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温计防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0701发布日期:2018-12-07 22:46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温计防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温计防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护理人员常使用水银体温计对病人实施体温测量,水银体温计测量较为精准。但是,目前的水银体温计多为玻璃制品,表面光滑,在使用上存在以下问题:

1、体温计在测量前,需要医生或护士抓住体温计用力甩几次,使水银回退,在甩的过程中很容易使其脱落摔碎,造成环境污染;2、当患者在使用体温计测量的过程中,体温计一般是由患者肢体的夹压力固定的,当患者稍有不慎,体温计会滑脱摔碎,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温计防摔装置,其不仅防止医护人员或患者在使用体温计时因意外滑落而摔破体温计、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该装置装卸、使用方便,提高了体温计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体温计防摔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套在体温计尾部的固定套、可伸缩的连接件、用于夹在衣服上的固定夹;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套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上设有手握着力柄,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手握着力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握着力柄包括连接柱、左翼、右翼;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套连接,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左翼、所述右翼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柱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手握着力柄的形状为1cm×1cm的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拉伸后的长度为40~50c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的长度为1.0~2.0c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的长度为1.5c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所述固定套的材质均为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的内表面与所述体温计的尾部卡固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温计防摔装置,包括用于套在体温计尾部的固定套、可伸缩的连接件、用于夹在衣服上的固定夹,连接件的一端与固定套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固定夹连接;医护人员或患者在使用体温计前,先将该体温计防摔装置的固定套固定在体温计的尾部,将固定夹夹住使用者的衣服后,再进行体温计的使用;通过固定夹夹住衣服,当体温计意外滑落时,能够拉住体温计以防摔在地上,连接件能够伸缩,使用方便。该装置不仅能够防止医护人员或患者在使用体温计时因意外滑落而摔破体温计、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该装置装卸、使用方便,提高了体温计使用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温计防摔装置,结构简单,便于装卸体温计时着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体温计防摔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体温计;2、固定套;3、手握着力柄;31、连接柱;32、左翼;33、右翼;4、连接件;5、固定夹;51、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温计防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套在体温计1尾部的固定套2、可伸缩的连接件4、用于夹在衣服上的固定夹5;连接件4的一端与固定套2连接,连接件4的另一端与固定夹5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例,固定套2上设有手握着力柄3,连接件4与手握着力柄3连接。手握着力柄3便于将装置装卸在体温计1上时着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手握着力柄3包括连接柱31、左翼32、右翼33;连接柱31的一端与固定套2连接,连接柱31的另一端与连接件4连接,左翼32、右翼33分别连接在连接柱31的两侧;具体的,手握着力柄3的形状为1cm×1cm的矩形。连接柱31便于与固定套2及连接件4连接,左翼32、右翼33能使手更好地抓紧、着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件4拉伸后的长度为40~50cm。当医护人员或患者将固定夹5夹在衣服上后,该长度便于其对体温计1的使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套2的长度为1.0~2.0cm;优选的,固定套2的长度为1.5cm。该长度能够使固定套2更加牢固地套在体温计1上,并且不遮盖体温计1上的刻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夹5设有用于连接连接件4的小孔51。连接件4能够穿过小孔51进行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件4、固定套2的材质均为塑料。

在上述实施例中,固定套2的内表面与体温计1的尾部卡固配合。固定套2内表面的形状与体温计1的尾部相匹配,使固定套2更加牢固地套在体温计1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