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助贴地行走的RTK移动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4272发布日期:2018-11-30 19:0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TK移动站,属于地理信息测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足一秒钟。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整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未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RTK,即Real-time kinematic,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RTK测量设备包括RTK基站和RTK移动站,RTK基站一般架设在已知点上,通过已知坐标反求各类误差影响,然后通过无线电传送这些误差给RTK移动站,从而是RTK移动站迅速获取误差校正,提高定位精度。现有RTK移动站在工作过程中,其移动方式仅靠操作人员手持或肩扛,在搬运过程中缺乏防护且稳定性差,易发生磕碰,从而影响RTK移动站的使用性能,难以实现较长路径的稳定搬运效果,缺乏专用辅助架体。此外因缺少稳定定位导致调平过程耗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助贴地行走的RTK移动站,以解决现有RTK移动站的移动方式仅靠操作人员手持或肩扛,在搬运过程中缺乏防护且稳定性差,易发生磕碰,从而影响RTK移动站的使用性能,此外因缺少稳定定位导致调平过程耗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助贴地行走的RTK移动站,它包括主机头、差分天线、对中杆、手簿和移动架,所述对中杆竖直设置,所述主机头设置在对中杆的顶端,手簿可拆卸连接在对中杆上,差分天线设置在主机头上,对中杆的底端设置在移动架上,所述移动架包括套筒、螺纹连接套、锥形套、三根支撑杆和三个移动轮,所述套筒、螺纹连接套和锥形套从上至下依次套装在对中杆上,套筒的外壁上设置有施力件,锥形套的内壁形状与对中杆下锥头的形状相配合设置,套筒通过螺纹连接套与对中杆可拆卸连接,三根支撑杆沿套筒的圆周方向均布在套筒的外壁上,支撑杆与移动轮一一对应设置,每根支撑杆的上端与套筒的外壁相铰接,每根支撑杆的下端与其对应的移动轮相连接,每根支撑杆通过一根连接绳与锥形套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每个移动轮包括连接平板、连接杆、横杆、两个转轴和四个柔性轮,连接杆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上端水平设置有连接平板,连接平板的上端面与其对应的支撑杆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横杆的中部相铰接,横杆的两端各穿设有一个转轴,每个转轴的端部设置有一个柔性轮。

作为优选方案,柔性轮包括外橡胶支撑圈、内轴套和多个柔性支撑环,内轴套处于外橡胶支撑圈内且二者同轴设置,内轴套的外壁通过多个柔性支撑环与外橡胶支撑圈的内壁相连接,每个柔性支撑环包括外缓冲囊和内圈,所述内圈上套装有外缓冲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缓冲囊为气囊。

作为优选方案,支撑杆为伸缩杆。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纹连接套为阶梯型套体,螺纹连接套包括上套和下套,上套和下套从上至下依次同轴设置且二者固定连接制为一体,上套的内径与套筒的外径相配合设置,上套的内壁上加工有第一内螺纹,套筒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一外螺纹,上套与套筒螺纹连接,下套的内径与对中杆的外径相配合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每两根相邻的支撑杆之间通过弹性绳相连接,弹性绳由多个弹簧和多个连接条交替设置形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主机头、差分天线、对中杆、手簿和移动架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实现稳定且持久的移动过程,套筒和锥形套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对对中杆形成二点式有效定位,定位效果稳定且持久。螺纹连接套的使用状态灵活,根据具体需求通过螺纹连接套将套筒和对中杆之间进行固定,操作灵活且定位快速,便于调节。

2、移动轮的结构设计合理且简单,运动灵活,连接平板、连接杆、横杆、两个转轴和四个柔性轮之间相互配合能够形成四点稳定式移动结构,有效贴紧地面移动,四个柔性轮的相对位置设置合理,能够随着地面的地形而灵活变化位置,确保为主机头、差分天线、对中杆和手簿提供动态环境下的稳定支撑效果,从而增强主机头、差分天线、对中杆和手簿在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3、主机头、差分天线、对中杆和手簿能够实现多种测量方式,一种是直接将对中杆从套筒中取出进行测量工作;另一种是将对中杆的下锥头从锥形套上拆卸下来,直接通过套筒辅助对中杆进行对中调平工作,套筒的位置通过三根伸缩式支撑杆配合能够及时调整并移动,有效节省对中杆的调节时间,提升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省时省力。

4、本实用新型中移动架的适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平地移动、坡地移动或低洼处移动,移动过程稳定且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移动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移动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去掉螺纹连接套5-2和锥形套5-3;

