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材料微波性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1573发布日期:2018-10-12 23:1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介质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介质材料微波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介电特性是电介质材料极其重要的特质。在实际应用中,电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制造不同的器件需要不同的介电常数及损耗因数。介质损耗和介电常数是各种电瓷、装置瓷、电容器等陶瓷的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质,通过测定介质损耗角正切tan δ及介电常数ε,可进一步了解影响介质损耗和介电常数的各种因素,为提高材料的性能提供依据。

电介质材料应用广泛,准确了解介电材料的介电性质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介电材料的介电特性大多是在常温下进行测量,并不一定适用与介电材料的使用环境,常温下介电材料的介电特性并不能完全反应出介电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现有技术中也作了许多改进,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4666730U在材料介电常数变温测试仪器上设置加热炉,待测样品由传送装置送入加热炉加热,加热温度由热电偶实时监控,随后由传送装置传送至谐振腔内并完成介电常数的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给出,不仅达到实时测量材料的介电常数的目的,有效解决的现有技术不能实现在变温条件下测试材料介电常数的问题,且具有操作方便,温度测定范围广的优点。但是,由于考虑到散热和损耗,该装置加热炉加热时的温度需要远高于测量参数时候的温度,但是,隔热带厚度仅15厘米,加热炉的热量对谐振腔的影响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介质材料微波性能测试装置,能够实时的测定材料温度变化时的介电常数,且仪器结构简单,测试效果准确,适用范围广。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介质材料微波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物料传输杆、谐振腔、第一隔热带、恒温腔、第二隔热带、加热炉、驱动机构、矢量网络分析仪、主控制器、加热炉控制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其中,所述谐振腔通过所述恒温腔与所述加热炉连接,在谐振腔与恒温腔之间设置第一隔热带,在恒温腔与加热炉之间设置第二隔热带;所述物料传输杆的自由端能够延伸至所述加热炉并贯通隔热带和恒温腔到达谐振腔,所述物料传输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上;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矢量网络分析仪、加热炉控制仪、驱动机构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矢量网络分析仪与谐振腔连接,所述加热炉控制仪与所述加热炉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谐振腔中,第二温度传感器位于恒温腔中,第三温度传感器位于加热炉中。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传输杆的自由端设置有用于盛放被测物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传输杆为伸缩结构,包括直径依次变小的第一传输杆、第二传输杆、第三传输杆,驱动机构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物料传输杆进行伸缩。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带的厚度为:10-15cm。

进一步地,恒温腔的长度为30-70cm。

进一步地,物料传输杆的最大长度为谐振腔的长度与恒温腔、加热炉的长度之和。

本实用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材料介电常数变温测试仪器上设置加热炉,待测样品由传送装置送入加热炉加热,随后由传送装置传送至谐振腔内并完成介电常数的测试,测试结果由主控制器给出,不仅达到实时测量变温条件下材料的介电常数的目的,同时能够准确获得测试数据,保护了测试装置在高温下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物料传输杆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介质材料微波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物料传输杆10、谐振腔1、第一隔热带12、恒温腔2、第二隔热带13、加热炉3、驱动机构4、矢量网络分析仪5、主控制器6、加热炉控制器7、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8、第三温度传感器9。其中,所述谐振腔1通过所述恒温腔2与所述加热炉3连接,在谐振腔1与恒温腔2之间设置第一隔热带12,在恒温腔2与加热炉3之间设置第二隔热带13。

所述物料传输杆10的自由端能够延伸至所述加热炉3并贯通隔热带和恒温腔2到达谐振腔1,所述物料传输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4上;所述主控制器6分别与所述矢量网络分析仪5、加热炉控制仪7、驱动机构4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11、第二温度传感器8、第三温度传感器9连接,所述矢量网络分析仪5与谐振腔1连接,所述加热炉控制仪7与所述加热炉3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11位于谐振腔1中,第二温度传感器8位于恒温腔2中,第三温度传感器9位于加热炉3中。

如附图2所示,所述物料传输杆10的自由端设置有用于盛放被测物的凹槽104。所述物料传输杆10为伸缩结构,包括直径依次变小的第一传输杆101、第二传输杆102、第三传输杆103。驱动机构4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物料传输杆10进行伸缩。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待测样品放置在凹槽104内,传送至加热炉3中加热,加热到所需的第一温度后(该温度高于被测参数所要求的温度,由第三传感器9进行测量,传输到主控制器),继续传送至恒温腔2中,样品在恒温腔中降温到第二温度后(该温度略高于被测参数所要求的温度,由第二传感器8 进行测量,传输到主控制器),被传送至谐振腔1中,根据介电常数谐振腔微扰法测定方法测定样品介电性质,并由第一传感器11记录此时样品的温度并传送至主控制器进行记录。

加热炉3和谐振腔1中间设置隔热带和恒温腔,使得谐振腔1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隔热带的厚度为:10-15cm,材质为隔热材料。恒温腔的长度为30-70cm,物料传输杆的最大长度为谐振腔的长度与恒温腔、加热炉的长度之和。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