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逆反射材料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9243发布日期:2018-09-14 22:35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反射材料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逆反射是反射光线沿靠近入射光线的反方向,向光源射回的一种光学现象。逆反射材料是基于上述原理进行制造的,其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领域。利用车辆自身灯光的照明效果,通过逆反射材料的反射作用能够达到传递指示、警告等信息的效果。常见产品包括逆反射标志、突起路标和标线等。

由于逆反射材料对于保障公路运输安全,提高通行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保证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效果,需要在使用逆反射材料前对其进行测试。通常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效果由其亮度因数以及光源、逆反射材料、观察者三者之间的几何条件来决定。本申请文件基于上述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逆反射材料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反射材料测量装置,其优点是该测量装置能够精准获取该逆反射材料的检测数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逆反射材料测量装置,包括提供光源的光源发生器、位于光源发生器的发射头一侧且用于放置检测材料的支撑架、与支撑架处于同一竖直面内且用于检测材料所在位置处的照度的照度计、与光源发生器处于同一竖直面内且用于检测由检测材料反射出的光的光度计,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与支撑架的底部滑移连接的第一滑轨,照度计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照度计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底端与第一滑轨滑移连接,所述光源发生器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光源发生器的第二支架,光度计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光度计的第三支架,第三支架的下方设置有分别与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底部滑移连接的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滑轨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滑轨和第一滑轨相对距离的激光测距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光源发生器能够发射出光线。支撑架能够支撑检测材料,使光源发生器产生的光线能够照射到检测材料上。照度计则能够测量检测材料所在的检测位置处的照度。第一滑轨的设置则能够便于检测材料和照度计位置的移动,使检测材料和照度计能够快速的移动到指定位置。当检测材料的检测位置确定后,先将照度计移动到检测材料的检测位置。测定检测位置处的照度后,将照度计沿第一滑轨移开。之后通过支撑架使检测材料沿第一滑轨移动到测量位置处。光度计则能够对检测材料反射出来的光线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检测材料的反光性能。而第二滑轨通过第三支架能够便于调节光度计与检测材料的相对角度。激光测距仪能够检测出第二滑轨和第一滑轨的相对距离,从而保证光度计能够精准的检测从检测材料反射出来的光线。另外,该测量装置采用照度计测量检测材料放置处的照度,采用光度计测量由检测材料反射出来的光线;而在现有技术中,仅使用光度计来测量检测材料放置处的照度和检测材料反射出来的光线,这样虽然省去了照度计的使用,但是光度计检测照度的上限不高,对强度较高的光线检测照度时,检测的误差会比较大;而改进后的检测装置操作简单、检测精准度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下方均固定设置有一块水平放置的支撑面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面板的设置能够使光度计和照度计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防止在移动光度计或照度计的过程中,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不利于数据的测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轨上设置有用于使照度计精准测量检测材料所在的检测位置受到的照度强度的激光定位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激光定位组件能够将检测材料需要放置的检测位置标注下来,从而便于确定照度计和检测材料的移动位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激光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架、水平激光发生器、竖直激光发生器,所述定位架由竖直部、第一水平部、与第一滑轨滑移连接的第二水平部的组成,竖直部的底部与第二水平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竖直部的顶部与第一水平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激光发生器的尾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水平激光发生器与定位架相对位置的第一调位单元,所述竖直激光发生器的尾部设置有用于调节竖直激光发生器与定位架相对位置的第二调位单元,所述第一调位单元包括滑块、用于将滑块固定到定位架上的定位单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激光发生器和竖直激光发生器通过自身产生的激光,在彼此交叉处产生可见的交点,从而将需要放置检测材料的位置标注出来。在定位架中,竖直部用于支撑水平激光发生器;第一水平部能够支撑竖直激光发生器;第二水平部能够保证定位架带动水平激光发生器和竖直激光发生器沿第一滑轨方向移动,从而便于激光定位组件的定位。而第一调位单元和第二调位单元能够分别调节水平激光发生器与定位架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使得激光定位组件能够对不同放置位置进行标注。在第一调位单元中,滑块能够带动水平激光发生器在定位架上移动;定位单元能够将滑块固定住,防止滑块自行的在定位架上带动水平激光发生器移动,从而影响激光定位组件的定位精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部朝向支撑架的内侧开设有导向滑槽,滑块的中间位置插入导向滑槽内与竖直部滑移连接,所述竖直部两侧壁竖直开设有与滑槽连通的条形通孔,所述定位单元包括通过条形通孔贯穿竖直部且同时贯穿插入导向滑槽内的滑块的单头螺栓、与单头螺栓的一端螺纹连接的螺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滑槽能够对滑块的移动起到限位的作用,使滑块能够平稳的带动水平激光发生器在竖直部上上下移动。通过单头螺栓和螺母的配合能够将滑块紧紧的夹持在导向滑槽内,从而将水平激光发生器固定在竖直部上。条形通孔的设置能够使单头螺栓随滑块的移动而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朝向支撑架的侧面水平开设有调位滑槽,水平激光发生器的尾部插入调位滑槽内与滑块滑移连接,滑块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水平激光发生器固定在滑块上的固定单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位滑槽的设置,使得水平激光发生器能够在垂直于定位架所在的竖直面的方向上进行移动。从而避免了检测材料的体积过大,无法在将激光射到检测材料朝向光源发生器的一侧。而固定单元能够将水平激光发生器固定在滑块上,防止水平激光发生器在非人工控制的情况下自行移动,影响激光定位组件的定位准确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承托逆反射材料的承托组件、位于承托组件下方且与第一滑轨滑移连接的底座、用于调节逆反射材料与光源发生器相对位置关系的调位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调位模块能够调节承托组件相对光源发生器的位置,从而使得承托组件上的检测材料能够相对光源发生器有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进而使得该测量装置能够一次性测量不同角度或位置的检测材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该测量装置照度计和光度计操作过程简单快捷,提高了该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

