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阀控表及其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96075发布日期:2019-04-23 21:2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阀控表及其接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计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阀控表及其接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水表包括立式水表和卧式水表,而按照功能来分,又分为一般水表和阀控水表,其中阀控水表包括卧式阀控表和立式阀控表,立式阀控表包括立式基表和球阀两部分,卧式阀控表包括卧式基表和球阀两部分。现有的卧式基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布在两侧,使得卧式基表的占用面积较大,球阀一般设置在出水管上。现有的立式基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同一侧,且进水管位于出水管下方,进水管和出水管均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竖直部在竖直方向上呈同轴设置,球阀一般设置在出水管的竖直部上,因此需要将阀控电机置于立管段的进水或出水口垂直安装方向上,导致水表结构复杂,密封难度大。传统立式阀控表还存在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电子装置与阀控电机间的连线密封难度大,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立式阀控表往往仅用防护外壳遮住连线裸露部分起到美观效果,而实际上这样的外壳无法做到完全密封,长时间潮湿的环境下或浸水的情况下会导致电子装置或阀控装置失效,且维修更换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阀控表及其接管,将现有技术中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水平部与竖直部分离开来,使球阀可装在进水管或出水管的水平部上,从而智能模块能与电动组件以及球阀处于同一安装方向上,实现与卧式阀控表通用同一型号的智能模块,同时有利于智能模块与基表之间的密封,保护智能模块中的电子元件以及阀控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水表垂直接管,设置在立式水表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在的一侧,其内设有互不连通的用于与所述进水管连通的进水腔和用于与所述出水管连通的出水腔;

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立式水表固定连接的锁紧结构以及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腔或所述出水腔的开口处设有伸入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的延伸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如下的另一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阀控表,包括立式基表和球阀,所述立式基表的一侧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仅具有水平部,所述球阀设置在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上;

还包括上述的垂直接管,所述垂直接管设置在所述立式基表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一侧,且所述垂直接管内设有互不连通的进水腔和出水腔,所述进水腔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腔与所述出水管相连通;

所述垂直接管与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出水管之间设有锁紧结构和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垂直接管的连接处设有法兰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立式基表上的第一法兰安装部、设置在所述垂直接管上的第二法兰安装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部和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部的锁紧件,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部与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为与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部以及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部螺纹连接的螺丝,任意两个锁紧件之间设有防盗铅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为8字u型圈。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接管的进水腔或出水腔的开口处设有一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进入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球阀的阀体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管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球阀的阀体位于所述环形槽之间,且与所述环形槽相抵,所述阀体朝向所述环形槽的一侧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环形槽之间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内腔斜向上设置,形成朝向所述基表的主腔体逐步放大的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的内腔水平设置,形成水平通道。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将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垂直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阀控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智能阀控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智能阀控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式智能阀控表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模块的中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模块的中盒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模块的下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垂直接管;11、进水腔;12、出水腔;13、延伸管;131、环形槽;132、o型密封圈;133、阀体定位圈;14、第二法兰安装部;15、锁紧件;151、孔;16、8字u型圈;

20、盒体;21、电路室;22、电机室;221、电机;23、电池仓;24、电池盖;241、盖板;242、密封圈;243、压紧件;2431、环形凸台;2432、安装工件孔;2433、安装通孔;244、环形挡块;245、密封塞;25、上盖;251、第二长螺丝;26、中盒;261、定位脚;262、第一长螺丝;27、下盒;271、贯通孔;28、第一隔板;29、第二隔板;

30、第一导线隔板组件;31、安装孔;32、封板;33、穿线孔;34、第一导线;

