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测厚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1825发布日期:2018-08-24 18:0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厚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温测厚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测厚装置是用来测量材料及物体厚度的仪表。在工业生产中常用来连续或抽样测量产品的厚度(如钢板、钢带、薄膜、纸张、金属箔片等材料)。

这类仪表中有利用Hα射线H、β射线、γ射线H穿透特性的放射性厚度计;有利用超声波频率变化的超声波厚度计;有利用涡流原理的电涡流厚度计;还有利用机械接触式测量原理的测厚仪等。其安放位置均在板带轧机的出口或入口侧。设计、安装测厚装置时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靠近待测工件,目的是降低板厚的滞后调整时间。

由于大部分待测工件都是在模具中通过高温轧机压制而成,这类工件成型后需要立刻测厚以检验其是否合格达标,故测厚装置往往需要在高温条件下作业,故需要测厚装置具有耐高温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测厚检测装置,针对现有测厚装置中的缺陷,在其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及抽风器,并布置相应的风道,这些风道与抽风器相互连接,抽风器将外界冷风抽入风道中,带走测厚装置的热量,从而实现散热作用,使其能够在高温中作业;同时借助电动缸带动测厚探头升降,便于操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温测厚检测装置,包括内壳与外壳,外壳的内部设有内壳,内壳的上端与下端均敞开,内壳内设有测厚探头,其特征在于:测厚探头的两侧设有滑块,内壳的内壁上设有滑轨,滑块连接于滑轨上,外壳的上部安装有电动缸,电动缸的活塞杆连接测厚探头的上端;外壳的上部位置还安装有抽风器,抽风器上通过进风管连接测厚探头,测厚探头内设有风道,风道均匀布置;外壳的上部位置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外壳的表面设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温度传感器、抽风器与电动缸。

进一步,测厚探头包括安装块、永磁铁、高频线圈及黏胶层,安装块上连接有永磁铁,永磁铁上粘合有黏胶层,黏胶层的另一面粘合有高频线圈,风道布置于安装块内。安装块用于连接电动缸,安装永磁铁与高频线圈,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的关系,便于操控永磁铁与高频线圈;高频线圈形成有一个强大的脉冲电流,在脉冲电流作用下产生超声波,该超声波在被测工件中传播并折回,计算超声波在被测工件中的传播时延就可以折算出被测工件的厚度,十分方便,测量快而精确。永磁铁形成一个外加的磁场,从而放大电磁波信号。

进一步,外壳的上部位置安装有缸箱,缸箱安装电动缸,缸箱设有套筒,套筒内设有电动缸的活塞杆。缸箱用于保护电动缸,套筒的直径较小,其所覆盖的面积有限,不会影响光电传感器与传感亮点相互感应。

进一步,内壳的内壁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及传感亮点,光电传感器与传感亮点相互匹配,传感亮点竖向排列,光电传感器连接控制器。光电传感器能够识别传感亮点发出的光电信号,根据其所接收的光电信号个数能够计算出测厚探头的升降位置,方便工作人员了解测厚探头的当前位置,并做于相应的调整。

进一步,传感亮点的间距为1cm。

进一步,进风管为软管。软管能够随意完全,适配于具有升降功能的测厚探头,能够保持通风。

进一步,控制器内设有通讯模块,通讯模块通信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终端遥控器、手机等设备,借助该移动终端能够远程调控控制器,无需直接接触测厚装置,降低高温损伤。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温测厚检测装置,针对现有测厚装置中的缺陷,在其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及抽风器,并布置相应的风道,这些风道与抽风器相互连接,抽风器将外界冷风抽入风道中,带走测厚装置的热量,从而实现散热作用,使其能够在高温中作业;同时借助电动缸带动测厚探头升降,便于操控。其具体有益效果表现为以下几点:

1、滑块连接于滑轨上,能够沿着滑轨移动,并带动测厚探头沿着滑轨上下移动,实现可升降的功能,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2、电动缸通过活塞杆连接测厚探头,在推动活塞杆直线运动过程中实现测厚探头的自动升降功能,无需人为操控,避免了工作人员在高温条件下接触装置而发生烫伤,更为安全。电动缸采用电控方式,易于操控,省时省力,控制精度远超人为操控。

