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核装置和校核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1111发布日期:2019-02-12 22:44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校核装置和校核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玻璃校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校核装置和校核方法。



背景技术:

挡风玻璃在整个车辆外轮廓面积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车辆研发过程中,油泥模型经审定后,可以用三坐标测量仪将车身外表面的尺寸参数记录下来,这些尺寸参数将作为在三维设计软件中绘制车身模型的依据,绘制好的车身模型通常需要校核才能进行下一步研发,尤其是车身模型中的挡风玻璃模型。对于供应商提供的挡风玻璃通常也需要经过校核才能使用。不论是在研发阶段绘制的挡风玻璃模型还是供应商提供的挡风玻璃通常均需要进行可制造性、光学性能、可刮刷性等性能的校核。

在校核挡风玻璃和/或挡风玻璃模型的各项性能时,由于不同的制造商有着各自互不兼容的校核方法及专用校核装置,并且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因此很难将这些校核结果整合统一,从而导致挡风玻璃的校核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校核装置和校核方法,以改善现有的校核装置和校核方法校核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校核方法,用于校核玻璃,所述校核方法包括:将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图形数据导入到三维cad环境中,以在三维cad环境中形成玻璃的三维造型,该三维造型是有厚度的三维曲面体,所述三维造型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玻璃的三维造型的第一表面上选取多个测量点;根据光线传播原理,制作沿着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的方向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玻璃的内部,并直接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玻璃的外部的第一光路图,以及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玻璃的内部,并经玻璃的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依次反射后再从第二表面折射到玻璃的外部的第二光路图;测量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的第一光路图和第二光路图中从第二表面折射到玻璃的外部的部分光线的传播路径之间的夹角,所述夹角称之为玻璃在相应测量点的副像偏移;计算各测量点的最大副像偏移。

可选的,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根据玻璃各区域对副像偏移的不同要求,采用多种标记对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的各测量点进行标识;输出玻璃的副像偏移报告。

可选的,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根据光线传播原理,制作沿着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方向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玻璃内部,并直接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玻璃的外部的第三光路图,制作沿着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方向穿过与所述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玻璃内部,并直接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玻璃的外部的第四光路图,其中,每个测量点和与所述测量点相对应的每个预定点在x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为δx;测量第三光路图和第四光路图中从第二表面折射到玻璃的外部的部分光线的传播路径之间的夹角,计算所述夹角与δx的比值,所述比值称之为所述测量点的光畸变,其中,所述第三光路图为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的光路图,所述第四光路图为穿过与所述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的入射光线的光路图;计算每个测量点的光畸变的最大值,以及比较所有的测量点的光畸变的最大值,以得到光畸变的最大值最大的点及该点最大的光畸变。

可选的,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根据各测量点处的最大的光畸变以及该测量点处玻璃的光畸变的要求,采用各种标记对所述玻璃的第一表面进行标识;输出玻璃的光畸变报告。

可选的,所述玻璃为汽车的挡风玻璃,挡风玻璃包括主驾侧刮刷区域和副驾侧刮刷区域,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测量主驾侧刮刷区域中各测量点沿主驾侧刮条的长度方向的曲率半径,测量副驾侧刮刷区域中各测量点沿副驾侧刮条的长度方向的曲率半径;将主驾侧雨刷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与该测量点处主驾侧雨刷刮条所要求的曲率相比较,当主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小于一预设值时认为该测量点为刮刷风险点;将副驾侧雨刷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与副驾侧雨刷刮条所要求的曲率相比较,当副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小于一预设值时认为该测量点为刮刷风险点,输出刮刷风险点;测量主驾侧刮刷区域和副驾侧刮刷区域内各测量点的攻击角并输出。

可选的,在挡风玻璃的三维造型的第一表面上选取多个测量点包括:根据主驾侧雨刷刮条和副驾侧雨刷刮条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的刮刷区域,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绘制出相应的主驾侧雨刷刮刷区域和副驾侧雨刷刮刷区域;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绘制出多条接触线,所述接触线的长度以及所述接触线相对于所述挡风玻璃的位置,与所述主驾侧雨刷刮条和副驾侧雨刷刮条在挡风玻璃上的长度和位置相对应;在多条接触线上截取多个测量点。