40、第二导线隔板组件;41、安装槽;42、导线隔板;43、第二导线。

50、立式基表;51、进水管;52、出水管;521、预留孔;53、球阀;531、阀杆;532、密封传动件;54、铜罩;55、定位孔;56、安装座;57、第一法兰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看附图之图1至图8,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立式阀控表及其接管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明,其中垂直接管解决了现有立式基表的进水管与出水管的水平部和竖直部为一体式结构的问题,使球阀可以设置在进水管或出水管的水平部上,从而实现可与卧式阀控表的智能模块通用,便于维修;且垂直接管可在安装时弯曲设置,避免了现有的立式基表在上下管道不同心时连接处弯曲导致的密封不严出现漏水的现象。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立式水表垂直接管10,设置在立式水表设有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所在的一侧,其内设有互不连通的用于与所述进水管51连通的进水腔11和用于与所述出水管52连通的出水腔12;

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立式水表固定连接的锁紧结构以及密封结构。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而由于立式基表的表壳为整体制成,因而水平部和竖直部也为一体式结构,而立式阀控表需要将球阀放置在进水管或出水管中,因此只能放置在竖直部,无法放置在水平部,从而导致智能模块中的其他电子元件无法与控制球阀的电动组件以及球阀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立式智能阀控表的体积较大,且立式智能阀控表的智能模块无法与卧式智能阀控表的智能模块通用。

而本实施例设计了一种立式水表的垂直接管10,使立式水表上的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仅具有水平部,使球阀53可以和卧式阀控表一样装在水平部,因此智能模块可以通用。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水腔11或所述出水腔12的开口处设有伸入所述进水管51或所述出水管52的延伸管13。垂直接管10上用于立式水表的锁紧结构为法兰盘,更具体地说,所述进水管51以及所述出水管52与所述垂直接管10的连接处设有法兰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立式基表50上的第一法兰安装部57、设置在所述垂直接管10上的第二法兰安装部1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部57和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部14的锁紧件15,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部57与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部14之间。所述锁紧件15为与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部57以及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部14螺纹连接的螺丝,任意两个锁紧件15之间设有防盗铅封结构,防盗铅封结构为在螺丝的螺帽上设有孔151,而后在任意两个螺丝的孔151中穿过铅封而后锁紧,以起到水表防盗的作用。延伸管13的作用在于,不仅可以固定球阀53,同时还可起支撑立式基表50的作用,避免在实际安装使用中仅依靠螺丝承受立式基表50及其上的智能模块的重量。

在实际安装使用中,水管口径与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的口径不一致,现有技术需要更换相同口径的水表才可使用,而本实施例中与水管相连接的为垂直接管10,因此,在遇到上述情况的时候,只需更换垂直接管10即可,垂直接管10与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的连接处的口径保持不变,无需更换水表,实现水表的通用,方便水表的加工知道,大幅减少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另外,有时实际安装现场的上下管道不同心时,传统的立式阀控表壳的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会另外接管,同时接管容易弯曲,从而导致密封不严,产生漏水,而本实施例的垂直接管10的两端可适当弯曲,只要保证锁紧结构处的密封,即使垂直接管10的上下部弯曲也不会造成密封不严的问题,避免漏水。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垂直接管10不仅可以用在立式阀控表上,还可用于普通的立式水表上,以解决水管口径与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的口径不一致以及上下管道不同心的问题。

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一种立式阀控表,包括立式基表50和球阀53,所述立式基表50的一侧设有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所述进水管51和所述出水管52均仅具有水平部,所述球阀53设置在所述进水管51或所述出水管52上;

还包括上述的垂直接管10,所述垂直接管10设置在所述立式基表50设有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的一侧,且所述垂直接管10内设有互不连通的进水腔11和出水腔12,所述进水腔11与所述进水管51相连通,所述出水腔12与所述出水管52相连通;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均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而由于立式基表50的表壳为整体制成,因而水平部和竖直部也为一体式结构,而立式阀控表需要将球阀53放置在进水管51或出水管52中,因此只能放置在竖直部,无法放置在水平部,从而导致智能模块中的其他电子元件无法与控制球阀53的电动组件以及球阀53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使立式智能阀控表的体积较大,且立式智能阀控表的智能模块无法与卧式智能阀控表的智能模块通用。而本实施例中的立式水表与垂直接管10相连接,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仅具有水平部,因此,球阀53可以直接设置进水管51或出水管52的水平部上,便于智能模块的安装。

