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煨弯制X90的组织与性能的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49547发布日期:2019-10-23 01:59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煨弯制X90的组织与性能的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热煨弯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煨弯制x90的组织与性能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和依赖会日益增加。据预测,今后10年内,全球总能源的消耗将比现在增加60%左右。为降低能源输送成本,大口径、高强度管线钢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未来的管道输送,将朝着高强度、厚壁的方向发展;并且,出于油气输送高安全性要求考虑,对管线钢的韧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过去的几十年里,x60,x70,x80管线钢已在世界上得到成熟的应用,并且随着x90-x120第三代超高强度管线钢开发,不仅可以增加管线的输送能力,还能适量的减少管线建设成本。x90与目前正在使用的x80钢级管线钢相比,在更好地保证产品的基础上,降低钢管制造难度,节约钢管采购成本。据计算,在特定的管径和压力下,每提高一个钢级,就可以减少约8%~12%的用钢量。此外,目前的管线钢多由控制轧制技术(tmcp)技术得到,通过tmcp得到的管线钢,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而高强韧性配合有利于降低管壁厚度、止裂以及外力造成的塑性变形。x80管线钢已在国际上成熟应用,但x90管线钢尚未被系统研究,因此世界上还没有x90管线。由于油气储藏的地理位置特性,在管道建设工程中,要求多段管道服役于地震区、活动断裂带等大位移地区。因此,需要大量的弯管既能根据地形建设要求而改变管道方向,又能缓冲管线所在地域的地层移动、地震以及环境温度变化等附着在管线上的拉、压应力和扭矩作用。随着对管线输送压力要求的提高,对相应钢级弯管的性能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弯管的制作工艺主要有冷弯和热煨弯两种方法,对于大口径、厚壁弯管,采用热煨弯制工艺是同时能控制生产成本和保证弯管管型最有效的方法。(热煨弯制过程的在加热和变形的共同作用会削弱通过添加微量合金元素和tmcp技术带来的强化作用,同时外弧侧由于拉伸应力作用成为整个弯管最薄弱的地方)。但是在热煨弯过程中,为了保证弯管质量,并降低成型应力,感应加热温度往往高于其母管的相变温度,使采用先进的控轧控冷技术所获得的高强韧性配合的组织发生显著的改变,从而改变其性能。因此,考虑母管在弯制过程或成型后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以及对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在西气东输一线建设后期,国内才开始重视大口径、厚壁、高强度弯管的开发研究工作,促进了x70弯管的国产批量化。国内对于x80弯管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x80弯管母管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以及热弯工艺等。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热煨弯过程中,为了保证弯管质量,并降低成型应力,感应加热温度往往高于其母管的相变温度,使采用先进的控轧控冷技术所获得的高强韧性配合的组织发生显著的改变,从而改变其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煨弯制x90的组织与性能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煨弯制x90的组织与性能的评价方法,所述热煨弯制x90的组织与性能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x90管线钢管体纵向方向上利用线切割切取标准试样和厚度为2mm的透射电镜试样;金相试样经过机械研磨抛光后,用4vol%的硝酸酒精进行侵蚀,在leicadmirm光学显微镜和jsm-5900lv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对x90管线钢母材进行组织观察和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试样为3mm的薄片,利用75%甲醇+25%硝酸混合溶液作为双喷电解液,进行电解抛光,工作电压为8~10v,温度-30℃;通过jeol2010tem在200kv的加速电压下观察x90管线钢微观结构、位错分布、m/a岛和析出物微观形貌及尺度分布;

步骤二,制备x90管线钢的标准棒状拉伸试样,拉伸试验在室温下使用sht4605液压万能试验机进行,通过拉伸试验结果对母材应力-应变曲线、强度、屈强比以及均匀伸长率进行分析;

步骤三,测定x90管线钢的硬度值,试验设备为hvs-50显微硬度计;

步骤四,制取冲击试样,试样尺寸为55mm×10mm×10mm,v形缺口平行于纵向;测试温度为-10℃,试验设备为jb-500b冲击试验机。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中sht4605液压万能试验机以3mm/min的十字头速度进行。

