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根部原位土壤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40067发布日期:2018-09-04 22:04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集植物根部土壤的装置,是一种操作简便、有效地对次表层原位土壤采样的装置。



背景技术:

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是为植物提供肥力、根植和生长的重要场所,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随着近些年来愈加剧烈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土壤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和改造,引起一系列的土壤结构破坏、肥力损耗、水土流失等严重后果,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系统平衡。为了深入地评估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如农业生产中作物的土壤肥力,干旱区脆弱的土壤结构等,需要对土壤进行必要的监测采样和分析研究。

土壤采样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分为破坏性采样和原位采样,破坏性采样将植物根叶、石砾等杂质人工排除,以小范围的土铲、土钻定点采样,或者大范围的深挖剖面进行分层采样,这样均会破坏样点原有生境,造成不可复原的后果。而原位采样是对样点最小干扰的采样,而且能够较好地采集到原土壤结构的信息,如用小型环刀对土壤进行采样,一般可以采集表层以下数十厘米级的样品,这对保有高质量土样和对原生境的保护、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因植物根茎的阻挡,现有的土壤采样器对陆地植物根部原位土壤的采集较为不便,导致次表层土壤监测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针对上述缺陷,研究设计一种便捷、可靠的次表层土壤采样装置成为完善土壤监测技术的必要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土壤采样装置对陆地植物根际土壤原位采样差、效率低的缺点,提供一种高效、可靠的土壤采集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根部原位土壤采集器,包括两片弧形片、两个把手,所述两片弧形片相连接形成竖直的环形片,所述环形片的顶端半径大于底端半径,所述两个把手对称设置于所述环形片的顶端,所述两个把手分别连接两片弧形片。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片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刃口,便于压入和切割土壤。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为T形把手,所述T形把手的底端与所述弧形片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T形把手的底端与所述弧形片上下铰接,方便手把上下灵活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片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出的连接部,所述两片弧形片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置有耳孔,所述两片弧形片通过穿过所述耳孔的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片的外表面设置有锯齿。

进一步的,所述锯齿在所述环形片的外表面沿向下的螺旋排列,便于装置在向下切割土壤时将外围土壤边缘剥蚀隔离,在采样时,环刀片在水平面上可绕中心轴顺时针旋转,而螺旋锯齿有助于剥离外部土壤和杂质,提高采样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为沿顺时针方向向下的螺旋。

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为对称式设计,组装、拆卸方便,整个装置操作简便,可围绕植物主干或根茎区布置采样点而不受影响,采集到植物根际下的次表层原位土壤。装置拼接组装方便,也避开了一般情况下植物根茎的阻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此外,拼接后的环刀片半径上口大、下口小,有助于采样后土样的抽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植物根部原味土壤采集器的结构图。

图2为弧形片的结构图。

其中1为T型把手,2为连接耳,3为弧形片,4为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植物根部原位土壤采集器,包括两片弧形片3、两个把手,所述两片弧形片3相连接形成竖直的环形片,所述环形片的顶端半径大于底端半径,所述两个把手对称设置于所述环形片的顶端,所述两个把手分别连接两片弧形片3。

所述环形片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刃口。

所述把手为T形把手1,所述T形把手1的底端与所述弧形片3铰接。

所述T形把手1的底端与所述弧形片3上下铰接。

所述弧形片3顶端两侧分别设置有凸出的连接部,所述两片弧形片3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

所述连接部为连接耳2,所述连接耳2上设置有耳孔,所述两片弧形片通过穿过所述耳孔的螺栓连接。

所述弧形片3的外表面设置有锯齿4。

所述锯齿4在所述环形片的外表面沿向下的螺旋排列。

所述螺旋为沿顺时针方向向下的螺旋。

采集土壤时,首先操作把手1,用力使环形片压入表层土壤,缓慢切割土壤,此时螺旋状的锯齿4会将外围土壤剥蚀。另外,在切割次表层深层土壤时,握住T型把手1,绕环形片的竖直中心轴顺时针旋转,可加速环形片的前进。当切割到需要的土壤深度时,将装置抬起,把里面的土柱样装入样品柱或样品袋中。

该原位土壤柱状采集器操作简单、科学高效,可快速采集次表层的原位土壤,特别适合植物根部的原位土样采集。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到土壤环境调查、样点监测和土壤研究等方面,达到定点采集原位土样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