所述垂直接管10与所述进水管51以及所述出水管52之间设有锁紧结构和密封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垂直接管10的锁紧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一致,垂直接管10上用于立式水表的锁紧结构为法兰盘,更具体地说,所述进水管51以及所述出水管52与所述垂直接管10的连接处设有法兰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立式基表50上的第一法兰安装部57、设置在所述垂直接管10上的第二法兰安装部1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部57和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部14的锁紧件15,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部57与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部14之间。所述锁紧件15为与所述第一法兰安装部57以及所述第二法兰安装部14螺纹连接的螺丝,任意两个锁紧件15之间设有防盗铅封结构,防盗铅封结构为在螺丝的螺帽上设有孔151,而后在任意两个螺丝的孔151中穿过铅封而后锁紧,以起到水表防盗的作用。而垂直接管10与立式基表50之间的密封机构为8字u型圈16,安装时,将8字u型圈16塞入第一法兰安装部57上的密封槽,圆口朝内,平面朝外,而后将第二法兰安装部14与第一法兰安装部57贴近,利用六枚内六角螺丝锁紧立式基表50和垂直接管10,防盗铅封可放置于任意两枚螺丝之间。

垂直接管10的延伸管13可以设置在进水腔11的开口处,也可以设置在出水腔12的开口处,延伸管13的作用之一为固定球阀53,因此,当球阀53设置在进水管51中时,选择延伸管13位于进水腔11的开口处的垂直接管10;而当球阀53设置在出水管52中时,选延伸管13位于出水腔12的开口处的垂直接管10。

如附图3所示,进水管51位于出水管52的下方,为了方便安装智能模块,控制球阀53,球阀53设置在出水管52中,对应地,延伸管13设置在出水腔12的开口处。而球阀53的阀体与延伸管13密封连接,更具体地说,所述延伸管13的内壁上设有环形槽131,所述球阀53的阀体位于所述环形槽131之间,且与所述环形槽131相抵,所述阀体朝向所述环形槽131的一侧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与所述环形槽131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132。在安装球阀53时,出水管52上设有球阀53的阀杆531的预留孔521,先将两个o型圈套入阀杆531对应的密封槽中;而后将安装好的阀杆531塞入预留孔521中,卡至限位;而后将弹簧、定位套以及球形阀芯依次塞入出水管52中,并将8字u型圈16塞入表壳法兰的密封槽内,圆口朝内平面向外;而后将密封圈242和阀体定位圈133依次塞入延伸管13中,卡在环形槽131上,再将延伸管13伸入出水管52内,直至阀体定位圈133与球形阀芯接触相抵,第一法兰安装部57与第二法兰安装部14相抵,再用六枚内六角螺丝锁紧密封第一法兰安装部57和第二法兰安装部14,使立式基表50与垂直接管10密封固定,最后将防盗铅封可放置于任意两枚螺丝之间。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所述进水管51的内腔斜向上设置,形成朝向所述基表的主腔体逐步放大的通道;所述出水管52的内腔水平设置,形成水平通道。本实施例的进水管51的水平部改变了现有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的内腔均为水平直管段平行排布形状一致的传统做法,而是将进水管51的内腔斜向上设置,形成朝向所述基表的主腔体逐步放大的通道,从而实现进水管51的开口处整圆形状到立式基表50的主腔体的椭圆形开口的平滑过渡,如附图所示的,内腔为向上倾斜6°的逐步放大的通孔;同时,保留了出水管52的内腔呈水平直线设置,其上留有的球阀53阀杆531的预留孔521为水平通孔,保证了球阀53阀杆531为竖直安装,避免与垂直接管10干涉,实现功能的同时,便于表壳的开模生产。同时,球阀53安装在水平部可以实现立式阀控表与卧式阀控表的智能模块一致,互通性强。

实施例3

如附图3至附图8所示,一种立式智能阀控表,包括立式基表50和球阀5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基表50一侧设有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所述进水管51和所述出水管52均仅具有水平部,所述球阀53设置在所述进水管51或所述出水管52上;

