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放牧试验区的草地凋落物分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3041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用于放牧试验区的草地凋落物分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放牧试验区的草地凋落物分解装置。



背景技术:

草原凋落物的分解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对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植物生产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为避免草原上质量较轻的凋落物被风吹散,常常将凋落物放入尼龙网袋制成的分解袋中,置于野外自然条件下进行分解。

然而,在放牧试验小区内进行凋落物分解实验时,网袋常常会被牲畜破坏,甚至丢失,严重影响试验正常进行。同时,尼龙网袋材质相对较硬,不适用于草地凋落物的盛装,针茅类型的凋落物又细又硬,不仅不易铺设均匀,而且网袋网孔过大,细小的凋落物易从网孔钻出,导致凋落物碎片流失,在取回凋落物网袋后,有些凋落物与网袋不易分离,造成凋落物损失,网袋网孔过小则在袋内形成不同的微环境影响分解率。

因此,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可有效避免牲畜破坏、更适用于草地凋落物分解实验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放牧试验区的草地凋落物分解装置,该草地凋落物分解装置可有效避免牲畜破坏,更适用于草地凋落物的分解实验。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放牧试验区的草地凋落物分解装置,包括地面上的无纺布的分解袋及通过下部插入地面内的直立的至少四根螺钉设置于分解袋上方的铁丝网,所述螺钉从上到下依次穿过铁丝网及分解袋,所述螺钉于所述铁丝网的下端套设有第一垫片,所述螺钉于所述第一垫片的下端连接有螺母,所述螺钉在所述分解袋与地面之间套设有第二垫片,所述螺钉在所述分解袋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螺母。

所述分解袋包括左、右及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的无纺布袋体,所述无纺布袋体设置有反折封口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牲畜破坏,更适用于草地凋落物的分解实验,它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实施,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解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分解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铁丝网;2-螺钉;3-第一垫片;4-第一螺母;5-第二垫片;6-第二螺母;7-分解袋;8-无纺布袋体;9-反折封口边;10-草地凋落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放牧试验区的草地凋落物分解装置,包括地面上的无纺布的分解袋7及通过下部插入地面内的直立的至少四根螺钉2设置于分解袋7上方的铁丝网1,螺钉2从上到下依次穿过铁丝网1及分解袋7,螺钉2于铁丝网1的下端套设有第一垫片3,螺钉2于第一垫片3的下端连接有螺母,螺钉2在分解袋7与地面之间套设有第二垫片5,螺钉2在分解袋7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螺母6。

在本实用新型中,铁丝网1孔径为1cm,其罩于分解袋7上方,铁丝网1下端由第一垫片3及第一螺母4限位,使铁丝网1与分解袋7之间留有间隙,铁丝网1不下压分解袋7,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不会影响分解袋7内草地凋落物的分解。铁丝网1的离地高度可以根据分解袋7中凋落物的厚度进行调节。螺钉2上的第二垫片5可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实验过程中,确保螺钉2不再向地里下沉,保证铁丝网1与分解袋7的间隙,同时使本实用新型更加稳固。

如图2、图3所示,分解袋7包括左、右及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的无纺布袋体8,无纺布柔软、轻薄,细小的凋落物不会流失,而且透气透水,将其制作成不同的规格尺寸,以便于适合不同草原类型的凋落物。无纺布袋体8设置有反折封口边9,将无纺布茶包的结构应用与此,使其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时,将草地凋落物10装入分解袋7后,铺设均匀,反向折反折封口边9,即可将分解袋7的开口封住(参见图3),后将分解袋7平铺于试验地中。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