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加固件的应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42582发布日期:2019-01-28 13:0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加固件的应力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加固件的应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分体式控制臂衬套”的设计缺陷上汽通用于2013年开发出了一款全新的分体式结构的下摆臂衬套用于昂科威、新英朗等多款车型。在上市后不久,昂科威陆续爆出多款车型出现脱轴(前下摆臂与副车架脱离)案例。其中大多数车辆的情况都是在一定碰撞或者并不严重的受力情况下,昂科威前下摆臂和前副车架很容易脱离,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事故后果。

近期上汽通用对使用了分体式衬套的车辆进行了召回,解决方案为加装一个加固件,该加固件两端固定在分体式衬套的两端,用于加固分体式衬套防止其在较低的载荷冲击中失效断裂,针对该加固件,需要一种应力测试装置,检测其在极限载荷冲击中能否有效地保护分体式衬套。

中国专利cn106442126a公开了一种电梯用钢丝恒应力小型实验台,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它包括试验台主体、用于支撑试验台主体的实验台支架,所述试验台主体上方设有与实验台主体固定连接的钢丝检测装置,试验台内部设有驱动装置,所述试验台主体通过螺栓固定在试验台支架上,所述试验台主体右侧设有大挡块和小挡块。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结构简单,做到试验台小型化,便于放置于实验桌,制作成本低;操作方便,旋转手柄带动滑块牵拉钢丝即可以提供所需的拉力;精度可调,可根据实验要求精度更换传感器来达到满足不同实验精度的要求,同时借助传感器技术可实时检测应力的大小,方便调整。

该专利公开的实验台仅能够进行单一方向上的拉力测试,然而分体式衬套的载荷较为复杂,受力方向多,所以加固件的载荷也较为复杂,所有现有技术中的实验台无法满足对加固件的测试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加固件的应力测试装置,该装置通过仿真控制臂施加应力,测试结果贴近真实情况,并且衬套和加固件可进行稳定应力测试和瞬时动量测试,结果更贴近实际驾驶情况。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加固件的应力测试装置,包括有固定台、衬套和加固件夹具、稳定应力测试装置和瞬时动量测试装置,衬套和加固件夹具固定安装在固定台的两侧并且两个衬套和加固件夹具的输出端相向设置,衬套和加固件组装为一体并且其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衬套和加固件夹具的工作端,衬套和加固件夹具位于衬套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侧,稳定应力测试装置和瞬时动量测试装置分别位于衬套的径向方向上的两侧并且固定安装在固定台上,稳定应力测试装置和瞬时动量测试装置的工作端均安装有衬套夹具,两个衬套夹具的工作端均朝向衬套设置。

进一步的,衬套夹具包括有衬套夹具壳体、相向移动装置、衬套上夹爪和衬套下夹爪,衬套上夹爪和衬套下夹爪可滑动地安装在衬套夹具壳体内部并且分别位于衬套夹具壳体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相向移动装置固定安装在衬套夹具壳体上并且驱动衬套上夹爪和衬套下夹爪相向移动。

更进一步的,衬套夹具壳体的正面向内凹陷出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衬套上夹爪和衬套下夹爪与滑槽滑动配合,衬套夹具壳体的背面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固定柱。

更进一步的,衬套上夹爪包括有上力臂和设置在上力臂顶端的衬套上夹块,上力臂和衬套上夹块为一体件,上力臂与滑槽滑动配合,衬套上夹块为开口朝下的半环形,衬套上夹块的开口面设置有上齿槽。

更进一步的,衬套下夹爪包括有下力臂和设置在下力臂顶端的衬套下夹块,下力臂、衬套下夹块分别与上力臂、衬套上夹块上下对称设置,衬套下夹块的开口面设置有与上齿槽啮合的下齿槽,衬套上夹块和衬套下夹块啮合后形成的圆环内壁与衬套的外圆柱面间隙配合。

进一步的,稳定应力测试装置包括有机箱、液压缸和导向装置,机箱内安装有油缸和比例溢流阀,液压缸通过比例溢流阀和油缸连通,导向装置固定安装在机箱上,液压缸固定安装在导向装置中并且液压缸的输出端贯穿导向装置与衬套夹具固定连接,衬套夹具固定安装在导向装置的活动端上远离液压缸的一面。

更进一步的,稳定应力测试装置还包括有压力传感器,固定柱内部设置有凹槽,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固定柱内部的凹槽中,液压缸的输出端与固定柱固定连接并抵接在压力传感器上。