可选的,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绘制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与y基准平面的交线,并绘制所述交线的两个端点的连线,所述交线称之为纵向弧线,所述连线称之为纵向弦;查找纵向弧线上与纵向弦之间的间距最大的点,该点称之为纵向凸点,并测量该纵向凸点与纵向弦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称之为纵向间距,并输出该纵向凸点以及纵向间距;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沿着所述纵向弦依次绘制多个法平面,这些法平面均为所述纵向弦的法平面,以得到多个法平面与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交线,并绘制这些交线的两个端点的连线,这些横向交线称之为横向弧线,这些连线称之为横向弦;查找每个横向弧线上与每个横向弧线对应的横向弦之间的间距最大的点,该点称之为横向凸点,并测量该横向凸点与横向弦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称之为横向间距,并比较所有的横向凸点与横向弦之间的间距的大小,以得到横向凸点中与横向弦之间的间距最大的横向凸点并输出该横向凸点以及与该横向凸点对应的横向间距;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绘制纵向弦的法平面,且与横向弦之间的间距最大的横向凸点位于该法平面上,测量纵向弦的中点与所述法平面之间的间距并输出;测量纵向弦与x基准平面的夹角并输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校核装置,用于校核玻璃,所述校核装置包括:三维造型创建模块,用于将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图形数据导入到三维cad环境中,以在三维cad环境中形成玻璃的三维造型,该三维造型是有厚度的三维曲面体;第一测量点选取模块,用于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选取多个测量点;第一光路图绘制模块,用于根据光线传播原理,制作沿着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方向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内部,并直接从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一光路图,以及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内部,并经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依次反射后再从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二光路图;副像偏移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的第一光路图和第二光路图中从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部分光线的传播路径之间的夹角,所述夹角称之为挡风玻璃在相应测量点的副像偏移;副像偏移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测量点的最大副像偏移,并计算最大副像偏移最大的点。

可选的,所述校核装置还包括:第二光路图绘制模块,用于根据光线传播原理,制作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方向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内部,并直接从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三光路图,制作沿着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方向穿过与所述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内部,并直接从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四光路图;光畸变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第三光路图和第四光路图中从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部分光线的传播路径之间的夹角,并用于计算所述夹角与δx的比值,所述比值称之为所述测量点的光畸变;光畸变比较模块,用于计算每个测量点的光畸变的最大值,以及比较所有的测量点的光畸变的最大值。

可选的,所述校核装置还包括:曲率半径测量模块,用于测量主驾侧刮刷区域中各测量点沿主驾侧刮条的长度方向的曲率半径,以及用于测量副驾侧刮刷区域中各测量点沿副驾侧刮条的长度方向的曲率半径;第二曲率比较模块,用于将主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与该测量点处主驾侧刮条要求的曲率相比较,当主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小于一预设值时认为该测量点为刮刷风险点,以及用于将副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与副驾侧刮条要求的曲率相比较,当副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小于一预设值时认为该测量点为刮刷风险点;比例判断模块,用于校核主驾侧刮刷区域和副驾侧刮刷区域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占比是否满足预定比例;攻击角计算模块,用于测量主驾侧刮刷区域和副驾侧刮刷区域内各测量点的攻击角。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校核装置和校核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以量化的方式校核玻璃的副像偏移,其结果适用于不同的玻璃制造商,可用于校核不同制造商制造的玻璃,并且以量化的方式统一校核玻璃的副像偏移,可有效提高玻璃的校核效率

以量化的方式校核玻璃的光畸变,其结果适用于不同的玻璃制造商,可用于校核不同制造商制造的玻璃,并且以量化的方式统一校核玻璃的光畸变,可有效提高玻璃的校核效率。

以量化的方式校核玻璃的可刮刷性能,其结果适用于不同的玻璃制造商,并且以量化的方式统一校核玻璃的可刮刷性能,可有效提高玻璃的校核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情况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情况时在某一测量点处绘制的第一光路图和第二光路图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取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第一表面的图形数据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取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模型数据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的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选取多个测量点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光畸变情况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情况时在某一测量点处绘制的第三光路图和第四光路图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几何特征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几何特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可刮刷性能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与主驾侧刮条的中点相对应的测量点的攻击角和主驾侧刮条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与副驾侧刮条的中点相对应的测量点的攻击角和副驾侧刮条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校核装置和校核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校核方法,所述校核方法用于校核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情况。

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情况的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情况时在某一测量点处绘制的第一光路图和第二光路图的示意图。

所述校核方法包括:

步骤s010,将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图形数据导入到三维cad环境中,以在三维cad环境中形成玻璃的三维造型,该三维造型是有厚度的三维曲面体。

