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胶砂振实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7453发布日期:2018-09-18 21:4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泥胶砂振实台。



背景技术:

水泥胶砂振实台是一种适用于水泥强度检验样品制作的设备,使用时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的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两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放入胶砂后将料层拨平,接着震动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将第二层胶砂拨平,再振动60次,完成后取下试模,样品完成。振实后的水泥试块有利于对水泥胶砂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施工用水泥的质量,有利于达到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的目的。

现有的水泥胶砂振实台在将空试模固定在振实台上时,操作人员转动设置在振实台上的固定件,使固定件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常常会由于粗心而导致忘记将固定件固定,进而在振动的情况下出现空试模掉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胶砂振实台,具有减少因操作人员粗心导致空试模未进行固定的情况发生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泥胶砂振实台,包括机架,还包括模套与振实台,所述振实台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振实台上设置有内部中空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中空部分与空腔连通,所述空腔内设置有驱动件,所述立柱远离振实台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块,所述容置块内可移动的设置有用于固定模套的固定件;

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滑动穿设在空腔的侧壁上,第一连杆远离空腔的一端设置在振实台用于盛放试样的一端,第一连杆在空腔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中段处设置有与空腔侧壁铰接的铰接点,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穿设于立柱内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与固定件连接;

所述固定件包括推动块与插接块,所述第三连杆与推动块连接,所述插接块水平的设置在容置块内,插接块靠近推动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推动块上设置有可推动插接块作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二斜面,所述插接块远离推动块的一端可离开容置块,所述模套上设置有用于供插接块插接的凹槽。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将试模放置在振实台上时,试模抵触第一连杆,使第一连杆缩回空腔内,此时第一连杆按压第二连杆的一端,使得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翘起,第二连杆翘起的一端推动第三连杆运动,第三连杆带动推动块运动,此时推动块与插接块接触,第二斜面沿第一斜面滑动,即推动插接块沿水平方向移动,最终插接块的一端插入凹槽内,使得模套与试模的位置被固定,试模与模套的位置在放置试模后随即固定,使得操作人员无需单独将试模与模套的位置进行固定,减少了因操作人员粗心而未固定试模与模套位置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所述插接块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容置块内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凸起与所述固定块间连接有用于使插接块回到容置块内的第一弹簧。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试模放置在振实台上时,试模推动第一连杆运动,第一连杆推动第二连杆运动,第二连杆带动第三连杆运动,第三连杆带动推动块运动,推动块推动插接块向凹槽的方向运动,此时连接在凸起与固定块间的第一弹簧被拉长;将需要将试模取下时,向上抬动试模,使试模与第一连杆分离,此时第一连杆不再向第二连杆施加压力,推动块不再向插接块施加推力,设置在容置块内的第一弹簧恢复形变并拉动插接块回到容置块内,即可将试模从振实台上取下。

进一步,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使第一连杆的一端穿出振实台的第二弹簧。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当试模放置在振实台上时,第一连杆与试模相抵触,试模推动第一连杆向空腔方向运动,此时第二弹簧被压缩,当试模离开振实台时第二弹簧恢复形变,第二弹簧推动第一连杆运动,并使第一连杆的一端穿出振实台。

进一步,所述插接块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容置块内设置有用于与导向块配合并使插接块水平方向运动的导向槽。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插接块在容置块内移动时,导向块沿导向槽滑移,减少插接块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出现自身转动的现象。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空腔的一端设置有承接片。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因第一连杆过细,第一连杆受到的压强过大而使第一连杆损毁的现象发生。

进一步,所述振实台的端面上设置有包覆承接片与第一连杆的具有延展性的防渗膜。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试样从第一连杆与振实台间的缝隙进入空腔内的情况发生,减少了试样对固定件的影响。

进一步,第二连杆与空腔侧壁间的铰接点靠近第一连杆设置。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铰接点靠近第一连杆设置,当插接块插入凹槽时第一连杆的位移相对较小,减少了固定件无法固定试模与模套的情况。

进一步,所述插接块背离推动块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倒角在插接块插入凹槽时起导向的作用,减少了插接块无法插入凹槽的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一、驱动件与固定件的设置,使得将试模放置在振实台上时即可固定试模与模套的位置,无需操作人员单独对试模和模套进行固定;