进一步,所述步骤三中hvs-50显微硬度计,加载力为1kg,加载时间为10s。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中jb-500b冲击试验机,试样冷却至低于试验温度5℃,测试3个试样,取平均值。

本发明针对热煨弯制对x90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利用om、sem、ebsd、tem等方法,结合拉伸、冲击、硬度等实验,不同热处理条件下x90焊缝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变化,确定了合适的热煨弯加热方式;并系统研究了x90管线钢及其热煨弯管弯曲区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x90管线钢是由准多边形铁素体(qpf)、针状铁素体(af)、板条贝氏体(lb)和少量的m/a岛组成的复相结构。通过tem观察到,lb宽度约200~300nm,af宽度约300nm,qpf及lb晶粒内存在大量位错和细小弥散分布的圆形或椭圆形nbc析出物,以及位错形成的位错胞,析出物尺寸约18.34~70.29nm。x90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748mpa、847mpa,延伸率为18.5%,屈强比为0.88,-10℃夏比冲击功平均值为212.7j,平均剪切面积约85%,表现出良好的强韧性。全程局部感应加热方式能提高x90焊接接头韧性,特别是haz低温冲击功增加约50j。

x90管线钢经过热煨弯制,热煨弯管弯曲区内、外弧侧均由大量的lb和qpf组成,几乎观察不到af,中性轴位置及直管段由等轴状gb和f组成。通过tem观察到外弧侧lb尺寸为0.53~1.34μm,且原奥氏体晶界处存在0.35~0.65μm大小的qpf和尖角状m/a;中性轴gb内板条尺寸约0.24~1.04μm。在外弧侧和中性轴存在约15nm弥散分布的nbc析出物。通过力学性能实验发现,热煨弯管弯曲区外弧侧横向和纵向屈服强度分别为703mpa、750mpa,弯曲区其他位置和直管段在横向和纵向屈服强度均在700mpa左右。直管段、弯曲区内弧侧和中性轴位置在-10℃的夏比冲击功平均值均在220j左右,外弧侧的夏比冲击功平均值为153j。冲击韧性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其韧脆转变温度在-20℃~-40℃区间内,力学性能均能满足标准要求。通过对x90热煨弯管ebsd研究发现,热煨弯管弯曲区内、外弧侧和中性轴的大角度晶界占晶界比例分别为18%、21%、17%;低-∑csls含量分别为7.8%、13.2%、5.1%;晶粒尺寸分别为1.59μm、1.73μm、1.26μm;平均局部取向差分别为0.57°、0.62°、0.48°;亚结构含量分别为54.2%、36.7%、66.3%;变形晶粒含量分别为41.7%、56.7%、28.6%,外弧侧存在9.5%的{113}<110>织构,造成外弧侧强度上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全程局部感应加热可改善x90管线钢因再次加热引起的焊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恶化。热煨弯制后,微观结构发生变化,晶粒尺寸增加,强度下降,中性轴与直管段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相似,弯曲区内外弧侧弯曲区外弧侧因存在{113}<110>织构而呈现各向异性,且韧性较弯管其他位置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煨弯制x90的组织与性能的评价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大口径厚壁高强度热煨弯管是现代长输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行过程中承受着比直管段更复杂的应力,要求弯管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第三代管线钢x90,其高均匀延伸率和低屈强比对提高管线服役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加热和变形会影响高强度厚壁管线钢的强韧性,因此,研究热煨弯制x90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特点,了解热煨弯制对x90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对完善高钢级厚壁管线钢热煨弯制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煨弯制x90的组织与性能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x90管线钢管体纵向方向上利用线切割切取标准试样和厚度为2mm的透射电镜试样。金相试样经过机械研磨抛光后,用4vol%的硝酸酒精进行侵蚀,在leicadmirm光学显微镜(om)和jsm-5900lv扫描电子显微镜(带能谱)(sem)下观察,并对x90管线钢母材进行组织观察和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试样为3mm的薄片,利用75%甲醇+25%硝酸混合溶液作为双喷电解液,进行电解抛光,工作电压为8~10v,温度-30℃左右。通过jeol2010tem在200kv的加速电压下观察x90管线钢微观结构、位错分布、m/a岛和析出物微观形貌及尺度分布;

