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机台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58517发布日期:2018-11-24 11:5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x射线平板探测器的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机台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x射线探测器经历了百年的发展,由传统的胶片式逐渐发展至当今的数字式,这其中又经历了cr探测器、ccdx射线探测器、ccd拼接式x射线探测器以及目前最为主流的x射线平板探测器。x射线平板探测器可以捕获x光,将被测物体的x射线影像转变为数字图像以便于查看、分析、存储以及传播,其被广泛应用于医疗、生物、材料和工业检测等领域。

x射线平板探测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测试,但不同的x射线平板探测器的测试项目略有不同;现有对x射线平板探测器进行测试时,一般都是在测试之前,先更换相应的测试治具,测试完成后,再更换另一种测试治具,进行另一项测试;如所有x射线平板探测器都需进行体模测试和线对卡测试,以体模测试和线对卡测试为例,先更换体模测试治具,然后对x射线平板探测器进行体模测试,当体模测试结束后,将体模测试治具更换为线对卡测试治具,对x射线平板探测器进行线对卡测试。由此可见,在现有测试过程中,存在因开关实验室/铅箱安全门及更换测试治具而影响测试效率的问题,及因操作人员手法不同而影响产品测试一致性的问题。

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测试机台及测试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机台及测试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存在测试效率低、产品测试一致性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测试机台,所述测试机台包括:

机台壳体,包括:壳体支撑架、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及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壳体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于所述壳体支撑架的底部,所述第三安装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的所述壳体支撑架上;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及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宽度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

曝光球管,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方;

束光器,固定于所述曝光球管的下方,其中,所述束光器的入口套设于所述曝光球管的出光口处;

待测产品放置区,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上,并且位于所述束光器的出口下方;其中,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设置;

体模放置区,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上,并且位于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的一侧;其中,所述体模放置区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设置;

至少一个线对卡放置区,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上,并且位于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的一侧;其中,所述线对卡放置区与x轴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x、y轴运动机构,包括x轴运动模组、y轴运动模组、x轴原点检测模块及y轴原点检测模块,所述x轴运动模组和所述y轴运动模组垂直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上,并且所述x轴原点检测模块安装于靠近所述y轴运动模组的所述x轴运动模组的一端,作为x轴方向的滑动原点,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安装于靠近所述x轴运动模组的所述y轴运动模组的一端,作为y轴方向的滑动原点;

至少一个取放机构,包括伸缩调节部及吸取部,所述伸缩调节部固定于所述x轴运动模组或所述y轴运动模组上,所述吸取部固定于所述伸缩调节部的底端;以及

电控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并且分别与所述x轴运动模组、所述y轴运动模组、所述x轴原点检测模块、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及所述伸缩调节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测试机台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片放置区,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上,并且位于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的一侧;其中,所述金属片放置区与x轴方向呈一预设角度。

可选地,所述金属片放置区包括钨片放置区、铝片放置区及铜片放置区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所述体模放置区、所述线对卡放置区及所述金属片放置区中均安装有光电传感器,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电控机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测试机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束光器下方的滤光片安装槽,所述滤光片安装槽沿x轴方向实现插拔滤光片。

可选地,所述测试机台还包括:

固定部,固定于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所述壳体支撑架的两侧;

z轴运动机构,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控机构电连接的z轴运动模组及z轴原点检测模块,所述z轴运动模组安装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z轴原点检测模块安装于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所述z轴运动模组的一端,作为z轴方向的滑动原点;

滤光片集装盒,固定于所述z轴运动模组上、并且位于所述束光器的一侧,所述滤光片集装盒具有若干沿z轴方向平行排布的滤光片放置槽、并且所述滤光片放置槽的宽度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所述滤光片放置槽沿x轴方向实现插拔滤光片;其中,当所述滤光片放置槽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沿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时,所述滤光片放置槽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正相对;

输送滤光片机构,固定于靠近所述滤光片集装盒一侧的所述固定部上,并且与所述电控机构电连接;其中,所述输送滤光片机构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沿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

