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TP荧光检测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4986发布日期:2018-12-28 19:3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ATP荧光检测拭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ATP荧光检测拭子。



背景技术:

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是一种经过简化的生物化学方法,利用三磷酸腺苷(ATP)与荧光素-荧光素酶复合物的反应来测定是否存在ATP,反应期间荧光素被氧化并发出荧光,光子的数量可采用ATP荧光仪进行测量,光子的数量的ATP含量成正比。因为每种微生物细胞中的ATP含量是恒定的,所以样品中ATP含量与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有关,该法可用于食品中微生物总数的测定。ATP荧光仪最快能在15秒钟内测定食品中是否存在酵母菌、霉菌或细菌细胞,灵敏度可达1个微生物/200mL(Anon 1987)。

现有技术CN206411010U公开了一种自带采样吸管的ATP荧光检测拭子,包括管座、弹性盖管和反应管,在实际应用时,该实用新型内部存放反应液,在现场进行少量的测试则会简便快速,但是该实用新型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在实验室进行批量检测或日常使用时,则会显著增加成本,不够经济实惠。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ATP荧光检测拭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ATP荧光检测拭子,包括吸管、中空短管和反应管。

所述吸管一体成型包括闭合端和管体,闭合端通过受压变形吸取和释放液体并能存留反应液,所述管体的底部为开口端,该开口端呈针孔状。

所述中空短管的下端具有棉球,靠近棉球的管壁上设有出液通孔,中空短管的上段能够紧密穿接在吸管的开口端。

所述反应管呈试管状,反应管能够配合吸管套接在管体和闭合端的肩部并容纳管体和中空短管。

进一步的,所述吸管的管体管身具有刻度线,用以精确控制液体的吸收量。

进一步的,所述吸管的管体管身自上而下呈段状渐细。

进一步的,所述吸管的开口端优选为圆柱状时,与中空短管之间没有空隙,这样挤出液体时没有残留,增加检测精度和节约试剂;

进一步的,所述闭合端为胶头软体或灯笼状软体,胶头软体能够以挤压方式实现手动操作,灯笼状软体以按压式实现手动操作,步骤简易且操作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吸管为柔性塑料材质。

有益效果

该实用新型一种ATP荧光检测拭子为一体成型,吸管的闭合端优选为按压式时,更符合人体力学,操作便捷;本申请可用于检测液体样品和通过擦拭收集表面的微生物样品;反应管可直接使用套接的方式与吸管连接,操作简单;

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批量检测或日常使用时,能显著降低成本,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一种ATP荧光检测拭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闭合端为灯笼状软体时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吸管,11-闭合端,12-刻度线,13-开口端,2-中空短管,21-出液通孔,3-棉球,4-反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2,一种ATP荧光检测拭子,包括吸管1、中空短管2和反应管4。

所述吸管1一体成型包括闭合端11和管体,闭合端11通过受压变形吸取和释放液体并能存留反应液,所述管体的底部为开口端13,该开口端13呈针孔状。

所述中空短管2的下端具有棉球3,靠近棉球3的管壁上设有出液通孔21,中空短管2的上段能够紧密穿接在吸管1的开口端13。

所述反应管4呈试管状,反应管4能够配合吸管1套接在管体和闭合端11的肩部并容纳管体和中空短管2。

进一步的,所述吸管1的管体管身具有刻度线12,用以精确控制液体的吸收量。

进一步的,所述吸管1的管体管身自上而下呈段状渐细。

进一步的,所述吸管1的开口端13优选为圆柱状时,与中空短管2之间没有空隙,这样挤出液体时没有残留,增加检测精度和节约试剂;

通常所述闭合端11为胶头软体,如图3所示,也可以为灯笼状软体,胶头软体能够以挤压方式实现手动操作,灯笼状软体以按压式实现手动操作,步骤简易且操作快捷。

进一步的,所述吸管1为柔性塑料材质。

操作方式

步骤1:使用吸管1吸入定量的反应液。

步骤2:倒置吸管1使反应液迅速倒流入吸管的闭合端11。

步骤3:使用中空短管2的棉球3蘸取细胞裂解液并采集测试样品。

步骤4:将中空短管2紧密穿接在吸管1的开口端13。

步骤5:将吸管1和中空短管2套上反应管4并再次倒置,用手挤压闭合端11,反应液经过出液通孔21流出到反应管4,左右摇晃使之反应完全,即可装入ATP仪器中进行测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