步骤s110,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选取多个测量点,其中,第一表面是挡风玻璃靠近汽车外部一侧的外表面。

步骤s120,根据光线传播原理,制作沿着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的内部,并直接从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一光路图l1,以及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的内部,并经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依次反射后再从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二光路图l2,其中,第二表面是挡风玻璃靠近汽车内部一侧的外表面。

步骤s130,测量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的第一光路图l1和第二光路图l2中从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部分光线的传播路径之间的夹角,所述夹角称之为挡风玻璃在相应测量点的副像偏移。

步骤s140,计算各测量点的最大副像偏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辆的坐标系是指车辆制造商在最初设计阶段确定的由三个正交的基准平面组成的坐标系。这三个基准平面是:x基准平面,垂直于y基准平面的铅垂平面,且通过左右前轮中心;y基准平面,车辆纵向对称平面;z基准平面,垂直于y和x基准平面的水平面。所述车辆乘坐位置的设计点通常称之为r点。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010中,所述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图形数据包括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图形数据。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取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第一表面的图形数据的流程图,在步骤s010之前可通过如下步骤获取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第一表面的图形数据,具体如下:

步骤s011,获取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模型数据。

步骤s012,将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模型数据转换成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图形数据。

其中,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获取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模型数据的流程图。步骤s011包括,

步骤s0111,测量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尺寸参数;

步骤s0112,根据所述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尺寸参数绘制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模型,并输出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模型数据。

在步骤s0111中,通常通过三坐标测量仪测量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尺寸参数。所述三坐标测量仪可以是激光测量仪。所述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可以是车辆的油泥模型中的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或者各供应商制造的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

步骤s012中,所述三维cad环境是指常用的三维cad软件的工作场景。所述图形数据导入三维cad环境中后,在三维cad环境中形成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造型,当三维cad环境在显示装置上显示时,可在显示装置中显示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造型。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可以将通过其它的方式获得的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图形数据直接应用到上述步骤s010中,以在三维cad环境中形成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

在步骤s010中,所述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图形数据还包括挡风玻璃的厚度信息。

所述步骤s110中的各测量点可以是位于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测量点。

以下以校核汽车的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的副像偏移为例说明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上选择多个测量点的过程,当然还可以按照其它的方式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选取多个测量点。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的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选取多个测量点的流程图。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上选择多个测量点的过程具体如下:

步骤s111,在三维cad环境中建立参考坐标系,并使参考坐标系中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位置与车辆的坐标系中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位置相同。

步骤s112,在三维cad环境中设置上眼点和下眼点,并使上眼点和下眼点相对参考坐标系的位置与上眼点和下眼点相对于车辆的坐标系的位置相同。

步骤s113,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绘制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

步骤s114,按照多个不同的第一预定角度旋转与x基准平面平行的第一基准面,以获得多个第一参考平面,且所述第一基准面旋转时的旋转轴为平行于参考坐标系的y轴且穿过所述上眼点的直线。

步骤s115,按照多个不同的第二预定角度旋转与x基准平面平行的第二基准面,以获得多个第二参考平面,且所述第二基准面旋转时的旋转轴为平行于参考坐标系的y轴且穿过所述下眼点的直线。

步骤s116,计算所有的所述第一参考平面和所述第二参考平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的交线,以获得多条相交线;

步骤s117,在位于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内的相交线上选取多个测量点,位于核心视野区内的多个所述测量点即为第一测量点,位于透明区内的多个所述测量点即为第二测量点。

在上述步骤s112中,所述上眼点和下眼点称之为v点。v点为在车辆制造领域,根据相关法规确定的用于检查车辆视野是否符合要求的点。v点通常通过前排外侧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垂平面,并与r点以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

在上述步骤s113中,所述核心视野区通常称之为a区,所述透明区通常称之为b区。一般根据上眼点和下眼点的位置,以及与驾驶员正前方的视野区划分的相关法规绘制所述核心视野区和所述透明区。

在上述步骤s117中,可在所有的相交线上均匀的选取多个测量点;可使选取的第一测量点较第二测量点密集;可在所有的相交线上位于核心视野区内的部分均匀的选取多个测量点,同时可在所有的相交线上位于透明区内的部分均匀的选取多个测量点,并且,每条相交线上第一测量点较第二测量点密集。

