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589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淤泥取样器。



背景技术:

提高软弱土层地基承载力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排水沟固结法,有时也采用砂石置换部分软弱土体的方法,在需要将软弱土全部置时,需要有严格的水下清淤验收标准,保证残留淤泥厚度小于0.3米,而目前还没有较好的用来对水底淤泥进行取样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121779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封闭旋紧取泥器,包括具有一顶面的筒体,所述筒体顶面中部开孔,筒内设有麻花钻,所述麻花钻的钻头部分完全处于筒体内,麻花钻的操作杆通过筒体顶面中部的孔伸出筒体外。在使用时,取泥器放到地基底部时,筒体先插入残留淤泥层,然后旋转操作杆,待麻花钻钻进残留淤泥层,再进入硬土后,上提操作杆,上推筒体即可测量残留淤泥厚度。

但上述封闭旋紧取泥器在有淤泥沉积的水塘以及水流深度的水上钻探中,由于受水深的阻隔,以及水与淤泥交界表层土含水量高的特性,淤泥粘性较低,取样过程中,往往发生污泥掉落等情况,导致取样量不足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淤泥取样器,其具有淤泥取样量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淤泥取样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穿设有中空连接管,连接管与筒体同轴,连接管下端外壁设有螺旋槽,连接管内螺纹连接有取样杆,取样杆与连接管同轴,取样杆下端外壁设有取样片,取样杆下端面固定有挡片,挡片封堵连接管的下端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淤泥取样器放置于带取样的淤泥上,将连接管下移,连接管外的螺旋槽破开淤泥,连接管钻入淤泥内部,转动取样杆,将取样杆从连接管内伸出,取样杆上取样片沾满淤泥,将取样杆缩回连接管内,挡片封堵连接管底部,防止取样杆上的淤泥掉落,将取样杆上的淤泥留在连接管内,将连接管上升,将淤泥取样器拔出,将取样杆伸出连接管,取出淤泥试样。取样杆取出的淤泥被挡片封堵在连接管内,不会从连接管内掉落,增加了取样量,保证取淤效果;连接管外的螺旋槽,一方面在连接管向下移动时,增加连接管向下的锥力,使连接管更容易钻入淤泥内部,另一方面,螺旋槽也可取到取样的作用,将连接管从淤泥内拔出时,螺旋槽上的淤泥会部分粘留在螺旋槽内,增加取样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样片水平环绕于取样杆上,所述取样片上表面开设有取样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取样片随取样杆与下降与淤泥接触时,淤泥落入取样槽内,取样片随取样杆上升时,淤泥被留在取样槽内,无法掉落,增加取样片的取样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片呈圆锥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连接管在下降沉入淤泥内部时,圆锥形挡片可减少淤泥的阻力,使连接管下降更加顺畅;圆锥形挡片在随取样杆下降时,淤泥也落进挡片内,挡片内的淤泥也随取样杆一起取出,增加取样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内固定有环形导向块,连接管与导向块内圈螺纹连接,连接管上端外表面固定有主操作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直接通过转动操作手柄控制连接管的升降,方便操作,导向块对连接管起到固定和导向的作用,导向块内圈与连接管螺纹连接,导向块外圈固定在连接管内壁上,导向块保证了连接管的轴向运动,防止连接管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内固定有环形挡块,取样杆与挡块内圈螺纹连接,取样杆上端部分伸出连接管,取样杆伸出连接管部分的外壁上固定有副操作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副操作手柄控制取样杆的升降,方便操作,挡块起到固定和导向的作用,防止取样杆在进行轴向运动时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上端螺纹连接有环形端盖,所述连接管从端盖内圈穿过,所述连接管外设有密封圈I,所述密封圈I外圈与端盖内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盖螺纹连接于筒体上,方便拆卸,便于清理筒体内部,密封圈可有效密封筒体内部,防止外部杂质污染内部淤泥,影响取样淤泥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的上端螺纹连接有环形密封盖,所述取样杆从密封盖内圈穿过,所述取样杆外设有密封圈II,所述密封圈II外圈与密封盖内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盖螺纹连接于连接管上,方便拆卸,便于清理连接管内部,密封圈可有效密封筒体内部,防止外部杂质污染内部淤泥,影响取样淤泥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包括上筒和下筒,上筒与下筒之间采用螺纹连接,导向块固定于上筒内;所述连接管包括上管和下管,上管与下管之间采用左旋螺纹连接,挡块固定于上管内;取样杆包括上杆和下杆,上杆和下杆之间采用左旋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体、连接管和取样杆采用分段式连接方式,便于淤泥取样器的拆分,将淤泥取样器拆分后便于携带与清理;连接管与取样杆在下降钻入淤泥内部时,对淤泥产生挤压,所受阻力较大,在上升离开淤泥内部时,淤泥内部较为松软,所受阻力相对较小,连接管和取样杆的分节采用左螺纹的连接,使连接管与取样杆在下降时,分节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不会发生松动掉落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取样杆密封于连接管内,取样片上的取样槽可增加取样量,所取淤泥密封于连接管内,减少淤泥掉落,增加取样量;筒体、连接管和取样杆采用分段式方式连接,便于拆分易于清洗和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101、上筒;102、下筒;2、连接管;201、上管;202、下管;3、取样杆;301、上杆;302、下杆;4、取样片;5、挡片;6、取样槽;7、导向块;8、主操作手柄;9、挡块;10、副操作手柄;11、端盖;12、密封圈I;13、密封盖;14、密封圈I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一种淤泥取样器,包括筒体1,筒体1包括上筒101和下筒102,上筒101上端螺纹连接有环形端盖11,上筒101内壁焊有环形导向块7,导向块7外圈焊接于上筒101内壁上,内圈设有内螺纹;上筒101下端与下筒102螺纹连接。