3、温度传感器、风道及抽风器相互配合作业,实现该装置的耐高温功能,其工作原理为:控制器中预先设置有高温阈值,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装置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器;在装置温度超过高温阈值时,控制器识别该信号并发出启动指令,抽风器开启,外界冷风被抽入风道中,风道贯穿了整个安装块,冷风在风道游走过程中,带走了装置内的热量,达到了冷却降温功能;其自动化的启闭功能,操作方便。

4、光电传感器能够识别传感亮点发出的光电信号,根据其所接收的光电信号个数能够计算出测厚探头的升降位置,方便工作人员了解测厚探头的当前位置,并做于相应的调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种高温测厚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缸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测厚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温测厚检测装置,包括内壳2与外壳1,外壳1 的内部设有内壳2,外壳1与内壳2均由耐高温材料制成,如耐高温不锈钢,耐高温合金钢等;内壳2的上端与下端均敞开,上端敞开处直接连接外壳1的上端。

内壳2内设有测厚探头11,测厚探头包括安装块15、永磁铁17、高频线圈 19及黏胶层18,安装块15上连接有永磁铁17,永磁铁17上粘合有黏胶层18,黏胶层18的另一面粘合有高频线圈19,风道16布置于安装块15内。安装块 15用于连接电动缸14,安装永磁铁17与高频线圈19,从而形成上下联动的关系,便于操控永磁铁17与高频线圈19;高频线圈19形成有一个强大的脉冲电流,在脉冲电流作用下产生超声波,该超声波在被测工件中传播并折回,计算超声波在被测工件中的传播时延就可以折算出被测工件的厚度,十分方便,测量快而精确。永磁铁17形成一个外加的磁场,从而放大电磁波信号。

测厚探头11的两侧设有滑块12,内壳2的内壁上设有滑轨7,滑块12连接于滑轨7上,能够沿着滑轨7移动,并带动测厚探头11沿着滑轨7上下移动,实现可升降的功能,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外壳1的上部安装有缸箱3,缸箱3的下端连接有套筒4,缸箱3内安装有电动缸14,电动缸14上连接有活塞杆8,活塞杆8设于套筒4内,并穿出套筒 4连接测厚探头11。电动缸14通过活塞杆8连接测厚探头11,在推动活塞杆8 直线运动过程中实现测厚探头11的自动升降功能,无需人为操控,避免了工作人员在高温条件下接触装置而发生烫伤,更为安全。电动缸14采用电控方式,易于操控,省时省力,控制精度远超人为操控。

外壳1的上部位置还安装有抽风器13,抽风器13上通过进风管10连接测厚探头11,进风管10为软管,软管能够随意完全,适配于具有升降功能的测厚探头11,能够保持通风;测厚探头11内设有风道16,风道16均匀布置(如图 3所示,但并局限于图3的布置方式)。外壳1的上部位置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外壳1的表面设有控制器20,控制器20连接温度传感器5、抽风器13与电动缸14。温度传感器5、风道16及抽风器13相互配合作业,实现该装置的耐高温功能,其工作原理为:控制器20中预先设置有高温阈值,温度传感器5实时检测装置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递至控制器20;在装置温度超过高温阈值时,控制器20识别该信号并发出启动指令,抽风器13开启,外界冷风被抽入风道 16中,风道16贯穿了整个安装块15,冷风在风道16游走过程中,带走了装置内的热量,达到了冷却降温功能;其自动化的启闭功能,操作方便。

内壳的内壁上安装有光电传感器6及传感亮点9,光电传感器6与传感亮点 9相互匹配,传感亮点9竖向排列,间距为1cm,光电传感器6连接控制器20。光电传感器6能够识别传感亮点9发出的光电信号,根据其所接收的光电信号个数能够计算出测厚探头11的升降位置,方便工作人员了解测厚探头11的当前位置,并做于相应的调整。

控制器20内设有通讯模块,通讯模块通信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终端遥控器、手机等设备,借助该移动终端能够远程调控控制器20,无需直接接触测厚装置,降低高温损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