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步骤s150,根据挡风玻璃各区域对副像偏移的不同要求,采用多种标记对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的各测量点进行标识。

步骤s160,输出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报告。

所述步骤s150中,可根据挡风玻璃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副像偏移的要求,采用不同颜色的标记对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测量点进行标识。例如,挡风玻璃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副像偏移要求可以是:在核心视野区的副像偏移不小于一个第一规定数值,在透明区中的副像偏移不小于一个第二规定数值,对核心视野区的副像偏移小于第一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红色标记,对核心视野区的副像偏移不小于第一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绿色标记,对透明区的副像偏移小于第二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橙色标记,对透明区的副像偏移不小于第二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蓝色标记。当然,挡风玻璃的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副像偏移要求也可以是:按照测量点的副像偏移的大小是否处于某一数值范围内,对处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对小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另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对大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再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并且判断核心视野区的副像偏移的数值范围可不等于判断透明区的副像偏移的数值范围。挡风玻璃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副像偏移要求还可以是其它的一些规定,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步骤s160中,所述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报告包括:包含各种标记的挡风玻璃的三维造型,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各测量点及其副像偏移,以及副像偏移最大的测量点及其副像偏移。

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以量化的方式校核挡风玻璃副像偏移,其结果适用于不同的玻璃制造商,可用于校核不同制造商制造的挡风玻璃,并且以量化的方式统一校核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可有效提高挡风玻璃的校核效率。其中,所述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用于校核挡风玻璃的光学性能。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校核方法。本实施例中校核方法与实施例一中的校核方法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校核方法还可校核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光畸变情况。

参考图6和图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光畸变情况的流程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情况时在某一测量点处绘制的第三光路图和第四光路图的示意图。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0,根据光线传播原理,制作平行于y基准平面且沿着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方向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内部,并直接从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三光路图l3,制作沿着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方向穿过与所述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内部,并直接从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四光路图l4。其中,每个测量点和与所述测量点相对应的每个预定点在x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为δx。即,与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分布在以该测量点为圆心半径为δx的圆圈上。穿过与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的入射光线的第四光路图l4的数量等于所述预定数量。

步骤s220,计算第三光路图l3和第四光路图l4中从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部分光线的传播路径之间的夹角,计算所述夹角与δx的比值,所述比值称之为所述测量点的光畸变,其中,所述第三光路图l3为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的光路图,所述第四光路图l4为穿过与所述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的入射光线的光路图。具体的,可手动或者自动调用三维软件中的测量工具,以计算第三光路图l3和第四光路图l4中从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部分光线的传播路径之间的夹角。

步骤s230,计算每个测量点的光畸变的最大值,以及比较所有的测量点的光畸变的最大值,以得到光畸变的最大值最大的点及该点最大的光畸变。

所述步骤s210中,各测量点可以是位于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测量点。

所述步骤s220中,由于穿过与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的入射光线的第四光路图l4的数量等于所述预定数量,因此每个测量点处对应着预定数量的光畸变。

所述校核方法还包括:

步骤s240,根据各测量点处的最大的光畸变以及该测量点处挡风玻璃的光畸变的要求,采用各种标记对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进行标识。

步骤s250,输出挡风玻璃的光畸变报告。

所述步骤s240中,可根据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光畸变的要求,采用不同颜色对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测量点进行标识。例如,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光畸变要求可以是:在核心视野区的光畸变不小于一个第三规定数值,在透明区中的光畸变不小于一个第四规定数值,对核心视野区的光畸变小于第三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红色标记,对核心视野区的光畸变不小于第三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绿色标记,对透明区的光畸变小于第四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橙色标记,对透明区的光畸变不小于第四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蓝色标记。当然,挡风玻璃的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光畸变要求也可以是:按照测量点的光畸变的大小是否处于某一数值范围内,对处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对小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另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对大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再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并且判断核心视野区的光畸变的数值范围可不等于判断透明区的光畸变的数值范围。挡风玻璃的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光畸变要求还可以是其它的一些规定,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步骤s250中,所述挡风玻璃的光畸变报告包括:包含各种标记的挡风玻璃的三维造型,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各测量点及其光畸变的最大值,以及光畸变的最大值最大的点及该点最大的光畸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10可在实施例一中的所述步骤s110后进行。