二、该测量装置中设置有激光定位组件和第一滑轨,能够保证照度计精准检测检测位置处的照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该测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了体现激光定位组件与支撑架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了体现水平激光发生器与竖直部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架远离光源发生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为了体现锁定单元工作原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为了体现调位模块工作原理的剖视图;

图7是另一种承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三种承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光源发生器;11、第二支架;2、支撑架;21、承托组件;211、承托座;212、承托支板;2121、条型滑孔;213、紧固单元;2131、紧固螺杆;2132、限位块;2133、带动块;214、支撑柱;215、承托台;216、承托立板;2161、胶体;22、调位模块;221、升降模块;2211、剪叉式升降架;22111、卡块;2212、张合驱动组件;22121、第一支撑块;22122、第二支撑块;22123、张合螺杆;22124、张合驱动块;22125、张合转动头;2213、转轴;2214、定位螺杆;2215、卡座;22151、卡槽;2216、张合限位板;222、前后仰俯调节模块;2221、调节座;2222、转动块;22221、放置槽;22222、锁紧卡槽;2223、竖直蜗轮;2224、调角蜗杆;2225、锁紧组件;22251、锁紧片;22252、锁紧螺杆;22253、锁紧块;223、左右摆动调节模块;224、水平转动调节模块;2241、固定套;2242、转盘;2243、水平蜗轮;2244、转动蜗杆;2245、紧固螺钉;225、上支撑板;226、下支撑板;23、底座;24、锁定组件;241、固定螺杆;3、照度计;31、第一支架;311、架体;312、第一支板;313、限位滑孔;32、支撑螺杆;33、弹性垫片;4、光度计;41、第三支架;411、紧固螺栓;51、第一滑轨;52、第二滑轨;53、支撑面板;6、激光测距仪;61、第四支架;7、激光定位组件;711、水平激光发生器;712、竖直激光发生器;72、定位架;721、竖直部;722、第一水平部;723、第二水平部;7231、定位孔;724、导向滑槽;725、条形通孔;73、第一调位单元;731、滑块;7311、调位滑槽;7312、固定单元;732、定位单元;7321、单头螺栓;7322、螺母;74、第二调位单元;75、锁定单元;751、定位座;752、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逆反射材料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提供光源的光源发生器1、位于光源发生器1的发射头一侧且用于放置检测材料的支撑架2、与支撑架2处于同一竖直面内且用于检测材料所在位置处的照度的照度计3、与光源发生器1处于同一竖直面内且用于检测由检测材料反射出的光的光度计4,以及位于光源发生器1远离光度计4的一侧且用于检测第二滑轨52和第一滑轨51相对距离的激光测距仪6。

支撑架2的下方设置有与支撑架2的底部滑移连接的第一滑轨51;照度计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照度计3的第一支架31;光源发生器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光源发生器1的第二支架11;光度计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光度计4的第三支架41;第三支架41的下方设置有分别与第二支架11和第三支架41的底部滑移连接的第二滑轨52,且第二滑轨52与第一滑轨51相互平行;第三支架41的下底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三支架41固定在第二滑轨52上的紧固螺栓411;第一滑轨51和第二滑轨52的下方均固定设置有一块水平放置的支撑面板53;激光测距仪6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支撑激光测距仪6的第四支架61,且第四支架61的底部与第二滑轨52滑移连接。