二、防渗膜的设置减少了试样从第一连杆与振实台间的缝隙进入空腔内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泥胶砂振实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泥胶砂振实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泥胶砂振实台的导向槽与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模套;21、凹槽;3、振实台;31、空腔;32、立柱;321、推动块;3211、第二斜面;33、容置块;331、插接块;3311、第一斜面;3312、凸起;3313、导向块;332、固定块;333、第一弹簧;334、导向槽;34、第一连杆;341、承接片;35、第二连杆;36、第三连杆;37、第二弹簧;4、防渗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水泥胶砂振实台,包括机架1,还包括模套2与振实台3,振实台3内开设有空腔31,振实台3上设置有内部中空的立柱32,立柱32的中空部分与空腔31连通,空腔31内设置有驱动件,立柱32远离振实台3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块33,容置块33内可移动的设置有用于固定模套2的固定件。

如图2所示,驱动件包括第一连杆34、第二连杆35和第三连杆36,第一连杆34可移动的穿设在空腔31的侧壁上,第一连杆34远离空腔31的一端设置在振实台3用于盛放试样的一端,第一连杆34远离空腔31的一端设置有承接片341,振实台3的端面上设置有包覆承接片341与第一连杆34的具有延展性的防渗膜4。第一连杆34在空腔31内的一端与第二连杆35铰接,第二连杆35中段且靠近第一连杆34处设置有与空腔31侧壁铰接的铰接点,第二连杆35远离第一连杆34的一端铰接有位于立柱32内的第三连杆36,第三连杆36远离第二连杆35的一端与固定件连接。

如图2、图3所示,固定件包括推动块321与插接块331,第三连杆36与推动块321连接,插接块331水平的设置在容置块33内,插接块331靠近推动块3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3311,推动块321上设置有可推动插接块331作水平方向运动且插接块331的一端可离开容置块33的第二斜面3211,模套2上设置有用于供插接块331插接的凹槽21。

如图2、图3所示,插接块331的侧壁上设置有凸起3312,容置块33内设置有固定块332,凸起3312与固定块332间连接有用于使插接块331回到容置块33内的第一弹簧333,空腔31内设置有用于使第一连杆34的一端穿出振实台3的第二弹簧37。

将试模放置在振实台3上时,试模与防渗膜4相接触,此时试模推动承接片341向振实台3方向运动,承接片341按压第一连杆34,使第一连杆34缩回空腔31内,此时第一连杆34按压第二连杆35的一端,使得第二连杆35远离第一连杆34的一端翘起,同时第二弹簧37被压缩,第二连杆35翘起的一端推动第三连杆36运动,第三连杆36带动推动块321运动,此时推动块321与插接块331接触,第二斜面3211沿第一斜面3311滑动,即推动插接块331沿水平方向移动,最终插接块331的一端插入凹槽21内,使得模套2与试模的位置被固定,同时第一弹簧333被拉长。试模与模套2的位置在放置试模后随即固定,使得操作人员无需单独将试模与模套2的位置进行固定,减少了因操作人员粗心而未固定试模与模套2位置的情况发生。

取下试模时,向上抬动试模,使试模不再挤压承接片341,此时第一连杆34不再向第二连杆35施加压力,第二弹簧37恢复形变,推动第一连杆34并使第一连杆34的一端穿出振实台3,第二连杆35恢复成初始状态,第二连杆35与第三连杆36铰接的一端带动第三连杆36运动,此时推动块321与插接块331分离,第一弹簧333恢复形变并拉动插接块331回到容置块33内,即可将试模从振实台3上取下。

防渗膜4的设置减少了试样从第一连杆34与振实台3间的缝隙进入空腔31内的情况发生,减少了试样对固定件的影响。

如图4、图5所示,插接块331上设置有导向块3313,容置块33内设置有用于与导向块3313配合并使插接块331水平方向运动的导向槽334。

插接块331在容置块33内移动时,导向块3313沿导向槽334滑移,减少插接块331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出现自身转动的现象。

如图3所示,插接块331背离推动块321的一端设置有倒角。

倒角在插接块331插入凹槽21时起导向的作用,减少了插接块331无法插入凹槽21的现象发生。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特征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增删或作其他调整,从而得到不同的、本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其他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也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