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3327发布日期:2018-07-27 22:0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巡线仪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基站中多家设备运营商的设备和电源线路混在一起,在安装用于计量各设备运营商的设备用电量的分路计量设备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各设备运营商的设备的供电线路进行清理。在实际安装分路计量设备时,操作人员普遍反馈存在现场电源布线混乱、不易辨识、线束不确定等问题,因而导致设备安装速度慢、出错率高等问题。目前设备线束寻线采用钳形电流表测试电源输出端的电流值和发射设备端的电流值,如果两者的电流值相同,就认为是同一条线;但是现场大量存在电流值相同和接近的线路,同时,采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电流值误差在2%以上,因此误判的情况经常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通过末端试电设备在被测线路的供电端耦合同步信号,前端信号处理设备在被测线路其他位置检测同步信号,从而实现线缆寻线,提高寻线的准确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包括分离设置的末端试电设备和前端信号处理设备;所述末端试电设备包括极性检测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所述极性检测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均与被测线路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前端信号处理设备包括顺次电连接的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屏,所述信号采集电路还与被测线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端信号处理设备块还包括: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屏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括传感器和模数转换电路,所述传感器分别与模数转换电路和被测线路电连接,所述模数转换电路还与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信号采集电路还包括抗混叠滤波电路,所述抗混叠滤波电路设置在模数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之间,所述抗混叠滤波电路分别与模数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电压传感器或电流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末端试电设备还包括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电源接口与外部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防反接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极性检测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的电源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反接电路包括桥式整流电路、限流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接口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接地,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分别与限流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限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还与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末端试电设备向被测线路的供电端耦合同步信号,然后利用前端信号处理设备在被测线路的其他位置检测同步信号,从而判断两点之间是否连接,即两点是否在同一线路上,提高了线缆寻线的准确度;

(2)末端试电设备中设有极性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被测线路供电端的正负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线缆寻线的准确度;

(3)末端试电设备的第二电路板上设有防反接电路,在末端试电设备从现场直流电源获取电能时能够避免反接引起的危害;

(4)防反接电路采用桥式整流电路来解决反接问题,无论怎样是否反接末端试电设备都能够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信号采集电路的电路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反接电路的电路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反接电路的一种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

如图1所示,直流供电设备巡线仪包括分离设置的末端试电设备和前端信号处理设备;所述末端试电设备包括极性检测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所述极性检测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的信号端均通过信号接口与被测线路的供电端电连接,所述极性检测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的电源端均与外部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前端信号处理设备包括顺次电连接的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屏,所述信号采集电路还与被测线路电连接。

所述前端信号处理设备块还包括供电电源,所述供电电源分别与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屏电连接,供电电源用于为信号采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和显示屏供电,供电电源可以采用锂电池等。

所述信号采集电路包括传感器和模数转换电路,所述传感器分别与模数转换电路和被测线路电连接,所述模数转换电路还与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传感器用于从被测线路中捕获同步信号,模数转换电路用于对同步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电压传感器或电流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信号采集电路还包括抗混叠滤波电路,所述抗混叠滤波电路设置在模数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之间,所述抗混叠滤波电路分别与模数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电连接。抗混叠滤波电路对干扰进行滤除,能够提高后续检测的准确性。

工作过程为:将末端试电设备与被测线路的供电端电连接,通过极性检测电路对供电端的正负极性进行检测,以辅助寻线,通过信号产生电路生成同步信号,并将该同步信号耦合至被测线路中;然后,将前端信号处理设备与被测线路的其他位置(检测点)电连接,信号采集电路捕获被测线路中的同步信号,然后对同步信号进行模数转换、滤波等处理,信号处理电路检测捕获到的同步信号的能量值,信号显示屏用于显示同步信号的能量值,操作人员根据该能量值即可判断检测点和供电端是否在同一线路上,从而实现线缆寻线,提高了寻线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已有能够进行正负极性检测、信号产生和信号能量值检测的电路,本实施例中的极性检测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等均可以采用现有的相关电路;在结合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等信息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就可以实现这些电路的器件选型和接线等;因此,本实施例不再对极性检测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等的具体结构一一赘述。

优选的,所述末端试电设备还包括防反接电路,所述防反接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电源接口与外部直流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防反接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极性检测电路和信号产生电路的电源端电连接。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防反接电路包括桥式整流电路、限流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电源接口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接地,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分别与限流电路、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限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还与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电连接。

本实施中通过桥式整流电路来解决反接问题,使得即使在反接时末端试电设备20仍能正常工作;此外,通过设置限流电路来避免末端试电设备20内部电路失效时不至于短路对基站产生影响。

优选的,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级稳压电路和第二级稳压电路,所述第二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经第一级稳压电路与限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级稳压电路与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级稳压电路与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防反接电路还包括第一状态指示电路和第二状态指示电路,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电路与限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电路分别与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和电源负输入端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桥式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对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对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优选的,所述末端试电设备20的输入电源为48V直流电源。

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八二极管D8和第十二极管D10均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经第十二电阻R12与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与电源接口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电源接口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与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经第十三电阻R13与电源接口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与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电源接口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电源接口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末端试电设备20正接时,第十二极管D10发光,第八二极管D8熄灭;末端试电设备20反接时,第八二极管D8发光,第十二极管D10熄灭;从而能够方便地了解末端试电设备20是否反接。

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三极管Q1和可控硅Q2,所述第四电阻R4为可调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第一电阻R1与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依次经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后与第一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可控硅Q2的阳极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公共点连接,所述可控硅Q2的阴极接地,所述可控硅Q2的栅极与第四电阻R4的调节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D7和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七二极管D7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公共点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经第十一电阻R11与可控硅Q2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T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六二极管D6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基极经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集电极经第五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与第五电阻R5并联,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公共点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可控硅Q2的阳极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型号为BD237。

所述第二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和电感L,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稳压芯片U1的使能端经第七电阻R7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稳压芯片U1的补偿端依次经过第八电阻R8和第四电容C4后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模拟地端和保护地端均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经电感L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第五电容C5的正极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第五电容C5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六电容C6与第五电容C5并联,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接信号产生电路和/或极性检测电路,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经第十电阻R10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反馈端与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的公共点连接。优选的,所述稳压芯片U1的型号为AOZ101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初始时,第一三极管Q1和可控硅Q2均截止,第一电阻R1处电压升高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然后使得可控硅Q2导通,从而起到限流保护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