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3944发布日期:2018-07-18 01:4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或检测领域,可用于温度计的计量、指标性检测,尤其涉及一种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质量体系中,计量是质量体系最重要的部分;某种意义上说,加强质量管理也就是提高计量水平。而作为几个可检测的物理量之一的温度计量,主要包括有准确度、线性度、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测,相对来说,温度分辨力的检测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受现在检测仪器参数所限。

而一般的工业、农业、气象或医学上,对于温度分辨力的要求在0.01~0.001℃之间,鲜有要求分辨力达0.0001℃甚至更高的行业,从而计量系统对于分辨力的检测、标定等近些年也未有突破性进展。而地震行业,特别是在中国,建立起了约400口观测井组成的全国性专业观测网络。由于水温传感器安装深度大部分在100~1000m的深度,因此较不易受地表人为活动的干扰;从许多震例总结来看,水温对于地震的同震响应过程十分清晰;并且许多次地震前,水温记录到了比较清晰的前兆异常信息;可见温度观测对于地震预测探索来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从这些震例来看,震前水温异常幅度值一般在千分之几度到百分之度,这也就要求应用于地震预测的水温仪必须具有高分辨力的特征。相反,由于水温异常主要是从变化形态上来区别,考虑的主要是相对量变化,因此对于测量准确度要求相对较低。在中国大陆地区,应用于地震监测台网的温度计须分辨力为0.0001℃,而准确度为±0.03℃。

0.0001℃温度分辨力检测的难点在于,全球暂无法提供可控的0.0001℃变化的可控温源;即使是全球温度计量设备标杆企业-美国福禄克恒温槽,其可维持的温度稳定性在±0.0015℃、以及均匀性在±0.003℃水平。可见,温度分辨力的检测,其关键点在于如何提供0.0001℃分辨力的温源。对于地震行业水温观测来说,温度观测技术要求有其特殊性,对准确度要求为±0.03℃,而分辨力要求为0.0001℃;分辨力指标比准确度指标高2个量级,这也是温度分辨力检测方案的特殊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在对准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实现了0.0001℃变化的可控温源,为0.0001℃温度分辨力的检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包括:一恒温箱,所述恒温箱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具有均匀的温场分布、且具有非常缓慢的温度变化过程;一标准温度传感器以及多个待测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恒温箱的腔体内,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腔体内温度变化趋势,其中,所述多支待测温度传感器围成正多边形,各位于所述正多边形的顶点的位置,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放置于所述多个待测温度传感器的中央,所述腔体内加注水或专用油,所述水或专用油至浸没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和待测温度传感器的程度,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外接测温电桥,所述多个待测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数据采集器主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具有保护外壳。

优选地,所述多个待测温度传感器为2个、4个或6个,当所述待测温度传感器为2个时,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位于2个所述待测温度传感器的中间。

优选地,所述腔体采用杜瓦瓶以确保所述腔体内优异的保温效果。

优选地,所述恒温箱的腔体外部具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外部具有壳体,所述腔体、保温层及壳体构成所述恒温箱的箱体。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采用保温发泡剂进行密封而成。

优选地,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具有万分之一以上的分辨力。

优选地,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为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及多个待测温度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支架采用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所述导热性良好的材料为不锈钢板或铜板。

优选地,所述专用油为校准恒温槽液。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可提供0.0001℃/5min变化速率的温源;

2、本实用新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对实验室环境要求不十分苛刻,可允许室温有波动;