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以量化的方式校核挡风玻璃的光畸变,其结果适用于不同的玻璃制造商,可用于校核不同制造商制造的挡风玻璃,并且以量化的方式统一校核挡风玻璃的光畸变,可有效提高挡风玻璃的校核效率。其中,校核所述挡风玻璃的光畸变以用于校核挡风玻璃的光学性能。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本实施例中车辆的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与实施例一中的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还可校核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几何特征。

参考图8和图9,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几何特征的流程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几何特征的示意图。所述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几何特征的步骤包括:

步骤s310,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p上绘制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p与y基准平面的交线,并绘制所述交线的两个端点的连线,所述交线称之为纵向弧线z1,所述连线称之为纵向弦z2。

步骤s320,查找纵向弧线z1上与纵向弦z2之间的间距最大的点,该点称之为纵向凸点t,并测量该纵向凸点t与纵向弦z2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称之为纵向间距,并输出该纵向凸点t以及纵向间距。所述纵向凸点t以及纵向间距用于表征挡风玻璃成型的难易程度,以判断挡风玻璃的可制造性。

步骤s330,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p上沿着所述纵向弦z2依次绘制多个法平面,这些法平面均为所述纵向弦z2的法平面,以得到多个法平面与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p的交线,并绘制这些交线的两个端点的连线,这些横向交线称之为横向弧线z3,这些连线称之为横向弦z4。

步骤s340,查找每个横向弧线z3上与每个横向弧线z3对应的横向弦z4之间的间距最大的点,该点称之为横向凸点,并测量该横向凸点与横向弦z4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称之为横向间距,并比较所有的横向凸点与横向弦z4之间的间距的大小,以得到横向凸点中与横向弦z4之间的间距最大的横向凸点并输出该横向凸点以及与该横向凸点对应的横向间距。输出的横向凸点以及与该横向凸点对应的横向间距用于表征挡风玻璃成型的难易程度,以判断挡风玻璃的可制造性。

步骤s350,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p上绘制纵向弦z2的法平面,且与纵向弦z2之间的间距最大的纵向凸点t位于该法平面上,测量纵向弦z2的中点m与所述法平面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称之为所述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对称度,所述对称度用于表征挡风玻璃成型的难易程度,以判断挡风玻璃的可制造性。

步骤s360,测量纵向弦z2与x基准平面的夹角,所述夹角称之为安装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10可在实施例一中的所述步骤s010后进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本实施例中车辆的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与实施例一中的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还可校核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可刮刷性能。

参考图10和图11,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可刮刷性能的流程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示意图。所述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可刮刷性能的步骤包括:

步骤s420,测量主驾侧刮刷区域q1中各测量点沿主驾侧刮条的长度方向的曲率半径,测量副驾侧刮刷区域q2中各测量点沿副驾侧刮条的长度方向的曲率半径。

步骤s430,将主驾侧刮刷区域q1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与该测量点处主驾侧刮条要求的曲率相比较,当主驾侧刮刷区域q1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小于一预设值时认为该测量点为刮刷风险点;将副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与副驾侧刮条要求的曲率相比较,当副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小于一预设值时认为该测量点为刮刷风险点,并输出刮刷风险点。在刮刷风险点内通常存在刮扫不干净的现象。其中,主驾侧刮刷区域q1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的预设值与副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的预设值可相同,也可不相同。

步骤s440,校核主驾侧刮刷区域q1和副驾侧刮刷区域q2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占比是否满足预定比例并输出。

步骤s450,测量主驾侧刮刷区域q1和副驾侧刮刷区域q2内各测量点的攻击角并输出。

本实施例中,各测量点可以是位于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测量点。在核心视野区内的测量点称为第三测量点,在透明区内的测量点称为第四测量点。

本实施例中,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p上设置多个测量点的步骤s110具体包括:

步骤s411,根据主驾侧刮条和副驾侧刮条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的刮刷区域,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绘制出相应的主驾侧刮刷区域q1和副驾侧刮刷区域q2。

步骤s412,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p上绘制出多条接触线,所述接触线的长度以及所述接触线相对于所述挡风玻璃的位置,与所述主驾侧刮条和副驾侧刮条在挡风玻璃上的长度和位置相对应。如图10所示,主驾侧刮条和副驾侧刮条在刮刷的过程中分别绕着各自的旋转轴转动,主驾侧刮条和副驾侧刮条与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p的多条接触线分别以主驾侧刮条和副驾侧刮条的旋转轴为起点呈射线状分布,主驾侧刮条与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p的多条接触线为第一接触线n1,副驾侧刮条与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p的多条接触线为第二接触线n2。

