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管道电子信息标识和巡检确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526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管道电子信息标识和巡检确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城市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成倍增长,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经济活动日益加快,城市的用电量与日俱增,给城市的电力电网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网络管线现状资料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电力网安全运行的保证。准确、全面、系统地建立地下电力管网设施信息标识系统,是为准确、安全、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及地下电网管线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坚实的现场信息基础。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及一些人为因素,使原先地上标识所指明的地下管道与图纸上的不一致,这样会给维护人员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在某些重要地段,仅凭借图纸和经验是很对地下管道准确定位,这给维护人员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地面地理环境变迁后的管线查找,及台管理人员造成了诸多困难。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管道电子信息标识和巡检确认系统,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地下管道电子信息标识和巡检确认系统,包括地下管道、电子信息标识器,电子信息标识器定位仪、手持移动终端和上位机,其特征在于,电子信息标识器及地下管道分别设在待监测监控点,在电子信息标识器及电子信息标识器定位仪内分别设置有无线数据收发器,手持移动终端一方面通过蓝牙与电子信息标识器定位仪连接,另一方面将电子信息标识器定位仪采集的数据及手持移动终端拍摄的现场画面传输给上位机。所述电子信息标识器内设置有RFID芯片,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将地下管道或地下设施的相关信息预存在电子信息标识器内。所述手持移动终端为手机或掌上电脑PDA。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使用灵活,易于拓展,不需要地面参照物,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寻找肉眼无法看见的各类地下设施,能够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准确性,有效避免事故灾害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电力部门现代化管理水平,辅助相关部门依据科学手段和科学数据进行现场勘测、指挥、管理,此外,电子信息标识器允许用户在地下管道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对管线路径和重要地下设施进行标记,以便日后对地下管道进行精确定位和深度探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见图1的一种地下管道电子信息标识和巡检确认系统,包括地下管道1、电子信息标识器2,电子信息标识器定位仪3、手持移动终端和上位机,电子信息标识器2及地下管道1分别设在待监测监控点,在电子信息标识器2及电子信息标识器定位仪3内分别设置有无线数据收发器6,手持移动终端一方面通过蓝牙与电子信息标识器定位仪3连接,另一方面将电子信息标识器定位仪3采集的数据及手持移动终端拍摄的现场画面传输给上位机,后台人员则通过上位机将确认后的信号反馈给手持移动终端。所述电子信息标识器内设置有RFID芯片,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将地下管道1或地下设施的相关信息预存在电子信息标识器2内。所述手持移动终端为手机或掌上电脑PDA,手机或掌上电脑PDA可通过记录GPS坐标记录地下管道属性,拍摄现场图片存档,将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上位机的电子地图系统中。电子信息标识器是电子标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在施工时埋设于主要地下设施上,或在管线维护时标注现有地下设施。电子信息标识器采用球型电子信息标识器允许用户在地下管道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对管线路径和重要地下设施进行标记,以便日后对地下管道进行精确路由定位和深度探测。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将管线或地下设施的相关信息事先写入球型电子信息标识球内,如用户可选择以下内容转换成代码输入电子信息标识器内:管线号电子信息标识器条形码目标物应用标识描述相对深度施工日期维护单位经/纬度00000000XX户内接头1.5米2008-8-1XX供电公司65.20/73.25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使用灵活,易于拓展,不需要地面参照物,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寻找肉眼无法看见的各类地下设施,能够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准确性,有效避免事故灾害的发生,有利于提高电力部门现代化管理水平,辅助相关部门依据科学手段和科学数据进行现场勘测、指挥、管理,此外,电子信息标识器允许用户在地下管道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对管线路径和重要地下设施进行标记,以便日后对地下管道进行精确定位和深度探测。日后在日常巡检或施工前,利用标识器定位仪,运检和施工公司无须挖开地面就可以清楚了解地下设施的准确信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