回收滤光片机构,固定于靠近所述束光器另一侧的所述固定部上,并且与所述电控机构电连接;其中,所述回收滤光片机构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沿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

可选地,所述x、y轴运动机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控机构电连接的x轴终点检测模块和y轴终点检测模块,所述x轴终点检测模块安装于远离所述x轴原点检测模块的所述x轴运动模组的一端,作为x轴方向的滑动终点,所述y轴终点检测模块安装于远离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的所述y轴运动模组的一端,作为y轴方向的滑动终点;所述z轴运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电控机构电连接的z轴终点检测模块,所述z轴终点检测模块安装于远离所述z轴原点检测模块的所述z轴运动模组的一端,作为z轴方向的滑动终点。

可选地,所述输送滤光片机构和所述回收滤光片机构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顶针长度调节部及固定于所述顶针长度调节部顶端的顶针部,其中,所述顶针长度调节部与所述电控机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顶针长度调节部包括气缸。

可选地,所述测试机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三安装板之间的安全防护板,所述安全防护板包括:安全防护本体及贯通所述安全防护本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贯通孔,其中,所述贯通孔位于所述束光器的下方,且其面积小于所述束光器横截面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测试机台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产品预热区。

可选地,所述取放机构的数量为2个,包括一线对卡取放机构和一体模取放机构;其中,所述线对卡取放机构中的伸缩调节部和所述体模取放机构中的伸缩调节部分别固定于所述x轴运动模组或所述y轴运动模组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伸缩调节部包括气缸。

可选地,所述线对卡放置区的数量为5个。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测试机台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法,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s1:于所述体模放置区中放置体模,于所述线对卡放置区中放置线对卡,于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中放置待测产品;

s2:开启测试机台,以所述x轴原点检测模块为x轴滑动原点,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为y轴滑动原点,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3: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一预设x轴体模运动距离和第一预设y轴体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体模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体模进行吸取;

s4: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二预设x轴体模运动距离和第二预设y轴体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待测产品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体模释放至所述待测产品上,以实现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体模测试,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5:体模测试完成后,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三预设x轴体模运动距离和第三预设y轴体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体模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体模进行吸取;

s6: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四预设x轴体模运动距离和第四预设y轴体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体模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体模释放至所述体模放置区内,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7: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一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第一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线对卡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线对卡进行吸取;

s8: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二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第二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待测产品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线对卡释放至所述待测产品上,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9:重复上述s7和s8,直至于所述待测产品的所有预定位置上均放置有一线对卡,以实现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线对卡测试;其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一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所述第一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实现对放置于不同线对卡放置区内的线对卡进行吸取,通过调节所述第二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所述第二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实现于所述待测产品的不同预定位置上释放线对卡;

s10:线对卡测试完成后,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三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第三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线对卡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线对卡进行吸取;

s11: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四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第四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线对卡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线对卡释放至所述线对卡放置区内,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12:重复上述s10和s11,直至所有线对卡均放置于其对应的所述线对卡放置区内;其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三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所述第三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实现对放置于所述待测产品上不同预定位置的线对卡进行吸取,通过调节所述第四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所述第四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实现将线对卡放置于不同的线对卡放置区内。

可选地,当所述待测产品需要进行金属片测试时,在开启测试机台前,先于所述金属片放置区中放置金属片,之后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金属片测试;具体方法包括:

s13: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一预设x轴金属片运动距离和第一预设y轴金属片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金属片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金属片进行吸取;

s14: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二预设x轴金属片运动距离和第二预设y轴金属片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待测产品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金属片释放至所述待测产品上,以实现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金属片测试,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15:金属片测试完成后,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三预设x轴金属片运动距离和第三预设y轴金属片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金属片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金属片进行吸取;

s16: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四预设x轴金属片运动距离和第四预设y轴金属片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金属片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金属片释放至所述金属片放置区内,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可选地,所述s2和所述s3之间还包括:通过所述光电传感器分别对所述体模放置区、所述线对卡放置区及所述金属片放置区进行检测,以分别判断所述体模、所述线对卡及所述金属片是否在各自对应的放置区内;若在,则进行下一步骤;若不在,发送缺失信息或报警信息。

