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螺柱垂直度检测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14580发布日期:2018-07-24 23:1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治具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螺柱垂直度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在治具行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五金产品的越来越多,在五金件中所用的螺柱也比较常见,螺柱的形状及长短各有不同,而往往有些产品的螺柱很长,而往往螺柱都是用来固定其它配件的,当螺柱倾斜后会影响组装或无法组装,当螺柱铆合在产品上时我们无法用工具确认螺柱是否是垂直于产品表面。

现有技术中,对于长螺柱的垂直度我们往往都是手工通过相对位置目测螺柱垂直度,这样长时间检测人员就会出现视觉疲劳,影响检测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螺柱垂直度检测治具,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依据工件上螺柱的数量、形位设计出垂直度检测治具;同时配置外形、尺寸检测一体治具,在线快速检测,检测简便,检测质量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长螺柱垂直度检测治具,包括治具本体、工件定位孔、取放手位、垂直度检测孔、外形检测边块、高度检具位孔、外形检测槽、外形凸块检位,其特征在于:

所述治具本体为左右两端配置有对称的、半圆形取放手位的平底矩形体,所述治具本体上方下凹式设置有治具检测面,所述治具检测面上方横向设置有外形检测槽,所述外形检测槽上设置有外形凸块检测位,所述治具检测面下方横向设置有外形检测边块,所述治具检测面内左侧设置有一个工件定位孔、中部设置有两个矩形的高度检具位孔;所述治具检测面上分别配置的多个垂直度检测孔。

所述高度检具位孔为平底半孔配置。

所述垂直度检测孔为与治具检测面相垂直配置的通孔。

所述垂直度检测孔至少设置有三个,所述垂直度检测孔的数量和孔径与待检测工件上的螺柱形位、外径匹配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有螺柱的产品放于检测治具相应位置,如螺柱顺利进入并放到底部,说明此工件产品螺柱垂直度及外形符合要求,相反则为不良应做相应处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依据工件上螺柱的数量、形位设计出垂直度检测治具;同时配置外形、高度、尺寸检测一体治具,在线快速检测,检测简便,检测质量好;更好的保证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长螺柱垂直度检测治具立体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治具本体 2.工件定位孔 3.取放手位

4.垂直度检测孔 5.外形检测边块 6.度度检具位孔

7.外形检测槽 8.外形凸块检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螺柱垂直度检测治具,包括治具本体1、工件定位孔2、取放手位3、垂直度检测孔4、外形检测边块5、高度检具位孔6、外形检测槽7、外形凸块检位8。

所述治具本体1为左右两端配置有对称的、半圆形取放手位3的平底矩形体,所述治具本体1上方下凹式设置有治具检测面,所述治具检测面上方横向设置有外形检测槽7,所述外形检测槽7上设置有外形凸块检测位8,所述治具检测面下方横向设置有外形检测边块5,所述治具检测面内左侧设置有一个工件定位孔2、中部设置有两个矩形的高度检具位孔6;所述治具检测面上分别配置的多个垂直度检测孔4。

所述高度检具位孔6为平底半孔配置。

所述垂直度检测孔4为与治具检测面相垂直配置的通孔。

所述垂直度检测孔4设置有五个,所述垂直度检测孔4的数量和孔径与待检测工件上的螺柱形位、外径匹配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体操作步骤为:将有螺柱的产品放于检测治具相应位置,如螺柱顺利进入并放到底部,说明此工件产品螺柱垂直度及外形符合要求,相反则为不良应做相应处理。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依据工件上螺柱的数量、形位设计出垂直度检测治具;同时配置外形、高度、尺寸检测一体治具,在线快速检测,检测简便,检测质量好;更好的保证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