还包括呈密封状态的设置于所述进水管51和所述出水管52上方的智能模块,所述智能模块与所述立式基表50可拆卸连接,所述智能模块包括与所述球阀53传动连接的电动组件,所述电动组件与所述球阀53之间设有密封传动件532。

本实施例的智能模块可与卧式基表通用,其内部密封良好。本实施例的立式基表50的结构与实施例2类似,再次不再赘述。智能模块的密封也尤为重要。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模块利用多个导电隔板组件解决了各个独立仓室之间的电连接,使每个组件可以独立封装,且保持连接关系,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

更具体地说,本实施例的所述智能模块包括盒体20、电路组件、电动组件以及电源组件,

所述盒体20包括独立的电路室21、电机室22以及电池仓23;

位于所述电路室21中的所述电路组件通过第一导线隔板组件30与位于所述电机室22中的电机组件电连接,通过第二导线隔板组件40与位于所述电池仓23中的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

所述电机室22与立式基表50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路室21分别与立式基表50以及所述电机室22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池仓23上设有设置在所述电池仓23的开口以密封所述电池仓23的电池盖24。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导线隔板组件30将电路室21与电池仓23分隔成为互不干涉又紧密联系的独立腔,通过第一导线隔板组件30将电源线及升级线引入电池仓23内,不论是电池电源耗尽或是程序更新换代需要升级时,仅需打开电池仓23,就可实现电池更换及程序升级;通过第二导线隔板组件40将电路室21与电机室22分隔成为互不干涉又紧密联系的独立腔,通过第二导线隔板组件40将电机线置入电机室22内;同时拥有独立互不干涉的电路室21、电机室22及电池仓23,电路室21可独立封胶,尤其是水表安装环境都比较潮湿,将电路室21独立封胶后,可以隔绝空气中的水汽,对电路组件中的pcb板起到保护作用。当某一组件损坏时,可实现单独更换组件,无需拆开电路室21,最大限度的保障电路板避免受到外界影响,提高使用寿命大大地降低了维修成本。

更具体地说,所述盒体20包括上盖25、中盒26以及下盒27,其中

所述电动组件设置在下盒27中,所述下盒27与所述中盒26中部的第一隔板28形成所述电机室22;

所述电路组件设置在所述中盒26的上半部,所述第一隔板28与所述上盖25形成容纳所述电路组件的电路腔室电路室21;

所述电池仓23与所述中盒26之间设有第二隔板29。

如附图3至8所示,所述下盒27的底部设有供电动组件中的电机221穿过与立式基表50连接的贯通孔271。立式基表50内设有水计量机构和机芯,所述机芯上方设有水表玻璃,所述水表玻璃设置在铜罩54内;所述机芯顶部设有表盘,所述表盘上设有发讯指针,所述水表玻璃上设有与所述发讯指针位置对应的定位孔55,所述电路组件包括具有采集发讯指针信号功能的采集电感、pcb电路板以及发讯盒盖,所述采集电感的位置与发讯指针的位置对应,且所述中盒26上设有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孔55的定位脚261,所述定位孔55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定位孔55呈三角分布,紧密靠近,所述定位脚261的数量与所述定位孔55对应,且同样呈三角分布。

另外,所述第一导线隔板组件30设置在第一隔板28上;

所述第一导线隔板组件30包括设置在第一隔板28上的安装孔31、封板32、设置在封板32上的穿线孔33以及穿过所述穿线孔33连接电路组件与电动组件的第一导线34;

所述第一导线隔板组件30与所述第一隔板28密封连接。

同时,所述第二导线隔板组件40设置在第二隔板29上;

所述第二导线隔板组件40包括设置在第二隔板29上的安装槽41、导线隔板42以及连接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电路组件的第二导线43;