可选地,当所述待测产品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滤光片时,所述s2还包括:

s2-1.1:在开启测试机台前,于若干所述滤光片放置槽中分别放置不同厚度的滤光片;并在开启测试机台后,以所述z轴原点检测模块为z轴滑动原点,通过所述z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滤光片集装盒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2-1.2:基于待测产品的型号,获取待测产品所需滤光片的厚度信息,并通过所述电控机构提供与所述厚度信息相对应的预设z轴运动距离;

s2-1.3:基于所述预设z轴运动距离,所述z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滤光片集装盒沿z轴方向下降,以使放置所需厚度滤光片的滤光片放置槽与所述滤光片安置槽沿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

s2-1.4:所述电控机构控制所述输送滤光片机构将放置于所述滤光片放置槽内的滤光片输送至所述滤光片安装槽内,并通过所述z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滤光片集装盒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2-1.5:测试完成后,基于所述预设z轴运动距离,所述z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滤光片集装盒沿z轴方向下降,以使原滤光片放置槽与所述滤光片安置槽沿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

s2-1.6:所述电控机构控制所述回收滤光片机构将放置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内的滤光片回收至原滤光片放置槽内,并通过所述z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滤光片集装盒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可选地,执行s1之前,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预热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待测产品放置于所述产品预热区上,并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通电,以实现预热。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测试机台及测试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所述测试机台及测试方法,实现在同一测试机台中集成多种测试治具,从而实现自动更换测试治具,提高产品的测试效率的同时,增强产品测试一致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所述测试机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所述测试机台中第三安装板上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所述测试机台中滤光片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所述测试机台中滤光片集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00测试机台

101机台壳体

1011壳体支撑架

1012第一安装板

1013第二安装板

1014第三安装板

102曝光球管

103束光器

104待测产品放置区

105体模放置区

106线对卡放置区

107x、y轴运动机构

1071x轴运动模组

1072y轴运动模组

1073x轴原点检测模块

1074y轴原点检测模块

1075x轴终点检测模块

1076y轴终点检测模块

108取放机构

1081伸缩调节部

1082吸取部

109电控机构

110金属片放置区

111光电传感器

112滤光片安装槽

113固定部

114z轴运动机构

1141z轴运动模组

1142z轴原点检测模块

1143z轴终点检测模块

115滤光片集装盒

1151滤光片放置槽

116输送滤光片机构

117回收滤光片机构

1161、1171顶针长度调节部

1162、1172顶针部

118安全防护板

1181安全防护本体

1182贯通孔

119产品预热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机台,所述测试机台100包括:

机台壳体101,包括:壳体支撑架1011、第一安装板1012、第二安装板1013及第三安装板1014,所述第一安装板1012固定于所述壳体支撑架1011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板1013固定于所述壳体支撑架1011的底部,所述第三安装板1014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012和所述第二安装板1013之间的所述壳体支撑架1011上;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1012、所述第二安装板1013及所述第三安装板1014的宽度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

曝光球管102,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012的下方;用于经过高压触发,激发出x射线;

束光器103,固定于所述曝光球管102的下方,其中,所述束光器103的入口套设于所述曝光球管102的出光口处;用于将x射线反射至待测产品放置区中的固定区域;

待测产品放置区104,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上1014,并且位于所述束光器103的出口下方;其中,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104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设置;用于放置待测产品;

体模放置区105,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014上,并且位于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104的一侧;其中,所述体模放置区105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设置;用于放置体模,以实现通过体模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体模测试;

至少一个线对卡放置区106,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014上,并且位于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104的一侧;其中,所述线对卡放置区106与x轴方向呈一预设角度;用于放置线对卡,以实现通过线对卡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标准iba线对卡测试;

x、y轴运动机构107,包括x轴运动模组1071、y轴运动模组1072、x轴原点检测模块1073及y轴原点检测模块7074,所述x轴运动模组1071和所述y轴运动模组1072垂直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014上,并且所述x轴原点检测模块1073安装于靠近所述y轴运动模组1072的所述x轴运动模组1071的一端,作为x轴方向的滑动原点,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1074安装于靠近所述x轴运动模组1071的所述y轴运动模组1072的一端,作为y轴方向的滑动原点;用于提供x、y轴运动平台及x轴滑动原点和y轴滑动原点;