进一步的,瞬时动量测试装置包括有惯性动力装置、摩擦盘离合器和冲击装置,惯性动力装置通过摩擦盘离合器和冲击装置传动连接,冲击装置包括有滑轨、冲击块、滑块、曲轴和曲轴连杆,滑轨水平朝向衬套设置并固定安装在固定台上,冲击块和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上,冲击块安装在滑轨上远离衬套的一端,滑块安装在滑轨上靠近衬套的一端,曲轴通过摩擦盘离合器和惯性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曲轴连杆一端铰接在曲轴的输出轴上,曲轴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冲击块上,衬套夹具固定安装在滑块上远离冲击块的一面。

更进一步的,惯性动力装置包括有电机、飞轮组和单向轴承,电机的输出轴与飞轮组的主轴通过单向轴承传动连接,飞轮组为一根安装有多个飞轮的主轴,飞轮组与曲轴通过摩擦盘离合器传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惯性动力装置的旁侧安装有惯性计算装置,惯性计算装置包括有同步轴和光电编码器,同步轴与飞轮组的主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同步轴的一端与光电编码器的工作端传动连接。

有益效果:

该装置用于测试加固件的强度,但是仅测试加固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加固件是对衬套起到加固的作用,应力测试的主体应当是衬套与加固件一体件,由于衬套为已经投产多年的产品,对其进行改进需要巨大的成本,所以应力测试的思路为对衬套产生作用力,测试在不同的作用力情况下,作为衬套加固装置的加固件能否有效地保护衬套不损坏;

工作人员将衬套与加固件组装起来并通过衬套和加固件夹具固定其两端,衬套夹具为仿真控制臂,用于夹紧衬套,稳定应力测试装置和瞬时动量测试装置分别为衬套夹具提供稳定的应力和瞬时动量,从而模拟出控制臂在正常工作状态和极限工作装下对衬套的作用力,从而通过衬套对加固件产生应力,进而测试加固件在正常应力与极限应力下的工作状态;

工作人员将衬套和加固件拼接在一起,将其安装在衬套和加固件夹具上,随后通过衬套夹具夹紧衬套,相向移动装置驱动衬套上夹爪和衬套下夹爪将衬套的外圆柱面固定在中间,衬套的外圆柱面可以在衬套上夹块和衬套下夹块啮合后形成的圆环内转动,上力臂和下力臂作为仿真控制臂,从而使得衬套夹具作为夹具固定衬套之后,还能够作为仿真控制臂使用,并且模拟出衬套能够在控制臂内旋转的功能,使得试验结构更贴近真实;

工作人员先通过稳定应力测试装置上安装的衬套夹具夹紧衬套,液压缸驱动导向装置带动衬套夹具前后移动,液压缸通过油缸供油,稳定应力测试装置旁侧设置有与稳定应力测试装置连接的计算机,比例溢流阀和压力传感器均与该计算机电性连接,计算机通过压力传感器反馈的数据调整比例溢流阀的开启程度,从而增加或减少油缸向液压缸的供油量,进而实现不同的输出力,从而实现了稳定应力测试;

随后工作人员先通过瞬时动量测试装置上安装的衬套夹具夹紧衬套,电机通过驱动飞轮组旋转并逐渐加速,从而给飞轮组蓄能,惯性计算装置旁侧也设置有计算机,光电编码器和摩擦盘离合器均与该计算机电性连接,该计算机通过光电编码器得到同步轴的转速,由于同步轴和飞轮组转速相同,所以计算机可以直接得到飞轮组的转速,进而通过计算得出飞轮组积蓄的动能,飞轮组通过摩擦盘离合器与曲轴传动连接,当飞轮组积蓄到足够的动能时计算机发出信号给摩擦盘离合器使其闭合,从而将飞轮组积蓄的动能传递到曲轴上,曲轴旋转使得曲轴连杆驱动冲击块急速撞向滑块,使得衬套夹具对衬套产生极限作用力,从而实现了瞬时动量测试装置。

1.衬套和加固件通过仿真控制臂施加应力,测试结果贴近真实情况。

2.衬套和加固件可进行稳定应力测试和瞬时动量测试,结果更贴近实际驾驶情况。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衬套和加固件夹具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的瞬时动量测试装置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的稳定应力测试装置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的衬套夹具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的衬套夹具立体分解图;

