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用的贵金属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9380发布日期:2018-11-23 20:07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贵金属电极领域,尤其是一种耐用的贵金属电极。



背景技术:

贵金属主要指金、银和铂族金属(钌、铑、钯、锇、铱、铂)等8种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大多数拥有美丽的色泽,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一般条件下不易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金、银、铂、钯、铱及其一些合金是电的良导体,还具有抗氧化、抗腐蚀、超电压低、不钝化等一个或若干个特性,适于作阳极材料,制成片、网、丝等形状的阳极。工业上生产过氧化氢、过氯酸(盐)、次氯酸钠、过硫酸铵等用铂丝缠成的阳极。在实验室中用镀有铂黑的铂电极作氢电极;铂、钯、金等用作研究电化学反应的电极,也用作放氧、放氯反应的阳极。铅银、铅银钙等合金制成的阳极用于锌电解工业。电子工业中用铂钡、钯钡、铱钨铼、铱钡锇等合金制作电子管栅极和阴极,用于高电流密度的超高频电路。

现有的贵金属电极,尤其是铂电极在使用时往往将贵金属本身伸出电极本体外,与测量介质接触,在长时间的使用中极易发生折断,严重影响了电极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耐用的贵金属电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耐用的贵金属电极。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耐用的贵金属电极,包括由贵金属构成的电极头,所述电极头与导线对应连接,在所述导线的外侧对应设有杆状的绝缘缓冲层,在所述绝缘缓冲层的外侧对应设有聚四氟乙烯保护层,在所述聚四氟乙烯保护层的其中一端还对应包覆有陶瓷材料摩擦层,所述电极头依次贯穿聚四氟乙烯保护层和陶瓷材料摩擦层。

所述绝缘缓冲层远离电极头的一端与圆板状的连接头对应连接。

所述聚四氟乙烯保护层由主保护层和可拆保护层构成,所述主保护层与可拆保护层对应螺纹连接。

所述陶瓷材料摩擦层与弹性密封环对应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密封环与聚四氟乙烯保护层对应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用的贵金属电极将电极头插入四氟乙烯保护层和陶瓷材料摩擦层内部,保护最容易损坏的电极头,显著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而在伸出陶瓷材料摩擦层的电极头损坏后可以通过摩擦陶瓷材料摩擦层,使得覆盖在其内部的电极头露出一部分,从而延续本实用新型的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用的贵金属电极在覆盖在陶瓷材料摩擦层内部的电极头完全磨损之后,只需要将弹性密封环从聚四氟乙烯保护层上取下来,就可以将电极头、可拆可拆保护层、陶瓷材料摩擦层一起拆卸,换上新的部件就可以继续使用,方便快捷,对于其余部分可以继续利用,绿色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用的贵金属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电极头,2为导线,3为绝缘缓冲层,4为聚四氟乙烯保护层,41为主保护层,42为可拆保护层,5为陶瓷材料摩擦层,6为连接头,7为弹性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一种耐用的贵金属电极,包括由贵金属构成的电极头1,所述电极头1与导线2对应连接,在所述导线2的外侧对应设有杆状的绝缘缓冲层3,在所述绝缘缓冲层3的外侧对应设有聚四氟乙烯保护层4,在所述聚四氟乙烯保护层4的其中一端还对应包覆有陶瓷材料摩擦层5,所述电极头1依次贯穿聚四氟乙烯保护层4和陶瓷材料摩擦层5。本申请中,绝缘缓冲层3、聚四氟乙烯保护层4和陶瓷材料摩擦层5的内部结构和原理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用的贵金属电极将电极头插入四氟乙烯保护层和陶瓷材料摩擦层内部,保护最容易损坏的电极头,显著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而在伸出陶瓷材料摩擦层的电极头损坏后可以通过摩擦陶瓷材料摩擦层,使得覆盖在其内部的电极头露出一部分,从而延续本实用新型的寿命。

所述绝缘缓冲层3远离电极头1的一端与圆板状的连接头6对应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连接头将本实用新型挂在待测的容器口。所述聚四氟乙烯保护层4由主保护层41和可拆保护层42构成,所述主保护层41与可拆保护层42对应螺纹连接。所述陶瓷材料摩擦层5与弹性密封环7对应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密封环7与聚四氟乙烯保护层4对应过盈配合。弹性密封环7的一侧与陶瓷材料摩擦层5对应固定连接,另一侧与聚四氟乙烯保护层4过盈配合,使得与弹性密封环7固定连接的陶瓷材料摩擦层5也与聚四氟乙烯保护层4的位置固定。在覆盖在陶瓷材料摩擦层内部的电极头完全磨损之后,只需要将弹性密封环从聚四氟乙烯保护层上取下来,就可以将电极头、可拆可拆保护层、陶瓷材料摩擦层一起拆卸,换上新的部件就可以继续使用,方便快捷,对于其余部分可以继续利用,绿色环保节能。

尽管已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