s102:依据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实验方法》制备x90管线钢的标准棒状拉伸试样,拉伸试验在室温下使用sht4605液压万能试验机以3mm/min的十字头速度进行,通过拉伸试验结果对母材应力-应变曲线、强度、屈强比以及均匀伸长率进行分析;

s103:依据gb/t4340-2009《金属维氏硬度第一部分:实验方法》的有关要求测定x90管线钢的硬度值。试验设备为hvs-50显微硬度计,加载力为1kg,加载时间为10s;

s104:依据gb4159-84《金属低温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方法》的有关要求制取冲击试样,试样尺寸为55mm×10mm×10mm,v形缺口平行于纵向;测试温度为-10℃,试验设备为jb-500b冲击试验机,因为考虑到试样转移到冲击实验过程中的温度上升,试样冷却至低于试验温度5℃,测试3个试样,取平均值。

下面结合实验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的描述。

1、x90管线钢组织特点及强韧性研究

1.1实验材料

本次热煨弯管选用国内某钢管厂生产的规格为φ1219mm×26.4mm的x90埋弧焊接钢管作为母管,材质标准满足apispec5l技术要求。采用spectrom10直读光谱仪对x90管线钢进行化学成分测试,其化学组成如表1所示。

表1x90母管化学成分(wt.%)

cepcm=c+si/30+(mn+cu+cr)/20+ni/60+mo/15+v/10+5b

1.2实验方法

1.2.1显微组织观察

在x90管线钢管体纵向方向上利用线切割切取标准试样和厚度为2mm的透射电镜试样。金相试样经过机械研磨抛光后,用4vol%的硝酸酒精进行侵蚀,在leicadmirm光学显微镜(om)和jsm-5900lv扫描电子显微镜(带能谱)(sem)下观察,并对x90管线钢母材进行组织观察和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试样为3mm的薄片,利用75%甲醇+25%硝酸混合溶液作为双喷电解液,进行电解抛光,工作电压为8~10v,温度-30℃左右。通过jeol2010tem在200kv的加速电压下观察x90管线钢微观结构、位错分布、m/a岛和析出物微观形貌及尺度分布。

1.2.2拉伸性能测试

依据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实验方法》制备x90管线钢的标准棒状拉伸试样。拉伸实验在室温下使用sht4605液压万能实验机以3mm/min的十字头速度进行,通过拉伸实验结果对母材应力-应变曲线、强度、屈强比以及均匀伸长率进行分析。

1.2.3硬度测试

依据gb/t4340-2009《金属维氏硬度第一部分:实验方法》的有关要求测定x90管线钢的硬度值。实验设备为hvs-50显微硬度计,加载力为1kg,加载时间为10s。

1.3.4冲击韧性测试

依据gb4159-84《金属低温夏比(v型缺口)冲击实验方法》的有关要求制取冲击试样,试样尺寸为55mm×10mm×10mm,v形缺口平行于纵向。测试温度为-10℃,实验设备为jb-500b冲击实验机,因为考虑到试样转移到冲击实验过程中的温度上升,试样冷却至低于实验温度5℃,测试3个试样,取平均值。

x90管线钢由准多边形铁素体(qpf)、针状铁素体(af)、板条贝氏体(lb)和少量的m/a岛组成的复相结构。m/a岛以粒状或长条状弥散分布在晶界或基体上。

透射电镜分析发现,x90钢中lb宽度约200~300nm,af由宽度约300nm组成的板条束组成,qpf及lb晶粒内存在大量位错和细小弥散分布的圆球形或椭圆形nbc析出物,以及位错形成的位错胞,析出物尺寸约18.34~70.29nm。

x90管线钢具有较高的强韧性配合。力学性能测试发现,抗拉强度为847mpa,屈服强度为748mpa,延伸率为18.5%,屈强比为0.88,-10℃夏比冲击功平均值为212.7j,平均剪切面积约85%。上下壁厚处硬度值高于壁厚中心处的硬度,最大差值为16hv10。