图9为实施例的侧夹具壳体立体分解图;

图10为实施例图9的b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固定台1,衬套和加固件夹具2,旋转机构2a,无框电机2a1,电机支架2a2,侧夹具壳体2b,转轴2b1,滑槽2b2,相向移动装置2c,旋转驱动装置2c1,第一滚珠丝杆2c2,第一滚珠丝杆滑块2c3,第二滚珠丝杆2c4,第二滚珠丝杆滑块2c5,加固件上夹块2d,上力臂2d1,上夹块2d2,通孔2d3,加强筋2d4,加固件下夹块2e,下力臂2e1,下夹块2e2,固定柱2e3,衬套夹具3,衬套夹具壳体3a,固定柱3a1,滑槽3a2,相向移动装置3b,衬套上夹爪3c,上力臂3c1,衬套上夹块3c2,上齿槽3c3,衬套下夹爪3d,下力臂3d1,衬套下夹块3d2,下齿槽3d3,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机箱4a,液压缸4b,导向装置4c,压力传感器4d,瞬时动量测试装置5,惯性动力装置5a,电机5a1,飞轮组5a2,单向轴承5a3,惯性计算装置5b,同步轴5b1,光电编码器5b2,摩擦盘离合器5c,冲击装置5d,滑轨5d1,冲击块5d2,滑块5d3,曲轴5d4,曲轴连杆5d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衬套加固件的应力测试装置,包括有固定台1、衬套和加固件夹具2、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和瞬时动量测试装置5,衬套和加固件夹具2固定安装在固定台1的两侧并且两个衬套和加固件夹具2的输出端相向设置,衬套和加固件组装为一体并且其两侧分别安装在两个衬套和加固件夹具2的工作端,衬套和加固件夹具2位于衬套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侧,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和瞬时动量测试装置5分别位于衬套的径向方向上的两侧并且固定安装在固定台1上,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和瞬时动量测试装置5的工作端均安装有衬套夹具3,两个衬套夹具3的工作端均朝向衬套设置。

该装置用于测试加固件的强度,但是仅测试加固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加固件是对衬套起到加固的作用,应力测试的主体应当是衬套与加固件一体件,所以将衬套与加固件组装起来并通过衬套和加固件夹具2固定其两端,衬套夹具3为仿真控制臂,用于夹紧衬套,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和瞬时动量测试装置5分别为衬套夹具3提供稳定的应力和瞬时动量,从而模拟出控制臂在正常工作状态和极限工作装下对衬套的作用力,从而通过衬套对加固件产生应力,进而测试加固件在正常应力与极限应力下的工作状态。

衬套和加固件夹具2包括有旋转机构2a、侧夹具壳体2b、相向移动装置2c、加固件上夹块2d和加固件下夹块2e,旋转机构2a的输出轴水平设置,侧夹具壳体2b固定安装在旋转机构2a的工作端,加固件上夹块2d和加固件下夹块2e可滑动地安装在侧夹具壳体2b内部并且分别位于侧夹具壳体2b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相向移动装置2c固定安装在侧夹具壳体2b上并且驱动加固件上夹块2d和加固件下夹块2e相向移动。

衬套和加固件组装在一起,其组合件的两侧被加固件上夹块2d和加固件下夹块2e夹在中间,相向移动装置2c可以驱动加固件上夹块2d和加固件下夹块2e靠近并夹紧组合件,或驱动加固件上夹块2d和加固件下夹块2e远离并松开组合件,旋转机构2a可驱动侧夹具壳体2b旋转,从而对衬套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应力,从而模拟出更接近于真实的效果。

旋转机构2a包括有无框电机2a1和电机支架2a2,无框电机2a1固定安装在电机支架2a2中,侧夹具壳体2b背面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转轴2b1,转轴2b1固定安装在无框电机2a1的工作轴中。

无框电机2a1为无框电机,将无框电机2a1固定在电机支架2a2内部而将转轴2b1固定在无框电机2a1内部,使得无框电机2a1、电机支架2a2与转轴2b1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侧夹具壳体2b的正面向内凹陷出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2b2,加固件上夹块2d和加固件下夹块2e与滑槽2b2滑动配合。