步骤s413,在多条第一接触线n1和第二接触线n2上分别截取多个第三测量点和多个第四测量点。

其中,在所述步骤s413中,可在所有的第一接触线和第二接触线上均匀截取多个测量点;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一接触线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一预定角度,任意两条相邻的第二接触线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二预定角度,所述第一预定角度和所述第二预定角度可相等或者不相等。

具体的,所述步骤s440包括:

步骤s441,计算主驾侧刮刷区域q1和副驾侧刮刷区域q2的并集;

步骤s442,计算主驾侧刮刷区域q1和副驾侧刮刷区域q2的并集与核心视野区的交集,所述交集称之为第一交集,并计算所述第一交集占所述核心视野区的比例,所述比例称之为第一比例;

步骤s443,比较第一比例是否大于第一预定比例,若第一比例大于等于第一预定比例,则满足相关要求并输出满足预定比例,若第一比例小于第一预定比例,则不满足相关要求并输出不满足预定比例;

步骤s444,计算主驾侧刮刷区域q1和副驾侧刮刷区域q2的并集与透明区的交集,所述交集称之为第二交集,并计算所述第二交集占透明区的比例,所述比例称之为第二比例;

步骤s445,比较第二比例是否大于第二预定比例,若第二比例大于等于第二预定比例,则满足相关要求并输出满足预定比例,若第二比例小于第二预定比例,则不满足相关要求并输出不满足预定比例。

具体的,所述步骤s450包括:

步骤s451,在三维cad环境中绘制多个分别垂直于主驾侧刮条和副驾侧刮条的长度方向并穿过各测量点的第三参考平面,并绘制所述第三参考平面与主驾侧刮条或副驾侧刮条的相交面,在所述相交面上绘制穿过所述测量点的中心线。

步骤s452,计算穿过各测量点的中心线和该测量点的法线之间的夹角并输出,所述夹角即为在该测量点处的攻击角。

其中,在步骤s452中,输出攻击角时,参考图12,可以输出与主驾侧刮条的中点相对应的测量点的攻击角和主驾侧刮条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参考图13,也可以输出与副驾侧刮条的中点相对应的测量点的攻击角和副驾侧刮条的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所述攻击角用以表征主驾侧刮条和副驾侧刮条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运动的平顺程度,从而避免主驾侧刮条和副驾侧刮条在刮刷时产生抖动、异响、扭曲等刮刷缺陷。

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方法,以量化的方式校核挡风玻璃的可刮刷性能,其结果适用于不同的玻璃制造商,并且以量化的方式统一校核挡风玻璃的可刮刷性能,可有效提高挡风玻璃的校核效率。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校核装置。所述校核装置用于校核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校核装置包括:三维造型创建模块、测量点选取模块、第一光路图绘制模块、副像偏移测量模块和副像偏移计算模块。

所述三维造型创建模块用于将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图形数据导入到三维cad环境中,以在三维cad环境中形成玻璃的三维造型,该三维造型是有厚度的三维曲面体。

所述测量点选取模块用于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选取多个测量点,其中,所述第一表面是挡风玻璃靠近汽车外部一侧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光路图绘制模块用于根据光线传播原理,制作沿着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方向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内部,并直接从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一光路图,以及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内部,并经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依次反射后再从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二光路图。所述测量点可以是位于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测量点。

所述副像偏移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的第一光路图和第二光路图中从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部分光线的传播路径之间的夹角,所述夹角称之为挡风玻璃在相应测量点的副像偏移。

所述副像偏移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各测量点的最大副像偏移,并计算最大副像偏移最大的点。

所述校核装置还包括副像偏移标识模块和副像偏移输出模块。

所述副像偏移标识模块用于根据挡风玻璃各区域对副像偏移的不同要求,采用多种标记对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的各测量点进行标识。具体的,所述副像偏移标识模块可根据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副像偏移的要求,采用不同颜色的标记对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测量点进行标识。例如,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副像偏移要求可以是:在核心视野区的副像偏移不小于一个第一规定数值,在透明区中的副像偏移不小于一个第二规定数值,对核心视野区的副像偏移小于第一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红色标记,对核心视野区的副像偏移不小于第一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绿色标记,对透明区的副像偏移小于第二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橙色标记,对透明区的副像偏移不小于第二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蓝色标记。当然,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副像偏移要求也可以是:按照测量点的副像偏移的大小是否处于某一数值范围内,对处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对小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另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对大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再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并且判断核心视野区的副像偏移的数值范围可不等于判断透明区的副像偏移的数值范围。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副像偏移要求还可以是其它的一些规定,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副像偏移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报告。所述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报告包括:包含各种标记的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各测量点及其副像偏移,以及副像偏移最大的测量点及其副像偏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三维造型创建模块在将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图形数据导入到三维cad环境中之前可通过数据获取模块和数据转换模块获得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图形数据。