结合图2和图4,第一支架31包括底部与第一滑轨51滑移连接的架体311,以及与架体311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板312。其中,第一支板312与第一滑轨51在同一竖直面内;第一支板312的端面开设有十字型的限位滑孔313。照度计3的尾端设置有用于将照度计3固定在第一支板312上的支撑螺杆32;支撑螺杆32的头部通过限位滑孔313穿过第一支板312,并与照度计3的尾部螺纹连接;第一支板312远离照度计3的一侧设置有套设在支撑螺杆32上的弹性垫片33,以增加支撑螺杆32对第一支板312的施加压力的面积,从而提高照度计3固定在第一支板312上的稳定性。

第一滑轨51上设置有用于使照度计3精准测量检测材料所在的检测位置受到的照度强度的激光定位组件7,且激光定位组件7位于照度计3远离支撑架2的一侧。

结合图2和图3,激光定位组件7包括定位架72、水平激光发生器711、竖直激光发生器712。定位架72由竖直部721、第一水平部722、与第一滑轨51滑移连接的第二水平部723的组成。其中,竖直部721的底部与第二水平部723远离支撑架2的一端固定连接;竖直部721的顶部与第一水平部722远离支撑架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竖直部721朝向支撑架2的侧面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向滑槽724。

结合图5,第二水平部723的上表面沿第一滑轨51方向开设有一排定位孔7231。与第一滑轨51连接的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将第二水平部723固定到第一滑轨51上的锁定单元75。锁定单元75包括套接在第一滑轨51和第二水平部723外侧的并与支撑面板53固定连接的定位座751、贯穿定位座751的顶部并通过定位孔7231与第二水平部723插接的定位销752。将定位销752穿过定位座751插入定位孔7231中,即能够将定位架72固定在第一滑轨51上。

结合图2和图3,水平激光发生器711的尾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水平激光发生器711与定位架72相对位置的第一调位单元73。竖直激光发生器712的尾部设置有用于调节竖直激光发生器712与定位架72相对位置的第二调位单元74。

第一调位单元73包括形状为四棱柱型的滑块731、用于将滑块731固定到定位架72上的定位单元732。其中,滑块731垂直于定位架72所在的竖直面;滑块731的中间位置向导向滑槽724所在的方向凸起,且滑块731的凸起处插入导向滑槽724内并与竖直部721滑移连接。

竖直部721中与第一滑轨51平行的两侧面竖直开设有与滑槽连通且与滑槽等长的条形通孔725。定位单元732包括通过条形通孔725贯穿竖直部721的单头螺栓7321,以及与单头螺栓7321的一端螺纹连接的螺母7322。其中单头螺栓7321与插入导向滑槽724内的滑块731螺纹连接。当水平激光发生器711移动到指定的位置后,通过拧紧螺母7322,即可将水平激光发生器711固定在竖直部721上。

滑块731朝向支撑架2的侧面水平开设有调位滑槽7311。水平激光发生器711的尾部插入调位滑槽7311内与滑块731滑移连接。滑块73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水平激光发生器711固定在滑块731上的固定单元7312。固定单元7312的工作原理与定位单元732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作过多赘述。而第二调位单元74的工作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调位单元74中的滑块731支撑竖直激光发生器712沿水平方向进行调节。当需要使用激光定位组件7机箱内定位时,首先将照度计3移动到指定的,然后通过第一调位单元73和第二调位单元74调节水平激光发生器711和竖直激光发生器712发出的激光的交点位置,使交点与照度计3的中轴线重合,至此即将检测材料放置的位置确定完毕。之后只需将检测材料放置到支撑架2上,然后调节支撑架2的位置,使支撑架2带动检测材料,将检测材料托举到激光定位组件7产生的交点位置即可对检测材料进行检测。

结合图2和图5,支撑架2包括用于承托检测材料的承托组件21、位于承托组件21下方的底座23,以及用于调节检测材料与光源发生器1相对位置关系的调位模块22。其中调位模块22位于底座23和承托组件21之间,底座23位于第一滑轨51的上方并与第一滑轨51滑移连接。

调位模块22包括用于调节承托组件21上下位置高度的升降模块221、用于调节承托组件21向靠近或远离光源发生器1方向上倾斜角度的前后仰俯调节模块222、用于调节承托组件21相对于光源发生器1的左右两侧倾斜角度的左右摆动调位模块22,以及用于调节承托组件21相对于光源发生器1的水平夹角的水平转动调节模块224。其中,升降模块221与底座23接触;水平转动调节模块224与升降模块221的顶部接触;前后仰俯调节模块222位于水平转动调节模块224的上方;左右摆动调位模块22位于水平转动调节模块224和后仰俯调节模块之间。