加固件上夹块2d和加固件下夹块2e安装在侧夹具壳体2b内部并与滑槽2b2滑动配合,使得加固件上夹块2d和加固件下夹块2e与侧夹具壳体2b的连接强度高。

相向移动装置2c包括有旋转驱动装置2c1、第一滚珠丝杆2c2、第一滚珠丝杆滑块2c3、第二滚珠丝杆2c4和第二滚珠丝杆滑块2c5,旋转驱动装置2c1固定安装在侧夹具壳体2b的顶端并且旋转驱动装置2c1的输出端竖直向下设置,第一滚珠丝杆2c2和第二滚珠丝杆2c4自上而下顺序连接在旋转驱动装置2c1的输出轴上,第一滚珠丝杆2c2和第二滚珠丝杆2c4的螺纹反向设置,第一滚珠丝杆2c2上安装有与第一滚珠丝杆2c2滑动配合的第一滚珠丝杆滑块2c3,第二滚珠丝杆2c4上安装有与第二滚珠丝杆2c4滑动配合的第二滚珠丝杆滑块2c5,加固件上夹块2d固定安装在第一滚珠丝杆滑块2c3上,加固件下夹块2e固定安装在第二滚珠丝杆滑块2c5上。

旋转驱动装置2c1为伺服电机,旋转驱动装置2c1工作驱动第一滚珠丝杆2c2和第二滚珠丝杆2c4旋转,由于第一滚珠丝杆2c2和第二滚珠丝杆2c4螺纹反向设置,所以当第一滚珠丝杆2c2和第二滚珠丝杆2c4旋转的时候,第一滚珠丝杆滑块2c3和第二滚珠丝杆滑块2c5分别在第一滚珠丝杆2c2和第二滚珠丝杆2c4上相向运动。

加固件上夹块2d包括有上力臂2d1和设置在上力臂2d1顶端的上夹块2d2,上力臂2d1和上夹块2d2为一体件,上力臂2d1与滑槽2b2滑动配合,上夹块2d2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上夹块2d2的通孔2d3,通孔2d3与衬套和加固件两侧的安装孔等径,上夹块2d2远离上力臂2d1的三边还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加强筋2d4。

加固件下夹块2e包括有下力臂2e1和设置在下力臂2e1顶端的下夹块2e2,下力臂2e1和下夹块2e2为一体件,下力臂2e1与滑槽2b2滑动配合,下夹块2e2上设置有竖直向上延伸的固定柱2e3,固定柱2e3与通孔2d3滑动配合。

衬套和加固件两侧均设置有安装孔,上夹块2d2和下夹块2e2将衬套和加固件的两侧夹紧,并通过固定柱2e3伸入安装孔后与通孔2d3连接,从而将衬套和加固件锁紧。

衬套夹具3包括有衬套夹具壳体3a、相向移动装置3b、衬套上夹爪3c和衬套下夹爪3d,衬套上夹爪3c和衬套下夹爪3d可滑动地安装在衬套夹具壳体3a内部并且分别位于衬套夹具壳体3a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相向移动装置3b固定安装在衬套夹具壳体3a上并且驱动衬套上夹爪3c和衬套下夹爪3d相向移动。

衬套和加固件组装在一起,其组合件的两侧被衬套和加固件夹具2夹持住,其衬套的外圆柱体被衬套夹具3夹持住,相向移动装置3b驱动衬套上夹爪3c和衬套下夹爪3d相向靠近从而将衬套夹持住,或者驱动衬套上夹爪3c和衬套下夹爪3d相向远离从而将衬套放开,相向移动装置3b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与相向移动装置2c相同。

衬套夹具壳体3a的正面向内凹陷出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滑槽3a2,衬套上夹爪3c和衬套下夹爪3d与滑槽3a2滑动配合,衬套夹具壳体3a的背面设置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固定柱3a1。

衬套上夹爪3c和衬套下夹爪3d安装在衬套夹具壳体3a内部并与滑槽3a2滑动配合,使得衬套上夹爪3c和衬套下夹爪3d与衬套夹具壳体3a的连接强度高,固定柱3a1用于固定安装在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和瞬时动量测试装置5的工作端上,用于阻止衬套夹具壳体3a相对于固定柱3a1径向移动。

衬套上夹爪3c包括有上力臂3c1和设置在上力臂3c1顶端的衬套上夹块3c2,上力臂3c1和衬套上夹块3c2为一体件,上力臂3c1与滑槽3a2滑动配合,衬套上夹块3c2为开口朝下的半环形,衬套上夹块3c2的开口面设置有上齿槽3c3。