2热煨弯工艺对x90弯管焊接接头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实验用x90管线钢为埋弧焊制的埋弧焊管。在热煨弯制过程中,焊缝位于偏向于内弧侧的中性轴位置,可忽略形变的影响。但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haz)也会经受同管体一样的感应加热、冷却、高温回火等热处理过程。haz与母材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但haz经历焊接热循环后,组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焊缝金属不仅成分与母材和热影响区相比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其组织为焊接熔池凝固后的组织,与母材和haz的组织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不同区域的成分和初始的组织显著影响了加热过程中奥氏体转变及奥氏体状态,从而影响冷却过程中的相变及相变后的组织,最终影响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

2.1实验材料及方法

2.1.1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热煨弯制的x90埋弧焊管,管体和焊缝的化学成分如表2所示,材质标准满足apispec5l技术要求。

表2x90管体和焊缝化学成分(wt.%)

cepcm=c+si/30+(mn+cu+cr)/20+ni/60+mo/15+v/10+5b

2.1.2实验方法

为研究热煨弯过程对焊缝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对x90钢级管道进行如表3所示的热处理工艺。依照1.2.1的方法分析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x90焊缝的显微组织;拉伸实验依据gb/t2652-2008《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实验方法》在waw-1000c材料实验机上进行,拉伸试样为宽度为38mm的全尺寸板状试样(焊缝去余高)。通过拉伸实验结果对焊接接头的强度、屈强比进行分析。在jb-500b冲击实验机上进行-10℃低温夏比冲击实验,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样的尺寸为10mm×10mm×55mm;依据gb/t232-2010《金属材料弯曲实验方法》取焊接接头面弯和背弯试样各2个,试样尺寸为175mm×38mm×10mm,采用sht4106万能实验机对焊接接头进行面弯和背弯实验,弯曲角度为180°,弯轴直径为6t(t为试样厚度);按照1.2.3所示的方法,在hvs-50显微硬度计测试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焊缝的硬度。

表3不同热处理工艺

经过560℃高温回火70min后,x90焊接接头焊缝及haz的性能恶化,拉伸强度增加10mpa,但焊缝和haz低温冲击功分别降低约10j、70j。

调质处理工艺能显著改善焊接接头焊缝及haz的组织与性能,使焊接接头母材、焊缝、haz组织结构更相近,且细化haz组织。强度虽有所降低,但增加焊接接头haz低温冲击功约50j。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热煨弯管焊接接头的组织及性能匹配性。

实验证明x90热煨弯管采用全程加热的方式可有效避免x90管线钢焊缝因热煨弯过程引起的组织及性能恶化。

3x90热弯管弯曲区微观结构分析

3.1实验材料及方法

3.1.1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国内某钢厂所生产规格为φ1219mm×26.4mm的x90埋弧焊接钢管,其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分别见表1和表2。

3.1.2热煨弯制过程

根据《syt5257-2012油气输送用钢制感应加热弯管》标准,将x90管线钢在1250kwd12弯管机组上进行热煨弯试制,热煨弯制参数以及随后热处理参数如表4所示。热煨弯制过程利用中频感应加热方式将x90管线钢加热到ac3温度以上,使组织奥氏体化达到可塑性变形的状态。然后以调整好的转臂为半径,给定后推力的作用使加热区绕转臂的固定中心旋转,形成所需曲率半径的弯管。为保证热煨弯制后管道具有较高强度,弯制过程中需喷水冷却,以达到淬火目的,成形的x90弯管再经过高温回火热处理,以便消除残余应力、改善淬火微观组织,以期获得优良的强韧性配合。

