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工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058发布日期:2018-11-07 20:2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境工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环境工程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大气环境的污染化正在逐渐的加重。在环境工程领域中,为了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控,通常会采用各种检测仪器进行大气环境的检测。目前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仪器很多,结构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整体检测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检测误差,给人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环境工程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对大气环境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方便人们的使用,便于广泛推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境工程检测装置,具有密封腔体,所述的密封腔体的一侧通过导管连接空气过滤器,所述的空气过滤器的一侧设置进气口;所述的密封腔体的另一侧通过导管连接排气口,所述的排气口上设置集气管;所述的密封腔体上嵌入式设置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密封腔体的上端位于温度传感器的一侧还嵌入式设置湿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湿度传感器及时获知密封腔体内的空气湿度。

进一步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密封腔体内中部设置旋转叶片,所述的旋转叶片外接转动电机;可以促进密封腔体内空气的流动。

进一步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进气口与密封腔体连接的导管上还设置空气气流调节器;可以通过空气气流调节器快速调节空气气流。

进一步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气气流调节器的一侧位于导管上还设置流量表;可以通过流量表可以快速获知空气的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环境工程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对大气环境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方便人们的使用,便于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1、密封腔体,2、空气过滤器,3、进气口,4、排气口,5、集气管,6、温度传感器,7、湿度传感器,8、旋转叶片,9、空气气流调节器,10、流量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两侧”、“之间”、“中部”、“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空气过滤器2是根据具体型号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安装使用,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运行。

见图1所示的是一种环境工程检测装置,具有密封腔体1,密封腔体1的一侧通过导管连接空气过滤器2,空气过滤器2的一侧设置进气口3;密封腔体1的另一侧通过导管连接排气口4,排气口4上设置集气管5;密封腔体1上嵌入式设置温度传感器6。

其中,密封腔体1的上端位于温度传感器6的一侧还嵌入式设置湿度传感器7。密封腔体1内中部设置旋转叶片8,旋转叶片8外接转动电机。进气口3与密封腔体1连接的导管上还设置空气气流调节器9。空气气流调节器9的一侧位于导管上还设置流量表10。

该环境工程检测装置的使用原理如下:

首先,通过进气口3进入需要检测的空气,待检测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2济宁简单过滤直接进入密封腔体1内,通过温度传感器6和湿度传感器7可以快速测出其温度和湿度;最后空气通过排气口4排出,在排出过程中可以通过集气管5进行空气的取样采集;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大气监测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测量精确,方便人们的使用。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