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甲醇的液位浮子及非接触式甲醇液位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2904发布日期:2018-08-21 16:23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液位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甲醇的液位浮子及非接触式甲醇液位传感器,适用于以甲醇为燃料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的主要燃料依然是以汽油和柴油为主,相对应的有燃油传感器,安装在油箱上,给车辆提供燃料,指示油箱内燃料的多少,并调节油箱内外压力平衡。但是现在出现了一种以甲醇为燃料的车,甲醇具有腐蚀性,因此传统的燃油传感器并不适用,需要更改产品的材质来满足要求。

另外,传统液位传感器使用的浮子均是采用直接浸泡在液体内,通过自身浮力浮在表面的。由于浮子一般需要有较高的精密性,其内部设有相应这样长期接触的话,也会缩短浮子的使用寿命的,导致其腐蚀影响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甲醇的液位浮子及非接触式甲醇液位传感器,其解决了传统液位传感器中液位浮子容易被腐蚀,导致测量精度下降的缺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甲醇的液位浮子,所述液位浮子包括浮子本体,以及在浮子本体表面覆盖的不锈钢保护层或复合材料保护层,所述浮子本体呈空心圆柱形,所述不锈钢保护层或复合材料保护层包裹在浮子本体的圆柱外壁、圆柱内壁以及圆柱上下底面。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不锈钢保护层的厚度为0.1mm-2mm,所述复合材料保护层的厚度为0.5mm-9mm。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复合材料保护层按重量份数由40-60份丁腈橡胶、10-12份环氧树脂、5-8份聚碳酸酯、1-5份滑石粉、4-6份脲醛树脂、4-7份水镁石粉、1-3份抗氧剂、12-15份抑制组合剂、10-15份耐腐蚀组合剂材料制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抑制组合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4-30%磷酸锌、40-70%膦酰基羟基乙酸以及14-35%有机磷酸组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耐腐蚀组合剂由65%-85%pvc糊树脂、5-20%碳酸钙以及5-20%增塑剂组成。

一种非接触式甲醇液位传感器,包括固定在甲醇燃油箱上的法兰盘,以及安装在法兰盘上的回醇管、吸醇管和信息管,所述回醇管、吸醇管和信息管的下端通过底板固定,且在吸醇管的下端管壁上开有若干个通孔,在通孔外套有滤网组件,在信息管上设有上述液位浮子。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滤网组件包括套在吸醇管上的滤网盖,以及与滤网盖连接的滤网体,以及设置在滤网体内的过滤网,所述滤网体尾端设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穿过滤网体后与吸醇管末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滤网组件包括设在底板上的卡座,以及与卡座通过卡扣连接的滤网体,以及设置在滤网体内的过滤网,所述滤网体尾端通过卡扣连接有滤网盖,所述滤网盖内侧密封在吸醇管末端上。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醇管末端与滤网盖连接的位置处有密封圈。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法兰盘的底端设有密封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介绍的两种液位浮子结构,分别在液位浮子外表面覆盖不锈钢保护层和复合材料保护层,两者均具有较好的防腐蚀和防渗透性能,即使长期浸泡在车辆甲醇燃料中也能有效保护液位浮子结构不受损坏,长期保证其精密性。

另外,组装成液位传感器时,通过将底板、回/吸醇管、液位浮子、滤网组件、不锈钢气嘴集成一体组合,形成一体式结构,实现了具备吸回甲醇、调节箱内外气压、过滤甲醇液、指示液位的集成功能,强化了产品的适用性,减少了油箱上吸回醇管路的开孔,简化了安装程序;甲醇液位传感器整体采用氩弧焊精密封装,解决甲醇液体环境下渗漏等问题;且回/吸醇管和信息管之间在底部增加了底板,具有良好的耐振动性、稳定性、密封性特点。

其中,在吸醇管的末端设置的两种不同结构的滤网组件,均能在吸回醇时对甲醇进行有效过滤,滤网组件采用螺钉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可定期拆下过滤网进行清洗,更换起来也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液位浮子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剖面图;

图2为液位浮子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剖面图;

图3为非接触式甲醇液位传感器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

图4为图3中滤网组件的分解图;

图5为非接触式甲醇液位传感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图;

图6为图5中滤网组件部分的分解图;

其中,1-浮子本体,2-不锈钢保护层,3-复合材料保护层,4-法兰盘,5-回醇管,6-吸醇管,7-信息管,8-底板,9-通孔,10-滤网组件,100-滤网盖,101-滤网体,102-过滤网,103-固定螺钉,104-卡座,105-滤网体,106-过滤网,107-滤网盖,108-密封圈,11-密封垫,12-气嘴,13-密封件组件,14-过线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甲醇的液位浮子的实施例结构,其液位浮子包括浮子本体1,以及在浮子本体1表面覆盖的不锈钢保护层2,不锈钢保护层2的厚度为1mm,浮子本体1呈空心圆柱形,不锈钢保护层2包裹在浮子本体1的圆柱外壁、圆柱内壁以及圆柱上下底面。不锈钢保护层2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在实验过程中存在噪音大的问题,为此可在液位传感器信息管表面上包裹一层热塑管,即解决。