升降模块221、前后仰俯调节模块222、左右摆动调位模块22和水平转动调节模块224均包括用于将升降模块221、前后仰俯调节模块222、左右摆动调位模块22和水平转动调节模块224连接在一起且用于将调位模块22分别与承托组件21和底座23连接在一起的上支撑板225和下支撑板226。相互接触上支撑板225和下支撑板226处设置有用于将上支撑板225和下支撑板226固定在一起且可拆卸的锁定组件24。锁定组件24为贯穿相邻的上支撑板225和下支撑板226,且与上支撑板225和下支撑板226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杆241。固定螺杆241穿过升降模块221中的下支撑板226与底座23螺纹连接。

结合图5和图6.升降模块221包括两组位于升降模块221中的上支撑板225和下支撑板226之间且整体形状为x型的剪叉式升降架2211、用于驱动升降架张合的张合驱动组件2212。其中上述剪叉式升降架2211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剪叉式升降架2211的顶部和底部的相同的一侧边均转动连接有一根转轴2213,且转轴2213的周侧与紧邻的上支撑板225或下支撑板226固定连接。

张合驱动组件2212包括与升降模块221中的上支撑板225的下表面并远离转轴2213的侧边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块22121、固定设置在升降模块221中的上支撑板225下方且靠近转轴2213的第二支撑块22122、水平贯穿第一支撑块22121并与第一支撑块22121和第二支撑块22122螺纹连接的张合螺杆22123,以及与剪叉式升降架2211的顶部并远离转轴2213的一端转动连接的张合驱动块22124。

其中,张合驱动块22124位于第一支撑块22121和第二支撑块22122之间且与张合螺杆22123螺纹连接;张合驱动块22124的下方设置有与第一支撑块22121和第二支撑块22122固定的连接的张合限位板2216;张合限位板2216与张合驱动块22124的下表面抵触。

张合螺杆22123伸出升降模块221中的上支撑板225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张合转动头22125。张合转动头22125远离升降模块221中的上支撑板225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张合转动头22125固定在升降模块221中的上支撑板225一侧的定位螺杆2214。其中定位螺杆2214垂直贯穿张合转动头22125并与张合转动头22125螺纹连接。

升降模块221中的下支撑板226的上表面且位于剪叉式升降架2211的内侧设置有与下支撑板226固定连接的卡座2215。在卡座2215朝向剪叉式升降架2211的两侧面水平开设有卡槽22151。剪叉式升降架2211远离转轴2213的底端内侧转动连接有插入卡槽22151内的卡块22111,且卡块22111通过卡槽22151与卡座2215滑移连接。这样当张合驱动组件2212驱动剪叉式升降架2211的顶部实现张合时,能够带动剪叉式升降架2211的底部实现张合,进而使剪叉式升降架2211带动承托组件21实现升降的调节。

水平转动调节模块224包括与水平转动调节模块224中的下支撑板2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固定套2241、与水平转动调节模块224中的上支撑板22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转盘2242、套接在固定套2241内并与转盘224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水平蜗轮2243、贯穿固定套2241的侧壁且与水平蜗轮2243啮合的转动蜗杆2244。其中转盘2242为阶梯型,且转盘2242的底部插入固定套2241内。固定套2241的一侧设置有与固定套2241螺纹连接的紧固螺钉2245,且紧固螺钉2245贯穿固定套2241的侧壁与转盘2242的底部抵触。当拧动转动蜗杆2244时,转动蜗杆2244则能够带动水平蜗轮2243转动,水平蜗轮2243则能够带动转盘2242水平转动,进而转盘2242则能够调节承托组件21的水平角度。当水平角度调节完成之后,拧动紧固螺钉2245,使紧固螺钉2245与转盘2242抵触,以防止转盘2242相对固定套2241转动。

前后仰俯调节模块222包括与前后仰俯调节模块222中的下支撑板22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的调节座2221、位于调节座2221上方且与前后仰俯调节模块222中的上支撑板22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的转动块2222、固定设置转动块2222底部的竖直蜗轮2223、贯穿调节座2221的顶部并与竖直蜗轮2223啮合的调角蜗杆2224。其中,转动块2222与调节座2221滑移连接;转动块2222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22221,竖直蜗轮2223位于放置槽22221内;蜗杆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滑轨51垂直;转动块2222的底面为球体状的曲面,且调节座2221的上表面与转动块2222的底面适配。