至少一个取放机构108,包括伸缩调节部1081及吸取部1082,所述伸缩调节部1081固定于所述x轴运动模组1071或所述y轴运动模组1072上,所述吸取部1082固定于所述伸缩调节部1081的底端,基于所述x、y轴运动机构对体模或线对卡进行吸取或释放操作;以及

电控机构109(图中未示出),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013上,并且分别与所述x轴运动模组1071、所述y轴运动模组1072、所述x轴原点检测模块1073、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1074及所述伸缩调节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取放机构在所述x、y轴运动机构上进行x、y轴运动的同时进行吸取或释放操作,并在所述取放机构进行吸取或释放操作之后,根据所述x轴原点检测模块和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控制所述取放机构在x轴方向归位至x轴原点检测模块所在位置,在y轴方向归位至y轴原点检测模块所在位置。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104包括若干定位机构,用于放置待测产品的同时,还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位置固定;所述体模放置区105包括若干定位机构,用于放置体模的同时,还对所述体模进行位置固定;所述线对卡放置区106则是由一个与所述线对卡大小适配的壳体构成,用于放置线对卡的同时,还对所述线对卡进行位置固定。因测试需要,所述体模放置区105与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平行设置,以使后续对待测产品进行体模测试时,体模平行放置于待测产品上;所述线对卡放置区106则与x轴方向呈一预设角度,以使后续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线对卡测试时,线对卡与x轴方向呈该预设角度放置于待测产品上,此处所述预设角度根据实际测试需要进行设定。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对卡放置区106的数量为5个。

具体的,所述吸取部1082上还设有与所述电控机构109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根据实时压力值监测所述吸取部1082是否完成吸取或释放操作。

具体的,所述取放机构108的数量为2个,包括一线对卡取放机构和一体模取放机构,所述线对卡取放机构中的伸缩调节部和所述体模取放机构中的伸缩调节部分别固定于所述x轴运动模组或所述y轴运动模组的两侧;其中,所述体模取放机构用于对所述体模进行吸取或释放操作,所述线对卡取放机构用于对所述线对卡或所述金属片进行吸取或释放操作。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调节部1081包括气缸,所述吸取部1082包括吸盘,即利用气缸控制所述吸盘对放置于所述体模放置区105中的体模或所述线对卡放置区106中的线对卡进行吸取操作,同时利用x、y轴运动机构107将吸取的体模或线对卡释放至放于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104中的待测产品上;或者利用气缸控制所述吸盘将放置于所述待测产品上的体模或线对卡进行吸取操作,同时利用x、y轴运动机构107将吸取的体模或线对卡释放至体模放置区105或线对卡放置区106中。

作为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测试机台100还包括:至少一个金属片放置区110,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014上,并且位于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104的一侧,所述金属片放置区110与x轴方向呈一预设角度;其中,所述金属片放置区110由一个与金属片大小适配的壳体构成,用于放置金属片,以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相应金属片测试。因测试需要,金属片放置区110与x轴方向呈一预设角度,以使后续对待测产品进行相应金属片测试时,相应金属片与x轴方向呈该预设角度放置于待测产品上,此处所述预设角度根据实际测试需要进行设定。

具体的,所述金属片放置区110包括钨片放置区、铝片放置区及铜片放置区中的至少一个,也即所述测试机台包括一钨片放置区,或所述测试机台包括一铝片放置区,或所述测试机台包括一铜片放置区,或所述测试机台包括一钨片放置区和一铝片放置区,或所述测试机台包括一钨片放置区和一铜片放置区,或所述测试机台包括一铝片放置区和一铜片放置区,或所述测试机台包括一钨片放置区、一铝片放置区及一铜片放置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机台仅包括一钨片放置区。需要注意的是,所述体模放置区、所述线对卡放置区及所述金属片放置区的位置并不仅如图2所示,只要设置在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的周边即可。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体模放置区105、所述线对卡放置区106及所述金属片放置区110中均安装有光电传感器111,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111与所述电控机构109电连接,用以监测所述体模放置区105中的体模、所述线对卡放置区106中的线对卡及所述金属片放置区110中的金属片是否在相应放置区中;具体为当所述光电传感器111有信号输出时,说明相应放置区中有相应放置物,当所述光电传感器111无信号输出时,说明相应放置区中无相应放置物。