所述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模型数据。所述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模型数据转换成三维cad环境可识别的图形数据。

其中,所述数据获取模块包括参数测量模块和模型绘制模块。所述参数测量模块用于测量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尺寸参数。所述模型绘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尺寸参数绘制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模型,并输出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三维模型数据。

所述参数测量模块通常为三坐标测量仪。所述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可以是车辆的油泥模型中的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或者各供应商制造的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所述三维cad环境是指常用的三维cad软件的工作场景。所述图形数据导入三维cad环境中后,在三维cad环境中形成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当三维cad环境在显示装置上显示时,可在显示装置中显示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所述测量点选取模块用于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选取多个测量点。

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以量化的方式校核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可用于校核不同制造商制造的挡风玻璃,并且以量化的方式统一校核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可有效提高挡风玻璃的校核效率。其中,所述挡风玻璃的副像偏移用于校核挡风玻璃的光学性能。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校核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校核装置与实施例五中的校核装置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校核装置还可用于校核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光畸变情况。

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还包括:第二光路图绘制模块、光畸变测量模块和光畸变比较模块。

所述第二光路图绘制模块用于根据光线传播原理,制作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内部,并直接从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三光路图,制作沿着平行于y基准平面和z基准平面方向穿过与所述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的入射光线,经过第一表面折射后进入挡风玻璃内部,并直接从挡风玻璃的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第四光路图。其中,每个测量点和与所述测量点相对应的每个预定点在x基准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间距均为δx。即,与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分布在以该测量点为圆心半径为δx的圆圈上。穿过与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的入射光线的第四光路图的数量等于所述预定数量。

所述光畸变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第三光路图和第四光路图中从第二表面折射到挡风玻璃的外部的部分光线的传播路径之间的夹角,并用于计算所述夹角与δx的比值,所述比值称之为所述测量点的光畸变。其中,所述第三光路图为穿过每个测量点的入射光线的光路图,所述第四光路图为穿过与所述测量点相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预定点的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所述光畸变比较模块用于计算每个测量点的光畸变的最大值,以及比较所有的测量点的光畸变的最大值,以得到光畸变的最大值最大的点及该点最大的光畸变。

所述校核装置还包括光畸变标识模块和光畸变输出模块。

所述光畸变标识模块用于根据各测量点处的最大的光畸变以及该测量点处挡风玻璃的光畸变的要求,采用各种标记对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进行标识。所述光畸变标识模块可根据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光畸变的要求,采用不同颜色对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测量点进行标识。例如,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光畸变要求可以是:在核心视野区的光畸变不小于一个第三规定数值,在透明区中的光畸变不小于一个第四规定数值,对核心视野区的光畸变小于第三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红色标记,对核心视野区的光畸变不小于第三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绿色标记,对透明区的光畸变小于第四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橙色标记,对透明区的光畸变不小于第四规定数值的测量点用蓝色标记。当然,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光畸变要求也可以是:按照测量点的光畸变的大小是否处于某一数值范围内,对处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对小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另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对大于某一数值范围内的测量点采用再一种颜色进行标识,并且判断核心视野区的光畸变的数值范围可不等于判断透明区的光畸变的数值范围。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光畸变要求还可以是其它的一些规定,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光畸变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挡风玻璃的光畸变报告。所述挡风玻璃的光畸变报告包括:包含各种标记的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各测量点及其光畸变的最大值,以及光畸变的最大值最大的点及该点最大的光畸变。

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以量化的方式校核挡风玻璃的光畸变,可用于校核不同制造商制造的挡风玻璃,并且以量化的方式统一校核挡风玻璃的光畸变,可有效提高挡风玻璃的校核效率。其中,校核挡风玻璃的光畸变以用于校核挡风玻璃的光学性能。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本实施例中车辆的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与实施例五中的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还可校核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几何特征。

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还包括:纵向弦绘制模块、纵向间距查找模块、横向弦绘制模块、横向间距查找模块和对称度测量模块。