如图2所示,展示的是液位浮子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其液位浮子包括浮子本体1,以及在浮子本体1表面覆盖的复合材料保护层3,复合材料保护层3的厚度为5mm,复合材料保护层3包裹在浮子本体1的圆柱外壁、圆柱内壁以及圆柱上下底面。

按材料配比制成以下三种复合材料保护层3。

实施例1:复合材料保护层3按重量份数由40份丁腈橡胶、10份环氧树脂、5份聚碳酸酯、1份滑石粉、4份脲醛树脂、4份水镁石粉、1份抗氧剂、12份抑制组合剂、10份耐腐蚀组合剂材料制成。其中,抑制组合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4%磷酸锌、70%膦酰基羟基乙酸以及16%有机磷酸组成;耐腐蚀组合剂由65%pvc糊树脂、15%碳酸钙以及20%增塑剂组成。

实施例2:复合材料保护层3按重量份数由50份丁腈橡胶、11份环氧树脂、6份聚碳酸酯、3份滑石粉、5份脲醛树脂、6份水镁石粉、2份抗氧剂、14份抑制组合剂、13份耐腐蚀组合剂材料制成。其中,抑制组合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30%磷酸锌、56%膦酰基羟基乙酸以及14%有机磷酸组成;耐腐蚀组合剂由85%pvc糊树脂、5%碳酸钙以及10%增塑剂组成。

实施例3:复合材料保护层3按重量份数由60份丁腈橡胶、12份环氧树脂、8份聚碳酸酯、5份滑石粉、6份脲醛树脂、7份水镁石粉、3份抗氧剂、15份抑制组合剂、15份耐腐蚀组合剂材料制成。其中,抑制组合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25%磷酸锌、40%膦酰基羟基乙酸以及35%有机磷酸组成;耐腐蚀组合剂由75%pvc糊树脂、20%碳酸钙以及5%增塑剂组成。

分别将上述实施例1、2和3制成的外保护层覆盖在浮子本体的不锈钢膜层外,制成的液位浮子浸泡在甲醇溶液中进行相应性能检测,并根据欧盟en388标准和欧盟en374-1标准进行等级评判,得到以下数据: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个实施例在甲醇溶液中的抗腐蚀性、抗渗透性优良,抗拉拽性也较好,保证了其的使用寿命和测量稳定、精确性。

使用上述其中任一种液位浮子,装配成非接触式甲醇液位传感器,这里介绍两种结构的非接触式甲醇液位传感器: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展示的是非接触式甲醇液位传感器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其包括固定在甲醇燃油箱上的法兰盘4,以及安装在法兰盘4上的回醇管5、吸醇管6和信息管7,回醇管5、吸醇管6和信息管7的下端通过底板8固定,且在吸醇管6的下端管壁上开有若干个通孔9,在通孔9外套有滤网组件10,在信息管7上设有上述的液位浮子。另外,还包括在法兰盘4上设置的气嘴12、密封件组件13、过线塞14,线路通过过线塞14连通至信息管7内部,不与液位浮子直接接触,通过磁场感应原理检测到液位浮子的位置信息(为现有技术,这里不详细介绍),进而获取甲醇液位值信息,气嘴12实现调节甲醇燃油箱内外气压。法兰盘4的底端设有密封垫11,增加法兰盘4与甲醇燃油箱连接的密闭性。

本实施例中,滤网组件10包括套在吸醇管6上的滤网盖100,以及与滤网盖100连接的滤网体101,以及设置在滤网体101内的过滤网102,滤网体101尾端设有固定螺钉103,固定螺钉103穿过滤网体101后与吸醇管6末端螺纹连接。

安装时,先将滤网盖100套在滤网体101前端,以及设置滤网体101内的过滤网102,然后再将整个组件套在吸醇管6上,使末端的一节穿过组件并抵在滤网体101末端,最后用固定螺钉103穿过滤网体101后与吸醇管6末端螺纹连接。后期需要对过滤网102清洗和更换时,可拆卸下整个滤网组件10,方便快捷。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展示的是非接触式甲醇液位传感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其整体上与上述实施例结构类似,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滤网组件10包括设在底板8上的卡座104,以及与卡座104通过卡扣连接的滤网体105,以及设置在滤网体105内的过滤网106,滤网体105尾端通过卡扣连接有滤网盖107,滤网盖107内侧密封在吸醇管6末端上。其中,卡座104可设置成与底板8一体成型,且相互垂直,便于吸醇管6弯曲后穿过卡座104。卡座104上设有多个卡孔,滤网体105端头处设有相对应的倒角卡扣,安装时直接将滤网体105卡在卡座104上;滤网盖107与滤网体105也采用同样的卡扣连接方式,并将吸醇管6末端嵌在滤网盖107内侧的相应凹槽(图中未示出)内,形成密闭连接,吸醇管6末端与滤网盖107连接的位置处有密封圈108,进一步增加密闭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