在热煨弯制过程中,外弧侧受拉应力作用减薄,内弧侧受压应力作用增厚,而中性轴位置基本不受力的作用,壁厚几乎无变化,并且沿着弯管角度,壁厚变化程度不一致。

表4x90热煨弯管工艺参数

3.1.3取样位置

考虑到热煨弯过程是变形和再次热处理双重作用的过程,弯管各部分受力大小都有差异,所以在取样时,分别选择无应力状态的直管段、受最大拉应力的外弧侧、受最大压应力的内弧侧,以及理论上无应力作用的中性轴位置,对其进行微观组织分析。

3.1.4微观组织观察

实验方法与1.2.1中描述的一致。

x90热煨弯管弯曲区内、外弧侧均由lb和qpf组成,能观察到清晰的奥氏体晶界,点状的m/a分布于晶界上。中性轴位置及直管段微观组织由等轴状gb和铁素体组成,gb晶粒内的m/a组元呈圆球状分布于基体上。

x90热煨弯管外弧侧的lb体尺寸约0.53~1.34μm,周围存在尺寸约0.35~0.65μm的qpf,以及尖角状m/a,qpf晶粒内存在大量位错胞和清晰的亚晶结构。中性轴gb内板条尺寸约0.24~1.04μm。

在x90热煨弯管外弧侧和中性轴位置铁素体和贝氏体基体上存在微细的球形或椭圆析出物,主要是nbc,大多钉扎于亚晶界。

4x90热弯管弯曲区力学性能分析

通过对x90热煨弯管弯曲区微观结构观察发现,经过热煨弯制后,x90热煨弯管弯曲区内、外弧侧、中性轴和直管段的微观结构相对于x90母管发生了变化,并且弯曲区内的微观结构也不尽一致。实验对弯曲区内、外弧侧、中性轴和直管段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热煨弯制对x90热煨弯管力学性能的影响。

4.1实验方法

对x90热弯管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并在-60℃-20℃温度范围内测定x90热煨弯管的韧脆转变温度。

x90热煨弯管外弧侧纵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分别为750mpa、848mp和0.88;横向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分别为703mpa、796mpa和0.88,表现为各向异性。

相较于母管,x90热煨弯管强度下降20~30mpa,内弧侧未出现各向异性,直管段和中性轴强度相近。

热煨弯管直管段、弯曲区内、外弧侧、中性轴位置在-10℃的夏比冲击功分别为223j、225j、153j、220j,韧性较好。外弧侧低温冲击功最差,其韧脆转变温度在-20℃~-40℃区间内,在-60℃时仅为27j,已不适合作为长输管道。

x90热煨弯管的硬度值满足api5l的标准。硬度值随着上表面到下表面逐渐降低,直管段和中性轴位置较弯曲区内弧侧和外弧侧的硬度值偏低。

5x90热弯管弯曲区ebsd分析

ebsd是一种用于分析晶体样品结晶学信息的新型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可获得晶体材料中重要的晶体信息,确定晶体取向、显微组织、加工工艺与物理性能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对x90热煨弯管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弯曲区外弧侧和内弧侧微观结构相似,但是外弧侧强度上存在各向异性,冲击韧性较差,而内弧侧并不存在这些特性;此外,中性轴位置和直管段在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上都相差不大。实验利用ebsd技术研究x90热煨弯管的晶粒取向、大小以及晶界取向差特点,分析x90热煨弯管弯曲区力学性能变化的原因。

