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光核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4696发布日期:2018-11-13 21:4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用电缆的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声光核线器。



背景技术:

电网工程在停电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线路新建、改建、扩建后,输、配电线路相序与用户三相负载所需求的相序一致,新投运线路及设备在投运前必须保证核相工作准确无误,则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无电的情况下核对ABC三相接线的正确性。

目前施工人员核对ABC三相接线时,采用的是绝缘电阻摇表→电话通讯→逐线核对的方式,由于配电线路接线方式情况复杂多样,加上现场环境影响,使用传统核相时,检测人员需要两人配合,一人须手持电力摇表(兆欧表)和绝缘操作杆,另一个人在远端通信配合沟通,才能完成ABC三线的核相任务,且操作繁琐、设备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加上测试现场噪音大、受通讯信号强弱影响、沟通存在语言差异等原因,有造成误判的风险。摇测时还需每相做标记、逐相放电,不但造成了试验人员时间和人力资源浪费,而且还增大了试验成本和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声光核线器,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声光核线器,包括电源、开关、逻辑判断单元、指示电路以及语音电路;

所述电源通过导线与开关、逻辑判断单元、指示电路以及语音电路连接并为电路中各个单元提供电能;

所述逻辑判断单元进线端与接线端子连接,逻辑判断单元输出端与指示电路以及语音电路连接;

所述开关用于控制声光核线器的电源供给、测试或基准模式切换;

所述逻辑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被测电缆接线是否正确;

所述指示电路以及语音电路用于输出指示信息。

优选地,所述电源为电池(GB);

所述开关包括测试开关(S1)、转换开关(S2)、电源开关(S3);

所述逻辑判断电路包括光隔离器、三极管、以及电阻;

所述指示电路包括电阻以及发光二极管;

电池(GB)的正极与所述转换开关(S2)的第一端连接,转换开关(S2)第二端分别与测试开关(S1)一端、电阻(R13)连接,测试灯(HL3)一端与电阻(R13)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转换开关(S2)的第九端连接;

转换开关(S2)的第九端还分别与:电源开关(S3)第二端、电容器(C2)一端、电阻(R15)一端、基准灯(HL4)一端、电容器(C1)一端、语音电路一端、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2)发射极、电阻(R4)一端、电阻(R10)一端连接;

测试开关(S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器(C1)另一端、三极管(VT3)集电极、电阻(R11)一端、电阻(R9)一端、电阻(R7)一端、电阻(R6)一端、电阻(R3)一端连接;

三极管(VT3)发射极与语音电路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3)基极与电阻(R12)一端连接,电阻(R12)另一端分别与错误灯(HL2)一端、三极管(VT2)集电极连接;错误灯(HL2)另一端与电阻(R11)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基极分别与电阻(R9)另一端、电阻(R8)一端、电阻(R10)另一端连接;

蜂鸣器(B1)与电阻(R6)串联,正确灯(HL1)与电阻(R7)串联,蜂鸣器(B1)一端以及正确灯(HL1)一端及电阻(R8)另一端共同连接到三极管(VT1)集电极上;三极管(VT1)基极一端与电阻(R5)一端连接;

电阻(R3)另一端分别与光隔离器(D1)、光隔离器(D2)串联,光隔离器(D2)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5)另一端、电阻(R4)另一端连接;

光隔离器(D1)阳极输入端与电阻(R1)串联,电阻(R1)一端分别与接线端子(A)、电阻(R14)、二极管(VD1)、转换开关(S2)的第三端连接;

光隔离器(D2)阳极输入端与电阻(R2)串联,电阻(R1)一端与转换开关(S2)的第五端连接;

二极管(VD1)另一端与二极管(VD2)一端连接,二极管(VD2)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另一端、电容器(C2)另一端以及转换开关(S2)的第六端连接;

转换开关(S2)的第四端与接线端子(B)连接,转换开关(S2)的第七端与电源开关(S3)第五端连接,转换开关(S2)的第八端与光隔离器(D1)阴极输出端、光隔离器(D2)阴极输出端连接;

电源开关(S3)第四端与接线端子(C)连接。

优选地,所述声光核线器还包括一个外壳,电源、开关、逻辑判断单元、指示电路以及语音电路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

优选地,所述语音电路为ISD1820语音模块。

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为黄、绿、红三色端子。

优选地,所述转换开关(S2)为三刀双掷开关。

优选地,在使用时至少需要两个声光核线器,一个作为基准端,另一个作为测试端。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包括:

简易便捷:体积小巧(手机大小),简单易用,两节1.5V干电池供电。使用时只要两边同时使用该仪器夹好三条线(ABC相),然后分别设定为基准端或检查端,质量把控员在哪一端,哪一端就设为检测端,然后打开关即可知道结果。

安全智能:解决现有测量仪器需多人配合操作、使用繁琐、容易出错等问题,低压仪器,无需放电,有效保障使用人员安全。可以同时核对三条线(ABC相),只要其中有一条线接错或没接通,都可以自动判断出来。

