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扫平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3822发布日期:2018-07-18 01:3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平仪,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扫平仪。



背景技术:

激光扫平仪是一种在快速旋转轴带动下使可视激光点扫出同一水准高度的光线,便于工程人员定位水准高度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室内装潢、工程施工等领域。现有的水平仪一般同时只能发出一个水平激光线,但有时在施工时需要同时对两个高度进行定位,这样操作人员就不得不同时使用两个扫平仪进行高度定位,操作比较麻烦,同时现有的扫平仪功能较为单一,一般只具有扫平的功能。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新型扫平仪,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对两个高度进行定位且具有电钻功能的新型扫平仪。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机体固定设置于壳体内,所述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安装盒的底端穿过所述壳体的顶壁并突伸出壳体的上表面,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激光发射器,所述激光发射器的正上方设置有半透镜,所述半透镜的上方设置有反射镜,所述激光发射器设置于所述安装盒的底面上,所述半透镜和反射镜分别固设与安装盒的内侧面上,所述安装盒的侧壁上还分别设有与所述半透镜和反射镜对应的出射口,所述安装盒的顶端还设置有钻夹,所述钻夹可拆卸地与所述安装盒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所述壳体的底端设置有高度调节旋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安装盒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钻夹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所述壳体、安装盒分别由塑料制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所述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其安装盒内设置有半透镜、反射镜和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通过半透镜,一部分被半透镜反射并通过出射口射出,另一部分穿过半透镜并照射在半透镜上方的反射镜上,照射在反射镜上的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并通过激光出射口射出,同时位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驱动安装盒旋转,从而使得由出射口射出的两道激光分别扫描形成激光扫平线,方便了施工,此外设置于安装盒顶部的钻夹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具有钻具的功能,从而增加了其功能,方便了装潢施工人员的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能够同时对两个高度进行定位且具有电钻功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驱动电机;3:安装盒;4:激光发射器;5:半透镜;6:反射镜;7:出射口;8:钻夹;9:高度调节旋钮;1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扫平仪,包括壳体1,壳体内设置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的机体固定设置于壳体内,驱动电机的上方设置有安装盒3,安装盒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安装盒的底端穿过壳体的顶壁并突伸出壳体的上表面,安装盒内设置有激光发射器4,激光发射器的正上方设置有半透镜5,半透镜的上方设置有反射镜6,激光发射器设置于安装盒的底面上,半透镜和反射镜分别固设与安装盒的内侧面上,安装盒的侧壁上还分别设有与半透镜和反射镜对应的出射口7,安装盒的顶端还设置有钻夹8,钻夹可拆卸地与安装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其安装盒内设置有半透镜、反射镜和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发出的激光通过半透镜,一部分被半透镜反射并通过出射口射出,另一部分穿过半透镜并照射在半透镜上方的反射镜上,照射在反射镜上的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并通过激光出射口射出,同时位于壳体内的驱动电机驱动安装盒旋转,从而使得由出射口射出的两道激光分别扫描形成激光扫平线,方便了施工,此外设置于安装盒顶部的钻夹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具有钻具的功能,从而增加了其功能,方便了装潢施工人员的使用。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壳体的底端设置有高度调节旋钮9。高度调节旋钮的设置方便了操作人员对新型扫平仪的水平调整。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还包括连接件10,连接件的一端与安装盒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钻夹连接。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壳体、安装盒分别由塑料制成。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扫平仪,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