的课题,土壤侵蚀中的坡面地表径流是衡量水土流失的重要参数之一。

目前应用于径流采样的方法和装置主要是测桶法及多孔分流装置,上述采集方法简单,能够完成一次降雨过程中坡面径流量的测量,但是该方法的测量精度低,实时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精度低,实时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径流收集单元、扩展腔、流量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液位探针、第二液位探针、储存容器和数据采集处理单元;

所述径流收集单元为漏斗结构,所述径流收集单元内设置有滤网,所述径流收集单元与所述扩展腔的一端连接,所述扩展腔的另一端、所述流量计及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依次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所述储存容器的进液口连接,且所述扩展腔、所述流量计和所述第一电磁阀均集成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器均与所述流量计、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液位探针、所述第二液位探针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电联接,且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设置在所述控制盒内,所述控制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底侧;

所述第一液位探针、所述第二液位探针设置在所述储存容器内,且第一液位探针的探头低于所述第二液位探针的探头,所述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储存容器底部。

较佳地,所述径流收集单元为隔板围挡而成。

较佳地,所述储存容器的顶端设有容器盖。

较佳地,所述控制盒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底侧。

较佳地,所述径流收集单元的顶端设有防雨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该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径流收集单元、扩展腔、流量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液位探针、第二液位探针、储存容器和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利用扩展腔使得地表径流流量更加稳定,以及利用流量计记录流量和通过第一液位探针、第二液位探针测得的流量进行加权获得最终流量结果,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且利用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实现远程自动测量和监测,实时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径流收集单元;3、扩展腔;4、流量计;5、第一电磁阀;6、第二电磁阀;7、第一液位探针;8、第二液位探针;9、储存容器;10、处理器;11、无线通信模块;12、控制盒;13、容器盖;14、支撑柱;15、防雨保护罩;201、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该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径流收集单元2、扩展腔3、流量计4、第一电磁阀5、第二电磁阀6、第一液位探针7、第二液位探针8、储存容器9和数据采集处理单元。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径流收集单元2为漏斗结构,径流收集单元2内设置有滤网201,该径流收集单元2与该扩展腔3的一端连接,该扩展腔3的另一端、该流量计4及该第一电磁阀5的一端依次连接,该第一电磁阀5的另一端与该储存容器9的进液口连接,且该扩展腔3、该流量计4和该第一电磁阀5均集成在该壳体1内。

其中,径流收集单元2为隔板围挡而成,且设计成漏斗结构容易对径流收集,且能阻挡外界流水流入,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进一步地,径流收集单元2内设置有滤网201可过滤枯枝落叶;径流收集单元2的顶端设有防雨保护罩15可防止雨水进入,从而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另外,所述流量计4的型号为D2、M2、M6、M5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再者,第一电磁阀5的型号为ZCM、ZCRB、ZCS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扩展腔3使流体形成平滑流动的流体,也即对流体进行一个缓冲,使地表径流的流量更稳定,有利用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该流量计4、该第一电磁阀5和采集处理单元均集成在该壳体1内,避免电子设备受环境的影响而损坏,提高了该装置的工作寿命。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包括处理器10和无线通信模块11,该处理器10均与该流量计4、该第一电磁阀5、该第二电磁阀6、该第一液位探针7、该第二液位探针8和该无线通信模块11电联接,且该处理器10和该无线通信模块11设置在该控制盒12内,该控制盒12设置在该壳体1内部底侧;该第一液位探针7、该第二液位探针8设置在该储存容器9内,且第一液位探针7的探头低于该第二液位探针8的探头,该第二电磁阀6设置在该储存容器9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处理器10接收无线通信模块11的指令,从而控制第二电磁阀6关闭,第一电磁阀5打开,使径流通过导管流过流量计4,进而进入储存容器9,处理器10采集流量计4的流量信息,以及记录水位从第一液位探针7到第二液位探针8的时间,进行存储,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1传输给终端,当终端收到水位到达第二探针的时间后,发送第二电磁阀6打开、第一电磁阀5关闭的指令,且第二电磁阀6打开、第一电磁阀5关闭的指令通过无线通信模块给处理器10,进而处理器10控制第二电磁阀6打开、第一电磁阀5关闭,释放测量后的水量,方便下次对径流的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处理器10记录水位从第一液位探针7到第二液位探针8的时间测量的流量和流量计4测量的流量加权值作为最终地表径流量,可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其中,该无线通信模块11的型号可以为nRF2401、也可以为si4463、si4432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该终端可以为台式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及可穿戴智能设备,如智能手环等中的任一种。

另外,第一液位探针7为液位传感探针,且该液位传感探针的型号为YWFQ、ELECTRA-SLC等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如图1所示,储存容器9的顶端设有容器盖13,控制盒12通过至少一个支撑柱14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部底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该坡面地表径流量自动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径流收集单元、扩展腔、流量计、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液位探针、第二液位探针、储存容器和数据采集处理单元,利用扩展腔使得地表径流流量更加稳定,以及利用流量计记录流量和通过第一液位探针、第二液位探针测得的流量进行加权获得最终流量结果,提高了测量的精度,且利用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实现远程自动测量和监测,实时性大大提高。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