作为示例,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测试机台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束光器103下方的滤光片安装槽112,所述滤光片安装槽112沿x轴方向实现插拔滤光片,用于调节x射线的能谱。

作为示例,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测试机台100还包括:

固定部113,固定于所述壳体支撑架1011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1012的两侧;

z轴运动机构114,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控机构109电连接的z轴运动模组1141及z轴原点检测模块1142,所述z轴运动模组1141安装于所述固定部113上,所述z轴原点检测模块1142安装于靠近所述第一安装板1012的所述z轴运动模组1141的一端,作为z轴方向的滑动原点;用于提供z轴运动平台及z轴滑动原点;

滤光片集装盒115,固定于所述z轴运动模组1141上、并且位于所述束光器103的一侧,所述滤光片集装盒115具有若干沿z轴方向平行排布的滤光片放置槽1151、并且所述滤光片放置槽1151的宽度方向和y轴方向平行,所述滤光片放置槽1151沿x轴方向实现插拔滤光片;其中,当所述滤光片放置槽1151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112沿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时,所述滤光片放置槽1151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112正相对;用于放置多种厚度的滤光片,并利用所述z轴运动机构实现其在z轴方向的运动;

输送滤光片机构116,固定于靠近所述滤光片集装盒115一侧的所述固定部113上,并且与所述电控机构109电连接;其中,所述输送滤光片机构116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112沿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用于当所述滤光片集装盒115中的一滤光片放置槽1151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112在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时,通过所述输送滤光片机构116将放置于所述滤光片放置槽1151内的滤光片输送至所述滤光片安装槽112内;及

回收滤光片机构117,固定于靠近所述束光器103另一侧的所述固定部113上,并且与所述电控机构109电连接;其中,所述回收滤光片机构117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112沿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用于当所述滤光片集装盒115中的一滤光片放置槽1151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112在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时,通过所述回收滤光片机构117将放置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112内的滤光片回收至所述滤光片放置槽1151内。

具体的,所述固定部113包括安装横梁或安装板。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113为安装横梁。

具体的,所述x轴运动模组1071、所述y轴运动模组1072及所述z轴运动模组1141为现有任一种可实现x、y、z轴运动的结构,此处所说x、y、z轴为数学领域的x、y、z轴。所述x、y轴运动机构107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电控机构109电连接的x轴终点检测模块1075和y轴终点检测模块1076,所述x轴终点检测模块1075安装于远离所述x轴原点检测模块1073的所述x轴运动模组1071的一端,作为x轴方向的滑动终点;所述y轴终点检测模块1076安装于远离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1074的所述y轴运动模组1072的一端,作为y轴方向的滑动终点;所述z轴运动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电控机构109电连接的z轴终点检测模块1143,所述z轴终点检测模块1143安装于远离所述z轴原点检测模块1142的所述z轴运动模组1141的一端,作为z轴方向的滑动终点。优选地,所述x轴原点检测模块、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所述z轴原点检测模块、所述x轴终点检测模块、所述y轴终点检测模块及所述z轴终点检测模块均包括位置传感器。

具体的,所述输送滤光片机构116和所述回收滤光片机构117的结构相同,均包括:顶针长度调节部1161/1171及固定于所述顶针长度调节部1161/1171顶端的顶针部1162/1172,其中,所述顶针长度调节部1161/1171与所述电控机构109电连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针长度调节部1161/1171包括气缸,实现利用气缸控制所述顶针部进行伸缩操作,以实现对所述滤光片进行输送或回收操作。