所述第二导向隔板组件与所述第二隔板29密封连接。

安装时,将第一导线隔板组件30安装在中盒26的第一隔板28上的安装孔31并灌胶密封,将第二导线隔板组件40安装在中盒26的第二隔板29上的安装槽41并灌胶密封,使电路室21、电机室22以及电池仓23相互独立密封;而后将pcb电路板安装在中盒26的上半部内,并固定,再灌胶密封,再将发讯盒盖安装在中盒26上,沿发讯盒盖轮廓均匀罐uv胶,放在紫外线灯光下凝固;而后将电动组件中的电机221固定在下盒27中,与基板转动连接,并将下盒27与中盒26锁紧,下盒27与立式基表50锁紧;再将上盖25的前端套在立式基表50的铜罩54上,后端与中盒26锁紧;而后将电源组件(即电池)放进电池仓23,连接导线,盖上电池盖24进行密封,完成整个智能模块的安装固定。

如附图5所示,盒体20之间以及盒体20与立式基表5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丝连接,更具体地说,立式基表50与所述下盒27对应位置设有安装座56,所述下盒27与所述安装座56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所述中盒26与所述下盒27通过第一长螺丝262固定连接;

所述上盖25的前端套设在立式基表50的铜罩54上,所述上盖25与所述中盒26通过第二长螺丝251固定连接。

立式基表50与智能模块分别设有防盗结构,在不装配智能模块时,立式基表50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机械表使用,立式基表50能提供r160的量程比,计数稳定可靠,读数清晰易于记录;而上盖25上设有表盖,所述表盖可以相对上盖25°水平转动以及°翻转,便于用户或抄表人员开启查看,该表盖的结构已经在本申请人的另一专利中公开,在此不再赘述;而独立封装的各个部件,可在不损坏任何零件(除起铅封作用的电池盖24中的密封塞245外)的情况下实现智能模块的快速更换与组装,利于售后维修。

如附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源组件为电池,电池的密封和防盗尤为重要,所述电池盖24设置在所述电池仓23的开口以密封所述电池仓23。更具体地说,所述电池盖24包括盖板241、密封圈242以及压紧件243,所述电池仓23的开口处的内壁具有环形挡块244,所述盖板241与所述环形挡块244相抵,所述密封圈242套设在所述盖板241的外侧,所述压紧件243设置在所述盖板241的外侧且与所述电池仓23开口处的内壁螺纹连接,以将所述密封圈242压紧在所述盖板241与所述压紧件243之间。盖板241盖合在电池仓23的开口处,起到定位和封闭电池的作用;盖板241的一个端面压在电池仓23的环形挡块244上,用于电池的限位,另一个端面提供了密封圈242的安装面,使密封圈242可套设在盖板241的外侧,而设置在盖板241外侧的压紧件243通过与电池仓23的内壁螺纹连接进一步将密封圈242压缩变形达到预计压缩量,起到密封效果,由附图所示,压紧件243朝向密封圈242的一面设有与密封圈242对应的环形凸台2431,在压紧件243的转动过程中,逐渐与密封圈242相抵,使密封圈242变形,起到密封效果。

而为了转动压紧件243,压紧件243的外侧端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工具夹紧以安装所述压紧件243的安装工件孔2432,安装工具可以伸入安装工件孔2432从而转动压紧件243,以将压紧件243拧紧在电池室内。与此同时,压紧件243的外侧还设有密封塞245,用于遮挡压紧件243上的安装工件孔2432。密封塞245若要再次从压紧件243上取下,需要破坏密封塞245才可。更具体地说,所述压紧件243的外侧端面设有至少一安装通孔2433,所述密封塞245的内侧壁上设有插入所述安装通孔2433的插入件,所述插入件的前端形成箭头状的扩大端,以使得所述插入件可穿过所述安装通孔2433但无法无损地从所述安装通孔2433中取出。密封塞245的作用有两点:一是提高电池仓23的密封性;二是防止压紧件243被意外打开,方便工作人员确认压紧件243是否在未知的情况下被打开。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密封塞245上的插入件与安装通孔2433定位,插入件的一侧还具有至少一定位件,定位件与压紧件243上的安装工件孔2432对应,通过定位件与安装工件孔2432的配合,保证密封塞245与压紧件243对齐,便于插入件顺利插入安装通孔2433内。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