所述纵向弦绘制模块用于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绘制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与y基准平面的交线,并绘制所述交线的两个端点的连线,所述交线称之为纵向弧线,所述连线称之为纵向弦。

所述纵向间距查找模块用于查找纵向弧线上与纵向弦之间的间距最大的点,该点称之为纵向凸点,并测量该纵向凸点与纵向弦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称之为纵向间距,并输出该纵向凸点以及纵向间距。所述纵向凸点以及纵向间距用于表征挡风玻璃成型的难易程度,以判断挡风玻璃的可制造性。

所述横向弦绘制模块用于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沿着所述纵向弦依次绘制多个法平面,这些法平面均为所述纵向弦的法平面,以得到多个法平面与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交线,并绘制这些交线的两个端点的连线,这些横向交线称之为横向弧线,这些连线称之为横向弦。

所述横向间距查找模块用于查找每个横向弧线上与每个横向弧线对应的横向弦之间的间距最大的点,该点称之为横向凸点,并测量该横向凸点与横向弦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称之为横向间距,并比较所有的横向凸点与横向弦之间的间距的大小,以得到横向凸点中与横向弦之间的间距最大的横向凸点并输出该横向凸点以及与该横向凸点对应的横向间距。输出的横向凸点以及与该横向凸点对应的横向间距用于表征挡风玻璃成型的难易程度,以判断挡风玻璃的可制造性。

所述横向间距查找模块用于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绘制纵向弦的法平面,且与横向弦之间的间距最大的横向凸点位于该法平面上,测量纵向弦的中点与所述法平面之间的间距。所述间距称之为所述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的对称度,所述对称度用于表征挡风玻璃成型的难易程度,以判断挡风玻璃的可制造性。

所述对称度测量模块用于测量纵向弦与x基准平面的夹角,所述夹角称之为安装角。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本实施例中车辆的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与实施例五中的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还可校核车辆的挡风玻璃的可刮刷性能。

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还包括:曲率半径测量模块、第二曲率比较模块、比例判断模块和攻击角计算模块。

所述曲率半径测量模块用于测量主驾侧刮刷区域中各测量点沿主驾侧刮条的长度方向的曲率半径,以及用于测量副驾侧刮刷区域中各测量点沿副驾侧刮条的长度方向的曲率半径。

所述第二曲率比较模块用于将主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与该测量点处主驾侧刮条要求的曲率相比较,当主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小于一预设值时认为该测量点为刮刷风险点;以及用于将副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与副驾侧刮条要求的曲率相比较,当副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小于一预设值时认为该测量点为刮刷风险点。其中,主驾侧刮刷区域q1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的预设值与副驾侧刮刷区域内的测量点的曲率半径的预设值可相同,也可不相同。

所述比例判断模块用于校核主驾侧刮刷区域和副驾侧刮刷区域在核心视野区和透明区中的占比是否满足预定比例。

所述攻击角计算模块用于测量主驾侧刮刷区域和副驾侧刮刷区域内各测量点的攻击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点选取模块包括刮刷区域确定模块、接触线绘制模块和测量点截取模块。所述刮刷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主驾侧刮条和副驾侧刮条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的刮刷区域,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绘制出相应的主驾侧刮刷区域和副驾侧刮刷区域。所述接触线绘制模块用于在挡风玻璃的第一表面上绘制出多条接触线,所述接触线的长度以及所述接触线相对于所述挡风玻璃的位置,与所述主驾侧刮条和副驾侧刮条在挡风玻璃上的长度和位置相对应。所述测量点截取模块用于在多条第一接触线和第二接触线上分别截取多个第三测量点和多个第四测量点。

本实施例中挡风玻璃的校核装置,以量化的方式校核挡风玻璃第一表面的可刮刷性能,可用于校核不同制造商制造的挡风玻璃,并且以量化的方式统一校核挡风玻璃的可刮刷性能,可有效提高挡风玻璃的校核效率。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校核装置和校核方法,除了可以用于校核车辆的挡风玻璃,还可以用于校核各类有机玻璃的副像偏移情况、光畸变情况。例如,用于眼镜片、液晶屏幕等有机玻璃的校核,以控制与优化这些有机玻璃的形面。

上述实施例所述校核方法可应用于三维cad软件中,并可根据上述方法通过三维cad软件中的二次开发接口编制相关程序,以通过执行这些程序输出玻璃的副像偏移报告、光畸变报告等校核结果。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