如图1,筒体1内穿设有中空连接管2,连接管2包括上管201和下管202,上管201的上端部分伸出端盖11,上管20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主操作手柄8;上管上端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I12,密封圈I12的外圈与端盖11的内壁抵触;上管201从导向块7内圈穿过,上管201与导向块7相连部分设有与导向块7内圈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上管201下端与下管202左螺纹连接,下管202下端的外表面开设有螺旋槽。

如图1,上管201的上端口处螺纹连接有环形密封盖13,密封盖13外圈与上管201的内壁焊接;上管201的内壁焊有环形挡块9,挡块9内圈设有内螺纹。

如图1,连接管2内设有取样杆3,取样杆3包括上杆301和下杆302,上杆301的上端部分伸出连接管2,上杆301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副操作手柄10,上杆301上端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II14,密封圈II14的外圈与密封盖13的内壁抵触;上杆301从挡块9的内圈穿过,上杆301与挡块9相连部位设有与挡块9内圈内螺纹相啮合的外螺纹;上杆301下端与下杆302左螺纹连接,下杆302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取样片4,取样片4上表面均开设有取样槽6;下杆302的下端焊有圆锥形挡片5,挡片5上端口直径与下管202内径一致,挡片5上端口与下管202下端口贴合,挡片5对下管202进行封堵。

使用淤泥取样器进行取样时,将淤泥取样器竖直放置于待取样的地点,转动主操作手柄8,连接管2向下移动,伸入淤泥内,此时转动副操作手柄10,取样杆3向下移动,锥形挡片5钻入淤泥中,淤泥落入挡片5内,取样片4在下降过程中接触淤泥,淤泥落入取样片4的取样槽6内,当取样杆3下降到一定位置时,反向转动副操作手柄10,将取样杆3上升,取样片4上的淤泥和挡片5上的淤泥进入连接管中2,连接管2被挡片5封堵,淤泥被封堵在连接管2内无法掉落,保证淤泥的取样量;反向转动主操作手柄8,将连接管2上升缩入筒体1内,取出淤泥取样器,完成取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