图5是柔性轮5-5-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主机头1、差分天线2、对中杆3、手簿4和移动架,所述对中杆3竖直设置,所述主机头1设置在对中杆3的顶端,手簿4可拆卸连接在对中杆3上,差分天线2设置在主机头1上,对中杆3的底端设置在移动架上,所述移动架包括套筒5-1、螺纹连接套5-2、锥形套5-3、三根支撑杆5-4和三个移动轮5-5,所述套筒5-1、螺纹连接套5-2和锥形套5-3从上至下依次套装在对中杆3上,套筒5-1的外壁上设置有施力件5-6,锥形套5-3的内壁形状与对中杆3下锥头的形状相配合设置,套筒5-1通过螺纹连接套5-2与对中杆3可拆卸连接,三根支撑杆5-4沿套筒5-1的圆周方向均布在套筒5-1的外壁上,支撑杆5-4与移动轮5-5一一对应设置,每根支撑杆5-4的上端与套筒5-1的外壁相铰接,每根支撑杆5-4的下端与其对应的移动轮5-5相连接,每根支撑杆5-4通过一根连接绳5-7与锥形套5-3相连接。连接绳5-7为非弹性绳体。

本实施方式中施力件5-6为把手或挂钩,能够用于连接其他驱动装置,实现移动,也可人手推动移动。

进一步的,每个移动轮5-5包括连接平板5-5-1、连接杆5-5-2、横杆5-5-3、两个转轴5-5-4和四个柔性轮5-5-5,连接杆5-5-2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杆5-5-2的上端水平设置有连接平板5-5-1,连接平板5-5-1的上端面与其对应的支撑杆5-4相连接,所述连接杆5-5-2的下端与横杆5-5-3的中部相铰接,横杆5-5-3的两端各穿设有一个转轴5-5-4,每个转轴5-5-4的端部设置有一个柔性轮5-5-5。

进一步的,柔性轮5-5-5包括外橡胶支撑圈6、内轴套7和多个柔性支撑环8,内轴套7处于外橡胶支撑圈6内且二者同轴设置,内轴套7的外壁通过多个柔性支撑环8与外橡胶支撑圈6的内壁相连接,每个柔性支撑环8包括外缓冲囊8-1和内圈8-2,所述内圈8-2上套装有外缓冲囊8-1。柔性轮5-5-5紧贴地面移动,柔性轮5-5-5运动从而带动横杆5-5-3的两端随地形变化上下摆动,有效起到缓冲效果,从而连接杆5-5-2的下端能够灵活移动,连接平板5-5-1的位置不动,从而确保支撑杆5-4的支撑效果稳定,实现“上静下动”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外缓冲囊8-1为气囊。外缓冲囊8-1上设置有充气孔,用于充气,增强柔性轮5-5-5的缓冲性能,能够受压后有效变形,缓冲效果及时有效。

进一步的,支撑杆5-4为伸缩杆。其他能够实现长度伸缩的现有结构均可替代。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连接套5-2为阶梯型套体,螺纹连接套5-2包括上套和下套,上套和下套从上至下依次同轴设置且二者固定连接制为一体,上套的内径与套筒5-1的外径相配合设置,上套的内壁上加工有第一内螺纹,套筒5-1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一外螺纹,上套与套筒5-1螺纹连接,下套的内径与对中杆3的外径相配合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螺纹连接套5-2的设置是为了定位套筒5-1和对中杆3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对中杆3无法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对对中杆3的有效定位,简单且方便。螺纹连接套5-2能够辅助锥形套5-3对对中杆3实现稳定定位。其他现有对管体能够实现位置锁定的结构也可替换。

本实施方式中锥形套5-3的外径大于下套的外径,从而锥形套5-3对螺纹连接套5-2起到有效限位的作用,防止螺纹连接套5-2脱离对中杆3。螺纹连接套5-2中的下套也可与对中杆3螺纹连接,当下套与对中杆3螺纹连接时,对中杆3的外壁上加工有第二外螺纹,下套的内壁上加工有第二内螺纹。

进一步的,每两根相邻的支撑杆5-4之间通过弹性绳9相连接,弹性绳9由多个弹簧和多个连接条交替设置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主机头1、差分天线2、对中杆3和手簿4均为现有结构,相互配合实现地理信息测绘的工作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未提及的其他必要的RTK移动站构件与现有技术相同。

工作过程:

当已对一个测量地点确定坐标后,需要移动主机头1和对中杆3进入下一个测量地点,首先将带有主机头1、差分天线2和手簿4的对中杆3插入套筒5-1中,直至对中杆3下锥头插入锥形套5-3中,操作人员移动螺纹连接套5-2,使螺纹连接套5-2中的上套旋拧在套筒5-1上,同时螺纹连接套5-2中的下套与对中杆3的外壁相贴紧或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对中杆3的二点定位,操作人员推动施力件5-6,使三个移动轮5-5相互配合实现贴地式移动,移动过程稳定且安全,移动到下一个测量地点后,反向旋拧螺纹连接套5-2,直接将对中杆3从套筒5-1中取出进行测量工作,或者将对中杆3的下锥头从锥形套5-3上拆卸下来,将带有套筒5-1的对中杆3进行移动,在套筒5-1的移动过程中,三根支撑杆5-4实时调节伸缩状态,确保套筒5-1配合对中杆3移动到平衡位置,辅助对中杆3进行调平工作,还能够缩小对中杆3的调整范围,从而实现快速调平工作,使对中杆3能够尽快配合主机头1和手簿4进行测量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