结果直观:采取声光形式汇报结果(如:线序无误,蜂鸣声长鸣;线序有误,语音报警“请注意,线路未连通或线序有误”),使质量管理员远距离即可准确知道结果。

成本低廉:采用常用电子元器件以及成品语音模块焊接而成,元器件看可以在五金及电子市场购买,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调试方便;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停电户时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用于检测电缆时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声光核线器,包括电源、开关、逻辑判断单元、指示电路以及语音电路;电源为两节1.5V干电池GB,其通过导线与开关、逻辑判断单元、指示电路以及语音电路连接并为电路中各个单元提供电能;逻辑判断单元进线端与接线端子连接,逻辑判断单元输出端与指示电路以及语音电路连接;开关用于控制声光核线器的电源供给、测试或基准模式切换;逻辑判断单元用于判断被测电缆接线是否正确;指示电路以及语音电路用于输出指示信息。

具体地,如图1所示,开关包括测试开关S1、转换开关S2、电源开关S3。逻辑判断电路包括光隔离器、三极管、以及电阻。指示电路包括电阻以及发光二极管。电池GB的正极与转换开关S2的第一端连接,转换开关S2第二端分别与测试开关S1一端、电阻R13连接,测试灯HL3一端与电阻R13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转换开关S2的第九端连接。转换开关S2的第九端还分别与:电源开关S3第二端、电容器C2一端、电阻R15一端、基准灯HL4一端、电容器C1一端、语音电路一端、三极管VT1发射极、三极管VT2发射极、电阻R4一端、电阻R10一端连接。测试开关S1另一端分别与:电容器C1另一端、三极管VT3集电极、电阻R11一端、电阻R9一端、电阻R7一端、电阻R6一端、电阻R3一端连接。三极管VT3发射极与语音电路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3基极与电阻R12一端连接,电阻R12另一端分别与错误灯HL2一端、三极管VT2集电极连接。错误灯HL2另一端与电阻R11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T2基极分别与电阻R9另一端、电阻R8一端、电阻R10另一端连接。蜂鸣器B1与电阻R6串联,正确灯HL1与电阻R7串联,蜂鸣器B1一端以及正确灯HL1一端及电阻R8另一端共同连接到三极管VT1集电极上。三极管VT1基极一端与电阻R5一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分别与光隔离器D1、光隔离器D2串联,光隔离器D2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5另一端、电阻R4另一端连接。光隔离器D1阳极输入端与电阻R1串联,电阻R1一端分别与接线端子A、电阻R14、二极管VD1、转换开关S2的第三端连接。光隔离器D2阳极输入端与电阻R2串联,电阻R1一端与转换开关S2的第五端连接。二极管VD1另一端与二极管VD2一端连接,二极管VD2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5另一端、电容器C2另一端以及转换开关S2的第六端连接。转换开关S2的第四端与接线端子B连接,转换开关S2的第七端与电源开关S3第五端连接,转换开关S2的第八端与光隔离器D1阴极输出端、光隔离器D2阴极输出端连接。电源开关S3第四端与接线端子C连接。

其中,语音电路为ISD1820语音模块,该模块为成熟的产品,可以在电子元器件商场或网上购得,该模块只需要连接几根线即可正常使用;为了便于区分电缆的三相,接线端子为黄、绿、红三色端子,分别对应A、B、C三个端子;转换开关S2为三刀双掷开关。

为了保护内部的元器件及电路,如图2所示,声光核线器还包括一个外壳,电源、开关、逻辑判断单元、指示电路以及语音电路均设置在外壳内。

如图3所示,在使用时至少需要两个声光核线器,一个作为基准端,另一个作为测试端。连接时,将需要测试的电缆一端的三根线分别与基准端的A、B、C三个端子连接,电缆的另一端同样也与另一个作为测试端的核线器的A、B、C三个端子连接,然后将作为基准端的核线器中测试开关S1断开,开关S2打到“基准端”并接通电源开关S3,作为测试端的核线器中测试开关S1接通,开关S2打到“测试端”并接通电源开关S3。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三根线对应两个核线器的A、B、C三端时,测试电流经过作为基准端的核线器的电源GB正极经过A端子、电缆线之一、作为测试端的核线器的A端并经过R1带动光隔离器D1导通,于此同时电流经过VD1和VD2后从作为基准端的核线器的B端经过作为测试端的核线器的B端驱动光隔离器D2导通,由此,测试端核线器的S1、R3、D1、D2、R5形成通路为VT1提供基极电流并使得VT1导通,此时B1和HL1也得电动作分别发出声音和发光指示线路正确。当三根线接法不一致时,由于D1或D2其中一个或全部都不导通,导致VT2的基极经R9和R10作用产生基极电流,从而使得VT2导通并驱动HL2发光指示,同时也驱动VT3导通,连接在VT3发射极的语音电路也发出语音提示。

该“声光核线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核对好线路后,由现场质量把控人员使用该仪器同时核对三条线路(ABC相),通过声、光报警方式再次确认线路(电缆)两端线序是否一致,从而提高线路核相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保证工程现场质量和安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