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表面无损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0764发布日期:2019-01-29 18:1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件表面无损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件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零件表面无损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零件的精密度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在对空心的柱状零件进行表面无损检测时,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人工检测筛选成本高效率低且准确度不可控。

2、现有的检测装置能对零件的外表面进行检测无法对内表面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零件表面无损检测设备,能够对零件的内表面和外表面进行检测,检测过程全自动,省时省力。

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零件表面无损检测设备,包括机箱、转盘、测量台、高速相机、探头相机以及打标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设置有转盘,转盘上方一侧设置有探头相机,另一侧设置有高速相机和打标枪;所述高速相机右侧设置补光灯,所述高速相机包括取景器和高速镜头;所述转盘上设有测量台,测量台下方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测量台顺时针转动;所述机箱内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转盘顺时针转动;所述打标枪、探头相机、高速相机、旋转电机以及转动电机均连接同一个控制台。

优选的,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动速率大于转动电机的转动速率。

优选的,所述补光灯为高度可调节的筒灯。

优选的,所述测量台的数量大于等于1。

优选的,所述测量台形状为圆形,表面设有硅胶定位条。

优选的,所述探头相机包括探针和微型相机。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通过测量台、探头相机以及高速相机的组合实现了对零件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检测。

2、本发明采用转台与测量台的结合,实现了检测过程自动送料,只需要工人在取料上料即可,节约了人力。

3、本发明的测量台上设有硅胶定位条,可以匹配不同尺寸的零件,具有防滑的功能,且硅胶透光性好不影响设备取相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2-转盘;3-测量台;4-高速相机;5-探头相机;6-打标枪;7-补光灯;8-取景器;9-高速镜头;10-控制台;11-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公开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特例举以下实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参阅附图1,一种零件表面无损检测设备,包括机箱1、转盘2、测量台3、高速相机4、探头相机5以及打标枪6,所述机箱1上设置有转盘2,转盘2上方一侧设置有探头相机5,另一侧设置有高速相机4和打标枪6;所述高速相机4右侧设置补光灯7,所述高速相机4包括取景器8和高速镜头9;所述转盘2上设有测量台3,测量台3下方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测量台3顺时针转动;所述机箱1内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转盘2顺时针转动;所述打标枪6、探头相机5、高速相机4、旋转电机以及转动电机均连接同一个控制台10。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动速率大于转动电机的转动速率。所述补光灯7为高度可调节的筒灯。所述测量台3的数量大于等于1。所述测量台3形状为圆形,表面设有硅胶定位条。所述探头相机5包括探针和微型相机。

工作原理:

操作人员对测量台3进行上料后,通过控制台10启动检测设备,转动电机带动转盘2顺时针转动至零件11位于探头相机下方停止,旋转电机带动测量台3顺时针转动同时探头相机5的探针伸入空心柱状零件11内并通过微型相机拍照,探针归位后照片传输至控制台并由系统比对判定合格与否。

转动电机带动转盘2顺时针继续转动至高速相机4的取景器8时,高速镜头9开始拍照并将照片传输至控制台并由系统比对判定合格与否。控制台10判定合格时,转盘2将零件11送至打标枪6下方时会被打上标记,不合格的则不标记。最后由人工取走检测后的零件11。

尽管上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件表面无损检测设备,包括机箱、转盘、测量台、高速相机、探头相机以及打标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设置有转盘,转盘上方一侧设置有探头相机,另一侧设置有高速相机和打标枪;所述高速相机右侧设置补光灯,所述高速相机包括取景器和高速镜头;所述转盘上设有测量台,测量台下方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带动测量台顺时针转动;所述机箱内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转盘顺时针转动;所述打标枪、探头相机、高速相机、旋转电机以及转动电机均连接同一个控制台。本发明能够对零件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检测,检测过程自动送料,节约了人力。本发明的测量台上设有硅胶定位条,能匹配不同尺寸的零件且具有防滑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林毅滨;陈增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广达现代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8.31
技术公布日:2019.01.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