调节座2221的远离调角蜗杆2224的一侧面设置有用于将调节座2221和转动块2222连接在一起的锁紧组件2225。锁紧组件2225包括与调节座2221的侧壁固定设置有锁紧片22251、贯穿锁紧片22251且插入转动块2222内的锁紧螺杆22252,以及位于转动块2222内部并与锁紧螺杆22252螺纹连接的锁紧块22253。其中锁紧片22251为长方形,且锁紧片22251的顶部与转动块2222侧壁接触。转动块2222朝向锁紧片22251的侧面开设有锁紧卡槽22222。该锁紧卡槽22222的形状为圆弧形;圆弧形的曲率与调节座2221的上表面的曲率相等;锁紧卡槽22222横截面的中间位置向上方和下方凹陷,且锁紧卡槽22222的凹陷处与锁紧块22253的宽度和高度适配,以防止锁紧螺杆22252在相对转动块2222转动时,锁紧块22253绕锁紧螺杆22252的轴线转动,进而影响锁紧组件2225对转动块2222的锁定。

左右摆动调位模块22的工作原理与前后仰俯调节模块222的工作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左右摆动调位模块22中的调角螺杆的放置方向平行于第一滑轨51,并与左右摆动调位模块22中的竖直蜗轮2223啮合。

结合图2和图4,承托组件21包括承托座211、位于承托座211上方且用于放置板状的检测材料的承托支板212、用于将板状的检测材料固定在承托支板212朝向光源发生器1的侧面上的紧固单元213。其中,固定螺杆241从承托座211的上方贯穿承托座211并与紧邻承托座211的上支撑板225螺纹连接;承托支板212为圆型;承托支板212远离光源发生器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柱214,支撑柱214的底部与承托座211固定连接,支撑柱214的顶部与承托支板212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

在承托支板212的表面上沿径向开设有若干个条型滑孔2121(本实施例以四个为例)。紧固单元213包括通过滑孔贯穿承托支板212的紧固螺杆2131、设置在紧固螺杆2131朝向光源发生器1一端且与紧固螺杆2131螺纹连接的限位块2132、与紧固螺杆2131另一端的周侧固定连接的带动块2133。其中,紧固螺杆2131通过条型滑孔2121与承托支板212滑移连接;限位块2132形状为圆柱型。当需要将板状的检测材料固定到承托组件21上时,先将检测材料放置到承托支板212朝向光源发生器1的一侧面。然后移动紧固单元213,使限位块2132抵触到检测材料的侧边。接着转动紧固螺杆2131将限位块2132固定在承托支板212上,即完成检测材料的固定。

工作过程:在需要对板状的检测材料进行检测之前,打开激光测距仪6,检测光源发生器1与承托组件21之间的距离,若不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移动支撑板,使光源发生器1与承托组件21之间的距离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当需要对板状的检测材料进行检测时,首先打开光源发生器1,并将照度计3移动到需要放置检测材料的位置,测量该位置处的光线照度。然后通过第一调位单元73和第二调位单元74调节水平激光发生器711和竖直激光发生器712发出的激光的交点位置,使交点与照度计3的中轴线重合,然后固定水平激光发生器711和竖直激光发生器712的位置,并将定位销752插入定位孔7231中。之后将检测材料放置到承托支板212朝向光源发生器1的一侧面。然后移动紧固单元213,使限位块2132抵触到检测材料的侧边。接着转动紧固螺杆2131,将限位块2132固定在承托支板212上,然后通过调位模块22调节检测材料的位置,使检测材料的中心与激光定位组件7产生的交点重合。之后关闭水平激光发生器711和竖直激光发生器712,并打开光度计4测量检测材料的反光性能。然后沿第二滑轨52上移动光度计4,使光度计4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测量检测材料的反光性能。当需要改变检测材料与光源发生器1的角度时,通过控制调位模块22即可实现。

实施例2:一种逆反射材料测量装置,结合图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承托组件21能够承托片状的检测材料。具体如下:承托组件21包括承托座211、设置在承托座211上方的承托立板216,承托立板216朝向光源发生器1的一面涂有用于将片状的检测材料粘贴到承托立板216上的胶体2161。其中,承托立板216远离光源发生器1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柱214,支撑柱214的底部与承托座211固定连接;支撑柱214的顶部与承托立板216的侧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向承托立板216放置片状检测材料时,仅需将片状的检测材料粘贴到胶体2161上即可。

实施例3:一种逆反射材料测量装置,结合图8,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承托组件21能够承托块状的检测材料。具体如下:承托组件21为承托座211、底部与承托座211固定连接的支撑柱214,以及与支撑柱214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水平放置的承托台215。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只需将块状的检测材料放置到承托台215上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