衬套下夹爪3d包括有下力臂3d1和设置在下力臂3d1顶端的衬套下夹块3d2,下力臂3d1、衬套下夹块3d2分别与上力臂3c1、衬套上夹块3c2上下对称设置,衬套下夹块3d2的开口面设置有与上齿槽3c3啮合的下齿槽3d3,衬套上夹块3c2和衬套下夹块3d2啮合后形成的圆环内壁与衬套的外圆柱面间隙配合。

相向移动装置3b驱动衬套上夹爪3c和衬套下夹爪3d将衬套的外圆柱面固定在中间,衬套的外圆柱面可以在衬套上夹块3c2和衬套下夹块3d2啮合后形成的圆环内转动,上力臂3c1和下力臂3d1作为仿真控制臂,从而使得衬套夹具3作为夹具固定衬套之后,还能够作为仿真控制臂使用,并且模拟出衬套能够在控制臂内旋转的功能,使得试验结构更贴近真实。

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包括有机箱4a、液压缸4b和导向装置4c,机箱4a内安装有油缸和比例溢流阀,液压缸4b通过比例溢流阀和油缸连通,导向装置4c固定安装在机箱4a上,液压缸4b固定安装在导向装置4c中并且液压缸4b的输出端贯穿导向装置4c与衬套夹具3固定连接,衬套夹具3固定安装在导向装置4c的活动端上远离液压缸4b的一面。

液压缸4b驱动导向装置4c带动衬套夹具3前后移动,液压缸4b通过油缸供油,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旁侧设置有与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连接的计算机,比例溢流阀与该计算机电性连接,计算机通过调整比例溢流阀的开启程度,从而增加或减少油缸向液压缸4b的供油量,进而实现不同的输出力。

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还包括有压力传感器4d,固定柱3a1内部设置有凹槽,压力传感器4d安装在固定柱3a1内部的凹槽中,液压缸4b的输出端与固定柱3a1固定连接并抵接在压力传感器4d上。

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旁侧设置的计算机与压力传感器4d电性连接,计算机通过压力传感器4d反馈的数据及时调整比例溢流阀的开启程度,从而精确地控制液压缸4b的输出力。

瞬时动量测试装置5包括有惯性动力装置5a、摩擦盘离合器5c和冲击装置5d,惯性动力装置5a通过摩擦盘离合器5c和冲击装置5d传动连接,冲击装置5d包括有滑轨5d1、冲击块5d2、滑块5d3、曲轴5d4和曲轴连杆5d5,滑轨5d1水平朝向衬套设置并固定安装在固定台1上,冲击块5d2和滑块5d3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5d1上,冲击块5d2安装在滑轨5d1上远离衬套的一端,滑块5d3安装在滑轨5d1上靠近衬套的一端,曲轴5d4通过摩擦盘离合器5c和惯性动力装置5a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曲轴连杆5d5一端铰接在曲轴5d4的输出轴上,曲轴连杆5d5的另一端铰接在冲击块5d2上,衬套夹具3固定安装在滑块5d3上远离冲击块5d2的一面。

惯性动力装置5a通过摩擦盘离合器5c与曲轴5d4传动连接,使得惯性动力装置5a可驱动曲轴5d4旋转,曲轴5d4旋转使得曲轴连杆5d5驱动冲击块5d2朝着滑块5d3移动,衬套夹具3将衬套夹紧,随后惯性动力装置5a开始蓄能,当惯性动力装置5a积蓄到相当于车辆撞击时的极限动量时摩擦盘离合器5c闭合从而将惯性动力装置5a积蓄的能量传递到曲轴5d4上,进而使得冲击块5d2急速撞向滑块5d3,使得衬套夹具3对衬套产生极限作用力,从而测试加固件能否在该极限作用力下保护衬套。

惯性动力装置5a包括有电机5a1、飞轮组5a2和单向轴承5a3,电机5a1的输出轴与飞轮组5a2的主轴通过单向轴承5a3传动连接,飞轮组5a2为一根安装有多个飞轮的主轴,飞轮组5a2与曲轴5d4通过摩擦盘离合器5c传动连接。

电机5a1通过驱动飞轮组5a2旋转并逐渐加速,从而给飞轮组5a2蓄能,单向轴承5a3为单向轴承使得飞轮组5a2释放能量的时候不会产生对电机5a1的反作用力,防止电机5a1因为剧烈失速而损坏。