5.1实验方法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electronbackscattereddiffraction),在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和微织构表征中广泛应用。本实验采用配有ebsd的feinanosem430(hklchannel5)。ebsd试样在650ml酒精、100ml氯酸和50ml蒸馏水的电解溶液中室温下电解抛光20s,使用电压为1.4a。扫描步长为0.15μm,扫描区域为60×60μm2。利用ebsd分析热煨弯管弯曲区外弧侧、内弧侧和中性轴位置的微观组织晶粒大小,晶粒取向,以及大角度晶界和小角度晶界的分布情况。x90热煨弯管弯曲区内弧侧、外弧侧以及中性轴位置的晶粒取向差均较大,含有一些变形和拉长的晶粒,晶粒内存在亚晶界。中性轴位置的晶粒呈等轴状,晶粒内部无板条状组织和亚晶结构。

x90热煨弯管弯曲区内、外弧侧和中性轴位置的大角度晶界分别为18%、21%、17%,小角度晶界分别为82%、79%、83%。低-∑csls含量分别为7.8%、13.2%、5.1%;晶粒尺寸分别为1.59μm、1.73μm、1.26μm。

x90热煨弯管弯曲区内弧侧、外弧侧和中性轴位置的的平均局部取向差分别为0.57°、0.62°、0.48°,仅在外弧侧观察到大于5°的取向差,易导致微裂纹萌生和扩展。

x90热煨弯管内弧侧含有{100}<001>立方织构、α-纤维(<110>∥rd),以及{112}<110>织构;外弧侧存在goss{011}<100>织构和brass{011}<211>织构、{113}<110>织构为增加各向异性的织构。中性轴位置主要是α-纤维织构和<100>∥xcubic型纤维织构。

内弧侧、外弧侧和中性轴的再结晶区比例分别为4%、6.6%、5%;亚结构含量分别为54.2%、36.7%、66.3%。;变形晶粒含量分别为41.7%、56.7%、28.6%。

本试验通过对x90管线钢的强韧性分析,研究了x90管线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特点,并对x90热煨弯管内、外弧侧、中性轴以及直管段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x90管线钢是准多边形铁素体(qpf)、针状铁素体(af)、板条贝氏体(lb)和少量的m/a岛组成的复相结构。组织内存在大量位错,准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内部存在细小弥散分布的nbc析出物钉扎。x90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屈强比、延伸率分别为847mpa、748mpa、0.88、18.5%。-10℃夏比冲击功平均值为212.7j,平均剪切面积约85%。

x90热煨弯管采用全程加热的方式可有效避免x90管线钢焊缝因热煨弯过程引起的组织及性能恶化,改善焊接接头母材、焊缝、haz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均匀性。

x90热煨弯管弯曲区内、外弧侧均由板条贝氏体和准多边形铁素体组成。中性轴位置及直管段微观组织由粒状贝氏体和铁素体组成,呈等轴状。

x90热煨弯管外弧侧的板条贝氏体尺寸约0.53~1.34μm,周围存在尺寸约0.35~0.65μm大小的qpf,和尖角状m/a,qpf晶粒内部存在大量位错胞和清晰的亚晶结构。中性轴的gb内板条尺寸约0.24~1.04μm,弯曲区和中性轴位置基体上存在微细的球形或椭圆析出物,主要是nbc,大多钉扎于亚晶界。

x90热煨弯管外弧侧横向和纵向强度表现为各向异性,且相较于x90母管,热煨弯管强度下降20~30mpa,内弧侧未出现各向异性,直管段和中性轴强度相近。

热煨弯管直管段、弯曲区内、外弧侧、中性轴位置在-10℃的夏比冲击功分别为223j、225j、153j、220j,韧性较好。外弧侧低温冲击功最差,其韧脆转变温度在-20℃~-40℃区间内,在-60℃时仅为27j,已不适合作为长输管道。在断口韧窝内存在mn、al、fe、ca等氧化物、硫化物和碳化物夹杂,以及ti、nb(c、n)。

x90热煨弯管弯曲区内弧侧、外弧侧以及中性轴位置的晶粒取向差均较大,大角度晶界分别为18%、21%、17%,小角度晶界分别为82%、79%、83%。低-∑csls含量分别为7.8%、13.2%、5.1%;晶粒度分别为1.59μm、1.73μm、1.26μm。x90热煨弯管弯曲区外弧侧存在大于5°的取向差,易导致微裂纹萌生和扩展,以及增加各向异性的{113}<110>织构,约56.7%的变形晶粒,解释了外弧侧强度各向异性以及韧性其他位置差的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