3、本实用新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组装方便,便于搬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的恒温箱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的恒温箱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予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实施方式不是穷尽的,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唯一实施方式。以下相应的实施例只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用新型内容,并非对对其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该等实施例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不同形式的变化和改动,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实用新型内容并且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的恒温箱的平面示意图(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的恒温箱的立体示意图,图3中未示出恒温箱的外壳层。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包括一恒温箱1、标准温度传感器2以及待测温度传感器3。所述恒温箱1具有腔体11,所述腔体内具有均匀的温场分布,以及非常缓慢的温度变化过程。为保证腔体11内具有均匀的温场分布,腔体体积不宜过大,以可以紧凑放置需要的标准温度传感器和待测温度传感器为宜。优选地,该腔体11的尺寸可以为16cm×16cm×60cm(宽×宽×深)。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腔体11采用图瓦瓶进行保温,以确保腔体内优异的保温效果,保持均匀的温场分布。所述恒温箱1的腔体11外部还具有保温层12以达到保温效果,所述保温层12的外部具有壳体13,所述腔体11、保温层12及壳体13构成所述恒温箱1的箱体。其中,所述保温层12可以采用保温发泡剂进行密封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的恒温箱内还具有一个标准温度传感器2以及六个待测温度传感器3,这些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恒温箱1的腔体11内。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2用于测量所述腔体11内温度变化趋势。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2应具有万分之一以上的分辨力,可以是通过计量院送检的标准温度传感器。另外,为防止标准温度传感器2损坏,可以定制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2的保护外壳。本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2为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具体地,所述六个待测温度传感器3围成正六边形,各位于所述正六边形的顶点的位置,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2放置于所述六个待测温度传感器3的中央。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紧凑地固定这些温度传感器于恒温箱内,有利于保证腔体11内温场分布的均匀性。优选地,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及多个待测温度传感器通过支架(未图示)固定于所述腔体11内,所述支架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可以为不锈钢板或铜板。一般情况下,以最多放置6个待测温度传感器为宜。当然,在形成正六边形的待测温度传感器固定点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某些固定点空置。也就是说,放置少于6个待测温度传感器,例如仅放置2个或4个待测温度传感器。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待测温度传感器为2个或4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其他形式的待测温度传感器固定点,例如当所述待测温度传感器为2个时,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位于2个所述待测温度传感器的中间。当所述待测温度传感器为4个时,4个待测温度传感器可形成正方形的形状,各传感器位于正方形的顶点位置,而标准温度传感器位于该正方形的中央。

优选地,考虑到空气易流动,所述腔体11内加注水或比热较大的专用油,所述水或专用油至浸没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和待测温度传感器的程度,所述专用油例如为校准恒温槽液,这样能够进一步保证恒温箱的腔体内温场的均匀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还包括测温电桥4和数据采集器主机5,其中,所述标准温度传感器2外接测温电桥4,所述多个待测温度传感器3分别与数据采集器主机5连接。通过测温电桥4可以观测标准温度传感器2的温度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器主机5可以获得待测温度传感器3的温度数据。这样,通过比对标准温度传感器2的温度数据和待测温度传感器3的温度数据,就可以获得被测温度传感器3的分辨力。当然,标准温度传感器和待测温度传感器也可以与其他测温部件连接以获得其温度数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在使用前,应先测试实验室,为不引起温度的剧烈变化,测试阶段实验室封闭,排除人为活动。由于恒温箱极佳的保温效果,从而能够实现腔体内温度的缓慢变化:腔体内温度日变化幅度<0.02℃/d,最长0.0001℃稳定时间可达5分钟以上。标准温度传感器测量数据为恒温箱腔体内的温度变化趋势,由于标准温度传感器的分辨力在万分之一以下(即0.0001℃以下),通过被测(即待测)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数据与标准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数据对比,可以客观地得出被测温度传感器的分辨力。即,如果这里标准温度传感器可以测出0.0001℃以下的温度变化,说明恒温箱腔体内的精细温度变化是确实存在的,这种情况下,如果被测温度传感器也获得了0.0001℃以下的温度变化数据,则说明被测温度传感器的分辨力是客观真实的,而不是由于仪器内部的设置等获得的。

通过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可提供0.0001℃/5min变化速率的温源;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对实验室环境要求不十分苛刻,可允许室温有波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温度高分辨力检测装置组装方便,便于搬运。

显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