惯性动力装置5a的旁侧安装有惯性计算装置5b,惯性计算装置5b包括有同步轴5b1和光电编码器5b2,同步轴5b1与飞轮组5a2的主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同步轴5b1的一端与光电编码器5b2的工作端传动连接。

惯性计算装置5b旁侧也设置有计算机,光电编码器5b2和摩擦盘离合器5c均与该计算机电性连接,该计算机通过光电编码器5b2得到同步轴5b1的转速,由于同步轴5b1和飞轮组5a2转速相同,所以计算机可以直接得到飞轮组5a2的转速,进而通过计算得出飞轮组5a2积蓄的动能,当飞轮组5a2积蓄到足够的动能时计算机发出信号给摩擦盘离合器5c使其闭合,从而将飞轮组5a2积蓄的动能传递到冲击装置5d上,随后摩擦盘离合器5c断开飞轮组5a2和曲轴5d4之间的连接,电机5a1继续给飞轮组5a2蓄能。

工作原理:

该装置用于测试加固件的强度,但是仅测试加固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加固件是对衬套起到加固的作用,应力测试的主体应当是衬套与加固件一体件,由于衬套为已经投产多年的产品,对其进行改进需要巨大的成本,所以应力测试的思路为对衬套产生作用力,测试在不同的作用力情况下,作为衬套加固装置的加固件能否有效地保护衬套不损坏;

工作人员将衬套与加固件组装起来并通过衬套和加固件夹具2固定其两端,衬套夹具3为仿真控制臂,用于夹紧衬套,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和瞬时动量测试装置5分别为衬套夹具3提供稳定的应力和瞬时动量,从而模拟出控制臂在正常工作状态和极限工作装下对衬套的作用力,从而通过衬套对加固件产生应力,进而测试加固件在正常应力与极限应力下的工作状态;

工作人员将衬套和加固件拼接在一起,使其安装孔套在固定柱2e3上,随后相向移动装置2c启动驱动加固件上夹块2d和加固件下夹块2e彼此靠近,随后上夹块2d2和下夹块2e2将衬套和加固件夹在中间,同时固定柱2e3和通孔2d3将衬套和加固件的安装孔锁紧,从而锁紧了衬套和加固件,通过电机支架2a2可以旋转侧夹具壳体2b,从而使得衬套和加固件可以转向多个角度进行多次测试;

随后通过衬套夹具3夹紧衬套,相向移动装置3b驱动衬套上夹爪3c和衬套下夹爪3d将衬套的外圆柱面固定在中间,衬套的外圆柱面可以在衬套上夹块3c2和衬套下夹块3d2啮合后形成的圆环内转动,上力臂3c1和下力臂3d1作为仿真控制臂,从而使得衬套夹具3作为夹具固定衬套之后,还能够作为仿真控制臂使用,并且模拟出衬套能够在控制臂内旋转的功能,使得试验结构更贴近真实;

工作人员先通过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上安装的衬套夹具3夹紧衬套,液压缸4b驱动导向装置4c带动衬套夹具3前后移动,液压缸4b通过油缸供油,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旁侧设置有与稳定应力测试装置4连接的计算机,比例溢流阀和压力传感器4d均与该计算机电性连接,计算机通过压力传感器4d反馈的数据调整比例溢流阀的开启程度,从而增加或减少油缸向液压缸4b的供油量,进而实现不同的输出力,从而实现了稳定应力测试;

随后工作人员先通过瞬时动量测试装置5上安装的衬套夹具3夹紧衬套,电机5a1通过驱动飞轮组5a2旋转并逐渐加速,从而给飞轮组5a2蓄能,惯性计算装置5b旁侧也设置有计算机,光电编码器5b2和摩擦盘离合器5c均与该计算机电性连接,该计算机通过光电编码器5b2得到同步轴5b1的转速,由于同步轴5b1和飞轮组5a2转速相同,所以计算机可以直接得到飞轮组5a2的转速,进而通过计算得出飞轮组5a2积蓄的动能,飞轮组5a2通过摩擦盘离合器5c与曲轴5d4传动连接,当飞轮组5a2积蓄到足够的动能时计算机发出信号给摩擦盘离合器5c使其闭合,从而将飞轮组5a2积蓄的动能传递到曲轴5d4上,曲轴5d4旋转使得曲轴连杆5d5驱动冲击块5d2急速撞向滑块5d3,使得衬套夹具3对衬套产生极限作用力,从而实现了瞬时动量测试装置。

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