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测试机台100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012和所述第三安装板1014之间的安全防护板118,所述安全防护板118包括:安全防护本体1181及贯通所述安全防护本体1181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贯通孔1182,其中,所述贯通孔1182位于所述束光器103的下方,且其面积小于所述束光器103横截面的面积;用于对所述第三安装板上的待测产品进行保护的同时,便于x射线能够不被遮挡地照射至待测产品上。

作为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测试机台10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013上的产品预热区119,用于在测试前放置待测产品,以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通电预热。

下面请参阅图1至图4对本实施例所述测试机台的组装过程和测试过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第一安装板1012、所述第二安装板1013、所述第三安装板1014及所述安全防护板118通过螺钉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支撑架1011上;所述曝光球管102通过与其外形匹配的固定件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012上,所述束光器103通过锁扣、挂钩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曝光球管102的下方,所述滤光片安装槽112与所述束光器103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z轴运动机构114通过螺钉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固定部113上,其中,所述z轴原点检测模块1142和所述z轴终点检测模块1143通过螺钉、黏粘方式或其它固定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z轴运动模组1141上;所述滤光片集装盒115通过滑块或其它滑动方式安装于所述z轴运动模组1141上,以实现所述滤光片集装盒115沿z轴方向运动;所述输送滤光片机构116和所述回收滤光片机构117通过螺钉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固定部113上。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104、所述体模放置区105、所述线对卡放置区106及所述钨片放置区110通过螺钉、黏粘方式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上,其中,所述光电传感器111通过螺钉、黏粘方式或其它固定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体模放置区105、所述线对卡放置区106及所述钨片放置区110;所述x、y轴运动机构107通过螺钉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三安装板1014上,其中,所述x轴原点检测模块1073、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1074、所述x轴终点检测模块1075和所述y轴终点检测模块1076通过螺钉、黏粘方式或其它固定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x轴运动模组1071和y轴运动模组1072上;所述取放机构108通过滑块或其它滑动方式安装于所述x轴运动模组1071或y轴运动模组1072上,以实现所述取放机构108沿x轴和y轴方向运动。所述电控机构109通过螺钉或其它固定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013上,并通过电连接线分别与所述z轴运动模组、所述z轴原点检测模块1142、所述z轴终点检测模块1143、所述输送滤光片机构116、所述回收滤光片机构117、所述x轴运动模组1071、所述y轴运动模组1072、x轴原点检测模块1073、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1074、所述x轴终点检测模块1075、所述y轴终点检测模块1076及所述取放机构108电连接。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实施例一所述测试机台进行测试的测试方法,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s1:于所述体模放置区中放置体模,于所述线对卡放置区中放置线对卡,于所述待测产品放置区中放置待测产品;

s2:开启测试机台,以所述x轴原点检测模块为x轴滑动原点,所述y轴原点检测模块为y轴滑动原点,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3: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一预设x轴体模运动距离和第一预设y轴体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体模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体模进行吸取;

s4: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二预设x轴体模运动距离和第二预设y轴体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待测产品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体模释放至所述待测产品上,以实现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体模测试,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5:体模测试完成后,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三预设x轴体模运动距离和第三预设y轴体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体模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体模进行吸取;

s6: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四预设x轴体模运动距离和第四预设y轴体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体模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体模释放至所述体模放置区内,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7: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一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第一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线对卡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线对卡进行吸取;

s8: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二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第二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待测产品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线对卡释放至所述待测产品上,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9:重复上述s7和s8,直至于所述待测产品的所有预定位置上均放置有一线对卡,以实现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线对卡测试;其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一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所述第一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实现对放置于不同线对卡放置区内的线对卡进行吸取,通过调节所述第二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所述第二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实现于所述待测产品的不同预定位置上释放线对卡;

s10:线对卡测试完成后,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三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第三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线对卡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线对卡进行吸取;

s11: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四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第四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线对卡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线对卡释放至所述线对卡放置区内,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12:重复上述s10和s11,直至所有线对卡均放置于其对应的所述线对卡放置区内;其中,通过调节所述第三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所述第三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实现对放置于所述待测产品上不同预定位置的线对卡进行吸取,通过调节所述第四预设x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和所述第四预设y轴线对卡运动距离实现将线对卡放置于不同的线对卡放置区内。

作为示例,当所述待测产品需要进行金属片测试时,在开启测试机台前,先于所述金属片放置区中放置金属片,之后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金属片测试;具体方法包括:

s13: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一预设x轴金属片运动距离和第一预设y轴金属片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金属片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金属片进行吸取;

s14: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二预设x轴金属片运动距离和第二预设y轴金属片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待测产品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金属片释放至所述待测产品上,以实现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金属片测试,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15:金属片测试完成后,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三预设x轴金属片运动距离和第三预设y轴金属片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金属片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对所述金属片进行吸取;

s16:基于所述电控机构提供的第四预设x轴金属片运动距离和第四预设y轴金属片运动距离,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运动至所述金属片放置区的上方,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伸缩调节部控制所述吸取部以将所述金属片释放至所述金属片放置区内,并通过所述x、y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取放机构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具体的,所述金属片测试包括钨片测试、铝片测试或铜片测试中的一种。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测试为钨片测试。需要注意的是,当所述待测产品只进行体模测试和线对卡测试时,其测试先后顺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当所述待测产品需要进行体模测试、线对卡测试和金属片测试时,其测试先后顺序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本实施例所述测试顺序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非对测试顺序进行限定。而且,在体模测试、线对卡测试和金属片测试过程中,是需要曝光球管发出x射线,并通过束光器照射至待测产品固定区域的,但由于体模测试、线对卡测试和金属片测试是现有的测试手段,故此处并不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示例,所述s2和所述s3之间还包括:通过所述光电传感器分别对所述体模放置区、所述线对卡放置区及所述金属片放置区进行检测,以分别判断所述体模、所述线对卡及所述金属片是否在各自对应的放置区内;若在,则进行下一步骤;若不在,发送缺失信息或报警信息。通过所述光电传感器进行检测的具体方法包括:当所述光电传感器有信号输出时,说明相应放置区中有相应放置物;当所述光电传感器无信号输出时,说明相应放置区中无相应放置物。

作为示例,当所述待测产品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滤光片时,所述s2还包括:

s2-1.1:在开启测试机台前,于若干所述滤光片放置槽中分别放置不同厚度的滤光片;并在开启测试机台后,以所述z轴原点检测模块为z轴滑动原点,通过所述z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滤光片集装盒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2-1.2:基于待测产品的型号,获取待测产品所需滤光片的厚度信息,并通过所述电控机构提供与所述厚度信息相对应的预设z轴运动距离;

s2-1.3:基于所述预设z轴运动距离,所述z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滤光片集装盒沿z轴方向下降,以使放置所需厚度滤光片的滤光片放置槽与所述滤光片安置槽沿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

s2-1.4:所述电控机构控制所述输送滤光片机构将放置于所述滤光片放置槽内的滤光片输送至所述滤光片安装槽内,并通过所述z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滤光片集装盒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s2-1.5:测试完成后,基于所述预设z轴运动距离,所述z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滤光片集装盒沿z轴方向下降,以使原滤光片放置槽与所述滤光片安置槽沿z轴方向具有相同高度;

s2-1.6:所述电控机构控制所述回收滤光片机构将放置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内的滤光片回收至原滤光片放置槽内,并通过所述z轴运动机构控制所述滤光片集装盒进行滑动原点归位。

具体的,输送所述滤光片的具体方法包括: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顶针长度调节部控制所述顶针部将放置于所述滤光片放置槽内的滤光片输送至所述滤光片安装槽内。回收所述滤光片的具体方法包括:所述电控机构通过所述顶针长度调节部控制所述顶针部将放置于所述滤光片安装槽内的滤光片回收至原滤光片放置槽内。

作为示例,执行s1之前,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预热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待测产品放置于所述产品预热区上,并对所述待测产品进行通电,以实现预热。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测试机台及测试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所述测试机台及测试方法,实现在同一测试机台中集成多种测试治具,从而实现自动更换测试治具,提高产品的测试效率的同时,增强产品测试一致性。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